一种树脂暗扣组装设备的选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4627发布日期:2018-12-25 21:13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树脂暗扣组装设备的选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纽扣生产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树脂暗扣组装设备的选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布鞋和皮鞋,出于穿戴便捷的目的,会采用魔术贴或者纽扣的形式,目前市场上的纽扣多种多样,应用在布鞋上的纽扣件一般选择暗扣,由于其缝在暗处,不易被查觉,现有的暗扣通常分为树脂扣和金属扣,树脂扣的连接强度比较小,金属扣往往之间具有磁性,在相互靠近时主动吸附容易安装定位匹配安装,但是金属扣的着色工艺比较复杂,往往作为暗扣在露出时比较突兀,与衣物整体风格不太匹配,并且不方便缝合在鞋子上,作为改进,将金属暗扣与树脂纽扣相互拼装,使得暗扣更加方便的缝合在衣物上,现有技术中,金属暗扣与树脂纽扣工件的组装工艺,树脂纽扣工件中间开有安装孔,金属暗扣工件包括公扣和母扣,公扣一面设置有突出部,母扣一面设置有凹陷部,公扣和母扣背离突出部和凹陷部的一面分别设置有安装柱,该安装柱呈空心结构,在组装时安装柱穿过安装孔,通过挤压件挤压安装柱,使得安装柱膨大卡接在安装孔上,以上组装工艺在现有技术中只能通过手工拼装,不能实现自动化,其生产效率低下,制作成本较高,同时树脂纽扣往往会在贴合面上设置有不同形状的凹槽来增加美观性,其最为普遍的是设置与安装孔同轴心的环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暗扣组装设备的选料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树脂暗扣组装设备的选料装置,包括传送组件、夹持组件以及筛料组件,传送组件一端设置有接料台,筛料组件设置在接料台背离传送组件的一端,夹持组件滑动连接在接料台上,该接料台上设置有接料位和筛料位,筛料组件对应设置在筛料位上,该夹持组件用于将传送组件传送的树脂纽扣工件从接料位移位到筛料位上,接料台在筛料位上设置有通槽,

筛料组件包括有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分别设置在通槽上下两侧,上模和下模均能够与树脂纽扣贴合面卡接,上模上端连接有第三气缸,该第三气缸带动上模靠近或者远离通槽运动,下模下端连接有第四气缸,该第四气缸带动下模靠近或者远离通槽运动,上模和下模均设置有卸料装置,在夹持组件将树脂纽扣工件传送到通槽上端时,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同步带动上模和下模向树脂纽扣工件靠近,所述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设置有带动其离开相对通槽位置的牵引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模和下模均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一侧面中心的凸柱以及与凸柱同轴同向延伸的凸环,凸柱用于卡接树脂纽扣工件的安装孔,凸环用于卡接树脂纽扣工件的环槽,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基座背向凸柱和凸环的一侧面分别连接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和第四气缸的活塞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基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均设置有弹性件,凸柱与凸环通过弹性件分别可伸缩连接在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凹槽,凸柱与凸环靠近弹性件一端均设置有滑移柱,所述滑移柱与凹槽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通槽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滑动座,该滑动座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滑动板分别固定连接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的缸体,滑动板开有供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伸缩的通孔,滑动座一端与通槽对齐,该滑动座另一端设置有卸料接板,滑动板连接有牵引装置,该牵引装置带动滑动板在通槽和卸料接板之间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卸料装置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活动块,该活动块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活动块与凸柱的轴心等距设置,活动块固定连接有活动盘,该活动盘设置有第五气缸,该第五气缸带动活动块沿凸柱轴向运动,该活块用于将树脂纽扣工件从上模或者下模上脱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传送组件包括传送台,传送台两端设置有主轮以及从动轮,该主轮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连接有传动带,该传动带套接在传送台上,传动带上设置有限位槽,该限位槽的宽度与纽扣的直径相互匹配,所述限位槽与接料位对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接料台包括移料平台以及向下倾斜状的接板,接板设置在靠近传送台一侧,接板与移料平台上设置设有两块平行的限位板,两块限位板之间形成一个限位通道,该限位通道与限位槽相互对齐,夹持组件与移料平台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夹持臂,两个夹持臂均安装有同步的第一气缸,移料平台侧面设置有滑槽,该滑槽与移料平台的上台面相互平行,滑槽滑动连接有滑块,该滑块向上延伸有第一气缸安装座,两个第一气缸安装在第一气缸安装座上,第一气缸安装座连接有第二气缸,该第二气缸带动滑块在滑槽内前后移动第一气缸安装座在夹持传送位上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传送组件包括限位出料装置,限位出料装置设置在传送台背向夹持转送位的一端,限位出料装置包括外筒和内筒,外筒上端设置有储料斗,该储料斗与外筒之间相通,内筒的轴心设置有转动轴,该转动轴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该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固定连接,内筒的外周面设置有拨片,外筒下端开有供树脂纽扣工件滑落至限位槽的出口,该出口为呈水平设置的条形孔,该条形孔用于树脂纽扣工件保持水平出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传送台上设置有拨杆,该拨杆与传动带平行设置,该拨杆一端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拨杆在与传动带平行的平面内做圆弧运动,拨杆与限位槽之间的距离大于一个纽扣的厚度小于两个两个纽扣的厚度;

驱动装置为第六气缸,传送台向侧边延伸有安装板,该安装板上开有第一安装孔,拨杆一端安装板背面延伸延伸有转动杆,该转动杆下端外周面延伸有驱动板,驱动板一端设置有活动接头,该活动接头一端与驱动板铰接,该活动接头另一端与第六气缸的活塞杆铰接,第六气缸的活塞杆直线往复运动时带动驱动板做半圆运动;

活动接头包括连接杆和分别设置在连接杆两端的第一滚珠轴承和第二滚珠轴承,第一滚珠轴承与驱动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轴,驱动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一连接轴一端与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第一连接轴远离第二安装孔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第六气缸的活塞杆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该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第二滚珠轴承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一端与第三安装孔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轴远离第三安装孔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树脂纽扣工件通过传送组件传递输送到接料台上,滑移到接料台上接料位上的树脂纽扣工件,被夹持组件固定夹持,夹持组件的初始位置位于接料位上,夹持组件移动的末端位置位于筛料位上,夹持组件带动树脂纽扣工件从接料位到筛料位上,筛料位与通槽对齐,在树脂纽扣工件位于筛料位时,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带动上模和下模向给树脂纽扣工件移动相互卡接,在树脂纽扣工件的贴合面朝上时,上模与树脂纽扣工件卡接,在树脂纽扣工件贴合面朝上时,下模与树脂纽扣工件卡接,第三气缸带动上模上升,第四气缸带动下模下降,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上设置的牵引装置,在上模和下模判断卡接树脂纽扣工件后,牵引装置带动上模和下模侧向移动,移动到预定位置后,通过在上模和下模上设置卸料装置,将卡接在上模或者下模上树脂纽扣工件脱离上模或者下模,从上模或者下模上脱落的树脂纽扣工件依照原来正反面朝向位置平稳的放置到预定的位置,可以通过设置自动化设备对与金属暗扣进行组装,也可以通过半自动设备进行打扣,不需要人工进行判断树脂纽扣工件的朝向位置是否符合打扣设备的打扣方向,对其进行人工翻转,大大加快了树脂纽扣工件的打扣装配速率,另一方面,在人工进行翻转树脂纽扣工件时,在快速的打扣设备下容易将手指处于危险的环境,本实用新型能够一定程度上保护工人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筛料组件与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筛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拨杆与驱动装置联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拨杆与驱动装置联动结构的剖视图;

图6为限位出料装置局部剖视图;

图7为筛料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树脂纽扣工件的贴合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树脂纽扣工件背向贴合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a1、传送组件;a11、接料台;a12、接板;a13、移料平台;a14、限位板; a15、限位通道;a16、接料位;a17、筛料位;a18、通槽;a21、传送台;a22、主轮;a23、从动轮;a24、第一驱动电机;a25、传动带;a26、限位槽;a3、限位出料装置;a31、外筒;a32、内筒;a33、储料斗;a34、转动轴;a35、第二驱动电机;a36、拨片;a37、条形孔;a4、拨杆;a41、第六气缸;a411、安装板;a412、第一安装孔;a413、转动杆;a414、驱动板;a42、活动接头;a421、第一滚珠轴承;a422、第二滚珠轴承;a423、第一连接轴;a424、第二安装孔; a425、第一螺母;a426、连接板;a427、第三安装孔;a428、第二连接轴;a429、第二螺母;a430、连接杆;b1、夹持组件;b2、夹持臂;b3、第一气缸;b4、滑槽;b5、滑块;b6、第一气缸安装座;b7、第二气缸;c1、筛料组件;c2、上模;c3、下模;c4、第三气缸;c5、第四气缸;c21、基座;c22、凸柱;c23、凸环;c24、第一安装槽;c25、第二安装槽;c26、弹性件;c27、凹槽;c28、滑移柱;c6、卸料装置;c61、活动块;c62、活动盘;c63、第五气缸;c64、牵引装置;c65、滑动座;c66、滑动板;c67、通孔;c68、卸料接板;d1、安装孔; d2、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9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树脂暗扣组装设备的选料装置,包括传送组件a1、夹持组件b1以及筛料组件c1,传送组件a1一端设置有接料台a11,筛料组件c1设置在接料台a11背离传送组件a1的一端,夹持组件b1滑动连接在接料台a11上,该接料台a11上设置有接料位a16和筛料位a17,筛料组件c1 对应设置在筛料位a17上,该夹持组件b1用于将传送组件a1传送的树脂纽扣工件从接料位a16移位到筛料位a17上,接料台a11在筛料位a17上设置有通槽a18,筛料组件c1包括有相互对称的上模c2和下模c3,上模c2和下模c3对称设置在通槽a18两侧,上模c2和下模c3均能够与树脂纽扣贴合面卡接,上模c2上端连接有第三气缸c4,该第三气缸c4带动上模c2靠近或者远离通槽a18运动,下模c3下端连接有第四气缸c5,该第四气缸c5带动下模c3靠近或者远离通槽 a18运动,上模c2和下模c3均设置有卸料装置c6,在夹持组件b1将纽扣工件传送到通槽a18上端时,第三气缸c4和第四气缸c5同步带动上模c2和下模c3 向树脂纽扣工件靠近,所述第三气缸c4和第四气缸c5设置有带动其离开相对通槽a18位置的牵引装置c64。

树脂纽扣工件通过传送组件a1传递输送到接料台all上,滑移到接料台 a1l接料位a16上的树脂纽扣工件,被夹持组件b1固定夹持,夹持组件b1的初始位置位于接料位a16上,夹持组件b1移动的末端位置位于筛料位a17上,夹持组件b1带动树脂纽扣工件从接料位a16到筛料位a17上,筛料位a17与通槽 a18对齐,在树脂纽扣工件位于筛料位a17时,第三气缸c4和第四气缸c5带动上模c2和下模c3向树脂纽扣工件移动,通槽a18的直径宽度大于上模c2和下模c3的直径宽度,该通槽a18可供上模c2和下模c3穿过,在上模c2和下模c3 相互靠近抵触树脂纽扣工件时,夹持组件b1松开树脂纽扣工件,上模c2和下模c3继续相互靠近,上模c2和下模c3靠近到之间的间隙正好供树脂纽扣工件卡接的合适的深度,在树脂纽扣工件的贴合面朝上时,上模c2与树脂纽扣工件卡接,在树脂纽扣工件贴合面朝上时,下模c3与树脂纽扣工件卡接,第三气缸c4带动上模c2上升,第四气缸c5带动下模c3下降,第三气缸c4和第四气缸 c5上设置的牵引装置c64,在上模c2和下模c3判断卡接树脂纽扣工件后,牵引装置c64带动上模c2和下模c3相对通槽位置相对远离移动,移动到预定位置后,通过在上模c2和下模c3上设置卸料装置c6,将卡接在上模c2或者下模c3上树脂纽扣工件脱离上模c2或者下模c3,从上模c2或者下模c3上脱落的树脂纽扣工件依照原来正反面朝向位置平稳的放置到预定的位置,可以通过设置自动化设备对与金属暗扣进行组装,也可以通过半自动设备进行打扣,不需要人工进行判断树脂纽扣工件的朝向位置是否符合打扣设备的打扣方向,对其进行人工翻转,大大加快了树脂纽扣工件的打扣装配速率,另一方面,在人工进行翻转树脂纽扣工件时,在快速的打扣设备下容易将手指处于危险的环境,本实用新型能够一定程度上保护工人的人身安全。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模c2和下模c3均包括基座c21、设置在基座c21一侧面中心的凸柱c22以及与凸柱c22同轴同向延伸的凸环c23,凸柱 c22用于卡接树脂纽扣工件的安装孔d1,凸环c23用于卡接纽扣的环槽d2,所述上模c2和下模c3的基座c21背向凸柱c22和凸环c23的一侧面分别连接第三气缸c4的活塞杆和第四气缸c5的活塞杆。

通过将上模c2和下模c3与树脂纽扣工件之间的卡接面设置有凸环c23和凸柱c22,来筛选市面上最常见的树脂纽扣工件,树脂纽扣工件的母件和树脂纽扣工件的公件相互相对的贴合面上设置有环槽d2,其背向贴合面的一端呈平滑面,优选的,凸柱c22高度小于等于凸环c23高度,在树脂纽扣工件朝上时,上模 c2的凸环c23卡接到环槽d2内,其凸柱c22能够卡接到树脂纽扣工件安装孔d1 内,下模c3由于凸环c23与树脂纽扣工件背向贴合面的平滑面相抵,凸柱c22 不能插接到树脂纽扣工件安装孔d1内,下模c3不能与树脂纽扣工件卡接,同理可以推出,在树脂纽扣工件朝下时,下模c3与树脂纽扣工件卡接,上模c2 与树脂纽扣工件不能卡接,第三气缸c4带动上模c2上移,第四气缸c5带动下模c3下移,上模c2带走贴合面朝上的树脂纽扣工件,下模c3带走贴合面朝下的树脂纽扣工件,将不同朝向的树脂纽扣工件分流,以便于其他工位的设备对树脂纽扣工件做下一步组装拼接。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基座c21设置有第一安装槽c24和第二安装槽c25,第一安装槽c24和第二安装槽c25内均设置有弹性件c26,凸柱c22与凸环c23通过弹性件c26分别可伸缩连接在第一安装槽c24和第二安装槽c25内,第一安装槽c24和第二安装槽c25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凹槽c27,凸柱c22与凸环 c23靠近弹性件c26一端均设置有滑移柱c28,滑移柱c28与凹槽c27滑动连接。

通过将凸环c23和凸柱c22弹性设置在基座c21上,使得上模c2和下模c3 在相互靠近时,其与树脂纽扣工件之间存在一个缓冲效果,在夹持组件b1未松开树脂纽扣工件时,存在一定的程度上的时间误差,由于第三气缸c4和第四气缸c5的行程为固定行程,上模c2或者下模c3在夹持组件b1未松开树脂纽扣工件时,对未设置环槽d2的平滑面的抵触压力较大,通过将凸环c23与凸柱c22 弹性连接在基座c21上,避免夹持组件b1与第三气缸c4和第四气缸c5的配合存在误差时间时对树脂纽扣工件产生损坏。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通槽a18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滑动座c65,该滑动座c65滑动连接有滑动板c66,滑动板c66分别固定连接第三气缸c4和第四气缸c5的缸体,滑动板c66开有供第三气缸c4和第四气缸c5的活塞杆伸缩的通孔c67,滑动座c65一端与通槽a18对齐,该滑动座c65另一端设置有卸料接板c68,滑动板c66连接牵引装置c64,该牵引装置c64带动滑动板c66在通槽a18和卸料接板c68之间移动。

第三气缸c4和第四气缸c5滑动连接在滑动座c65上,其牵引装置c64优选的为直线往复气缸,使得第三气缸c4和第四气缸c5悬空在筛料位a17上时不容易由于气缸自身的重量发生偏移,使其更加准确的与筛料位a17对齐,方便在上模c2或者下模c3卡接树脂纽扣工件时精准的与树脂纽扣工件对齐,另外通过设置滑动座c65使得第三气缸c4和第四气缸c5侧向滑移更加快速稳定,牵引装置c64所需要提供的牵引力更小,在设备运行时,在需要筛料时,分别固定第三气缸c4和第四气缸c5的滑动板c66位于滑动座c65的一端与通槽a18对齐,第三气缸c4和第四气缸c5的活塞杆在通孔c67内活动,带动上模c2和下模c3 进行筛料选料,在筛料选料完成后,牵引装置c64带动滑动板c66牵引第三气缸 c4和第四气缸c5滑移到滑动座c65的另一端与卸料接板c68a12对齐。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卸料装置c6包括设置在基座c21上的活动块c61,该活动块c6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活动块c61与凸柱c22的轴心等距设置,活动块c61固定连接有活动盘c62,该活动盘c62设置有第五气缸 c63,该第五气缸c63带动活动块c61沿凸柱c22轴向运动,该活动块c61用于将树脂纽扣工件从上模c2或者下模c3上脱离。

其卸料装置c6结构简单,通过第五气缸c63带动活动盘c62向凸柱c22方向移动,其固定在活动盘c62上的活动块c61在活动盘c62下压时,活动块c61 给予树脂纽扣工件一个脱离凸柱c22和凸环c23的推力,通过设置相对树脂纽扣工件轴向均匀分布的活动块c61,使得树脂纽扣工件在脱落时能够比较平稳脱落,保持树脂纽扣工件的朝向位置。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传送组件a1包括传送台a21,传送台a21 两端设置有主轮a22以及从动轮a23,该主轮a22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a24,主轮a22与从动轮a23之间连接有传动带a25,该传动带a25套接在传送台a21上,传动带a25上设置有限位槽a26,该限位槽a26的宽度与纽扣的直径相互匹配,所述限位槽a26与接料位a16对齐。

传送组件a1为传动带a25,使得各个树脂纽扣工件传送更加平稳,在传动带a25上设置有限位槽a26,在出料装置将树脂纽扣工件出料传送到限位槽a26 内后,能够保持树脂纽扣工件始终位于限位槽a26内,防止树脂纽扣工件侧向滑移,保证传动带a25能够将树脂纽扣工件准确的传送到接料位a16。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接料台a11包括移料平台a13以及向下倾斜状的接板a12,接板a12设置在靠近传送台a21一侧,接板a12与移料平台a13 上设置设有两块平行的限位板a14,两块限位板a14之间形成一个限位通道a15,该限位通道a15与限位槽a26相互对齐,夹持组件b1与移料平台a13滑动连接。

在树脂纽扣工件通过传动带a25移动到传送台a21的一侧时,树脂纽扣工件沿传动带a25滑移到接板a12上,呈倾斜设置的接板a12在势能的作用下树脂纽扣工件快速顺畅的滑移到移料平台a13的接料位a16上,并通过在接板a12和移料平台a13上均设置限位槽a26对齐的限位通道a15,使得树脂纽扣工件准确的滑移的接料位a16上,方便夹持组件b1对树脂纽扣工件固定夹持。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夹持组件b1包括两个夹持臂b2,两个夹持臂b2均安装有同步的第一气缸b3,移料平台a13侧面设置有滑槽b4,该滑槽 b4与移料平台a13的上台面相互平行,滑槽b4滑动连接有滑块b5,该滑块b5 向上延伸有第一气缸安装座b6,两个第一气缸b3安装在第一气缸安装座b6上,第一气缸安装座b6连接有第二气缸b7,该第二气缸b7带动滑块b5在滑槽b4 内前后移动第一气缸安装座b6在夹持传送位上移动。

夹持组件b1的结构合理与接料台a11的配合度较高,在需要传送树脂纽扣工件时,两个夹持臂b2通过第一气缸b3带动相互靠近,对树脂纽扣工件固定夹持,在完成夹持动作后,第二气缸b7带动第一气缸b3进而牵引夹持臂b2沿着滑槽b4移动,移动到筛料位a17上停止,在进行筛料时,夹持臂b2并不妨碍上模c2和下模c3的运动,在上模c2和下模c3与树脂纽扣工件相互抵触时,第一气缸b3带动夹持臂b2松开树脂纽扣工件,向接料台a11侧边移动。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传送组件a1包括限位出料装置a3,限位出料装置a3设置在传送台a21背向夹持转送位的一端,限位出料装置a3包括外筒 a31和内筒a32,外筒a31上端设置有储料斗a33,该储料斗a33与外筒a31之间相通,内筒a32的轴心设置有转动轴a34,该转动轴a34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 a35,该第二驱动电机a35的输出轴与转动轴a34固定连接,内筒a32的外周面设置有拨片a36,外筒a31下端开有供树脂纽扣工件滑落至限位槽a26的出口,该出口为呈水平设置的条形孔a37,该条形孔a37用于树脂纽扣工件保持水平出料。

通过设置限位出料装置a3实现出料自动化,树脂纽扣工件储存在储料斗a33 内,通过设置阀口下放适量数量的树脂纽扣工件至外筒a31内,在内筒a32滚动时,其上端的拨片a36带动树脂纽扣工件在外筒a31内移动并均匀分布,树脂纽扣工件持续从条形孔a37掉落至传动带a25上,其条形孔a37对准限位槽a26,优选的条形孔a37设置的位置与外筒a31轴心垂直连线与传动带a25呈小角度倾斜,使得树脂纽扣工件出料时候在传动带a25的带动下保持平放在在传动带a25 的限位槽a26内。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传送台a21上设置有拨杆a4,该拨杆a4与传动带a25平行设置,该拨杆a4一端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拨杆a4 在与传动带a25平行的平面内做圆弧运动,拨杆a4与限位槽a26之间的距离大于一个纽扣的厚度小于两个纽扣的厚度;

驱动装置为第六气缸a41,传送台a21向侧边延伸有安装板a411,该安装板a411上开有第一安装孔a412,拨杆a4一端安装板a411背面延伸延伸有转动杆a413,该转动杆a413下端外周面延伸有驱动板a414,驱动板a414一端设置有活动接头a42,该活动接头a42一端与驱动板a414铰接,该活动接头a42另一端与第六气缸a41的活塞杆铰接,第六气缸a41的活塞杆直线往复运动时带动驱动板a414做半圆运动;

活动接头a42包括连接杆a430和分别设置在连接杆a430两端的第一滚珠轴承a421和第二滚珠轴承a422,第一滚珠轴承a421与驱动板a414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轴a423,驱动板a41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a424,第一连接轴a423一端与第二安装孔a424过盈配合,第一连接轴a423远离第二安装孔a424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a425,第六气缸a41的活塞杆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a426,该连接板a426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a427,第二滚珠轴承a422与连接板a426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轴a428,第二连接轴a428一端与第三安装孔a427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轴a428远离第三安装孔a427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a429;安装板 a411下端设置有收料箱。

通过在传送台a21侧边设置拨杆a4用来剔除在传带上多个叠放的树脂纽扣工件,保证限位槽a26内每个位置上均只放置一个树脂纽扣工件,在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树脂纽扣工件叠放在一块时,限位槽a26的深度小于树脂纽扣工件的厚度,叠放在上端的树脂纽扣工件在实时保持在传送平台上端转动的拨杆 a4拨动下向传动带a25两侧移动。

将驱动装置设置为直行气缸,通过活动接头a42将第六气缸a41活塞杆与拨杆a4的转动杆a413连接,活动接头a42分别与转动杆a413的驱动板a414和活塞杆铰接,第六气缸a41活塞杆在前后伸缩时带动活动接头a42另一端的驱动板a414转动,驱动板a414在转动时带动转动杆a413和拨动杆转动,气缸相对电机在上时间的工作强度下,不容易过热烧坏,通过控制气缸的运动行程,使得拨动杆在传动带a25上方做半圆周运动,相对做整圈的圆周运动时容易打到过往路过的工人。

通过在活动接头a42两端设置滚珠轴承,使得其与驱动板a414和第六气缸 a41的活塞杆的铰接处转动更加顺畅,同时活动接头a42分别与驱动板a414和安装在活塞杆前端的连接板a426之间的安装结构合理,方便安装拆卸。

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树脂暗扣组装设备的选料装置,其整体结构合理,能够对树脂纽扣工件进行判断其朝向,以匹配下一工位上需要拼装金属暗扣时所需要的朝向面,其整个过程自动化,使得装配效率更高。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