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钉进料机构及应用其的导电钉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8566发布日期:2019-01-04 23:1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导电钉进料机构及应用其的导电钉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电钉进料机构及一种应用其的导电钉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LED球泡灯主要由散热铝杯、光源模组板、灯头、塑料件、光源板、球泡罩组成,LED球泡灯装配生产制造,需要经过压装、点胶、锁螺丝、铆接等多道工艺,其生产工艺多采用人工来实现,包括铆钉进料这一工序,尤其繁琐,人工半自动化生产导致生产效率缓慢,且每个工件的质量不一,这种人工半自动生产的方法导致出产的工件存在许多瑕疵。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导电钉进料机构,包括分料组件和第一机械手,分料组件和第一机械手配合连接;

分料组件包括振动盘、运输滑槽以及分料器,振动盘通过运输滑轨与分料器连接,分料组件配置为对物料进行分料。

第一机械手包括第三机架、第七驱动件和物料抓手,第七驱动件设在第三机架上,物料抓手设在第七驱动件的驱动端处,第一机械手配置为对分料后的物料进行进料。

由分料组件将物料(物料为铆钉)进行分料,分料后的物料由第一机械手进行进料并初次压紧。在分料组件的分料过程中,振动盘通过运输滑槽将物料运输至分料器处,分料器对物料进行分料(分料即为将工件单独取出并限位放置),分料后的物料等待第一机械手进行进料操作。在第一机械手进料过程中,第一机械手中的第七驱动件带动物料抓手靠近分料组件,物料抓手将物料取出并由第七驱动件带动靠近所需进料的工件(工件为半成品灯泡)上方,物料抓手将物料放置至工件上并对物料与工件进行初次压紧。

由此,实现了自动对物料的分料并进料,以机械自动化操作代替人工操作或机械半自动化操作,达到节省人力和物力、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质量的技术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料器包括第二机架和导向槽,导向槽设在第二机架上,导向槽两端分别设有第五驱动件和第六驱动件,第五驱动件的驱动端和第六驱动件的驱动端分别设有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均滑动连接在导向槽内,第五驱动件和第六驱动件分别能够带动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在导向槽中滑动。

由此,分料器的分料过程中,第五驱动件和第六驱动件分别带动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在导向槽中滑动并将运输滑槽的物料抓取,等待进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运输滑槽上还设有第四驱动件,第四驱动件的驱动端设有挡块,挡块与运输滑槽的一端配合连接,第四驱动件的驱动端能够带动挡块靠近或远离运输滑槽。

由此,在运输滑槽输送物料时,第四驱动件的驱动端能够带动挡块靠近或远离运输滑槽。在挡块靠近运输滑槽时,挡块阻挡运输滑槽进行物料运输;在挡块远离运输滑槽时,挡块不会阻挡运输滑槽进行物料运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物料抓手包括第二连接架、第八驱动件、第二滑轨、滑块以及吸头,第八驱动件、第二滑轨均设在第二连接架上,滑块活动连接在第二滑轨上,第八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滑块相连接,吸头设在滑块上。

由此,第八驱动件的驱动端带动吸头接触物料,吸头吸住物料,第八驱动件的驱动端带动吸头复位,并由第七驱动件驱动端靠近工件,第八驱动件的驱动端带动吸住物料后的吸头接触工件,接触工件后吸头将工件松开,即完成进料。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导电钉装配装置,包括导电钉进料机构,还包括运输机构、压紧机构、检测机构和第二机械手,导电钉进料机构、压紧机构、检测机构和第二机械手依次设置在运输机构上;

运输机构配置为对工件进行运输;

压紧机构配置为将工件进行压紧;

检测机构配置为对压紧后的工件进行检测;

第二机械手配置为对检测不合格的工件进行移除。

运输机构将工件依次运至导电钉进料机构、压紧机构、检测机构和第二机械手中进行加工。导电钉进料机构将物料移至工件中并进行初次压紧;压紧机构对进料后的工件进行二次压紧;检测机构对压紧后的工件进行功率检测,并将该检测信号传送至第二机械手;第二机械手根据检测的结果是否对工件进行移除,第二机械手对检测不合格的工件进行移除,检测合格的工件则随着运输机构运输至下一工序。

由此,工件由运输机构依次运至导电钉进料机构、压紧机构、检测机构和第二机械手中完成装配及检测。以机械自动化操作代替人工操作或机械半自动化操作,达到节省人力和物力、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质量的技术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紧机构包括第三固定架和压紧机械手,压紧机械手设在第三固定架上,压紧机械手包括第九驱动件和固定套,固定套设在第九驱动件的驱动端处,固定套上设有压头。

由此,由第九驱动件的驱动端带动固定套接触工件,固定套上的压头对工件进行压紧;压紧后,第九驱动件的驱动端带动固定套复位,等待进行实施下一次压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机构包括第四固定架,固定架上设有第十驱动件,第十驱动件的驱动端固定有第三连接架,第三连接架上设有检测套头,第三连接架上对应检测套头位置还设有行程感应器。

由此,由第十驱动件的驱动端带动检测套头接触工件,检测套头检测工件的额定功率,并将该检测信号反馈至第二机械手;检测后,第十驱动件的驱动端带动检测套头复位,等待进行实施下一次检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机械手包括第四机架,第四机架上设有第十一驱动件,第十一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有第四连接架,第四连接架上设有第十二驱动件,第十二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第五连接架,第五连接架上设有气夹。

由此,第二机械手根据检测的结果是否对工件进行移除,如需移除,由第十一驱动件的驱动端带动第四连接架接近工件,由第十二驱动件的驱动端带动第五连接架接近工件,第五连接架上的气夹将工件夹起,第十二驱动件的驱动端带动第五连接架复位,第十一驱动件的驱动端带动第四连接架复位,气夹松开,即完成对不合格工件移除工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钉装配装置还包括剪线机构,剪线机构设置在导电钉进料机构的一端;剪线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架和剪线机械手,剪线机械手设置在第一固定架上;剪线机械手包括第一机架、第一驱动件、第一滑轨以及剪线器,第一驱动件和第一滑轨均设在第一固定架上,剪线器活动连接在第一滑轨上,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与剪线器连接;剪线器包括第一连接架,第一连接架上设有第二驱动件、固定环和吸嘴,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有卡刀,卡刀、固定环和吸嘴三者配合工作;剪线机构配置为对工件进行剪线。

由此,由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带动剪线器接近工件,剪线器的固定环将工件固定,第二驱动件的驱动端带动卡刀对工件进行剪线,吸嘴将剪除的废线吸走;剪线后,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同时复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钉装配装置还包括压线机构,压线机构设在剪线机构与导电钉进料机构之间;压线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架和压线机械手,压线机械手设在第二固定架上,压线机械手包括第三驱动件、第一固定套和压线针,第一固定套设在第三驱动件的驱动端处,压线针设在第一固定套内;压线机构配置为对剪线后的工件进行压线。

由此,由第三驱动件的驱动端带动第一固定套和压线针接触工件,第一固定套将工件固定,压线针伸入工件内对工件进行压线操作;压线后,第三驱动件的驱动端带动第一固定套和压线针复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钉装配装置还包括压针机构,压针机构设在第二机械手一端;压针机构包括第五机架、第三滑轨、第十三驱动件和压针器,第三滑轨、第十三驱动件均设在第五机架上,压针器活动连接在第三滑轨处,第十三驱动件的驱动端与压针器连接;压针机构配置为对检测合格后的工件进行压针(压针即为通过针头360度环绕工件并对工件压实,本领域称该工序为压针)。

由此,检测合格的工件随着运输机构运至压针机构处,由压针机构对工件进行压针。由第十三驱动件驱动压针器接触工件,压针器对工件压针;压针后,第十三驱动件驱动压针器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工件随着运输机构依次运输至各加工机构中进行加工及检测,各加工机构对工件实施不同的加工步骤,实现自动化生产。以机械自动化操作代替人工操作或机械半自动化操作,达到节省人力和物力、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质量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导电钉进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分料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第一机械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导电钉装配装置的立体机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压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检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的第二机械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的剪线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剪线机械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4所示的压线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4所示的压针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剪线机构、11-第一固定架、12-剪线机械手、121-第一机架、122-第一驱动件、123-第一滑轨、124-剪线器、1241-第一连接架、1242-第二驱动件、1243-固定环、1244-吸嘴、1245-卡刀、2-压线机构、21-第二固定架、22-压线机械手、221-第三驱动件、222-第一固定套、223-压线针、3-导电钉进料机构、31-分料组件、311-振动盘、312-运输滑槽、3121-第四驱动件、3122-挡块、313-分料器、3131-第二机架、3132-导向槽、3133-第五驱动件、3134-第六驱动件、3135-第一推块、3136-第二推块、32-第一机械手、321-第三机架、322-第七驱动件、323-第二连接架、324-抓手、3241-第八驱动件、3242-第二滑轨、3243-滑块、3244-吸头、4-压紧机构、41-第三固定架、42-压紧机械手、421-第九驱动件、422-固定套、423-压头、5-检测机构、51-第四固定架、521-第十驱动件、522-第三连接架、523-检测套头、524-行程感应器、6-第二机械手、61-第四机架、62-第十一驱动件、63-第四连接架、64-第十二驱动件、65-第五连接架、66-气夹、7-压针机构、71-第五机架、72-第三滑轨、73-第十三驱动件、74-压针器、8-PC罩进料机构、9-运输机构、91-工装板、92-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1~11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结合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导电钉进料机构3,包括分料组件31和第一机械手32,分料组件31和第一机械手32配合连接;

分料组件31包括振动盘311、运输滑槽312以及分料器313,振动盘311通过运输滑轨与分料器313连接,分料组件31配置为对物料进行分料。

第一机械手32包括第三机架321、第七驱动件322和两个物料抓手324,第七驱动件322设在第三机架321上,两个物料抓手324均设在第七驱动件322的驱动端处,第一机械手32配置为对分料后的物料进行进料,一次可进两个物料。

由分料组件31将物料(物料为铆钉)进行分料,分料后的物料由第一机械手32进行进料并初次压紧。在分料组件31的分料过程中,振动盘311通过运输滑槽312将物料运输至分料器313处,分料器313对物料进行分料(分料即为将工件单独取出并限位放置),分料后的物料等待第一机械手32进行进料操作。在第一机械手32进料过程中,第一机械手32中的第七驱动件322带动物料抓手324靠近分料组件31,物料抓手324将物料取出并由第七驱动件322带动靠近所需进料的工件(工件为半成品灯泡)上方,物料抓手324将物料放置至工件上并对物料与工件进行初次压紧。

由此,实现了自动对物料的分料并进料,以机械自动化操作代替人工操作或机械半自动化操作,达到节省人力和物力、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质量的技术效果。

结合图1~2,分料器313包括第二机架3131和导向槽3132,导向槽3132设在第二机架3131上,导向槽3132两端分别设有第五驱动件3133和第六驱动件3134,第五驱动件3133的驱动端和第六驱动件3134的驱动端分别设有第一推块3135和第二推块3136,第一推块3135和第二推块3136均滑动连接在导向槽3132内,第五驱动件3133和第六驱动件3134分别能够带动第一推块3135和第二推块3136在导向槽3132中滑动。

由此,分料器313的分料过程中,第五驱动件3133和第六驱动件3134分别带动第一推块3135和第二推块3136在导向槽3132中滑动并将运输滑槽312的物料抓取,等待进料。

结合图2,运输滑槽312的上端面还设有第四驱动件3121,第四驱动件3121的驱动端设有挡块3122,挡块3122与运输滑槽312的一端配合连接,第四驱动件3121的驱动端能够带动挡块3122靠近或远离运输滑槽312。

由此,在运输滑槽312输送物料时,第四驱动件3121的驱动端能够带动挡块3122靠近或远离运输滑槽312。在挡块3122靠近运输滑槽312时,挡块3122阻挡运输滑槽312进行物料运输;在挡块3122远离运输滑槽312时,挡块3122不会阻挡运输滑槽312进行物料运输。

结合图3,物料抓手324包括第二连接架323、第八驱动件3241、第二滑轨3242、滑块3243以及吸头3244,第八驱动件3241、第二滑轨3242均设在第二连接架323上,滑块3243活动连接在第二滑轨3242上,第八驱动件3241的驱动端与滑块3243相连接,吸头3244设在滑块3243上。

由此,第八驱动件3241的驱动端带动吸头3244接触物料,吸头3244吸住物料,第八驱动件3241的驱动端带动吸头3244复位,并由第七驱动件322驱动端靠近工件,第八驱动件3241的驱动端带动吸住物料后的吸头3244接触工件,接触工件后吸头3244将工件松开,即完成进料。

结合图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导电钉装配装置,包括导电钉进料机构3,还包括运输机构9、压紧机构4、检测机构5和第二机械手6,导电钉进料机构3、压紧机构4、检测机构5和第二机械手6依次设置在运输机构9上,运输机构9上设有多个工装板91,工件放置在工装板91上,工件由工装板91在运输机构9上进行运输,工件为半成品灯泡,半成品灯泡为由灯杯、散热铝件、光源板以及灯头四者组成的组合体;运输机构9配置为对工件进行运输;压紧机构4配置为将工件进行压紧;检测机构5配置为对压紧后的工件进行检测;第二机械手6配置为对检测不合格的工件进行移除。

运输机构9将工件依次运至导电钉进料机构3、压紧机构4、检测机构5和第二机械手6中进行加工。导电钉进料机构3将物料移至工件中并进行初次压紧;压紧机构4对进料后的工件进行二次压紧;检测机构5对压紧后的工件进行功率检测,并将该检测信号传送至第二机械手6;第二机械手6根据检测的结果是否对工件进行移除,第二机械手6对检测不合格的工件进行移除,检测合格的工件则随着运输机构9运输至下一工序。

由此,工件由运输机构9依次运至导电钉进料机构3、压紧机构4、检测机构5和第二机械手6中完成装配及检测。以机械自动化操作代替人工操作或机械半自动化操作,达到节省人力和物力、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质量的技术效果。

结合图5,压紧机构4包括第三固定架41和压紧机械手42,压紧机械手42设有四个,四个压紧机械手42均设在第三固定架41上,压紧机械手42包括第九驱动件421和固定套422,固定套422设在第九驱动件421的驱动端处,固定套422上设有压头423,一次性可以对四个工件进行压紧。

由此,由第九驱动件421的驱动端带动固定套422接触工件,固定套422上的压头423对工件进行压紧;压紧后,第九驱动件421的驱动端带动固定套422复位,等待进行实施下一次压紧。

结合图6,检测机构5包括第四固定架51,固定架上设有第十驱动件521,第十驱动件521的驱动端固定有第三连接架522,第三连接架522上设有四个检测套头523,第三连接架522上对应四个检测套头523位置均设有行程感应器524,一次性可以检测四个工件。

由此,由第十驱动件521的驱动端带动检测套头523接触工件,检测套头523检测工件的额定功率,并将该检测信号反馈至第二机械手6;检测后,第十驱动件521的驱动端带动检测套头523复位,等待进行实施下一次检测。

结合图7,第二机械手6包括第四机架61,第四机架61上设有第十一驱动件62,第十一驱动件62的驱动端连接有第四连接架63,第四连接架63上设有第十二驱动件64,第十二驱动件64的驱动端连接第五连接架65,第五连接架65上设有两个气夹66。

由此,第二机械手6根据检测的结果是否对工件进行移除,如需移除,由第十一驱动件62的驱动端带动第四连接架63接近工件,由第十二驱动件64的驱动端带动第五连接架65接近工件,第五连接架65上的气夹66将工件夹起,第十二驱动件64的驱动端带动第五连接架65复位,第十一驱动件62的驱动端带动第四连接架63复位,气夹66松开,即完成对不合格工件移除工序。

结合图8~9,导电钉装配装置还包括剪线机构1,剪线机构1设置在导电钉进料机构3的一端;剪线机构1包括第一固定架11和四个剪线机械手12,四个剪线机械手12设置在第一固定架11上;剪线机械手12包括第一机架121、第一驱动件122、第一滑轨123以及剪线器124,第一驱动件122和第一滑轨123均设在第一固定架11上,剪线器124活动连接在第一滑轨123上,第一驱动件122的驱动端与剪线器124连接;剪线器124包括第一连接架1241,第一连接架1241上设有第二驱动件1242、固定环1243和吸嘴1244,第二驱动件1242的驱动端连接有卡刀1245,卡刀1245、固定环1243和吸嘴1244三者配合工作;剪线机构1配置为对工件进行剪线,一次性可以对四个工件进行剪线(剪线即为对光源板的多余引线进行剪除)。

由此,由第一驱动件122的驱动端带动剪线器124接近工件,剪线器124的固定环1243将工件固定,第二驱动件1242的驱动端带动卡刀1245对工件进行剪线,吸嘴1244将剪除的废线吸走;剪线后,第一驱动件122和第二驱动件1242同时复位。

结合图10,导电钉装配装置还包括压线机构2,压线机构2设在剪线机构1与导电钉进料机构3之间;压线机构2包括第二固定架21和四个压线机械手22,四个压线机械手22设在第二固定架21上,压线机械手22包括第三驱动件221、第一固定套222和压线针223,第一固定套222设在第三驱动件221的驱动端处,压线针223设在第一固定套222内;压线机构2配置为对剪线后的工件进行压线。

由此,由第三驱动件221的驱动端带动第一固定套222和压线针223接触工件,第一固定套222将工件固定,压线针223伸入工件内对工件进行压线操作;压线后,第三驱动件221的驱动端带动第一固定套222和压线针223复位。

结合图11,导电钉装配装置还包括压针机构7,压针机构7设置有四组,四组压针机构7依次设在第二机械手6一端;压针机构7包括第五机架71、第三滑轨72、第十三驱动件73和压针器74,第三滑轨72、第十三驱动件73均设在第五机架71上,压针器74活动连接在第三滑轨72处,第十三驱动件73的驱动端与压针器74连接;压针机构7配置为对检测合格后的工件进行压针(压针即为通过针头360度环绕工件并对工件压实),将灯头与灯杯进行固定。

由此,检测合格的工件随着运输机构9运至压针机构7处,由压针机构7对工件进行压针。由第十三驱动件73驱动压针器74接触工件,压针器74对工件压针;压针后,第十三驱动件73驱动压针器74复位。

导电钉装配装置还包括PC罩进料机构8,PC罩进料机构8设在压针机构7一端,PC罩进料机构8配置为对工件进行PC罩进料。

运输机构9上设有控制器92,控制器92对剪线机构1、压线机构2、导电钉进料机构3、压紧机构4、检测机构5、第二机械手6、压针机构7以及运输机构9进行控制。

优选地,本装置的中驱动元件采用伺服电机和气动元件,第七驱动件322和第十一驱动件62为伺服电机,第一驱动件122、第二驱动件1242、第三驱动件221、第四驱动件3121、第五驱动件3133、第六驱动件3134、第八驱动件3241、第九驱动件421、第十驱动件521、第十二驱动件64和第十三驱动件73均为气动元件。剪线机构1、压线机构2、导电钉进料机构3、压紧机构4以及检测机构5均设有防触板,防止工人触碰到生产机构而导致受伤。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生产步骤:

运输机构9将工件依次移至剪线机构1、压线机构2、导电钉进料机构3、压紧机构4、检测机构5、第二机械手6和压针机构7中,剪线机构1、压线机构2、导电钉进料机构3、压紧机构4、检测机构5、第二机械手6和压针机构7对工件实施一系列加工步骤具体如下。

S1(工件剪线):工件移至剪线机构1处,第一驱动件122的驱动端带动剪线器124接近工件,剪线器124的固定环1243将工件固定,第二驱动件1242的驱动端带动卡刀1245对工件进行剪线,吸嘴1244将剪除的废线吸走;剪线后,第一驱动件122和第二驱动件1242同时复位。工件随着运输机构9移至下一工序。

S2(工件压线):工件移至压线机构2处,第三驱动件221的驱动端带动第一固定套222和压线针223接触工件,第一固定套222将工件固定,压线针223伸入工件内对工件进行压线操作;压线后,第三驱动件221的驱动端带动第一固定套222和压线针223复位。工件随着运输机构9移至下一工序。

S3(导电钉进料):工件移至导电钉进料机构3处,分料组件31将物料进行分料,分料后的物料由第一机械手32进行进料并初次压紧。在分料组件31的分料过程中,振动盘311通过运输滑槽312将物料运输至分料器313处,分料器313对物料进行分料,分料后的物料等待第一机械手32进行进料操作。在第一机械手32进料过程中,第一机械手32中的第七驱动件322带动物料抓手324靠近分料组件31,物料抓手324将物料取出并由第七驱动件322带动靠近所需进料的工件上方,物料抓手324将物料放置至工件上并对物料与工件进行初次压紧。工件随着运输机构9移至下一工序。

S4(导电钉压紧):工件移至压紧机构4处,第九驱动件421的驱动端带动固定套422接触工件,固定套422上的压头423对工件进行压紧;压紧后,第九驱动件421的驱动端带动固定套422复位。工件随着运输机构9移至下一工序。

S5(工件检测):工件移至检测机构5处,第十驱动件521的驱动端带动检测套头523接触工件,检测套头523检测工件的额定功率,并将该检测信号反馈至第二机械手6;检测后,第十驱动件521的驱动端带动检测套头523复位。工件随着运输机构9移至下一工序。

S6(废品移除):工件移至第二机械手6处,第二机械手6根据检测的结果是否对工件进行移除。如需移除,第十一驱动件62的驱动端带动第四连接架63接近工件,由第十二驱动件64的驱动端带动第五连接架65接近工件,第五连接架65上的气夹66将工件夹起,第十二驱动件64的驱动端带动第五连接架65复位,第十一驱动件62的驱动端带动第四连接架63复位,气夹66松开,即完成对不合格工件移除工序。检测合格的工件随着运输机构9移至下一工序。

S7(工件压针):工件移至压针机构7处,第十三驱动件73驱动压针器74接触工件,压针器74对工件压针;压针后,第十三驱动件73驱动压针器74复位。工件随着运输机构9移至下一工序。

S8(PC罩进料):工件移至PC罩进料机构8处,工件在PC罩进料机构8处进行PC罩进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工件随着运输机构9依次运输至各加工机构中进行加工及检测,各加工机构对工件实施不同的加工步骤,实现自动化生产。以机械自动化操作代替人工操作或机械半自动化操作,达到节省人力和物力、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质量的技术效果。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