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剂压片机的粉尘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6564发布日期:2019-02-10 23:19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剂压片机的粉尘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式压片机设备,具体来说是一种粉剂压片机的粉尘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压片机主要用于制药工业的片剂工艺研究及生产。压片机能够将颗粒状物或粉状物料压制成片剂。

旋转式压片机是由均布于转台的多副冲模按一定轨迹作圆周升降运动,通过压轮将颗粒状物料压制成片剂的机器。在冲模压片的过程中,由于冲模和模孔的配合存在一定的间隙,粉剂在压制时容易挤出到模孔外部,由压片平台上掉落到压片机的机台主体上,机台主体上会积累很多粉尘,这些粉尘随着生产人员的动作容易发生飞扬,导致生产车间环境混乱、恶劣,不利于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新技术,以解决压片机生产过程中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吸附从压片平台上掉落的粉尘、防止粉尘堆积在机台主体上、避免粉尘飞扬、有利于生产人员身体健康的粉剂压片机的粉尘吸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粉剂压片机的粉尘吸附装置,包括弧形的粉尘吸附件和与所述粉尘吸附件连接的负压源,所述粉尘吸附件的内侧具有可与压片机的压片平台相卡接固定的阶梯面,粉尘吸附件的外侧为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下方设有吸附通道,吸附通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气管与负压源连接,收集槽的底面设有多个气口与吸附通道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收集槽上宽下窄,收集槽两侧的槽壁朝上倾斜。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槽壁的倾角为120°~135°。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多个气口在收集槽底部依次等间距分布。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气口的边线上设有倒角。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粉尘吸附件的边线倒成圆角。

根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粉尘吸附件设有多个,所述多个粉尘吸附件绕压片平台均匀分布。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负压源为吸尘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安装在压片平台的外侧,有压片平台掉落下来的粉尘能够被吸附落入在收集槽内,并在负压源的负压吸附下由气口进入到吸附通道内,防止粉尘堆积在机台主体上、避免粉尘飞扬、有利于生产人员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粉尘吸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粉尘吸附件安装在压片平台上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压片机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全部附图的视图中,对应的参考符号表示对应的部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剂压片机4的粉尘吸附装置,包括弧形的粉尘吸附件1和与所述粉尘吸附件1连接的负压源2;粉尘吸附件1的弧度α为90°~120°,所述粉尘吸附件1的内侧具有可与压片机4的压片平台41相卡接固定的阶梯面11,粉尘吸附件1的外侧为收集槽12,所述收集槽12的下方设有吸附通道13,吸附通道13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气管3与负压源2连接,收集槽12的底面设有多个气口14与吸附通道13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安装在压片平台41的外侧,有压片平台41掉落下来的粉尘能够被吸附落入在收集槽12内,并在负压源2的负压吸附下由气口14进入到吸附通道13内,防止粉尘堆积在机台主体42上、避免粉尘飞扬、有利于生产人员身体健康。

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收集槽12上宽下窄,收集槽12两侧的槽壁朝上倾斜,有利于有更大的区域承接吸附落下的粉尘。

其中,所述槽壁的倾角为120°~135°,便于粉尘在负压的作用下吸附下滑落入到收集槽12底部。

所述多个气口14在收集槽12底部依次等间距分布,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口14设有七个,有利于保持气口14的负压大小,同时能够保证能够将收集槽12底各处的粉尘均能够被吸附。

所述气口14的边线上设有倒角141,有利于粉尘进入到吸附通道13内。

所述粉尘吸附件1的边线倒成圆角15,能够防止边线刮伤、划伤工作人员,更加安全。

如图2所示,所述粉尘吸附件1设有多个,所述多个粉尘吸附件1绕压片平台41均匀分布,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粉尘吸附件1设有三个,围在压片平台41的周围,能够全面将压片平台41包围,防止漏粉。

所述负压源2为吸尘器,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吸尘器选用工业吸尘器。

使用时将多个粉尘吸附件1卡接到压片平台41上,并错开入料口和出料口,启动吸尘器,当粉剂由压片平台41挤出并掉落到收集槽12内后,在负压的作用下,由气口14吸附进入到吸附通道13最后经气管3进入吸尘器内,防止粉尘堆积在机台主体42上、避免粉尘飞扬、有利于生产车间的有序整洁,有利于生产人员身体健康。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