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钻床的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8043发布日期:2019-05-21 21:00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立式钻床的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式钻床零部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式钻床的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钻床的主要用途是用于钻孔、铰孔。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6622889U的一种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立式钻床,包括底座、立臂、主轴箱、电机、主轴、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和皮带,立臂固定在底座上,主轴箱固定在立臂上,电机固定在主轴箱上,主轴滑动的设在主轴箱上,主动皮带轮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从动皮带轮通过轴承安装在主轴箱上,皮带套在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之间,在从动皮带轮上设有键槽,在主轴上设有与键槽配合的键;通过电机带动主动皮带轮转动,在皮带的连动下,带动从动皮带轮转动,从而驱使主轴转动,完成钻床的钻杆的转动工作。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皮带随着一定的循环次数后,其本身弹力作用随着逐渐失效,导致其皮带松弛,降低皮带与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之间的张紧度,导致皮带与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减少,影响电机对主轴的传动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障电机对主轴传动工作的立式钻床的传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立式钻床的传动机构,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电机、主轴、固定于电机输出轴的皮带轮一、与主轴同步转动的皮带轮二以及绕卷于皮带轮一与皮带轮二上的皮带,机架位于皮带处于皮带轮一、皮带轮二之间的一段上设置有调节轮,所述调节轮侧壁与皮带一侧抵接,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驱动调节轮沿皮带宽度方向位移的调节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带动皮带轮一转动,在皮带的传动作用下,带动皮带轮二以及主轴的转动,实现钻床的钻孔工作;通过调节件驱动调节轮沿皮带宽度方向位移,当皮带松弛时,可对皮带起到张紧作用,将皮带抵紧于皮带轮一、皮带轮二上,持续保持皮带与皮带轮一、皮带轮二的摩擦力,保障电机对主轴的传动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件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安装座、安装座内沿皮带宽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调节轮与滑块连接;所述滑块相对调节轮与皮带抵接的一侧倒设有斜面一,所述安装座内沿机架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有驱动块一,所述驱动块一上下位移过程中与斜面一斜面传动驱使滑块朝前位移,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驱动驱动块一上下位移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件驱动驱动块一朝下位移,使其驱动块一与滑块斜面传动,驱使滑块朝皮带一侧位移,从而带动调节轮抵紧皮带,对皮带进行张紧,驱使皮带抵紧于皮带轮一、皮带轮二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沿机架竖直方向设置于安装座内的限位杆一与丝杆一,所述驱动块一上分别开设有供限位杆一穿过的通孔以及供丝杆一穿过并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丝杆一的一端延伸至机架外且处于机架外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转动丝杆一的转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杆一对驱动块一进行限位,使其驱动块一仅能上下位移,再在丝杆一与驱动块一的螺纹配合作用下,通过转动件转动丝杆一,实现驱使驱动块一上下位移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相对斜面一的一侧开设有斜面二,所述斜面一、斜面二与滑块底面呈三角形设置;所述安装座内沿机架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有与斜面二斜面传动的驱动块二,所述安装座内还设置有与限位杆一平行设置的限位杆二、丝杆二,所述驱动块二上分别开设有供限位杆二穿过的通孔和供丝杆二穿过并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驱动块二与驱动块二同步反向位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块二与驱动块一同步反向位移,使其驱动块一、驱动块二上下位移过程中,对斜面一、斜面二起到斜面传动工作,同时可对滑块起到限位作用,当不驱使驱动块一、驱动块二上下位移时,能够将滑块保持原地不动,提高调节轮对皮带的抵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丝杆一上同轴固定有齿轮一,所述丝杆二上同轴固定有与齿轮一啮合的齿轮二;所述丝杆一与丝杆二的螺纹方向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齿轮一与齿轮二的啮合作用,以及丝杆一、丝杆二的螺纹方向相同,实现丝杆一、丝杆二同步反向转动的同时,驱使驱动块一、驱动块二同步反向位移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件包括同轴固定于丝杆一处于机架外一端的蜗轮,所述机架上转动连接有与蜗轮啮合的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固定有手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蜗杆与蜗轮的啮合作用力,实现对丝杆一的转动工作,同时利用蜗杆、蜗轮的本身性能,无外力驱使蜗杆转动时,蜗轮无法自转,进一步提高调节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皮带、皮带轮一、皮带轮二均设置于空腔内,且通过盖板闭合空腔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皮带、皮带轮一、皮带轮二设置于空腔内,一方面提高对皮带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提高钻床的外表美观性。进而通过盖板闭合空腔开口,使其可便于对空腔内部件进行维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两侧固定有卡块,所述机架上开设有供卡块插接的卡槽,所述机架沿其竖直方向设置有穿过卡块且与机架螺纹连接的紧固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块与卡槽的插接配合作用以及紧固螺栓限制卡块脱离出卡槽,便于实现盖板对空腔开口的启闭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处于卡槽开口端一侧弯折有供用户拉拔的拉手,所述机架上开设有放置拉手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手便于工作人员抽拉盖板,实现盖板对空腔的启闭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调节轮相对机架前后位移,对皮带起到张紧作用,使其皮带持续保持与皮带轮一、皮带轮二的摩擦力,增强电机对主轴的传动效率;

2.通过驱动块一、驱动块二同步方向位移对滑块两侧起到斜面传动工作,使其实现驱动滑块位移工作的同时,对滑块起到较高的限位作用,从而保证调节轮对皮带抵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调节件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盖板与机架的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减速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主轴;3、皮带;4、皮带轮一;5、皮带轮二;6、调节轮;7、连杆;8、调节件;81、安装座;82、滑块;83、滑槽;84、调节通道;85、驱动块一;86、驱动块二;87、限位杆一;88、限位杆二;89、丝杆一;810、丝杆二;811、斜面一;812、斜面二;813、齿轮一;814、齿轮二;9、转动件;91、蜗杆;92、蜗轮;93、支撑座;94、手轮;10、空腔;11、盖板;12、卡块;13、卡槽;15、拉手;16、紧固螺栓;17、凹槽;18、输入轴;19、传动轴一;20、传动轴二;21、传动轴三;22、电机;23、腰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参照图1和6,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立式钻床的传动机构,包括机架1、电机22、皮带轮一4、皮带轮二5、皮带3以及主轴2;电机22安装于机架1上且皮带轮二5与电机22的输出轴同轴固定,皮带轮二5与主轴2同步转动连接,皮带3绕卷于皮带轮一4与皮带轮二5上,实现皮带轮一4与皮带轮二5的同步转动;电机22通过电线与外接电源连通,通电时,带动主轴2快速转动。

参照图1,上述机架1上开设有空腔10,空腔10上端开口且通过盖板11封闭其开口;皮带轮一4、皮带轮二5、皮带3均位于空腔10内,电机22固定于盖板11上且输出轴伸入空腔10内。

参照图1和5,盖板1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焊接固定有卡块12,卡块12两端与盖板11两端齐平,机架1上对应开设有供卡块12插接的卡槽13,盖板11通过卡块12插接于卡槽13后,两侧分别通过一紧固螺栓16穿过卡块12与机架1螺纹连接,实现卡块12与机架1的固定。

本实施例中,卡块12处于空腔10开口一端朝下弯折形成有拉手15,机架1上开设有供拉手15放置的凹槽17,凹槽17深度与高度大于均大于拉手15的厚度与高度,使其工作人员可伸入凹槽17内对拉手15进行操作。

参照图1和3,上述皮带3处于皮带轮一4与皮带轮二5之间的一段上设置有调节轮6,调节轮6侧壁与皮带3一侧抵接,调节轮6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杆,盖板11上设置有驱动连接杆沿皮带3宽度方向直线位移的调节件8。

参照图3和4,上述调节件8包括安装座81、滑块82以及滑槽83,安装座81固定于盖板11上,滑槽83沿皮带3宽度方向开设于安装座81上,滑块82插接于滑槽83内且仅能沿滑槽83前后位移,滑槽83底端开设有腰型槽23,连杆7穿过腰型槽23与滑块82下端固定;滑块82沿其滑动方向的两侧分别倒设有斜面一811与斜面二812,斜面一811、斜面二812与滑块82下端呈等腰三角形设置;安装座81内还沿其竖直方向开设有与滑槽83连通的调节通道84,调节通道84内对应斜面一811、斜面二812分别设置有驱动块一85、驱动块二86;驱动块一85上插接有限位杆一87、丝杆一89,驱动块二86上插接有限位杆二88、丝杆二810;限位杆一87、丝杆一89、限位杆二88、丝杆二810均沿安装座81竖直方向设置;驱动块一85上分别开设有供限位杆一87插接的通孔以及供丝杆一89穿过并螺纹连接的螺纹孔,驱动块二86上分别开设有供限位杆二88插接的通孔以及供丝杆二810穿过并螺纹连接的螺纹孔;丝杆一89与丝杆二810均转动连接于安装座81上;其中,丝杆一89的一端延伸至安装座81之外且处于安装座81之外的一端与转动件9相连接,丝杆二810与丝杆一89螺纹方向相同且相互间同步反向运动;通过转动件9带动丝杆一89转动,驱使丝杆二810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传动块一、传动块二同步反向位移,对滑块82起到斜面推动,驱使滑块82带动连杆7以及调节轮6前后位移,调节对皮带3的张紧度。

参照图2和3,上述转动件9包括蜗轮92、蜗杆91以及手轮94,蜗轮92与丝杆一89位于安装座81外的一端同轴固定,蜗杆91与蜗轮92啮合且通过支撑座93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手轮94固定于蜗杆91一端,通过手轮94带动蜗杆91转动,从而带动丝杆一89转动。

参照图4,上述丝杆一89上同轴固定有齿轮一813,丝杆二810上固定有齿轮二814,齿轮一813与齿轮二814相互啮合且外径、齿数同等设置。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钻床运行时间久了,皮带3逐渐失去弹性时,通过手轮94带动蜗杆91转动,在蜗杆91与蜗轮92的啮合作用下,驱使丝杆一89转动,从而带动丝杆二810同步反向转动,驱使驱动块一85、驱动块二86同步反向竖直位移,对滑块82起到斜面传动,驱使滑块82带动连杆7以及调节轮6朝皮带3一侧位移,对皮带3进行拉伸,使其皮带3保持与皮带轮一4、皮带轮二5较大摩擦力,从而使其电机22保证对主轴2较高的传动效率。

实施例二:参照图1和6,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减速机构,上述减速机构包括分别通过密封轴承(图中未示出)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输入轴18、传动轴一19、传动轴二20以及传动轴三21;皮带轮二5与输入轴18同轴固定;输入轴18、传动轴一19、传动轴二20、传动轴三21以及主轴2上分别同轴固定有传动齿轮一、传动齿轮二、传动齿轮三、传动齿轮四、传动齿轮五(图中未示出);传动齿轮一与传动齿轮二啮合,传动齿轮二与传动齿轮三啮合,传动齿轮三与传动齿轮四啮合,传动齿轮四与传动齿轮五啮合;传动齿轮一、传动齿轮二、传动齿轮三、传动齿轮四、传动齿轮五外径分别为不同大小;本实施例中,传动齿轮一、传动齿轮二、传动齿轮三、传动齿轮四、传动齿轮五的外径比为:5:3:4:3: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