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笼螺旋箍筋加工用的内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5338发布日期:2019-09-06 21:05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钢筋笼螺旋箍筋加工用的内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工程领域,特指一种钢筋笼螺旋箍筋加工用内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许多建筑基础均采用桩基础,尤其是灌注桩基础。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钢筋笼的制作加工。通常钢筋笼为圆柱状结构,包括多个主筋和箍设在主筋外侧的箍筋。

中国一在先专利(申请号为201420516366.X,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桩基钢筋笼主筋快速定位装置)公开了一种桩基钢筋笼主筋快速定位装置,包括设置钢筋笼两端的钢筋笼定位装置胎架,钢筋笼定位装置胎架上端经转盘轴承、转盘内撑杆连接圆形转盘,圆形转盘上设有若干个定位轴承螺栓,定位轴承螺栓连接定位轴承螺杆,所述定位轴承螺杆一端设有钢筋笼主筋定位轴承,钢筋笼主筋定位轴承连接钢筋笼主筋。上述方案中能够实现对钢筋笼主筋的定位,但是利用两个定位装置胎架支撑主筋的两侧,主筋的中部易因重力而变形,这样在缠绕箍筋时,箍筋的箍设使得主筋的变形更加严重,从而影响钢筋笼的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钢筋笼螺旋箍筋加工用的内支撑装置,解决现有的钢筋笼制作过程中易发生主筋变形而影响钢筋笼成型质量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筋笼螺旋箍筋加工用的内支撑装置,包括:

第一内撑件;

与所述第一内撑件相对设置的第二内撑件,所述第二内撑件与所述第一内撑件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内撑件和所述第二内撑件可转动至位于同一平面并组成适配于所述钢筋笼内部的形状以支撑所述钢筋笼;以及

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内支撑件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可转动至与所述第一内撑件连接以使得所述限位件挡设于所述第一内撑件和所述第二内撑件的可转动连接处,从而限位所述第一内撑件和所述第二内撑件间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内支撑装置可设于钢筋笼的内部,对钢筋笼的主筋提供有效的支撑,防止钢筋笼的主筋变形,即使在缠绕箍筋时,由于第一内撑件和第二内撑件提供稳定的支撑力,而能够避免钢筋笼主筋变形的问题。从而保证了钢筋笼的成型质量。且本实用新型的内支撑装置的第一内撑件和第二内撑件可转动的连接,使得在钢筋笼制作完成后,可通过转动第一内撑件和第二内撑件而将内支撑装置取出。

本实用新型钢筋笼螺旋箍筋加工用的内撑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内撑件上与所述钢筋笼相接的表面设有第一钢筋定位槽;所述第二内撑件上与所述钢筋笼相接的表面设有第二钢筋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钢筋笼螺旋箍筋加工用的内撑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内撑件的两端部间支撑连接有第一连接杆;

所述第二内撑件的两端部间支撑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平行设置,且通过合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从而实现了所述第二内撑件与所述第一内撑件可转动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钢筋笼螺旋箍筋加工用的内撑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内撑件还包括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内撑件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一支杆的侧部开设有供连接所述限位件的插接孔;

所述限位件的端部设有与所述插接孔相适配的插销,通过所述插销插入所述插接孔内实现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内撑件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钢筋笼螺旋箍筋加工用的内撑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内撑件还包括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内撑件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杆上垂直连接有一芯轴;

所述限位件的端部固设有供套设于所述芯轴的套管,通过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芯轴上且所述芯轴的端部连接有挡设于所述套管端部的挡件,从而实现所述限位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内撑件。

本实用新型钢筋笼螺旋箍筋加工用的内撑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内撑件的内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支撑连接有第一斜撑;

所述第二内撑件的内部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支撑连接有第二斜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筋笼螺旋箍筋加工用的内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筋笼螺旋箍筋加工用的内撑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筋笼螺旋箍筋加工用的内支撑装置,可以解决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底部抽筋部位因主筋数量减少而在缠绕螺旋箍筋时钢筋笼易变形或难以盘绕成型的问题。还可以解决钢筋笼制作过程中的主筋变形而影响钢筋笼成型质量的问题。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筋笼螺旋箍筋加工用的内支撑装置,施工企业可以利用常用的建筑材料余料,经过简单加工制作完成,节约了建筑材料;同时,本内支撑装置可以多次循环使用,可以大大降低造价,节约了成本;最后,中国建筑市场灌注桩施工数量庞大,如果全部采用此可循环利用内支撑装置,可提升灌注桩钢筋笼施工质量,节约大量的资源。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钢筋笼螺旋箍筋加工用的内支撑装置进行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钢筋笼螺旋箍筋加工用的内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钢筋笼螺旋箍筋加工用的内撑装置的侧视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筋笼螺旋箍筋加工用的内支撑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筋笼螺旋箍筋加工用的内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内撑件21、第二内撑件22以及限位件31,第二内撑件22和第一内撑件21相对设置,且第二内撑件22与第一内撑件21可转动的连接,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可转动至位于同一平面并组成适配于钢筋笼内部的形状以支撑钢筋笼;限位件3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内撑件22,另一端可转动至与第一内撑件21连接,以使得限位件31挡设于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的可转动连接处,从而限位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间的转动。

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之间的相对转动,可使得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转动至相互重叠,而呈折叠状态,还可转动至位于同一平面内,呈展开状。在使用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时,将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转动到展开状,即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位于同一平面内,而后将限位件31与第一内撑件21连接,从而限位件31限位了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的转动,使得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呈稳定的展开状,从而可对钢筋笼提供有力的支撑。

较佳地,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呈展开状时组接形成的形状与钢筋笼的横截面的形状相适配,若钢筋笼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可组接形成圆形,若钢筋笼的横截面为方形,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可组接形成方形。

通常钢筋笼采用圆柱状,其横截面为圆形,这样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为半圆形结构,两者可对接形成圆形的内撑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第一内撑件21上与钢筋笼相接的表面设有第一钢筋定位槽211,即第一内撑件21的外表面212上设置第一钢筋定位槽211,利用第一钢筋定位槽211来定位钢筋笼的主筋;第二内撑件22上与钢筋笼相接的表面设有第二钢筋定位槽221,即第二内撑件22的外表面222上设置第二钢筋定位槽221,利用第二钢筋定位槽221来定位钢筋笼的主筋。

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展开后置于钢筋笼内部时,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的外表面212,222相对于内表面213,223更靠近钢筋笼,在制作钢筋笼时,将钢筋笼的主筋放置于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上对应的第一钢筋定位槽211和第二钢筋定位槽212内,而后在主筋外侧缠绕箍筋,在缠绕箍筋的过程中,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始终对钢筋笼的主筋提供支撑力,确保了钢筋笼的成型质量。

较佳地,第一钢筋定位槽211和第二钢筋定位槽221的设置数量与所需制作的钢筋笼的主筋的数量相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第一内撑件21的两端部间支撑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3;第二内撑件22的两端部间支撑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4,第二连接杆24与第一连接杆23相平行设置,且通过合页31连接第一连接杆23和第二连接杆24,从而实现了第二内撑件22与第一内撑件21可转动的连接。

第一连接杆23支撑于第一内撑件21的两端部的内表面213处,利用第一连接杆23可提高第一内撑件21的结构强度。第二连接杆24支撑于第二内撑件22的两端部的内表面223处,利用第二连接杆24可提高第二内撑件22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为提高合页32连接的牢固性,在第一连接杆23上固设有第一垫板231,第一垫板231为一平面板,为合页32提供了平整的安装面;第二连接杆24上固设有第二垫板241,第二垫板241为一平面板,为合页32提供平整的安装面;合页32的一个连接板固定在第一垫板231上,另一个连接板固定在第二垫板241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第一内撑件21还包括垂直连接于第一连接杆23的第一支杆25,第一支杆25的另一端与第一内撑件21的内表面213连接,第一支杆25的侧部开设有供连接限位件31的插接孔251;

限位件31的端部设有与插接孔251相适配的插销311,通过插销311插入插接孔251内实现限位件31与第一内撑件21的连接。

较佳地,第一支杆25设于第一连接杆23的中部处,第一支杆25既能够为限位件31提供连接基础,又能够加强第一内撑件21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第二内撑件22还包括垂直连接于第二连接杆24的第二支杆26,第二支杆26的另一端与第二内撑件22的内表面223连接,第二支杆26上垂直连接有一芯轴;

限位件31的端部固设有供套设于芯轴的套管312,通过套管312套设于芯轴上且芯轴的端部连接有挡设于套管312端部的挡件261,从而实现限位件3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内撑件22。

较佳地,第二支杆26设于第二连接杆24的中部处,第二支杆26上设置的芯轴具有外螺纹,挡件261为与芯轴相匹配的螺母,在将套管312套在芯轴上后,在芯轴的端部处螺合螺母以将套管312限位在芯轴上,且套管312可绕芯轴进行转动。

限位件31设有插销311的一端可绕着设有套管312的一端进行转动,在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呈展开状时,将限位件31的插销311插入到第一支杆25上的插接孔251内,限位件31有部分挡设在第一连接杆23和第二连接杆24处,利用限位件31拉结第一支杆25和第二支杆26,从而限位了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的转动,使得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能够牢固稳定地为钢筋笼提供支撑。在需要拆除内支撑装置时,只需要将限位件31的插销311从插接孔251内拔出,将第一内撑件21和第二内撑件22相向转动即可从钢筋笼中退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较佳实施方式,第一内撑件21的内部和第一连接杆23之间支撑连接有第一斜撑27;

第二内撑件22的内部和第二连接杆24之间支撑连接有第二斜撑28。

较佳地,第一斜撑27设置有多根,并将第一斜撑27的端部支撑于第一钢筋定位槽211处,以提高第一钢筋定位槽211处的结构强度。第一斜撑27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杆23的中部。

第二斜撑28也设置有多根,将第二斜撑28的端部支撑在第二钢筋定位槽221处,以提高第二钢筋定位槽221处的结构强度,第二斜撑28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杆24的中部。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内撑件、第二内撑件、限位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一斜撑以及第二斜撑均可采用钢筋制作,并且各个杆件间通过焊接连接,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可采用钢板,与合页采用焊接连接。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