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冷却液回收质量的带式锯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1381发布日期:2019-08-21 01:0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冷却液回收质量的带式锯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锯床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冷却液回收质量的带式锯床。



背景技术:

锯床包括床身、立柱和锯条,主要用于锯割合金结构钢、中碳钢、低合金钢、高合金刚、特殊合金钢和不锈钢、轴承钢、调直钢等各种金属材料,,切割时工件移动,来切割板料和成形零件的曲线轮廓。

现有的可参考申请号为201810790250.8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冷却液循环使用的锯床,其机座内设有储液箱,储液箱的上方连接有过滤网,可使冷却液经过过滤网时,过滤网挡住废屑,过滤液进入储液箱重复使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仅仅通过过滤网过滤,过滤方式单一,以至于冷却液回收使用的质量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冷却液回收质量的带式锯床,达到提高冷却液的回收质量的效果。

一种提高冷却液回收质量的带式锯床,包括机床本体,机床本体上设置有冷却喷头,机床本体位于冷却喷头的下方开设有集液槽,所述机床本体上开设有与集液槽连通的过滤槽,过滤槽内部向着远离过滤槽与集料槽的连通口依次设置有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一过滤网、静置板和第二过滤网,第一过滤网的滤孔尺寸大于第二过滤网的滤孔尺寸,静置板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连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冷却喷头喷出的冷却液经过锯条后,落入集液槽,冷却液从集液槽经过连通口流入过滤槽,经过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过滤掉颗粒尺寸较大的废屑,使冷却液的回收质量得到初步提高,由于静置板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开设多个连通孔,所以当冷却液的液面低于连通孔的高度时,经过第一过滤网的冷却液,在静置板与第一过滤网之间一直聚集,聚集期间冷却液中部分杂质由于重力作用沉降到底部,使上层的冷却液较为澄清,杂质减少回收质量得到提高,当静置板与第一过滤网之间的冷却液聚集到液面到达连通孔的高度时,较为澄清的上层冷却液经过静置板的连通孔,到达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的滤孔尺寸低于第一过滤网,冷却液经过第二过滤网,过滤掉颗粒尺寸较小的废屑,使冷却液的回收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槽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孔,出液孔连通有第二过滤箱,第二过滤箱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层过滤板、下层过滤板以及过滤布,出液孔与第二过滤箱的底部连通,第二过滤箱的顶部位置处连通有回收管,回收管上连通设置有回收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槽内的冷却液从出液孔流入第二过滤箱的底部,随冷却液增多,第二过滤箱底部的冷却液的液面逐渐升高,冷却液从下到上依次经过滤布、下层过滤板和上层过滤板过滤,滤布的滤孔尺寸较小,能够使冷却液中的杂质大量减少,使其回收质量得到大幅提高,下层过滤板和上层过滤板再对冷却液进行进一步的过滤,进一步减少冷却液中的杂质,保证冷却液的回收质量,最后经回收管被回收泵抽出,回收管和回收泵对冷却液起到了输送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液孔的位置处盖设有出液过滤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出液孔的位置处盖设有出液过滤板,使得冷却液经过出液过滤板的过滤,减少了一部分杂质,提高了冷却液的回收质量,并且,经过出液过滤板的过滤再流入第二过滤箱,使进入第二过滤箱内的冷却液杂质较少,增加了第二过滤箱的使用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液槽内放置有过滤海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冷却喷头喷出的冷却液经过锯条后,首先落到集液槽内的过滤海绵上,过滤海绵作为过滤材料具有流动阻力小,滤出效率高的特点,可反复水洗,耐用,用于对冷却液进行初步的过滤,初步降低冷却液内的杂质,提高了冷却液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过滤箱的顶部盖设有闭合盖,闭合盖通过多个螺栓连接与第二过滤箱形成可拆卸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进入第二过滤箱进行过滤,第二过滤箱会积聚过滤掉的杂质,随着经过的冷却液的增多,第二过滤箱内的积聚的杂质增多,第二过滤箱的顶部设置的可拆卸的闭合盖,使可以定期拆下闭合盖,对第二过滤箱及内部的滤布、下层过滤板和上层过滤板进行清洗,保证了第二过滤箱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回液口和第二回液口,第一回液口位于第一过滤网和静置板之间,第二回液口位于静置板和第二过滤网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在过滤槽内先经过第一过滤网,当冷却液的液面低于静置板的连通孔的高度时,经过第一过滤网的冷却液,在静置板与第一过滤网之间一直聚集,聚集期间冷却液中部分杂质由于重力作用沉降到底部,杂质沉降较多时,可从第一回液口放出,从而清除掉杂质,所以第一回液口起到排杂作用,当静置板与第一过滤网之间的冷却液聚集到液面到达连通孔的高度时,冷却液经过静置板,然后通过第二过滤网,冷却液经过第二过滤网时,杂质被过滤到第二过滤网靠近静置板的一侧,所以静置板和第二过滤网之间也会有部分杂质积聚,当杂质沉降较多时,可从第二回液口放出,从而清除掉杂质,所以第二回液口起到排杂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回液口堵塞有第一塞子,第二回液口堵塞有第二塞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的液面低于静置板的连通孔的高度时,经过第一过滤网的冷却液,会在静置板与第一过滤网之间聚集,此时第一塞子堵住第一回液口,可防止冷却液从第一回液口流出,当过滤槽底部且在静置板与第一过滤网之间位置杂质沉降较多时,可打开第一塞子,杂质即从第一回液口被排出,所以第一塞子对第一回液口的排杂起到控制作用。当冷却液从静置板流过第二过滤网时,第二塞子堵住第二回液口,可防止冷却液从第二回液口流出,静置板和第二过滤网之间的杂质沉降较多时,可打开第二塞子,杂质即从第二回液口被排出,所以第二塞子对第二回液口的排杂起到控制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机床上设置冷却喷头、集液槽、与集液槽连通的过滤槽,以及在过滤槽内部向着远离过滤槽与集料槽的连通口依次设置第一过滤网、静置板和第二过滤网,使冷却液中杂质大量减少,回收质量得到提高;

2、通过在过滤槽的底部开设连通有第二过滤箱底部的出液孔,以及在第二过滤箱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上层过滤板、下层过滤板以及过滤布,使冷却液的回收质量得到大幅提高,保证冷却液的回收质量;

3、通过在出液孔的位置盖设出液过滤板,使冷却液减少了一部分杂质,提高了冷却液的回收质量,增加了第二过滤箱的使用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第一过滤箱的剖视图;

图5为第二过滤箱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机床本体;11、冷却喷头;2、集液槽;21、过滤海绵;3、过滤槽;31、滤液槽;311、第一过滤网;312、静置板;3121、连通孔;313、第二过滤网;314、第一回液口;3141、第一塞子;315、第二回液口;3151、第二塞子;32、清理槽;321、出液孔;3211、出液过滤板;4、第一过滤箱;41、顶层过滤板;42、活性炭板;43、底层过滤板;44、出液管;5、第二过滤箱;51、上层过滤板;52、下层过滤板;53、过滤布;54、回收管;541、回收泵;6、闭合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提高冷却液回收质量的带式锯床,如图1所示,包括机床本体1,机床本体1上设置有冷却喷头11,机床本体1位于冷却喷头11的正下方开设有集液槽2,冷却喷头11喷出的水作用在锯条上,最终在集液槽2内得到收集。机床本体1的一角位置处还开设有过滤槽3,过滤槽3与集液槽2连通,过滤槽3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311、第二过滤网313以及位于第一过滤网311和第二过滤网313之间的静置板312,机床本体1邻近于过滤槽3的竖直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过滤箱4和第二过滤箱5,第一过滤箱4和第二过滤箱5均与过滤槽3连通,且第一过滤箱4和第二过滤箱5也连通,第二过滤箱5上连通设置有回收管54。冷却液从集液槽2流入过滤槽3中,首先通过第一过滤网311、静置板312以及第二过滤网313进行初步过滤,然后又会在第一过滤箱4和第二过滤箱5内进行深度过滤,过滤后的冷却液纯净度较高,再通过回收管54进行回收利用,大大提高了冷却液的回收利用率以及回收质量。

如图2所示,过滤槽3包括相互垂直连通的滤液槽31以及清理槽32,滤液槽31和清理槽32呈L形,且第一过滤网311、静置板312、第二过滤网313均设置于滤液槽31内,三者均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集液槽2与滤液槽31远离清理槽32的一侧连通,且第一过滤网311、静置板312、第二过滤网313沿着远离集液槽2与滤液槽31的连通口依次顺序排列,第二过滤网313的滤孔尺寸要大于第一过滤网311的滤孔尺寸,静置板312的竖直面上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连通孔3121。从集液槽2流到过滤槽3的冷却液夹杂有大量的杂质,冷却液首先经过第一过滤网311进行初次过滤,体积较大的杂质被过滤掉,冷却液进入到第一过滤板和静置板312之间,由于静置板312的阻挡作用,冷却液被隔绝,并且液面不断升高,这个过程中,一些杂质则在静置作用下开始沉降至滤液槽31的槽底,随着冷却液液面的不断升高,当液面高度到达连通孔3121的高度时,冷却液从连通孔3121流到静置板312和第二过滤网313之间,进一步提高了过滤效果,然后冷却液继续流经第二过滤网313,进一步将杂质过滤,使得冷却液的回收质量大大提高。

结合图2和图3,清理槽32的底部呈倾斜状,且倾斜方向为朝着垂直远离滤液槽31的方向倾斜朝上,清理槽32靠近滤液槽31的槽底开设有出液孔321,出液孔321内盖设有出液过滤板3211,出液孔321与第二过滤箱5的底部位置处连通,冷却液从出液孔321进入到第二过滤箱5内继续过滤,而出液过滤板3211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倾斜设置的清理槽32槽底便于清理杂物。

结合图1和图2,滤液槽31的槽底开设有第一回液口314和第二回液口315,第一回液口314位于第一过滤网311和静置板312之间,第二回液口315位于静置板312和第二过滤网313之间,第一回液口314与第一过滤箱4的顶部连通,第二回液口315与第二过滤箱5的底部位置处连通,且第一过滤箱4的底面高度高于第二过滤箱5的顶面高度,第一回液口314处堵塞有第一塞子3141,第二回液口315堵塞有第二塞子3151。第一过滤箱4的底部和第二过滤箱5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44。

如图2所示,在进行过滤时,第一塞子3141和第二塞子3151都处于堵死状态,使得冷却液不会从第一回液口314进入到第一过滤箱4,也不会从第二回液口315进入到第二过滤箱5,但是随着过滤时间的加长,滤液槽31槽底会堆积有一层杂质,尤其在第一过滤网311与静置板312之间的槽底以及静置板312与第二过滤网313之间的槽底,此时可以分别打开第一塞子3141和第二塞子3151,使得杂质一方面随着冷却液进入到第一过滤箱4内,另一方面随着冷却液进入到第二过滤箱5内,然后在第一过滤箱4和第二过滤箱5内分别过滤,并且由于静置板312的静置作用,位于静置板312和第一过滤网311之间的滤液槽31槽底的杂质较多,因此这一部分的冷却液进入第一过滤箱4内过滤后,再顺着出液管44进入到第二过滤箱5内进行二次过滤,提高了冷却液的过滤质量。经过第二过滤箱5过滤后的冷却液再顺着回收管54流出回收利用,提高冷却液的回收利用率。回收管54上连通有回收泵541,以便于将过滤干净的冷却液抽走。

回看图1,集液槽2内放置有过滤海绵21,使得使用后的冷却液首先通过过滤海绵21进行初步过滤,初步过滤的效果最佳,能够去除大量的杂质,减轻后续的过滤压力,并且提高过滤质量和过滤效率。

如图4所示,第一过滤箱4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顶层过滤板41、活性炭板42以及底层过滤板43,当冷却液夹杂着杂质进入到第一过滤箱4内时,冷却液会从上至下依次经过顶层过滤板41、活性炭板42、底层过滤板43,进而从底部的出液管44进入第二过滤箱5,提高第一过滤箱4对冷却液的过滤效果。

如图5所示,第二过滤箱5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层过滤板51、下层过滤板52和过滤布53,从第一过滤箱4以及滤液槽31进入第二过滤箱5的冷却液首先到达第二过滤箱5的底部,随着第二过滤箱5内液面高度的不断升高,冷却液依次经过过滤布53、下层过滤板52和第二过滤板,过滤布53由于滤孔尺寸较小,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的杂质,当冷却液液面超过上层过滤板51后,回收泵541将第二过滤箱5内的冷却液抽出,回收利用,从而使得冷却液的回收利用率较高,且过滤效果较好。

结合图4和图5,第一过滤箱4和第二过滤箱5的顶端均盖设有闭合盖6,且闭合盖6采用螺栓拧紧的方式进行固定,使得第一过滤箱4和第二过滤箱5可以打开,从而能够定期对第一过滤箱4和第二过滤箱5内部进行清理或者更换,确保第一过滤箱4和第二过滤箱5的过滤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冷却液参与冷却作业后流入集液槽2内,并且被过滤海绵21进行初步过滤,过滤后冷却液继续流入过滤槽3内,在冷却液进入过滤槽3之前,第一塞子3141塞住第一回液口314,第二塞子3151塞住第二回液口315,然后冷却液进入过滤槽3内之后再经过第一过滤网311,到达静置板312,第一过滤网311继续过滤掉冷却液中夹带的一些杂质,由于静置板312的遮挡作用,冷却液在过滤槽3内的液面高度不断升高,直至液面高度到达连通口,在液面高度不断升高的过程中,冷却液中含有的杂质会发生沉降并堆积在第一过滤网311和静置板312之间的过滤槽3槽底,进一步起到过滤效果,然后冷却液继续经过第二过滤网313,第二过滤网313的滤孔尺寸小于第一过滤网311的滤孔尺寸,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过滤后的冷却液从出液孔321流至第二过滤箱5的底部,冷却液在第二过滤箱5内液面不断升高,并且被第二过滤箱5内的过滤布53、下层过滤板52以及上层过滤板51依次过滤,最终被回收泵541抽入回收管54进行回收利用。

由于沉降作用下,使得第一过滤网311和静置板312之间的过滤槽3槽底会堆积有大量的杂质,在静置板312和第二过滤板之间也会有少量杂质,此时可以打开第一塞子3141和第二塞子3151,冷却液夹杂着杂质会进入第一过滤箱4以及第二过滤箱5,进入第一过滤箱4内的冷却液杂质较多,因此经过第一过滤箱4的过滤后再进入第二过滤箱5进行二次过滤,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液的过滤效果,使得冷却液的回收质量较高,并且冷却液的杂质去除较为全面,不会随意排出,提高了冷却液的回收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