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直机下工作辊及改进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60231发布日期:2019-06-11 22:49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型钢矫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矫直机下工作辊及改进方法。



背景技术:

悬臂式型钢矫直机的下工作辊在空载时,前后支撑的螺杆皆受到方向向下力的作用。在有载荷的情况下,由于下工作辊结构设计不合理,可能会造成前支撑的螺杆受到方向向下力的作用,同时后支撑的螺杆受到方向向上力的作用。

这样一来,下工作辊后支撑的螺杆在有载荷和空载时所受到的力的方向相反,造成螺杆齿侧间隙产生,从而影响矫直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矫直机下工作辊及改进方法,通过调整矫直机下工作辊结构,消除螺杆齿侧间隙的产生,保证矫直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矫直机下工作辊,包括下工作辊本体,下工作辊本体上套装有前轴承座与后轴承座,前轴承座下方设有用以支撑前轴承座的前螺旋升降机,后轴承座下方设有用以支撑后轴承座的后螺旋升降机;还包括受力方向在矫直力外侧的斜支撑架,斜支撑架与前轴承座相连,前螺旋升降机支撑在斜支撑架上并使矫直力位于前螺旋升降机受力方向与后螺旋升降机受力方向之间。

进一步,前螺旋升降机与斜支撑架间球面配合;后螺旋升降机与后轴承座间球面配合。

进一步,斜支撑架与后轴承座上均设有球面垫,前螺旋升降机的螺杆端头与后螺旋升降机的螺杆端头处对应设有与球面垫相配合的球头。

进一步,前螺旋升降机与后螺旋升降机间通过连接杆相连,减速电机与连接杆相连。

一种矫直机下工作辊改进方法,调整前螺旋升降机的支撑位置,使矫直力位于前螺旋升降机受力方向与后螺旋升降机受力方向之间;或是将后螺旋升降机更换成可消除螺杆齿侧间隙的螺旋升降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增设斜支撑架可改变前螺旋升降机的支撑位置,扩大前螺旋升降机与后螺旋升降机间的支撑间距,使矫直力位于前螺旋升降机受力方向与后螺旋升降机受力方向之间,可以消除螺杆齿侧间隙产生,从而不影响矫直精度。

通过调整后螺旋升降机类型,也可以消除螺杆齿侧间隙的产生,从而不影响矫直精度。整体方案简单,改进效果好,显著提高了矫直机下工作辊的工作性能。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设有前轴承座与后轴承座的下工作辊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前螺旋升降机与后螺旋升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设有可消除螺杆齿侧间隙的螺旋升降机的下工作辊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下工作辊本体—1,前轴承座—2、后轴承座—3、前螺旋升降机—4、后螺旋升降机—5、斜支撑架—6、球面垫—7、球头—8、连接杆—9、减速电机—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3,一种矫直机下工作辊,包括下工作辊本体1,下工作辊本体1上套装有前轴承座2与后轴承座3,前轴承座2下方设有用以支撑前轴承座2的前螺旋升降机4,后轴承座3下方设有用以支撑后轴承座3的后螺旋升降机5;还包括受力方向在矫直力外侧的斜支撑架6,斜支撑架6与前轴承座2相连,前螺旋升降机4支撑在斜支撑架6上并使矫直力位于前螺旋升降机4受力方向与后螺旋升降机5受力方向之间。

下工作辊空载时,下工作辊本体1的重心位于前轴承座2与后轴承座3之间,此时前螺旋升降机4与后螺旋升降机5皆受到方向向下力的作用;而当下工作辊有载时,若不调节前螺旋升降机4的支撑位置,由于矫直力远大于下工作辊本体1重力,则存在矫直力位于前螺旋升降机4支撑位置外侧的问题,从而使得前螺旋升降机4与后螺旋升降机5所受力的方向相反,进而造成螺杆齿侧间隙的产生。

该结构中,增设的斜支撑架6可将前轴承座2与后轴承座3连接成整体,位于前轴承座2一端的斜支撑架6伸出前轴承座2并偏向矫直力方向,这样可改变前螺旋升降机4的支撑位置,扩大前螺旋升降机4与后螺旋升降机5间的支撑间距,使矫直力位于前螺旋升降机4受力方向与后螺旋升降机5受力方向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前螺旋升降机4与斜支撑架6间球面配合;后螺旋升降机5与后轴承座3间球面配合。具体的,本实施例是在斜支撑架6与后轴承座3上均设有球面垫7,前螺旋升降机4的螺杆端头与后螺旋升降机5的螺杆端头处对应设有与球面垫7相配合的球头8;即斜支撑架6与后轴承座3分别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前部球面垫和后部球面垫对应与下方的前螺旋升降机4和后螺旋升降机5相连接。通过球面配合的方式,实现了前、后螺旋升降机在力变化过程中的自动调心。

本实施例中,前螺旋升降机4与后螺旋升降机5间通过连接杆9相连,减速电机10与连接杆9相连。减速电机10启动,通过连接杆9将运动传递给前螺旋升降机4和后螺旋升降机5,前螺旋升降机4和后螺旋升降机5中的螺杆作竖直运动,带动与其相连接的下工作辊本体1上下运动。

一种矫直机下工作辊改进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调整前螺旋升降机4的支撑位置,使矫直力位于前螺旋升降机4受力方向与后螺旋升降机5受力方向之间(如图1所示)。第二种是:将后螺旋升降机5更换成可消除螺杆齿侧间隙的螺旋升降机(如图4所示)。

下工作辊有载时,由于矫直力远大于下工作辊本体1重力,若矫直力位于前螺旋升降机4支撑位置外侧会使得前螺旋升降机4与后螺旋升降机5所受力的方向相反,故而引起螺杆齿侧间隙的产生。

为使在有载荷的情况下,后支撑的螺杆受力方向依旧向下,在设计时须保证矫直力的位置处于前螺旋升降机4(前支撑螺杆)和后螺旋升降机5(后支撑螺杆)之间(见图1)。

如果在设计无法保证矫直力的位置处于前螺旋升降机4和后螺旋升降机5之间时,须将所述的下工作辊支撑2中的后部螺旋升降机换成可以消除螺杆齿侧间隙的螺旋升降机(见图4)。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