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书机中央支架自动出件级进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1744发布日期:2019-11-15 22:21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订书机中央支架自动出件级进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订书机中央支架自动出件级进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订书机为常用的办公物品,在订书机的整体结构中,中央支架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起支撑作用,要求稳定性高,且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订书机中央支架一般通过模具冲压成型,随着社会快速发展,订书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订书机中央支架的冲压模具的发展也越来越快。

但是,由于订书机中央支架的成型需要经过冲孔和多次弯曲等步骤,成型过程较为复杂,而且为了满足订书机中央支架的大批量需求,模具也需要实现批量生产的自动化要求,而现在的冲压模具,普遍存在批量生产难度大、成型精度低的问题,而且由于订书机中央支架的结构较长,也不易自动出件,为自动化生产带来很多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批量生产、自动出件,且冲压精度高的订书机中央支架冲压模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订书机中央支架自动出件级进冲压模具,采用级进冲裁方式和自动出料装置,实现批量生产和自动出料,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订书机中央支架自动出件级进冲压模具,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模座和下模座、卸料板以及出料装置;

其中,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之间通过导向装置连接,所述导向装置对角设置;

所述上模座下方依次连接有垫板和上模固定板,所述垫板和所述上模固定板之间安装有向下伸出的凸模组,所述凸模组从左至右依次包括冲孔凸模组、l形弯曲凸模和u形弯曲凸模;

所述下模座上方设置有凹模板,所述凹模板从左至右依次包括与所述冲孔凸模组对应的冲料凹模组、与所述l形弯曲凸模对应的l形弯曲凹模,以及与所述u形弯曲凸模对应的u形弯曲凹模;

所述卸料板通过若干卸料螺钉与所述上模固定板连接,所述冲孔凸模组、所述l形弯曲凸模和所述u形弯曲凸模穿过所述卸料板;

所述出料装置设置于所述u形弯曲凸模和所述u形弯曲凹模的正后方,包括:l形支架、楔形滑块、扭力弹簧、支座、推件板和推件板复位弹簧、螺钉和三个圆柱销,所述l形支架的一边固定在上模座上,另一边的端头朝下,且所述端头通过所述螺钉铰接有楔形滑块,其中两个所述圆柱销通过所述扭力弹簧与所述螺钉连接,另外一个所述圆柱销与所述楔形滑块限位卡接,所述支座固定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支座的上方端头形成有通槽,所述推件板水平穿过所述通槽,所述推件板的前方为l形弯折结构,所述推件板后方形成有卡环,所述卡环与所述支座之间设置有推件板复位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级进冲裁方式实现快速批量生产,采用自动出料装置实现对成型材料的自动弹出,采用弹性卸料板实现对余料的自动处理,具有高效率、高自动化工作的优点。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订书机中央支架自动出件级进冲压模具中,所述冲压模具从左至右依次分为五个工位,分别为冲切边工位、空工位一、l形弯曲工位、空工位二和u形弯曲工位,且各工位面积相等,所述冲孔凸模组与所述冲切边工位的右半部和所述空工位一的左半部对应,所述l形弯曲凸模与所述l形弯曲工位对应,所述u形弯曲凸模与所述u形弯曲工位对应,通过对工位的划分,实现订书机中央支架冲裁、弯曲和再弯曲切断的三步过程的准确操作,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送料装置进行送料,因此,单次送料的距离则为一个工位,也就实现了级进式的送料方式;由于多工位级进模工序的连续性,本模具采用单排设计,且设置空工位,并将零件横向放置,极大的减少了模具的长度,同时由于各工序在冲压时受力较大,故需要在两侧设置边料,一方面作为送料的受载体,另一方面在冲压时作压料。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自动送料装置为常规的级进式冲裁模具的送料装置,并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订书机中央支架自动出件级进冲压模具中,所述冲孔凸模组包括冲切边凸模、冲圆孔凸模和冲异形孔凸模,因此,本实用新型为了节省步骤,在冲裁过程中完成外形轮廓、圆孔和异形孔的冲裁,效率高。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订书机中央支架自动出件级进冲压模具中,还包括精定位零件一,所述精定位零件一包括设置于所述l形弯曲凸模正后方的导正销,所述导正销固定于所述垫板和所述上模固定板之间、且伸出向下,所述凹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正销对应的导正孔,起到在合模之前的导正定位作用,有利于提高冲压的精确度。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订书机中央支架自动出件级进冲压模具中,还包括精定位零件二,所述精定位零件二包括设置于所述u形弯曲凸模上的弹簧导正销,所述弹簧导正销伸出向下,所述凹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弹簧导正销对应的弹簧导正孔,起到在合模之前的导正定位作用,有利于提高冲压的精确度。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订书机中央支架自动出件级进冲压模具中,在所述凹模板内设置有若干浮顶销,所述浮顶销与所述l形弯曲工位和所述u形弯曲工位对应,所述浮顶销下方设置有浮顶弹簧,进一步起到定位作用,并能够在开模时将半成品料和成品料顶出,有利于半成品料的继续输送和成品料的弹出。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订书机中央支架自动出件级进冲压模具中,还包括导料板,所述导料板位于所述凹模板的上前后两侧,起到控制带料前进稳定的作用,本模具的冲压材料是带料,且带料的厚度仅有1mm,故采用自动送料装置,配备模具入料处加导料板来使条料更稳定地进入模具。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订书机中央支架自动出件级进冲压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级进式冲压方式,对冲压模具划分出冲切边工位、空工位一、l形弯曲工位、空工位二和u形弯曲工位五个工位,实现订书机中央支架冲裁、弯曲和再弯曲切断的三步过程的准确操作,且设置空工位,实现有效工位的过渡连接,并将零件横向放置,极大的减少了模具的长度,实现快速、批量生产的目的;

2、采用自动出料装置,当合模时,由于推件板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楔形滑块进行自身转动;当开模时,楔形滑块压缩推件板复位弹簧并推动推件板工作,实现了自动出件的作用,整体结构配合简单巧妙,自动化程度高;

3、采用弹性卸料板对冲裁余料进行处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俯视图;

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图2中的a-a面的剖视图;

图4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图2中的b-b面的剖视图;

图5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图2中的c-c面的剖视图;

图6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位排布示意图;

图7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裁件的示意图;

图8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裁件经过l形弯折后的半成品示意图;

图9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成品经过u形弯折后的成品示意图;

图10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楔形滑块的加油润滑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为上模座,2为下模座,3为卸料板,4为出料装置,5为导向装置,6为垫板,7为上模固定板,8为冲孔凸模组,9为l形弯曲凸模,10为u形弯曲凸模,11为凹模板,12为冲料凹模组,13为l形弯曲凹模,14为u形弯曲凹模,15为卸料螺钉,16为l形支架,17为楔形滑块,18为扭力弹簧,19为支座,20为推件板,21为推件板复位弹簧,22为通槽,23为卡环,24为冲切边工位,25为空工位一,26为l形弯曲工位,27为空工位二,28为u形弯曲工位,29为导正销,30为导正孔,31为弹簧导正销,32为弹簧导正孔,33为浮顶销,34为浮顶弹簧,35为圆形孔,36为异型孔,37为l形弯折部,38为u形弯折部,39为螺钉,40为圆柱销,41为油缸,42为油嘴,43为切断凸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订书机中央支架自动出件级进冲压模具,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模座1和下模座2、卸料板3以及出料装置4;

其中,上模座1和下模座2之间通过导向装置5连接,导向装置5对角设置,并且导向装置5为滑动导向方式,配合对角设置的结构能够更好地约束导向纵向精度,同轴度好;

上模座1下方依次连接有垫板6和上模固定板7,上模座1、垫板6和上模固定板7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垫板6和上模固定板7之间安装有向下伸出的凸模组,凸模组从左至右依次包括冲孔凸模组8、l形弯曲凸模9和u形弯曲凸模10,垫板6用于防止凸模在合模过程中的偏移;

下模座2上方设置有凹模板11,凹模板11从左至右依次包括与冲孔凸模组8对应的冲料凹模组12、与l形弯曲凸模9对应的l形弯曲凹模13,以及与u形弯曲凸模10对应的u形弯曲凹模14,冲料凹模组的下方还形成有出料口,冲废的余料直接从出料口排出;

卸料板3通过若干卸料螺钉15与上模固定板7连接,冲孔凸模组8、l形弯曲凸模9和u形弯曲凸模10穿过卸料板3;

出料装置4设置于u形弯曲凸模10和u形弯曲凹模14的正后方,包括:l形支架16、楔形滑块17、扭力弹簧18、支座19、推件板20和推件板复位弹簧21、螺钉39和三个圆柱销40,l形支架16的一边固定在上模座1上,另一边的端头朝下,且端头通过螺钉39铰接有楔形滑块17,其中两个圆柱销40通过扭力弹簧18与螺钉39连接,另外一个圆柱销40与楔形滑块17限位卡接,支座19固定在下模座2上,支座19的上方端头形成有通槽22,推件板20水平穿过通槽22,推件板20的前方为l形弯折结构,推件板20后方形成有卡环23,卡环23与支座19之间设置有推件板复位弹簧21。

参见附图10,楔形滑块17上设置有油缸41,油缸41连接有油嘴42,油嘴42指向螺钉39与楔形滑块17连接的部位。由于楔形滑块17是依靠与螺钉39的铰接转动实现对推件板20的推动,因此,二者需要保证有良好的润滑效果,当楔形滑块17在推件板20的作用下向上转动时,油嘴42自动滴油进行润滑,始终保持二者的润滑效果。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冲压模具从左至右依次分为五个工位,分别为冲切边工位24、空工位一25、l形弯曲工位26、空工位二27和u形弯曲工位28,且各工位面积相等,冲孔凸模组8与冲切边工位27的右半部和空工位一25的左半部对应,l形弯曲凸模9与l形弯曲工位26对应,u形弯曲凸模10与u形弯曲工位28对应。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冲孔凸模组8包括冲切边凸模、冲圆孔凸模和冲异形孔凸模。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精定位零件一,精定位零件一包括设置于l形弯曲凸模9正后方的导正销29,导正销29固定于垫板6和上模固定板7之间、且伸出向下,凹模板11上设置有与导正销29对应的导正孔30。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精定位零件二,精定位零件二包括设置于u形弯曲凸模10上的弹簧导正销31,弹簧导正销31伸出向下,凹模板11上设置有与弹簧导正销31对应的弹簧导正孔32。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凹模板11内设置有若干浮顶销33,浮顶销33与l形弯曲工位26和u形弯曲工位28对应,浮顶销33下方设置有浮顶弹簧34。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导料板,导料板位于凹模板11的左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当冲压模具开模时,楔形滑块17位于推件板20的上方,当冲压模具合模时,楔形滑块17位于推件板20的下方。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推件板20靠近楔形滑块17的一端为圆球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冲压成型和自动出料,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送料装置对带料进行输送,由于自动送料装置为常规的送料装置,也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此不再赘述,下面针对冲压成型和自动出料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冲压成型原理:

参见图1至图6,自动送料装置将带料由左至右匀速送入凹模板11的上方,导料板控制进料方向。

第一次合模:上模座1下移,卸料板3首先接触带料,在本实用新型中,卸料板3也起到压料板的作用。

冲孔凸模组8与带料接触,并继续下行进入凹模板11至合模完成,此时,冲孔凸模组8分别完成工件右侧外形轮廓冲裁和冲孔,冲切边凸模冲裁出外形如图7所示的工序件,冲圆孔凸模冲裁形成圆形孔35,冲异形孔凸模冲裁形成异型孔36。

需要注意的是,设定带料的送入端仅送至冲切边工位24的位置,则在上述合模的过程中,仅完成对带料的冲孔切余料工作,形成如图7所示的工序件的右侧,而l形弯曲工位26、空工位二27和u形弯曲工位28由于并没有带料,因此在合模过程中为空行,未冲压。

第一次开模:上模座1上移,冲孔凸模组8、l形弯曲凸模9和u形弯曲凸模10从凹模板11脱模直至完全分离,卸料板将带料刮下。

第二次合模:自动送料装置将带料由左至右匀速输送一个工位距离,至空工位一25处,上模座1下移,卸料板3首先接触带料,冲孔凸模组8与带料接触,并继续下行穿过带料进入凹模板11至合模完成,此时,冲孔凸模组8在冲切工位24处完成下一个工件右侧外形轮廓冲裁和冲孔,同时在空工位一25处完成第一个工件左侧外形轮廓冲裁和冲孔,形成如图7所示的工序件。

第二次开模:上模座1上移,冲孔凸模组8、l形弯曲凸模9和u形弯曲凸模10从凹模板11脱模直至完全分离,卸料板将带料刮下。

第三次合模:自动送料装置再次将带料由左至右匀速输送一个工位距离,此时,带料输送至l形弯曲工位26,上模座1下移,卸料板3首先接触带料,冲孔凸模组8和l形弯曲凸模9带料接触,并继续下行进入凹模板11至合模完成,此时,冲孔凸模组8在冲切边工位24和空工位一25之间再次完成外形轮廓冲裁和冲孔,形成如图7的工序件;l形弯曲凸模9完成l形弯折部37的弯折,形成如图8所示的工序件,而u形弯曲工位28由于并没有带料,因此在合模过程中为空行,未冲压。

第三次开模:上模座1上移,冲孔凸模组8、l形弯曲凸模9和u形弯曲凸模10从凹模板11脱模直至完全分离,卸料板将带料刮下,浮顶销33将l形弯曲工位26的半成品件顶起。第四次合模:自动送料装置再次将带料由左至右匀速输送一个工位距离,此时,带料输送至空工位二27,上模座1下移,卸料板3首先接触带料,冲孔凸模组8和l形弯曲凸模9与带料接触,并继续下行进入凹模板11至合模完成,此时,冲孔凸模组8再次完成工件外形轮廓冲裁和冲孔,形成如图7所示的工序件件1的左侧;l形弯曲凸模9再次完成l形弯折部37的弯折,形成如图8所示的工序件,而u形弯曲工位28由于并没有带料,因此在合模过程中为空行,未冲压。

第四次开模:上模座1上移,冲孔凸模组8、l形弯曲凸模9和u形弯曲凸模10从凹模板11脱模直至完全分离,卸料板将带料刮下,浮顶销33将l形弯曲工位26的半成品件顶起。

第五次合模:自动送料装置再次将带料由左至右匀速输送一个工位距离,此时,带料被输送至u形弯曲工位28,上模座1下移,卸料板3首先接触带料,冲孔凸模组8、l形弯曲凸模9和u形弯曲凸模10与带料接触,并继续下行进入凹模板11至合模完成,此时,冲孔凸模组8再次完成工件外形轮廓冲裁和冲孔,形成如图7所示的工序件;l形弯曲凸模9再次完成l形弯折部37的弯折,形成如图8所示的工序件,u形弯曲凸模10完成u形弯折部38的弯折,形成如图9的成品件,同时,切断凸模43将工件与带料从接口处切断。

第五次开模:上模座1上移,冲孔凸模组8、l形弯曲凸模9和u形弯曲凸模10从凹模板11脱模直至完全分离,卸料板将带料刮下,浮顶销33将l形弯曲工位26的工序件和u形弯曲工位28的成品件顶起,通过出料装置4成品件顶出。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合模的过程中,导正销29和弹簧导正销31首先和导正孔30和弹簧导正孔32配合,实现导正定位的作用。

同样,浮顶销33在冲切边工位24、空工位一25、为l形弯曲工位26,空工位二27,u形弯曲工位28具有设置,在图中并未画出,能够保证带料的顶起状态稳定。

工序件与带料通过载体连接,保证能平稳地将工序件送进,在最后u形弯曲工位通过切断凸、凹模将工件与带料切断,实现分离。

冲压完成后,由浮顶销33将带料顶起,然后由自动送料装置将带料向前送进。

此后,每一次合模均完成冲裁件、半成品件和成品件的冲压,每一次开模均会顶出一个成品件,形成级进冲压的生产模式。

自动出料原理:

上模座1下移,位于上模座1上的l形支架16带动水平设置的楔形滑块17下移,楔形滑块17的下边缘与推件板20的后方端头抵接,压动扭力弹簧18变形,楔形滑块17向上方转动,直至模具合模后,楔形滑块17行驶至推件板20的下方,扭力弹簧18复位,楔形滑块17恢复至水平状态,此时,由于推件板复位弹簧的作用力,楔形滑块17自身转动,不推动推件板20运动。

然后,上模座1上移,楔形滑块17上移,楔形滑块17的斜面与推件板20的后方端头抵接,在斜面的作用下,楔形滑块17推动推件板20挤压推件板复位弹簧21,推件板20向前运动,将完成u形弯折的成品件顶出,直至楔形滑块17与推件板20分离,楔形滑块17的下边缘行至推件板20的上方,推件板20在推件板复位弹簧21的作用下复位,完成自动出料动作。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