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装载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70063发布日期:2019-11-29 18:16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装载具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装载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装载具机。



背景技术:

pcb板,又称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被广泛用于工业中。

通常,pcb只是一种板状的形态,一般都需要将其组装在载具上,以便于pcb板的安装使用。

传统pcb板与载具的组装是通过人工进行,生产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发展。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装载具机,其能代替人工组装,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率,在保持高效工作的同时,组装的质量也比较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装载具机,其能代替人工组装,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率,在保持高效工作的同时,组装的质量也比较稳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装载具机,包括机架,依次设于所述机架上的pcb进料机构,pcb取料机构,以及pcb定位机构,所述pcb定位机构的一侧设有载具进料机构和载具出料机构,所述载具出料机构的中间设有顶升组装机构,所述pcb取料机构将所述pcb进料机构输送过来的pcb吸取到所述pcb定位机构进行定位,所述载具进料机构将载具运送到所述顶升组装机构上,所述pcb取料机构继续将定位好后的所述pcb吸取运送到所述顶升组装机构上的所述载具上进行组装,最后由所述载具出料机构将组装好的pcb输送出去。

进一步地,所述pcb进料机构的一侧还设有空盘出料机构和空盘吸取机构;所述空盘吸取机构将所述pcb进料机构中的空盘吸取并放置到所述空盘出料机构上出料;所述空盘出料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输送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中间的第一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上设有第一托板;所述pcb进料机构包括第二输送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中间的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上设有第二托板。

进一步地,所述pcb取料机构和所述空盘吸取机构结构相同,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横向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横向驱动组件上的纵向驱动组件,所述纵向驱动组件上设有第一取料架。

进一步地,所述pcb取料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纵向驱动组件上的旋转组件,所述pcb取料机构中的所述第一取料架设于所述旋转组件上;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纵向驱动组件上的马达板,设于所述马达板并朝下设置的马达,所述马达的主轴固设有旋转轴,所述第一取料架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结构相同,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同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其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侧板并连接有第一带轮,一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电机通过带传动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设有第二带轮,其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二转轴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设有第四带轮,其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五带轮;所述第二带轮和所述第四带轮之间绕设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三带轮和所述第五带轮之间绕设有第二皮带;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中的所述第一皮带和所述第二皮带之间;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中的所述第一皮带和所述第二皮带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结构相同,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的支撑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支撑架上下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组件还包括对称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的两卡料组件,所述卡料组件包括第一挡架,设于所述第一挡架上第一气缸,两所述卡料组件中的所述第一气缸水平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载具进料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载具升降组件,设于所述载具升降组件上的载具存储输送组件,一设于所述机架上的中转输送组件与所述载具存储输送组件连通,所述中转输送组件的中间设有顶升输送组件,所述顶升输送组件的输送方向与所述中转输送组件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并且所述顶升输送组件与所述载具出料机构连通,进行载具的输送。

进一步地,所述载具出料机构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顶升组装机构设于所述载具出料机构中的所述第一皮带和所述第二皮带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载具升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板,一丝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有一丝杆螺母,一支撑板通过直线轴承滑动设于所述第一导柱上并与所述丝杠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第六带轮,所述丝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板并设有第七带轮,所述第六带轮和所述第七带轮之间绕设有第一传动带。

进一步地,所述载具存储输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多组纵向排列的皮带输送机构,相对两端的多组所述皮带输送机构一一对应,由每两组对应的所述皮带输送机构将其上的载具输送到所述中转输送组件上;所述中转输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固定架,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三输送组件,所述第三输送组件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顶升输送组件设于所述第三输送组件中的所述第一皮带和所述第二皮带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架上,位于所述第三输送组件中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两边分别滑动设有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一滑轨,设于所述第一滑轨的滑块上的第一固定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的第三电机,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二气缸推动所述第一固定块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所述第三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第八带轮,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转动连接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一端设有第九带轮,所述第三电机通过带传动带动所述齿轮轴转动,每组所述皮带输送机构的主动轴的一端均设有第二齿轮,通过所述齿轮轴与每组所述皮带输送机构的第二齿轮啮合传动,从而带动对应的每组所述皮带输送机构进行输送。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输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顶起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顶起组件上的第四输送组件,所述第四输送组件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顶起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支撑座,设于所述支撑座上并朝上设置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第四固定板,所述第四输送组件设于所述第四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组装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上设有第二顶起组件,所述第二顶起组件上设有第三托板,所述第二固定架上设有第一挡料组件,所述第一挡料组件位于所述第三托板靠近输送下游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架上靠近所述中转输送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二挡料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起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上的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设有朝上设置的第四气缸,所述第三托板设于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上。

进一步地,第一挡料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上的滑轨安装板,所述滑轨安装板上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的滑块上设有伸出挡板,一设于所述滑轨安装板上的第五气缸推动所述伸出挡板上下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挡料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上的气缸安装板,所述气缸安装板上设有朝上设置的第六气缸,所述第六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挡料块。

进一步地,所述pcb定位机构位于所述顶升组装机构的一侧,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二固定座,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的平台,所述平台上设有pcb挡块,所述平台下方设有第七气缸,所述第七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第一推料块,所述第一推料块位于所述平台的一侧边,所述平台与所述一侧边相邻的另一侧边设有第八气缸,所述第八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第二推料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装载具机,包括机架,依次设于所述机架上的pcb进料机构,pcb取料机构,以及pcb定位机构,所述pcb定位机构的一侧设有载具进料机构和载具出料机构,所述载具出料机构的中间设有顶升组装机构,所述pcb取料机构将所述pcb进料机构输送过来的pcb吸取到所述pcb定位机构进行定位,所述载具进料机构将载具运送到所述顶升组装机构上,所述pcb取料机构继续将定位好后的所述pcb吸取运送到所述顶升组装机构上的所述载具上进行组装,最后由所述载具出料机构将组装好的pcb输送出去。在将pcb组装到载具上时实现自动化,代替人工组装,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率,在保持高效工作的同时,组装的质量也比较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装载具机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装载具机的第一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装载具机的第二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装载具机的第一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装载具机的pcb取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装载具机的空盘吸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装载具机的载具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装载具机的中转输送组件、顶升输送组件、载具出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装载具机的载具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装载具机的载具存储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装载具机的中转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b处的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装载具机的顶升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装载具机的顶升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装载具机的pcb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一种自动装载具机,包括机架100,依次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pcb进料机构200,pcb取料机构300,以及pcb定位机构400,所述pcb定位机构400的一侧设有载具进料机构500和载具出料机构600,所述载具出料机构600的中间设有顶升组装机构700,所述pcb取料机构300将所述pcb进料机构200输送过来的pcb吸取到所述pcb定位机构400进行定位,所述载具进料机构500将载具运送到所述顶升组装机构700上,所述pcb取料机构300继续将定位好后的所述pcb吸取运送到所述顶升组装机构700上的所述载具上进行组装,最后由所述载具出料机构600将组装好的pcb输送出去。

较优地,参照图1,所述pcb进料机构200的一侧还设有空盘出料机构800和空盘吸取机构900。所述空盘吸取机构900将所述pcb进料机构200中的空盘吸取并放置到所述空盘出料机构800上出料。具体地,参照图1,所述空盘出料机构80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一输送组件810,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810中间的第一升降组件820,所述第一升降组件820上设有第一托板801。所述pcb进料机构200包括第二输送组件210,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10中间的第二升降组件220,所述第二升降组件220上设有第二托板201。

具体地,参照图2和图3,所述第一输送组件810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10结构相同,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一侧板101和第二侧板102,所述第一侧板101和所述第二侧板102的同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03,其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04,所述第一转轴103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侧板101并连接有第一带轮105,一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一电机106通过带传动驱动所述第一转轴103转动,所述第一转轴103靠近所述第一侧板101的一端设有第二带轮107,其靠近所述第二侧板102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带轮108。所述第二转轴104靠近所述第一侧板101的一端设有第四带轮1071,其靠近所述第二侧板102的另一端设有第五带轮1081。所述第二带轮107和所述第四带轮1071之间绕设有第一皮带109,所述第三带轮108和所述第五带轮1081之间绕设有第二皮带1091。物料放置在所述第一皮带109和所述第二皮带1091上,通过所述第一电机106带动所述第一皮带109和所述第二皮带1091运动,从而进行物料的输送。所述第一升降组件820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810中的所述第一皮带109和所述第二皮带1091之间。所述第二升降组件220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10中的所述第一皮带109和所述第二皮带1091之间。

较优地,参照图3,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10还包括对称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01和所述第二侧板102上的两卡料组件230,所述卡料组件230包括第一挡架231,设于所述第一挡架231上第一气缸232,两所述卡料组件230中的所述第一气缸232水平相对设置。较优地,参照图2,所述第一输送组件810中的所述第一侧板101和所述第二侧板102上还设有第二挡架811,可以对空盘进行定位。在进pcb料时,首先将放置有pcb的盘子码垛好后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10上,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10将所述盘子输送至所述卡料组件230处,所述第一气缸232的活塞杆伸出,卡住最上面的盘子,随后所述pcb取料机构300吸取其上的pcb到所述pcb定位机构400上进行定位。当所述盘子上的pcb被运送完,剩下空盘后,所述空盘吸取机构900将空盘吸取并放置到所述第一输送组件810上,刚开始,所述第一升降组件820将其上的所述第一托板801上升至所述空盘吸取机构900附近,所述空盘吸取机构900将空盘放置其上,随着空盘越放越多,高度越来越高,所述第一升降组件820便跟着慢慢下降,直至所述空盘放置到所述第一输送组件810上后,再输送出去。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820则相反,刚开始,则位于最低位置,当最顶上的空盘被吸取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820便推动所述第二托板201上升,以便所述卡料组件230将所述盘子卡住,此后一直重复上述动作,直至所有盘子都被吸取走再将所述第二托板201下降。为了使所述盘子不会从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10掉落,请参照图3和图4,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10的端部还设有挡料架2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架231上还设有第九气缸2311,所述第九气缸2311的活塞杆上设有定位架2312,所述定位架2312通过导柱导套与所述第一挡架231滑动连接,当所述第九气缸2311的活塞杆伸出时,推动所述定位架2312对放置pcb的盘子进行定位,提高稳定性。

具体地,参照图5,所述第一升降组件820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220结构相同,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一驱动组件150,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50上的支撑架221,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50驱动所述支撑架221上下升降。所述第一托板801设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820中的所述支撑架221上,所述第二托板201设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220中的所述支撑架221上。

具体地,参照图6和图7,所述pcb取料机构300和所述空盘吸取机构900结构相同,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横向驱动组件110,设于所述横向驱动组件110上的纵向驱动组件120,所述纵向驱动组件120上设有第一取料架130。具体地,参照图7,所述纵向驱动组件120包括设于所述横向驱动组件110上的第三固定块121,设于所述第三固定块121上的第三滑轨122,设于所述第三滑轨122的滑块上的滑动板123,一设于所述第三固定块121上的第十气缸124推动所述滑动板123上下滑动,所述空盘吸取机构900中的所述第一取料架130与所述滑动板123固定连接。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50和所述横向驱动组件110为同步带直线模组。

具体地,参照图6,所述pcb取料机构300还包括设于所述纵向驱动组件120上的旋转组件140,所述旋转组件140设于所述滑动板123上,所述pcb取料机构300中的所述第一取料架130设于所述旋转组件140上。所述旋转组件140包括设于所述纵向驱动组件120上的马达板141,设于所述马达板141并朝下设置的马达142,所述马达142的主轴固设有旋转轴143,所述第一取料架130与所述旋转轴143固定连接。通过所述马达142驱动所述pcb取料机构300中的所述第一取料架130旋转一定角度。具体地,所述第一取料架130包括吸嘴安装支架131,设于所述吸嘴安装支架131上的吸嘴1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嘴132与外部真空装置连接,提供负压,从而起到吸附的作用,所述外部真空装置可以为真空泵等提供真空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参照图8和图9,所述载具进料机构50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载具升降组件510,设于所述载具升降组件510上的载具存储输送组件520,一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中转输送组件530与所述载具存储输送组件520连通,所述中转输送组件530的中间设有顶升输送组件540,所述顶升输送组件540的输送方向与所述中转输送组件530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并且所述顶升输送组件540与所述载具出料机构600连通,进行载具的输送。

具体地,参照图10,所述载具升降组件51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一固定板511,所述第一固定板511上设有第一导柱512,所述第一导柱512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板513,一丝杆5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51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513转动连接,所述丝杆514上螺纹连接有一丝杆螺母515,一支撑板516通过直线轴承517滑动设于所述第一导柱512上并与所述丝杠螺母51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513上设有第二电机(图中未标注),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第六带轮518,所述丝杆514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板513并设有第七带轮519,所述第六带轮518和所述第七带轮519之间绕设有第一传动带5191,通过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丝杆514旋转,从而带动所述支撑板516上下运动。

具体地,参照图11-13,所述载具存储输送组件520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板516上的第三固定板521,所述第三固定板521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多组纵向排列的皮带输送机构550,相对两端的多组所述皮带输送机构550一一对应,由每两组对应的所述皮带输送机构550将其上的载具输送到所述中转输送组件530上。所述中转输送组件53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一固定架531,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架531上的第三输送组件560,所述第三输送组件560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810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10的结构相同,所述顶升输送组件540设于所述第三输送组件560中的所述第一皮带109和所述第二皮带1091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架531上,位于所述第三输送组件560中的所述第一侧板101和所述第二侧板102的外侧两边分别滑动设有第二驱动组件570。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70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架531上的第一滑轨571,设于所述第一滑轨571的滑块上的第一固定块572,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572上的第三电机573,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架531上的第二气缸574推动所述第一固定块572沿所述第一滑轨571滑动,所述第三电机573的电机轴上设有第八带轮575,所述第一固定块572上设有第二固定块576,所述第二固定块576上转动连接有齿轮轴577,所述齿轮轴577的一端设有第九带轮5771,所述第三电机573通过带传动带动所述齿轮轴577转动,请参照图11,每组所述皮带输送机构550的主动轴的一端均设有第二齿轮551,通过所述齿轮轴577与每组所述皮带输送机构550的第二齿轮551啮合传动,从而带动对应的每组所述皮带输送机构550进行输送。每两组对应的所述皮带输送机构550均放置有一载具,所述载具升降组件510驱动所述皮带输送机构550上升,使得所述皮带输送机构550与所述中转输送组件530平齐,随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70驱动其中的所述齿轮轴577与所述皮带输送机构550中的所述第二齿轮551啮合,从而使得所述皮带输送机构550运动,将其上的载具输送到所述中转输送组件530上。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皮带输送机构为常见的输送机构,故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参照图14,所述顶升输送组件54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一顶起组件580,设于所述第一顶起组件580上的第四输送组件590,所述第四输送组件590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810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10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顶起组件58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支撑座581,设于所述支撑座581上并朝上设置的第三气缸582,所述第三气缸582的活塞杆上设有第四固定板583,所述第四输送组件590设于所述第四固定板583上。通过所述第一顶起组件580将所述第四输送组件590顶起到与所述载具出料机构600连通,从而将其上的载具输送到所述载具出料机构600上。其中,所述载具出料机构600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810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10的结构相同,参照图9,所述顶升组装机构700设于所述载具出料机构600中的所述第一皮带109和所述第二皮带1091之间。

具体地,参照图15,所述顶升组装机构700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二固定架701,所述第二固定架701上设有第二顶起组件710,所述第二顶起组件710上设有第三托板702,所述第二固定架701上设有第一挡料组件720,所述第一挡料组件720位于所述第三托板702靠近输送下游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架701上靠近所述中转输送组件530的一端设有第二挡料组件730。通过所述第一挡料组件720将所述载具出料机构600上输送过来的载具挡住,随后所述第二顶起组件710将所述第三托板702连同所述载具往上顶起,接着所述pcb取料机构300将所述pcb定位机构400上的pcb吸取并放置到所述载具上。在所述载具被顶起的同时,所述第二挡料组件730将所述第四输送组件590中的载具挡住,待所述顶升组装机构700上的载具和pcb组装好后,再将所述第四输送组件590中的载具释放。

具体地,所述第二顶起组件710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架701上的第一固定座711,所述第一固定座711上设有朝上设置的第四气缸712,所述第三托板702设于所述第四气缸712的活塞杆上。通过所述第四气缸712顶起或下降所述第三托板702。

具体地,第一挡料组件720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架701上的滑轨安装板721,所述滑轨安装板721上设有第二滑轨722,所述第二滑轨722的滑块上设有伸出挡板723,一设于所述滑轨安装板721上的第五气缸724推动所述伸出挡板723上下滑动,从而进行挡料。

具体地,所述第二挡料组件730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架701上的气缸安装板731,所述气缸安装板731上设有朝上设置的第六气缸732,所述第六气缸732的活塞杆上设有挡料块733。

具体地,参照图16,所述pcb定位机构400位于所述顶升组装机构700的一侧,包括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第二固定座401,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座401上的平台402,所述平台402上设有pcb挡块403,所述平台402下方设有第七气缸404,所述第七气缸404的活塞杆上设有第一推料块405,所述第一推料块405位于所述平台402的一侧边,所述平台402与所述一侧边相邻的另一侧边设有第八气缸406,所述第八气缸406的活塞杆上设有第二推料块407。当所述pcb取料机构300将pcb吸取并放置到所述平台402上后,所述第七气缸404驱动其上的所述第一推料块405,所述第八气缸406驱动其上的所述第二推料块407将所述pcb进行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输送组件810、所述第二输送组件210、所述第三输送组件560、所述第四输送组件590、以及所述载具出料机构600中的所述第一皮带109和所述第二皮带1091之间的距离均根据工件的实际大小进行设计。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