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6366发布日期:2020-01-17 19:56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校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条校平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校平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钢结构制作过程中,钢条的下料方式主要有剪切下料和气割下料两种,对于宽度小于200mm的条状钢条,无论采用什么方式下料,钢条都会产生扭曲变形及波浪变形,这样的钢条无法在生产制作中直接使用的。所以这些条形钢条必须通过校正才能使用,常用的校正方法是锤击法,就是将条状钢条放置于整形平台上,人工手动击打钢条表面,通过反复击打,消除其内应力,达到将钢条校平的目的。上述这种人工的校平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校平效率低,同时还很容易在钢条的表面留下锤击痕,严重影响钢条的表面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校平机,通过上轧轮和下轧轮对钢条进行自动的压紧校平,不仅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钢条的校平效率,同时还保证了钢条表面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校平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两块相互平行且呈间隔设置的支撑板,两块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一根上轴和两根下轴,上轴位于两根下轴的中间,上轴的外侧壁上套设有与钢条上表面抵紧的上轧轮,下轴的外侧壁上套设有与钢条下表面抵紧的下轧轮;所述上轧轮的外侧壁和所述下轧轮的外侧壁分别开设有与钢条横截面相配的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钢条从上轧轮和下轧轮之间的缝隙穿过;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用于同步驱动两根下轴发生旋转的转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钢条进行校平时,操作者将钢条从上轧轮和下压轮之间的区域穿过,钢条的上下两表面将分别与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的表面抵紧,随后操作者再通过转动机构来驱动两根下轴同步发生旋转,两根下轧轮便会发生旋转并对钢条进行传输。钢条在经过上轧轮和下轧轮的区域时,参照附图说明5,上轧轮和下轧轮不仅会对钢条在上下方向进行校平,还会对钢条在左右方向上校平,校平完毕后的钢条再从装置的另一端移动出去。相比于传统的人工锤击法,本方案直接利用一个上轧轮和两个下轧轮对钢条进行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自动压紧校平,不仅有效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整个钢条校平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保证了钢条表面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调节上轧轮和下轧轮之间间距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对称开设在两块支撑板上的滑槽、上下滑动在滑槽上的滑块,上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侧的滑块上;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上的连接条,以及穿过连接条并与连接条螺纹配合的螺纹杆,螺纹杆的一端与滑块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钢条的厚度有所改变后,操作者可旋转两侧的螺纹杆使其上下发生移动,两侧的滑块随着螺纹杆也将同步上下发生滑动,进而改变了上轧轮的高度,即调整了上轧轮和下轧轮之间的间距,即使钢条的厚度发生变化,上轧轮和下轧轮仍能满足钢条的校平需求,提高了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块支撑板上均设有用于显示滑块高度的刻度表,所述滑块上设有与刻度表配合的指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刻度表和指针一来可使上轧轮和下轧轮之间的间距调整更加快速和精准,二来有利于使上轴的两端保持平齐,降低了上轧轮发生倾斜的概率,使上轧轮和下轧轮能高效且高质量地校平钢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轴和所述上轧轮之间通过锁定机构相连接,锁定机构包括开设在上轴外侧壁上第一键槽、开设在上轧轮内侧壁上且与第一键槽对应的第二键槽、嵌设在第一键槽和第二键槽之间的卡接键、开设在上轴两端上的螺纹槽,滑动套设在上轴外侧壁的抵紧套,以及螺纹连接在螺纹槽上用于驱动抵紧套抵紧于上轧轮的第一螺纹套;所述下轴和所述下轧轮之间同样设有锁定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轧轮套在上轴的外侧壁上,并使第一键槽与第二键槽对齐,随后操作者再将卡接键插入第一键槽和第二键槽之间,如此一来,上轧轮便会随上轴同步发生旋转。然后操作者再旋转两段螺纹槽上的第一螺纹套,第一螺纹套便会带动抵紧套抵紧在上轧轮的两端上,最终将上轧轮完全锁定在上轴上,操作简单且方便,若是要更换上轧轮,再将上述操作反向操作一遍即可。下轧轮与下轴的拆装过程与上述步骤完全一致。锁定机构的设置使上轧轮和上轴之间成为可拆的连接机构,使下轧轮和下轴之间同样成为可拆的连接机构,当钢条的横截面形状发生变化后,操作者直接更换与钢条横截面相配合的上轧轮和下轧轮即可,有效提高了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同时还节约了设备的购置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螺纹套远离抵紧套的一端上设有第二螺纹套,第二螺纹套螺纹连接在螺纹槽上且与第一螺纹套相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螺纹套抵紧在第一螺纹套的一侧面上后,第一螺纹套不仅会受到一个与上轴(下轴)的摩擦阻力,同时还会受到一个与第二螺纹套的摩擦阻力,则第一螺纹套将更不容易发生松动,进而使上轧轮(下轧轮)能始终平稳地锁定在上轴(下轴),进而使钢条的校平更加高效和高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之间设有一层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可增大第一螺纹套与第二螺纹套之间的摩擦阻力,进而使第一螺纹套更不容易发生松动,进而使上轧轮(下轧轮)能始终平稳地锁定在上轴(下轴),进而使钢条的校平更加高效和高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转动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套设在两根下轴外侧壁上的第一齿轮、套设在两个第一齿轮之间且与两个第一齿轮均啮合的第一履带,以及用于驱动其中一根下轴发生旋转的主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主动件来驱动其中一根下轴发生旋转,在两个第一齿轮和第一履带的联动作用下,两根下轴会同步且同向发生旋转,两个下轧轮便会随着对应的下轴发生旋转,下轧轮并对钢条进行传输和压紧校平,结构原理简单,且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主动件包括电机、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上的减速器,分别固定套设在下轴和减速器输出轴上的第二齿轮,以及套设在两个第二齿轮之间且与两个第二齿轮均啮合的第二履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启动电机来带动减速器发生旋转,减速器再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二齿轮发生转动,在两个第二齿轮和第二履带的联动作用下,其中的一根下轴便可实现旋转,结构原理简单且操作方便。此外,由于减速器具有放大转矩的功能,不仅使下轴和下轧轮的旋转更加顺利,同时还可减小对电机的负载,对电机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上轧轮、下轧轮和转动机构的设置,不仅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钢条的校平效率,同时还保证了钢条表面的质量;

2.调节机构的设置,使装置能满足更多不同厚度规格的钢条,有利于提高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3.刻度表和指针的设置,不仅方便了操作者对上轧轮和下轧轮之间间距的调整,同时还降低了上轧轮发生倾斜的概率,使上轧轮和下轧轮能高效且高质量地校平钢条;

4.锁定机构的设置,使装置能满足不同横截面形状的钢条,有效提高了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同时还节约了设备的购置成本;

5.第二螺纹套和橡胶垫的设置,可使上轧轮(下轧轮)能平稳地锁定在上轴(下轴)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上轴和下轴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上轴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钢条在横截面上的受力分析图。

图中,1、工作台;2、支撑板;3、上轴;4、上轧轮;5、第一环槽;6、下轴;7、下轧轮;8、第二环槽;9、第一齿轮;10、第一履带;11、主动件;111、电机;112、减速器;113、第二齿轮;114、第二履带;12、第一键槽;13、第二键槽;14、卡接键;15、抵紧套;16、螺纹槽;17、第一螺纹套;18、第二螺纹套;19、橡胶垫;20、滑槽;21、滑块;22、连接条;23、螺纹杆;24、刻度表;25、指针;26、钢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校平机,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块相互平行的支撑板2,两块支撑板2呈间隔设置,且支撑板2的长度方向与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一致。两块支撑板2之间转动连接有一根上轴3,上轴3的外侧壁上套设有一个上轧轮4,上轧轮4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一圈与钢条26上表面抵紧的第一环槽5;两块支撑板2之间还转动连接有两根下轴6,两根下轴6分别位于上轴3的两侧,且下轴6的高度低于上轴3的高度,下轴6的外侧壁上套设有一个下轧轮7,下轧轮7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一圈与钢条26下表面抵紧的第二环槽8,第一环槽5与第二环槽8之间所形成的区域形状刚好与钢条26的横截面相配合。两根下轴6的同一端上均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9,两个第一齿轮9之间套设有一圈与两个第一齿轮9均啮合的第一履带10。工作台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其中一根下轴6发生旋转的主动件11,主动件11包括通过电线与电源相连的电机111、设置在电机111上且与电机111输出轴连接的减速器112、固定套设在其中一根下轴6和减速器112输出轴上的第二齿轮113,以及套设在两个第二齿轮113之间且与两个第二齿轮113均啮合的第二履带114。当需要对钢条26进行校平时,操作者将钢条26从上轧轮4和下轧轮7之间的间隙穿过,钢条26的上表面与第一环槽5的表面抵紧,钢条26的下表面与第二环槽8的表面抵紧,随后操作者再启动电机111来驱动减速器112发生转动,在两个第二齿轮113和第二履带114的联动作用下,其中一根下轴6将发生旋转,再在两个第一齿轮9和第一履带10的联动作用下,两根下轴6将同步且同向发生旋转,两个下轧轮7便会同步发生旋转并对钢条26进行输送,钢条26在经过上轧轮4和下轧轮7时,钢条26便会自动被压紧校平。

参照图2和图3,上轴3的外侧壁上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键槽12,上轧轮4的内侧壁上沿其轴向开设有与第一键槽12相对应的第二键槽13,第一键槽12和第二键槽13之间还插设有一根卡接键14,卡接键14可使上轧轮4与上轴3同步发生旋转。上轴3的两端上均滑动套设有一个用于抵紧上轧轮4的抵紧套15,上轴3的两端外侧壁上还开设有螺纹槽16,螺纹槽16上螺纹连接有一个第一螺纹套17。当卡接键14插入第一键槽12和第二键槽13之间后,操作者旋转第一螺纹套17使抵紧套15抵紧在上轧轮4的两端上,如此一来,上轧轮4便会完全被锁定在上轴3上。第一键槽12、第二键槽13、卡接键14、螺纹槽16、抵紧套15和第一螺纹套17组成了锁定机构。需说明的是,下轴6和下轧轮7之间也通过锁定机构相连接,故不再赘述。操作者通过上述结构便可对上轧轮4和下轧轮7进行更换,方便了操作者对上轧轮4和下轧轮7的维修,此外,操作者还可更换具有不同形状的上轧轮4和下轧轮7,以满足更多不同横截面的钢条26的校平需求。

参照图3,螺纹槽16上还螺纹连接有一个第二螺纹套18,第二螺纹套18将与第一螺纹套17抵。当第一螺纹套17驱动抵紧套15抵紧在上轧轮4或者下轧轮7(如图2)上后,操作者再旋转第二螺纹套18并使其抵紧在第一螺纹套17上,如此一来,第一螺纹套17将额外受到一个与第二螺纹套18的摩擦阻力,进而使第一螺纹套17更不容易发生松动,有利于提高上轧轮4和下轧轮7(如图2)的稳定性。为了提高第一螺纹套17和第二螺纹套18之间的摩擦阻力,在第一螺纹套17和第二螺纹套18之间还设有一层橡胶垫19。

参照图2和图4,两块支撑板2上均竖直开设有滑槽20,两侧的滑槽20相互对称,滑槽20的上端与支撑板2的上表面连通。两侧的滑槽20内均上下滑动有滑块21,两个滑块21分别与上轴3的两端连接,上轴3可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在两个滑块21之间。滑槽20的槽口处连接有一根连接条22,连接条22上螺纹连接有一根螺纹杆23,螺纹杆23的下端竖直穿过连接条22并与滑块21转动连接。滑槽20、滑块21、连接条22和螺纹杆23组成了调节机构。操作者旋转螺纹杆23后,螺纹杆23便会沿着竖直方向上下发生滑动,进而带动滑块21、上轴3和上轧轮4同步上下发生滑动,如此一来,上轧轮4和下轧轮7之间的间距便会发生改变,即便钢条26的厚度发生改变,上轧轮4和下轧轮7仍可对钢条26进行压紧校平。为了方便操作者对上轧轮4高度的调整,降低上轧轮4发生倾斜的概率,两块支撑板2的相背面上均设有用于显示滑块21高度的刻度表24,滑块21上还固定连接有与刻度表24配合的指针25。

参照图2和图5,需说明的是,当钢条26在经过上轧轮4和下轧轮7的区域时,上轧轮4和下轧轮7不仅会对钢条26在上下方向进行校平,还会对钢条26在左右方向上校平。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钢条26进行校平时,操作者将钢条26从上轧轮4和下轧轮7之间的间隙穿过,钢条26的上表面与第一环槽5的表面抵紧,钢条26的下表面与第二环槽8的表面抵紧,随后操作者再启动电机111来驱动减速器112发生转动,在两个第二齿轮113和第二履带114的联动作用下,其中一根下轴6将发生旋转,再在两个第一齿轮9和第一履带10的联动作用下,两根下轴6将同步且同向发生旋转,两个下轧轮7便会同步发生旋转并对钢条26进行输送,钢条26在经过上轧轮4和下轧轮7时,钢条26便会自动被压紧校平。当钢条26的厚度发生改变后,操作者旋转螺纹杆23后,螺纹杆23便会沿着竖直方向上下发生滑动,进而带动滑块21、上轴3和上轧轮4同步上下发生滑动,如此一来,上轧轮4和下轧轮7之间的间距便会发生改变,即便钢条26的厚度发生改变,上轧轮4和下轧轮7仍可对钢条26进行压紧校平。若是要更换不同形状的上轧轮4或者下轧轮7,操作者依次旋出第二螺纹套18和第一螺纹套17,随后再取出抵紧套15和卡接键14即可,在安装上轧轮4或者下轧轮7时,再将上述操作反向操作一遍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