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钻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2021发布日期:2020-02-07 22:06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钻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孔器,特别是涉及手动的钻孔器。



背景技术:

钻孔器是一种常见的钻孔设备,用于目标物的钻孔,方便下游的装订和包装。现有的钻孔通常分为手动钻孔器和自动钻孔器,其中手动钻孔器较为传统,广泛的利用于生产或者生活中,正如《一种装修用手动打孔机械》(专利号cn201720090356.8)公布的技术方案,包括螺杆、螺杆的底端设置钻头,螺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件,连接件的上端设置有受力球,所述螺杆相对受力球可以发生转动,当使用者按住受力球并转动螺杆时,就行形成钻孔。

该技术方案具有一个弊端,手动控制不容易固定位置,在钻孔的过程中容易因为手部的移动造成钻孔机与孔位发生错误,甚至是发生在钻孔的过程中螺杆发生倾斜,打出斜孔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动钻孔器,其技术方案是:包括钻孔部分和支架部分,所述钻孔部分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的下端固定有钻头,所述螺杆的上端设置有与螺杆插接的施力杆,所述螺杆的外壁套设有环体,所述环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棘齿,所述棘齿与环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螺杆的外壁设置有棘轮,所述棘齿和棘轮啮合且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螺杆外壁还设置有阻止环体向下移动的限位环,所述环体外壁还设置有用于连接转动环体的把手连接部,所述支架部分包括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在同一竖直面内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滑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滚动轴承,第一滚动轴承的内圈固定施力杆,第二滑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滚动轴承,所述第二滚动轴承的内圈固定螺杆,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固定于可伸缩的支脚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滑杆上还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铰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滑块,另一端套设有防滑胶套,所述压杆位于施力杆的正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施力杆上端设置有半球凸起,所述压杆上设置可包裹住半球凸起的壳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杆与壳体的接触处设置有用于改变壳体与半球凸起扣合角度的转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底板,所述支脚滑动连接于底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脚包括支撑管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于支撑管内,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固定于支撑杆,支撑管的底部设置有夹持部,支撑管内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固定在支撑管内,一端固定在支撑杆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为钻孔部分设置特定的支架,使得钻头在钻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倾斜等情况,保证了钻孔的质量,间接的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钻孔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棘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的一种手动钻孔器,是对《一种装修用手动打孔机械》(专利号cn201720090356.8)的进一步完善,相对于之前的专利,本技术方案更加容易固定钻头12与待钻物的相对位置,防止在钻孔的过程中钻头12发生移动,出现打偏、或扩大孔径的情况。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包括钻孔部分1、支架部分2和底板29,其中钻孔部分1包括螺杆11,在螺杆11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钻孔的钻头12,在螺杆11的上端设置有施力杆13,该施力杆13插接在螺杆11的上端,施力杆13与螺杆11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转动,也可以相对的固定,该种方式实现主要通过施力杆13插入螺杆11的一端是否具有带动螺杆11转动的凸起。在螺杆11的外壁上套设有环体14,螺杆11与环体14同轴且螺杆11与环体14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在环体14的内壁上设置有铰接轴,铰接轴上固定有棘齿141,棘齿141以铰接轴为转动轴进行转动。进一步的,在棘齿141与环体14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42弹簧,第一弹簧142的一端固定在棘齿141表面,另一端设置在环体14的内体上。在螺杆1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棘轮,棘轮与棘齿141啮合,第一弹簧142处于压缩状态,为棘轮与棘齿141之间反向转动提供阻力,使其仅能单向转动。为了防止钻孔部分1在竖直方向钻孔时棘轮与棘齿141发生脱离,在螺杆11的外壁套设有限位环15,限位环15位于环体14的下方,其作用环体14向下滑落。在环体14外壁上还设置有用于转动环体14的把手连接部16连接部。该把手连接部16可拆卸的连接把手。把手连接部16可以设置若干个,若干的把手连接部16环设在环体14上。

支架部分2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滑杆21和第二滑杆23,第一滑杆21与第二滑杆23纵向设置,第一滑杆21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滚动轴承22,第一滚动轴承22的内圈固定施力杆13,第二滑杆23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滚动轴承24,第二滚动轴承24的内圈固定螺杆11,第一滑杆21和第二滑杆23的两端共同固定于可伸缩的支脚25上。

进一步的,在第一滑杆21上还设置有第一滑块26,所述第一滑块26上铰接有压杆27,压杆27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滑块26,另一端套设有防滑胶套28,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压杆27位于施力杆13的上方。压杆27在下压的过程中与施力杆13发生抵接,压杆27起到杠杆的作用,可以通过第一滑块26和第一滚动轴承22的位置关系形成杠杆,便于施加外力,也克服了原专利中长时间施力容易造成手部疼痛的弊端。

为了保证施力杆13能够与压杆27更好的发生压合,施力杆13的顶端设置有半球凸起131,压杆27上设置有可包裹住半球凸起131的壳体271,施力杆13与压杆27扣合时,壳体271与半球凸起131的配合能够防止打滑,避免施力杆13与压杆27错位的情况。在壳体271与压杆27的接触处设置有转动件,该转动件可以使的壳体271以该转动件为转动轴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使得壳体271更好的与半球凸起131扣合。该转动件可以参考合页。

前述的可伸缩的支脚25滑动连接有底板29,底板29用于承托待钻孔物,如果待钻孔物具有较硬的特质,也可以省略底板29,将支脚25直接固定在带钻孔物上。

支脚25的结构包括支撑杆31和支撑管30,支撑杆31滑动连接于支撑管30内,支撑管30的底部还设置有夹持部,夹持部用于夹持底板29,可以选择常见的模具夹持零件。支撑杆31的顶端固定在滑杆的两端。进一步的,支撑管30内还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固定在支撑管30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杆31的底部。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