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对大尺寸工件的外圆弧面进行加工的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6387发布日期:2020-07-07 14:1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对大尺寸工件的外圆弧面进行加工的机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大尺寸工件的外圆弧面进行加工的机床。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cn201811633893.8(公开号为:cn109434188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拉削机床的工作台》,该工作台主要包括固定基座及弧形滑座,固定基座上设有弧形滑槽,弧形滑座安装在该弧形滑槽内。弧形滑槽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弧形导轨,弧形滑座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导轨上,并能够在沿第一弧形导轨滑动过程中与所述固定基座进行锁定而停留在任一倾斜角度。

上述专利中的用于拉削机床的工作台,其固定基座及弧形滑座是主要的基础件,其中,固定基座具有弧形滑槽(呈c形),相应地,弧形滑座具有与上述弧形滑槽相适配的外圆轮廓(同样呈c形)以及供两者滑动配合的外圆弧槽,由于弧形滑座的结构特殊,其体积和质量也较大且精度要求较高,在弧形滑座的外圆轮廓上加工形成外圆弧面以及在该外圆弧面上加工形成外圆弧槽的加工难度加大,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能够用于对上述弧形滑座的外圆弧面进行高效、精确加工的专用机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用于对大尺寸工件的外圆弧面进行加工的机床,该机床能够对大尺寸工件的外圆弧面进行高效、精确加工。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对大尺寸工件的外圆弧面进行加工的机床,包括:支撑座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且在所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之间架设有驱动转轴,该驱动转轴上连接有用于装配待加工工件且能随该驱动转轴一起转动的连接座;车削推进装置,位于所述驱动转轴的下方,包括能在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之间往复移动的滑座、装配在所述的滑座上以对待加工工件的外壁面进行加工的车刀组件以及与该滑座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滑座的移动方向与所述驱动转轴的轴向一致,工件加工完成后的外圆弧面的轴心线与驱动转轴的轴心线重合。

为了将待加工工件装配到连接座上,并保证待加工工件随驱动转轴稳定转动,所述连接座包括其中间部分与所述驱动转轴套设连接的连接支臂,该连接支臂的第一端与待加工工件连接,该连接支臂的第二端连接有配重部分,该配重部分与待加工的工件分别位于所述驱动转轴的两侧且相对该驱动转轴对称布置。

为了方便将车削刀具连接到滑座上,所述车刀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滑座上的刀座,以及固定在所述刀座上的车削刀具,该车削刀具的刀头朝向待加工工件的外壁面。

作为改进,所述刀座上除所述车削刀具外还设有砂轮组件以及抛光轮组件,其中,所述车削刀具、砂轮组件以及抛光轮组件沿所述滑座的推进方向从前至后依次布置;所述砂轮组件包括第四驱动电机以及与该第四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的砂轮件;所述抛光轮组件包括第五驱动电机以及与该第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的抛光轮件。其中,砂轮件能够对切削形成的外圆弧面进行打磨进而对车削刀具的切削深度进行修正微调,提高加工精度;抛光轮件的设置,能够使工件的外圆弧面的更加光滑,是该工件与其他工件配合后的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

为了对工件加工完成后的外圆弧面的圆度进行检测,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所述刀座上还设有用于对工件上加工形成的外圆弧面进行圆度检测的圆度检测装置,其中,该圆度检测装置可以为千分表或百分表。

为了使滑座相对待加工工件进行稳定移动,所述滑座的下方设有底座,该底座上设有导轨组件,所述滑座滑动配合在该导轨组件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以及与该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滚珠丝杠副,该第一滚珠丝杠副与所述滑座驱动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导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导轨基座以及设置在该导轨基座上的导轨,所述滑座设于该导轨上。

为了使得滑座的推进过程更加稳定,进而提高切削精度,所述导轨组件有两组,该两组导轨组件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滚珠丝杠副的两侧,该两组导轨组件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滚珠丝杠副的延伸方向一致。

为了有效驱动驱动转轴转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有与所述驱动转轴的第一端支撑配合的第一主轴箱,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有与所述驱动转轴的第二端支撑配合的第二主轴箱;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还设有减速箱以及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主轴箱通过联轴器与所述减速箱连接,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箱传动配合。减速箱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将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至驱动转轴上,并起到降低速度,放大扭矩的作用。

为了对车削刀具的切削深度进行灵活调整,以便对工件的外圆弧槽或端面进行切削加工,所述滑座上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的刀座靠近或远离待加工工件以调整车削刀具的切削深度的进刀机构;所述进刀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以及与该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三滚珠丝杠副,该第三滚珠丝杠副与所述刀座驱动连接;所述第三滚珠丝杠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驱动转轴的轴向垂直。其中,刀座能够在滑座相对待加工工件进行移动调节,当刀座上的车削刀具位于驱动转轴的正下方时,工件的切削深度最大,当车削刀具随滑座移动逐渐向一侧偏离待加工工件时,工件的切削深度逐渐减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床能够对大尺寸工件的外圆弧面进行高效、精确加工,其中,车刀组件是是固定在滑座上,并能够随滑座在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之间往复移动,待加工的工件是通过连接座固定在驱动转轴上并能够随该驱动转轴一并转动,工件在旋转的同时通过车刀组件的推进便可完成其外圆弧面的切削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其次,该驱动转轴的两个端部均安装在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因而驱动转轴在带动大尺寸的工件一起旋转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晃动,保证了工件的外圆弧面的切削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大尺寸工件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大尺寸工件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床的正视角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床的左视角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未示出支撑座组件);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床的俯视角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一种具有外圆弧面的大尺寸工件,如申请号为cn201811633893.8(公开号为:cn109434188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拉削机床的工作台》中的弧形滑座41,该弧形滑座41具有的外壁面为外圆弧面1a,该外圆弧面1a上还开设有与该外圆弧面1a同轴设置的外圆弧槽1b,该弧形滑座41的轴向的两端还具有两个端面1c。

参见图3-图5,一种用于对大尺寸工件的外圆弧面进行加工的机床可用户对上述弧形滑座41进行加工形成上述外圆弧面,具体包括,支撑座组件以及车削推进装置,支撑座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座11和第二支撑座12,其中,第一支撑座11和第二支撑座12之间架设有驱动转轴20,该驱动转轴20上连接有用于装配待加工工件1且能随该驱动转轴20一起转动的连接座30。车削推进装置位于驱动转轴20的下方,具体包括滑座41、车刀组件50以及第一驱动装置,其中,车刀组件50设置在滑座41上,以对待加工工件的外壁面进行加工,第一驱动机构与该滑座41进行驱动连接,具体地,在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滑座41能够带动装配其上的待加工工件在第一支撑座11和第二支撑座12之间往复移动,其中,滑座41的移动方向与驱动转轴20的轴向一致,工件加工完成后的外圆弧面1a的轴心线与驱动转轴20的轴心线重合。

参见图3及图5,为了带动驱动转轴20进行转动,第一支撑座11上设有第一主轴箱13、减速箱15以及第二驱动电机17,第二支撑座12上设有第二主轴箱14,驱动转轴20的第一端支撑连接在第一主轴箱13上,驱动转轴20的第二端支撑配合在第二主轴箱14上,具体地,第二驱动电机17的输出轴与减速箱15传动配合,减速箱15通过联轴器16与第一主轴箱13连接。其中,减速箱15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将第二驱动电机17的动力传递至驱动转轴20上,并起到降低速度,放大扭矩的作用。第一主轴箱13以及第二主轴箱14的设置可以使得驱动转轴20的转动更加稳定,也方便了对驱动转轴20的转速进行精确调节,以为连接在该驱动转轴20上的待加工工件提供所需的转速及扭矩。

连接座30包括一连接支臂31,该连接支臂31的中间部分与驱动转轴20套设连接,该连接支臂31的第一端与待加工工件1连接,该连接支臂31的第二端连接有配重部分32,其中,该配重部分32与待加工的工件1分别位于驱动转轴20的两侧且相对该驱动转轴20对称布置。这种连接座30结构,能够使装配到连接座30上的待加工工件在随驱动转轴20进行转动的转动过程更加平稳,避免出现晃动或振动,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

车刀组件50包括连接在滑座41上的刀座51以及固定在刀座51上的车削刀具52,其中,车削刀具52的刀头朝向待加工工件1的外壁面。为了对车削刀具52的切削深度进行灵活调整,以便对工件的外圆弧槽1b或端面1c进行切削加工,滑座41上还设有进刀机构70,该进刀机构70用于驱动刀座51靠近或远离待加工工件以调整车削刀具52的切削深度,具体包括第三驱动电机71以及与该第三驱动电机71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三滚珠丝杠副72,该第三滚珠丝杠副72与刀座51驱动连接,具体地,第三滚珠丝杠副72的延伸方向与驱动转轴20的轴向垂直。更具体地,刀座51能够在滑座41相对待加工工件进行移动调节,当刀座51上的车削刀具52位于驱动转轴20的正下方时,工件的切削深度最大,当车削刀具52随滑座41移动逐渐向一侧偏离待加工工件时,工件的切削深度逐渐减少。

刀座51上除车削刀具52外还设有砂轮组件53以及抛光轮组件54。具体地,固定在该刀座51上的车削刀具52、砂轮组件53以及抛光轮组件54沿滑座41的推进方向从前至后依次布置。砂轮组件53包括第四驱动电机(未示出)以及与该第四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的砂轮件;抛光轮组件包括第五驱动电机(未示出)以及与该第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的抛光轮件。其中,砂轮件能够对切削形成的外圆弧面进行打磨进而对车削刀具52的切削深度进行修正微调,提高加工精度;抛光轮件的设置,能够使工件的外圆弧面的更加光滑,是该工件与其他工件配合后的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

参见图5,为了对工件加工完成后的外圆弧面的圆度进行检测,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刀座51上还设有用于对工件上加工形成的外圆弧面进行圆度检测的圆度检测装置35,其中,该圆度检测装置35可以为千分表或百分表。

参见图3及图4,为了驱动滑座41在第一支撑座11和第二支撑座12之间往复移动,完成待车刀组件50的进给过程,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44以及与该第一驱动电机44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滚珠丝杠副45,该第一滚珠丝杠副45与滑座41驱动连接。具体地,滑座41的下方设有底座42,该底座42上设有导轨组件43,滑座41滑动配合在该导轨组件43上;在本实施例中,导轨组件43有两组,该两组导轨组件43分别布置在第一滚珠丝杠副45的两侧,该两组导轨组件43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滚珠丝杠副45的延伸方向一致,以使滑座41的移动过程更加平稳。再具体地,导轨组件43包括设置在底座42上的导轨基座431以及设置在该导轨基座431上的导轨432,滑座41设于该导轨432上。

本实施例中的机床能够对大尺寸工件的外圆弧面进行高效、精确加工,其中,车刀组件50是是固定在滑座41上,并能够随滑座41在第一支撑座11和第二支撑座12之间往复移动,待加工工件1是通过连接座30固定在驱动转轴20上并能够随该驱动转轴20一并转动,工件在旋转的同时通过车刀组件50的推进便可完成其外圆弧面1a及外圆弧槽1b的切削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其次,该驱动转轴20的两个端部均安装在第一支撑座11和第二支撑座12,因而驱动转轴20在带动大尺寸的工件一起旋转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晃动,保证了工件的外圆弧面的切削精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