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钣金零件压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1210发布日期:2020-07-10 15:48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钣金零件压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零件压窝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压窝形式的钣金零件压窝装置。



背景技术:

飞机钣金零件具有种类多、批量小、结构简单等特点。传统的飞机钣金零件成形工艺过程通常为一次成型,即钣金原料按照样板下料之后,放入机床一次成型出所有结构(弯边、压窝等特征)。这种工艺路线要求使用的通常为专用模具,即一套模具只能成形一种钣金零件。由于飞机钣金零件种类众多,就会使得钣金制造车间需要库存大量的特制模具。

如图1所示的七个钣金压窝零件,其弯边角度均为90°,每个加强窝的尺寸完全相同。不同点是,各加强窝之间的间距不一样。传统生产中,钣金下料之后的工艺步骤是用模具每次成形一个90°折弯以及折弯两端的压窝(图3)。传统生产中,针对这7个钣金件,需要制造七套成形模具。这七套成形模具结构完全相同,仅仅在加强窝成形型面处尺寸有差异。

图2-4示出了传统的弯边压窝模具,该模具对零件同时进行弯边、压窝的工序。该装置中,阳模体和阴模体上设置有数个加强窝的型面。由于各个加强窝型面的间距是固定的,因而图2-4的模具仅仅适用于一种钣金零件的压窝要求。此外,在对零件29弯边、压窝成型时,先将零件29放置在下平台的阴模体上,并利用挡板28来定位,而后上平台的阳模体下移压紧零件29完成弯边、压窝。可以想象,零件29在压边过程中或发生弯曲,因而挡板28在该过程中并不能起到定位的作用。并且对零件29进行初定位时,由于没有准确的定位参考,工人需要在现场对其进行定位调试以确定位置,所以操作起来非常耗时。

综上,传统工艺的缺点有:

(1)针对不同间距的弯边需要不同的模具,而生产过程中,同类结构模具重复申请,造成制造成本压力和库存压力。

(2)弯边压窝在同一型面上,若因为回弹等原因需要修整型面时,二者同时受到影响,增加修模难度,甚至导致模具冲头重制。

(3)钣金零件在模具上用边来做初定位,零件在成形过程弯边开始后没有定位,也没有夹紧机构。

而目前针对压窝成形模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具快速设计、成形数值模拟和受力分析方面,没有文献对压窝工艺拆分和压窝可调模具结构进行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修模难度大,无法定位夹紧钣金零件,以及需要重复申请同类结构模具的缺陷,提出一种钣金零件压窝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钣金零件压窝装置,其特点在于,其包含:

上模座;

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含上模固定模块和上模活动模块,所述上模固定模块固定于所述上模座,且右下端设置有第一加强窝型面,所述上模固定模块和上模活动模块左右并排设置,并且所述上模活动模块相对于所述上模固定模块可移动地固定于所述上模座,所述上模活动模块左下端设置有第二加强窝型面;

下模座;

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包含下模固定模块和下模活动模块,所述下模固定模块固定于所述下模座,且右上端设置有第三加强窝型面,所述下模固定模块和下模活动模块左右并排设置,并且所述下模活动模块相对于所述下模固定模块可移动地固定于所述下模座,且左上端设置有第四加强窝型面,所述第三加强窝型面与第一加强窝型面共同限定一个加强窝形状,所述第四加强窝型面与第二加强窝型面共同限定另一个加强窝形状。

较佳地,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上定位块和上定位插销,所述上定位块固定于所述上模座,且其上表面与所述上模座的下表面相对,所述上定位块具有与所述上模活动模块贴合的上模贴合面以及贯穿所述上模贴合面的多个第一销钉孔;所述上模活动模块上与所述上模贴合面贴合的第二端面设有多个第二销钉孔,所述第二销钉孔与所述第一销钉孔配合,使得所述上模活动模块在沿所述上模座移动过程中的每个位置处仅允许一个所述上定位插销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销钉孔并进入所述第二销钉孔。

较佳地,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下定位块和下定位插销,所述下定位块固定于所述下模座,且其下表面与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相对,所述下定位块具有与所述下模活动模块贴合的下模贴合面以及贯穿所述下模贴合面的多个第三销钉孔;所述下模活动模块上与所述下模贴合面贴合的第四端面设有多个第四销钉孔,所述第三销钉孔与所述第四销钉孔配合,使得所述下模活动模块在沿所述下模座移动过程中的每个位置处仅允许一个所述下定位插销能够穿过所述第三销钉孔并进入所述第四销钉孔。

较佳地,所述上模活动模块还具有上模长槽孔和上模螺钉,所述上模长槽孔沿垂直方向布置,并贯穿所述上模活动模块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上模螺钉穿过所述上模长槽孔并且与所述上模座连接,所述上模螺钉将所述上模活动模块限定为沿纵向移动。

较佳地,所述下模活动模块还具有下模长槽孔和下模螺钉,所述下模长槽孔沿垂直方向布置,并贯穿所述下模活动模块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下模螺钉穿过所述下模长槽孔并且与所述下模座连接,所述下模螺钉将所述下模活动模块限定为沿所述纵向移动。

较佳地,所述多个所述第一销钉孔、所述第二销钉孔均设置成多行,并且不同行的所述第一销钉孔错开布置,并且所述第二销钉孔对应地错开设置。

较佳地,所述多个所述第三销钉孔、所述第四销钉孔均设置成多行,并且不同行的所述第三销钉孔错开布置,并且所述第四销钉孔对应地错开设置。

较佳地,所述下模活动模块具有从所述第四端面倾斜过渡至所述第四加强窝型面的第四过渡模面;所述下模固定模块具有与所述第四端面处于同一平面的第三端面,以及从所述第三端面过渡至所述第三加强窝型面的第三过渡模面,所述第三过渡模面平行于所述第四过渡模面;所述第三过渡模面和/或所述第四过渡模面能够设置用于压紧待压窝零件的压紧件。

较佳地,所述第三过渡模面靠近所述第三加强窝型面的位置处设有刻线,和/或所述第四过渡模面靠近所述第四加强窝型面的位置处设有刻线,所述待压窝零件借助于所述刻线进行定位。

较佳地,所述压紧件为呈s形的弹簧压紧片。

较佳地,由所述第三加强窝型面与所述第一加强窝型面限定的所述加强窝形状与由所述第四加强窝型面与所述第二加强窝型面限定的所述另一个加强窝形状相同。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钣金零件压窝装置中,将过去弯边与压窝一同进行的工艺进行拆分,将零件进行90度弯边后再进行压窝。由于活动模块相对于固定模块是可移动的,因而一副装置即可生产出多种不同加强窝间距要求的压窝零件,大大节省了制造时间和成本。此外,由于结构简单,可以在这一副模架上,通过更换不同的定位板、凸模、凹模,制造不同的零件,包括压窝零件、弯边零件、下陷零件等等,因而本实用新型的钣金零件压窝装置通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形式的压窝零件的示意图。

图2为传统弯边压窝模具的立体图。

图3为显示图2的传统弯边压窝模具的定位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显示图2的传统弯边压窝模具虚线框内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钣金零件压窝装置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钣金零件压窝装置的上模组件的部分部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钣金零件压窝装置的上模组件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钣金零件压窝装置的下模组件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钣金零件压窝装置的下模组件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钣金零件压窝装置的下模组件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钣金零件压窝装置的下模组件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钣金零件压窝装置的工作状态下的部分部件的示意图。

图13(a)—13(c)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钣金零件压窝装置的上模组件各组成部件的示意图。

图14(a)—14(c)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钣金零件压窝装置的下模组件各组成部件的示意图。

图15(a)—15(b)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钣金零件压窝装置的压紧件的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模座

2:上模固定模块

3:上模活动模块

4:第一加强窝型面

5:第二加强窝型面

6:下模座

7:下模固定模块

8:下模活动模块

9:第三加强窝型面

10:第四加强窝型面

11:上定位块

12:上定位插销

13:第一销钉孔

14:第二销钉孔

15:下定位块

16:下定位插销

17:第三销钉孔

18:第四销钉孔

19:上模长槽孔

20:下模长槽孔

21:第四过渡模面

22:第三过渡模面

23:刻线

24:弹簧压紧片

25:第二端面

26:第四端面

27:第三端面

28:挡板

29: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以下的描述为示例性的,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的其他类似情形也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方向性的术语,例如“左”、“右”、“上”、“下”、“前”、“后”、等,参考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部件可被置于多种不同的方向,方向性的术语是用于示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性的。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钣金零件压窝装置的示例。

实施例一

如图5-9、13(a)—13(c)、14(a)—14(c)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钣金零件压窝装置包含上模座1、上模组件、下模座6、下模组件。其中,上模组件包含上模固定模块2和上模活动模块3,上模固定模块2固定于上模座1,且右下端设置有第一加强窝型面4,上模固定模块2和上模活动模块3左右并排设置,并且上模活动模块3相对于上模固定模块2可移动地固定于上模座1,上模活动模块3左下端设置有第二加强窝型面5。下模组件包含下模固定模块7和下模活动模块8,下模固定模块7固定于下模座6,且右上端设置有第三加强窝型面9,所述上模固定模块7和上模活动模块8左右并排设置,并且下模活动模块8相对于下模固定模块7可移动地固定于下模座6,且左上端设置有第四加强窝型面10,第三加强窝型面9与第一加强窝型面4共同限定一个加强窝形状,第四加强窝型面10与第二加强窝型面5共同限定另一个加强窝形状。由于上模活动模块3相对于上模固定模块2可移动,下模活动模块8相对于下模固定模块7可移动,因而可根据不同的加强窝间距要求而随意调整活动模块和相应固定模块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根据不同的加强窝间距要求进行压窝。针对图1所示的不同形式的压窝零件,只需一套本实用新型的压窝装置即可,而无需采用7套模具。

如图6-7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精确地固定上模组件,上模组件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上定位块11和上定位插销12。图13(a)-13(c)分别示出了上模固定模块2、上模活动模块3和上定位块11的构造。如图5-7所示,上定位块11固定于上模座1,且其上表面与上模座1的下表面相对,上定位块11具有与上模活动模块3贴合的上模贴合面以及贯穿上模贴合面的多个第一销钉孔13;上模活动模块3上与上模贴合面贴合的第二端面25设有多个第二销钉孔14,第二销钉孔14与第一销钉孔13配合,使得上模活动模块3在沿上模座1移动过程中的每个位置处仅允许一个上定位插销12能够穿过第一销钉孔13并进入第二销钉孔14。在设置同等数量的销钉孔的前提下,上述这种第一销钉孔13和第二销钉孔14之间的关系可以保证上模活动模块3在移动过程中,所能被固定的位置最多,可调的间距级差最小。类似地,为了实现精确地固定下模组件,下模组件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下定位块15和下定位插销16。图14(a)-14(c)分别示出了下模固定模块7、下模活动模块8和下定位块15的构造。如图5、8-9所示,下定位块15固定于下模座6,且其下表面与下模座6的上表面相对,下定位块15具有与下模活动模块8贴合的下模贴合面以及贯穿下模贴合面的多个第三销钉孔17;下模活动模块8上与下模贴合面贴合的第四端面26设有多个第四销钉孔18,第三销钉孔17与第四销钉孔18配合,使得下模活动模块8在沿下模座6移动过程中的每个位置处仅允许一个下定位插销16能够穿过第三销钉孔17并进入第四销钉孔18。较佳地,为了便于调整,第一销钉孔13与第三销钉孔17布置方式相同,第二销钉孔14与第四销钉孔18的布置方式相同。可以预料的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布置销钉的方式,在只需保证上模活动模块3、下模活动模块8在移动过程所固定的每个位置处,第四加强窝型面10与第二加强窝型面5能够彼此对应,限定出加强窝形状即可。为了美观、使得零件可相互替换,上定位块11和下定位块15可设置成相同构造,具有可互换性的两块零件。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上模活动模块3还设有上模长槽孔19和上模螺钉,上模长槽孔19沿垂直方向布置,并贯穿上模活动模块3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模螺钉穿过上模长槽孔19并且与上模座1连接,上模螺钉将上模活动模块3限定为沿图7所示的a-a方向移动。

类似地,下模活动模块8可设有下模长槽孔20和下模螺钉,下模长槽孔20沿垂直方向布置,并贯穿下模活动模块8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下模螺钉穿过下模长槽孔20并且与下模座6连接,下模螺钉将下模活动模块8限定为沿图8所示b-b方向移动。在此,a-a与b-b方向相同,均为纵向方向。

优选地,多个第一销钉孔13、第二销钉孔14可设置成多行,并且不同行的第一销钉孔13错开布置,并且第二销钉孔14对应地错开设置。图6-7示出了将第一销钉孔13、第二销钉孔14分别设置成两行的示例。类似地,多个第三销钉孔17、第四销钉孔18也可均设置成多行,并且不同行的第三销钉孔17错开布置,并且第四销钉孔18对应地错开设置。图8-9示出了将第三销钉孔17、第四销钉孔18分别设置成两行的示例。以此方式设置的销钉孔排列可以保证将对应的活动模块设置在纵向上更多不同的位置上,从而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压窝装置可以满足更多的不同压窝间距要求,适用范围更广。

进一步地,如图10-1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下模活动模块8具有从第四端面26倾斜过渡至第四加强窝型面10的第四过渡模面21;下模固定模块7具有与第四端面26处于同一平面的第三端面27,以及从第三端面27过渡至第三加强窝型面9的第三过渡模面22,第三过渡模面22平行于第四过渡模面21;第三过渡模面22和/或第四过渡模面21能够设置用于压紧待压窝零件的压紧件。压紧件优选地为图15(a)和图15(b)中呈s形的弹簧压紧片24。通过上述这种设置过渡模面的方式为安装压紧件提供可安装空间,且能够保证在零件压窝过程中,压紧件时刻定位零件,压窝精度较高。

为了保证不同压窝的形状相同,可以将由第三加强窝型面9与第一加强窝型面4限定的加强窝形状与由第四加强窝型面10与第二加强窝型面5限定的另一个加强窝的形状设置成相同。

以下对钣金零件压窝装置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首先根据加强窝形状要求,装配对应加强窝型面的固定模块和活动模块;然后根据加强窝间距要求,调节各活动模块与对应的固定模块之间的距离,然后固定活动模块;将已被轧压、弯边90°的零件固定于下模组件对应的加强窝型面上,下移上模组件即可进行压窝。

为了提高压窝效率,可以针对具体压窝型面的活动模块进行烙印图号,具体如下:当下模活动模块8开始移动的时候,每次仅有一个第四销钉孔18可以与下定位块15上的一个第三销钉孔17对齐,此时将下定位插销16插入第三销钉孔17、第四销钉孔18,使下模活动模块8位置固定。此时,即可确定加强窝之间的距离,并对下定位插销16所在的第三销钉孔17下方的烙印表示相应加强窝间距的图号,即为模具此时可以成形的零件的图号。类似地,对不同的第三销钉孔17下方均烙印图号,其中,不同的图号对应着不同的加强窝间距。以此方式烙印图号后,在确定好加强窝间距后,只需将对应图号的第三销钉孔17与第四销钉孔18对准后,插入插销,即可按照所需的加强窝间距进行压窝。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模组件的操作模式,其与上述下模组件的操作模式相同,也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图号进行操作。

实施例二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其未进行说明的部件结构和功能与实施例一相同,以下仅对该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中增加的零件或设计部分进行进一步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过渡模面22靠近第三加强窝型面9的位置处还进一步设有刻线23,类似地,第四过渡模面21靠近第四加强窝型面10的位置处也可设有刻线23。通过在第三过渡模面22和/或第四过渡模面21设置刻线,可以保证待压窝零件具有定位的参考基准。以此方式进行压窝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窝的精度。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