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门开关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9511发布日期:2020-06-20 15:1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门开关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动门开关组装机。



背景技术:

电动门作为提升车辆使用舒适度功能正在被广泛采用,同时相关法规也在严格规范使用要求,而电动门开关是电动门的必需品之一。

参见图1-3所示,为一种电动门开关1,其包括有底座11、安装于底座11中的pcb板112、依次安装于底座11中的第一com端子12、第一no端子13、nc端子14、第二no端子15、第二com端子16以及与该第一com端子12配合安装的第一弹片17和第一拉簧18及第一活动片113、与第二com端子16配合安装的第二弹片19和第二拉簧110及第二活动片114、固定盖合于该底座11上的上盖111,该第一com端子12配合第一弹片17和第一拉簧18及第一活动片113组合形成第一模组,该第二com端子16配合第二弹片19和第二拉簧110及第二活动片114组合形成第二模组,该第一模组的结构与第二模组的结构相同,其对称分布。

上述结构的电动门开关最传统的组装方式为人工手动组装,由于该电动门开关具有14个零件,导致人工手动组装劳动强度极大,且工作效率极低,且组装形成的成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随着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也存在少量的用于组装电动门开关的组装机,但是,都是局部零件组装,即每个组装机某个或某几个零件,无法达到一次性完成组装,导致电动门开关需要多组不同的组装机分别组装,且无法达到连续组装的目的,以致使电动门开关的组装效率还是不够高,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对生产者造成较大的困扰。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门开关组装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电动门开关组装机包括:机座;前段组装设备,其包括有安装于该机座上的第一旋转工作台和用于驱动该第一旋转工作台旋转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按圆周均等分安装于该第一旋转工作台外围的com端子组装装置、活动片组装装置、拉簧组装装置、弹片组装装置和扣拉簧装置,该第一旋转工作台外沿设置有按圆周均等分分布并用于装载com端子、活动片、拉簧和弹片的第一载座,该扣拉簧装置侧边设置有用于将com端子、活动片、拉簧和弹片固定在一起以形成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的第一组合件组装装置和第二组合件组装装置;后段组装设备,其包括有安装于该机座上的第二旋转工作台和用于驱动该第二旋转工作台旋转的第二驱动装置以及按圆周均等分安装于该第二旋转工作台外围的底壳组装装置、第一no端子组装装置、nc端子组装装置、第二no端子组装装置、上盖组装装置和半成品取出装置、安装于半成品取出装置旁侧的pcb组装装置,该第二旋转工作台外沿设置有按圆周均等分分布的第二载座,该第一组合件组装装置和第二组合件组装装置还置于该第二旋转工作台外围,并置于第一no端子组装装置与nc端子组装装置之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载座包括有具有所述com端子插入的第一插装槽、位于第一插装槽后端并用于装载活动片的第一装载槽、位于第一插装槽前端并用于装载弹片的第二装载槽、设置于第一装载槽后端并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挡块、设置于第二装载槽前端并可上下移动的第二挡块以及用于夹紧固定拉簧中钩部的左夹块和右夹块,该左夹块和右夹块伸入于第一装载槽中;该第一挡块下部与第一载座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弹簧。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载座前端设置有锁杆,该锁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且该锁杆端部设置有直径变小的杆体,该第一挡块中部设置有供锁杆穿入的第一孔位以及与第一孔位连通并与杆体适配的第二孔位;该锁杆在第一弹簧作用下置于该第一孔位中,当锁杆被推入后,该锁杆端部的杆体落入第一孔位,且第一挡块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以致使该杆体落入第二孔位,使第一挡块凸出于该第一装载槽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com端子组装装置包括有安装于机座上的第一基座、安装于该第一基座上并用于传送com端子的第一直振入料机构、安装于第一直振入料机构侧边的第一入料块、用于驱动该第一入料块上下移动的第一入料气缸、用于驱动该第一入料气缸移动的第一推料气缸、安装于第一直振入料机构上方并用于将com端子抓取并移动以装载于所述第一载座中的第一夹爪、用于驱动该第一夹爪上下移动的第一升降气缸和用于驱动该第一夹爪水平移动的第一移料气缸。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动片组装装置包括有安装于机座上的第二基座、安装于该第二基座上并用于驱动该第一载座打开的第一载座开关机构、安装于该第二基座上并用于传送活动片的第二直振入料机构、安装于第二直振入料机构侧边的第一推料块、用于驱动该第一推料块前后移动的第二推料气缸、安装于第二直振入料机构上方并用于将活动片抓取并移动以装载于所述第一载座中的第二夹爪以及用于驱动该沿xyz三轴移动的xyz三轴驱动机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片组装装置包括有安装于机座上的第三基座、安装于该第三基座上的第一直振器、倾斜安装于第一直振器上端并用于传送活动片的倾斜料轨、安装于该倾斜料轨端部的第一挡料块和用于驱动该第一挡料块上下滑动的第一挡料气缸、安装于第三基座上端的倾斜滑轨座、安装于倾斜滑轨座上并呈倾斜状态的倾斜滑动座、用于驱动该倾斜滑动座水平滑动的第二移料气缸、用于驱动该倾斜滑动座倾斜方向上下滑动的第二升降气缸以及安装于该倾斜滑动座下端并用于将弹片夹取并组装到第一载座中的第三夹爪,该第三夹爪呈水平状态。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拉簧组装装置包括有安装于机座上的第四基座、安装于该第四基座上并用于驱动该第一载座打开的第二载座开关机构、安装于该第四基座上并用于传送拉簧的第三直振入料机构、安装于第三直振入料机构侧边的第二挡料块和用于驱动该第二挡料块上下滑动的第二挡料气缸、安装于第四基座上的xy轴驱动模组、安装于xy轴驱动模组上的第一旋转气缸、安装于第一旋转气缸上用于夹取拉簧的第四夹爪、安装于第四基座上的水平滑动座和用于驱动该水平滑动座移动的装拉簧前后移位气缸、设置于水平滑动座上的弧形滑孔、安装于水平滑动座上并与弧形滑孔配合安装的换向座和用于驱动该换向座移动的装拉簧旋转气缸、安装于换向座上的装拉簧夹爪和用于驱动该装拉簧夹爪左右移动的装拉簧左右移位气缸、安装于第四夹爪与装拉簧夹爪之间的中转夹爪和用于驱动该中转夹爪水平移动的中转气缸。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直振入料机构包括有安装于第四基座上的第二直振器、安装于该第二直振器上的第一料轨和安装于第一料轨上并供所述拉簧的钩部挂设的弧形边条,该弧形边条上成型有供所述拉簧的钩部挂设的弧形凸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扣拉簧装置包括有安装于机座上的第五基座、安装于该第五基座上的扣拉簧移位座和用于驱动该扣拉簧移位座左右移动的移位气缸、安装于扣拉簧移位座上的第五夹爪和用于驱动该第五夹爪上下移动的夹拉簧上下气缸、用于驱动该第五夹爪上下移动的扣拉簧气缸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载座复位的载座复位机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段组装设备还包括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载座是否为空模的空模检测装置;所述后段组装设备还包括有安装于所述pcb组装装置旁侧的ccd漏装检测装置、安装于ccd漏装检测装置旁侧的第一焊接装置和第二焊锡装置、安装于该第二焊锡装置旁侧的出料排不良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先采用前段组装设备将com端子、活动片、拉簧和弹片固定在一起以形成结构相同的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其可提供一倍工作效率,然后再采用后段组装设备将底壳、第一no端子、第一模组、第二模组、nc端子、第二no端子、上盖、pcb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动门开关,达到一次性完成组装和连续组装的目的,且整个组装过程采用自动化完成,其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且工作效率极高,且组装形成的成品质量稳定,一致性好,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且前段组装设备和后段组装设备分别采用第一旋转工作台和第二旋转工作台移料,其可节省空间,使机器体积做得更小,占用面积更小,可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动门开关的立体图;

图2是电动门开关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电动门开关的第一模组或第二模组的装配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com端子组装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装有com端子、活动片、拉簧和弹片的第一载座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动片组装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装有com端子、活动片、拉簧和弹片的第一载座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动片组装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旋转工作台与第一驱动装置的装配图;

图11是图6的爆炸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载座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动片组装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动片组装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局部);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弹片组装装置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弹片组装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扣拉簧装置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中扣拉簧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组合件组装装置和第二组合件组装装置的装配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中后段组装设备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中后段组装设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4-21所示,为一种电动门开关组装机,其包括:机座2;前段组装设备3,其包括有安装于该机座2上的第一旋转工作台31和用于驱动该第一旋转工作台31旋转的第一驱动装置30以及按圆周均等分安装于该第一旋转工作台31外围的com端子组装装置32、活动片组装装置33、拉簧组装装置34、弹片组装装置35和扣拉簧装置36,该第一旋转工作台31外沿设置有按圆周均等分分布并用于装载com端子、活动片、拉簧和弹片的第一载座4,该扣拉簧装置36侧边设置有用于将com端子、活动片、拉簧和弹片固定在一起以形成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的第一组合件组装装置37和第二组合件组装装置38;后段组装设备5,其包括有安装于该机座2上的第二旋转工作台51和用于驱动该第二旋转工作台51旋转的第二驱动装置以及按圆周均等分安装于该第二旋转工作台51外围的底壳组装装置52、第一no端子组装装置53、nc端子组装装置54、第二no端子组装装置55、上盖组装装置56和半成品取出装置57、安装于半成品取出装置57旁侧的pcb组装装置58,该第二旋转工作台51外沿设置有按圆周均等分分布的第二载座6,该第一组合件组装装置37和第二组合件组装装置38还置于该第二旋转工作台51外围,并置于第一no端子组装装置53与nc端子组装装置54之间。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先采用前段组装设备3将com端子、活动片、拉簧和弹片固定在一起以形成模组,其中,采用com端子组装装置32将com端子插装于该第一载座4中,该第一旋转工作台31将该第一载座4转动至活动片组装装置33,并由该活动片组装装置33将活动片装载于该第一载座4中,并卡扣定位于该com端子后端;该第一旋转工作台31将该第一载座4转动至拉簧组装装置34,并由该拉簧组装装置34将拉簧装载于该第一载座4中,且该拉簧组装装置34将拉簧的一个钩部扣在活动片的孔上;该第一旋转工作台31将该第一载座4转动至弹片组装装置35,并由该弹片组装装置35将弹片装载于该第一载座4中,并卡扣定位于该com端子前端,且该弹片位于该拉簧的前方;该第一旋转工作台31将该第一载座4转动至扣拉簧装置36,并由该扣拉簧装置36将拉簧的另一个钩部扣在弹片的孔上;该第一旋转工作台31将该第一载座4转动至第一组合件组装装置37和第二组合件组装装置38,并由第一组合件组装装置37和第二组合件组装装置38分别将com端子、活动片、拉簧和弹片固定在一起以形成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与此同时,后段组装设备5也会工作,第二旋转工作台51将第二载座6旋转移动至底壳组装装置52,该底壳组装装置52将底壳装载于该第二载座6中;完成后,第二旋转工作台51将第二载座6旋转移动至第一no端子组装装置53,该第一no端子组装装置53将第一no端子装载于该第二载座6中的底壳内,完成后,第二旋转工作台51将第二载座6旋转移动至第一组合件组装装置37,该第一组合件组装装置37将由com端子、活动片、拉簧和弹片固定在一起的第一模组装载于该第二载座6中的底壳内,完成后,第二旋转工作台51将第二载座6旋转移动至第二组合件组装装置38,该第二组合件组装装置38将由com端子、活动片、拉簧和弹片固定在一起的第二模组装载于该第二载座6中的底壳内;第二旋转工作台51将第二载座6旋转移动至nc端子组装装置54,该nc端子组装装置54将nc端子装载于该第二载座6中的底壳内,完成后,第二旋转工作台51将第二载座6旋转移动至第二no端子组装装置55,该第二no端子组装装置55将第二no端子装载于该第二载座6中的底壳内,完成后,第二旋转工作台51将第二载座6旋转移动至上盖组装装置56,该上盖组装装置56将上盖装载于该第二载座6中的底壳上端,以形成半成品;完成后,第二旋转工作台51将第二载座6旋转移动至半成品取出装置57,该半成品取出装置57将半成品从第二载座中取出,并转送到pcb组装装置58,该pcb组装装置58将pcb组装在半成品上,完成组装。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先采用前段组装设备3将com端子、活动片、拉簧和弹片固定在一起以形成结构相同的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其可提供一倍工作效率,然后再采用后段组装设备5将底壳、第一no端子、第一模组、第二模组、nc端子、第二no端子、上盖、pcb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动门开关,达到一次性完成组装和连续组装的目的,且整个组装过程采用自动化完成,其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且工作效率极高,且组装形成的成品质量稳定,一致性好,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且前段组装设备3和后段组装设备5分别采用第一旋转工作台和第二旋转工作台移料,其可节省空间,使机器体积做得更小,占用面积更小,可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所述第一载座4包括有具有所述com端子101插入的第一插装槽41、位于第一插装槽41后端并用于装载活动片102的第一装载槽42、位于第一插装槽41前端并用于装载弹片103的第二装载槽43、设置于第一装载槽42后端并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挡块44、设置于第二装载槽43前端并可上下移动的第二挡块45以及用于夹紧固定拉簧104中钩部的左夹块46和右夹块47,该左夹块46和右夹块47伸入于第一装载槽42中;该第一挡块44下部与第一载座4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弹簧40。在该拉簧组装装置34完成将拉簧组装于第一载座4中后,还会驱动该左夹块46和右夹块47夹紧固定拉簧104中钩部,保证拉簧104稳定定位于com端子101和活动片102中,便于后期的组装,并可保证组装效率和质量。

所述第一载座4前端设置有锁杆48,该锁杆48上套设有第一弹簧49,且该锁杆48端部设置有直径变小的杆体481,该第一挡块44中部设置有供锁杆48穿入的第一孔位441以及与第一孔位441连通并与杆体481适配的第二孔位442;该锁杆48在第一弹簧49作用下置于该第一孔位441中,当锁杆48被推入后,该锁杆48端部的杆体481落入第一孔位441,且第一挡块44在第二弹簧40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以致使该杆体481落入第二孔位442,使第一挡块44凸出于该第一装载槽42中。

所述com端子组装装置32包括有安装于机座2上的第一基座321、安装于该第一基座321上并用于传送com端子的第一直振入料机构322、安装于第一直振入料机构322侧边的第一入料块323、用于驱动该第一入料块323上下移动的第一入料气缸324、用于驱动该第一入料气缸324移动的第一推料气缸325、安装于第一直振入料机构322上方并用于将com端子抓取并移动以装载于所述第一载座4中的第一夹爪326、用于驱动该第一夹爪326上下移动的第一升降气缸327和用于驱动该第一夹爪326水平移动的第一移料气缸328。该第一直振入料机构322还连接第一振动盘,该第一振动盘装载com端子,并将com端子传送到第一直振入料机构322中。

所述活动片组装装置33包括有安装于机座2上的第二基座331、安装于该第二基座331上并用于驱动该第一载座4打开的第一载座开关机构332、安装于该第二基座331上并用于传送活动片的第二直振入料机构333、安装于第二直振入料机构333侧边的第一推料块334、用于驱动该第一推料块334前后移动的第二推料气缸337、安装于第二直振入料机构333上方并用于将活动片抓取并移动以装载于所述第一载座4中的第二夹爪335以及用于驱动该沿xyz三轴移动的xyz三轴驱动机构336。该第二直振入料机构333还连接第二振动盘,该第二振动盘装载活动片,并将活动片传送到第二直振入料机构333中。所述第一载座开关机构332包括有第一推动块以及用于驱动该第一推动块移动的第一气缸,当第一气缸驱动该第一推动块移动以推入该锁杆48后,该锁杆48端部的杆体481落入第一孔位441,且第一挡块44在第二弹簧40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以致使该杆体481落入第二孔位442,使第一挡块44凸出于该第一装载槽42中,该第一挡块44会定位活动片。

所述拉簧组装装置34包括有安装于机座2上的第四基座341、安装于该第四基座341上并用于驱动该第一载座4打开的第二载座开关机构342、安装于该第四基座341上并用于传送拉簧的第三直振入料机构343、安装于第三直振入料机构343侧边的第二挡料块344和用于驱动该第二挡料块344上下滑动的第二挡料气缸345、安装于第四基座341上的xy轴驱动模组346、安装于xy轴驱动模组346上的第一旋转气缸347、安装于第一旋转气缸347上用于夹取拉簧的第四夹爪348、安装于第四基座341上的水平滑动座349和用于驱动该水平滑动座349移动的装拉簧前后移位气缸340、设置于水平滑动座349上的弧形滑孔3401、安装于水平滑动座349上并与弧形滑孔3401配合安装的换向座3402和用于驱动该换向座3402移动的装拉簧旋转气缸3403、安装于换向座3402上的装拉簧夹爪3404和用于驱动该装拉簧夹爪3404左右移动的装拉簧左右移位气缸3405、安装于第四夹爪348与装拉簧夹爪3404之间的中转夹爪3406和用于驱动该中转夹爪3406水平移动的中转气缸3407。

所述第二载座开关机构342包括有第二推动块以及用于驱动该第二推动块来回移动的第二气缸,第二气缸驱动该第二推动块来回移动时,该第二推动块会碰到左夹块46和右夹块47,使左夹块46和右夹块47均向内移动,以致使该左夹块46和右夹块47配合夹紧固定拉簧104中钩部,保证拉簧104稳定定位于com端子101和活动片102中,便于后期的组装,并可保证组装效率和质量。

所述第三直振入料机构343包括有安装于第四基座341上的第二直振器3431、安装于该第二直振器3431上的第一料轨3432和安装于第一料轨3432上并供所述拉簧的钩部挂设的弧形边条3433,该弧形边条3433上成型有供所述拉簧的钩部挂设的弧形凸部,此结构的第三直振入料机构343便于传送拉簧,并且便于后期取出拉簧。该第三直振入料机构343还连接第三振动盘,该第三振动盘装载拉簧,并将拉簧传送到第三直振入料机构343中。

所述弹片组装装置35包括有安装于机座2上的第三基座351、安装于该第三基座351上的第一直振器352、倾斜安装于第一直振器352上端并用于传送活动片的倾斜料轨353、安装于该倾斜料轨353端部的第一挡料块354和用于驱动该第一挡料块354上下滑动的第一挡料气缸355、安装于第三基座351上端的倾斜滑轨座356、安装于倾斜滑轨座356上并呈倾斜状态的倾斜滑动座357、用于驱动该倾斜滑动座357水平滑动的第二移料气缸358、用于驱动该倾斜滑动座357倾斜方向上下滑动的第二升降气缸359以及安装于该倾斜滑动座357下端并用于将弹片夹取并组装到第一载座4中的第三夹爪350,该第三夹爪350呈水平状态。所述弹片组装装置35采用倾斜料轨353传送活动片,可保证传送的稳定性,采用倾斜滑动座357和用于驱动该倾斜滑动座357水平滑动的第二移料气缸358、用于驱动该倾斜滑动座357倾斜方向上下滑动的第二升降气缸359配合驱动水平状态的第三夹爪350移动,达到驱动该第三夹爪350由上向下倾斜移动的目的,以便组装弹片。

所述扣拉簧装置36包括有安装于机座2上的第五基座361、安装于该第五基座361上的扣拉簧移位座362和用于驱动该扣拉簧移位座362左右移动的移位气缸363、安装于扣拉簧移位座362上的第五夹爪364和用于驱动该第五夹爪364上下移动的夹拉簧上下气缸365、用于驱动该第五夹爪364上下移动的扣拉簧气缸366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载座4复位的载座复位机构367。

所述前段组装设备3还包括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载座4是否为空模的空模检测装置39,该空模检测装置39采用气缸驱动检测杆伸入第一载座4中,以此检测第一载座4是否为空模。

所述后段组装设备5还包括有安装于所述pcb组装装置58旁侧的ccd漏装检测装置501、安装于ccd漏装检测装置501旁侧的第一焊接装置502和第二焊锡装置503、安装于该第二焊锡装置503旁侧的出料排不良装置504。第一焊接装置502和第二焊锡装置503和出料排不良装置504均为常规的机构。所述ccd漏装检测装置501采用ccd相机配合光源对产品进行拍照,并判断是否缺失零件,为常规的ccd检测机构。所述ccd漏装检测装置501检测到产品没有缺漏零件时,该第一焊接装置502和第二焊锡装置503分别对pcb和com端子、第一no端子、nc端子、第二no端子、com端子进行焊接;如果所述ccd漏装检测装置501检测到产品缺漏零件时,由出料排不良装置504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先采用前段组装设备3将com端子、活动片、拉簧和弹片固定在一起以形成结构相同的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其可提供一倍工作效率,然后再采用后段组装设备5将底壳、第一no端子、第一模组、第二模组、nc端子、第二no端子、上盖、pcb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动门开关,达到一次性完成组装和连续组装的目的,且整个组装过程采用自动化完成,其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且工作效率极高,且组装形成的成品质量稳定,一致性好,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且前段组装设备3和后段组装设备5分别采用第一旋转工作台和第二旋转工作台移料,其可节省空间,使机器体积做得更小,占用面积更小,可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