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刀装置及数控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14193发布日期:2020-08-11 21:21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侧刀装置及数控机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控机床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刀装置及数控机床。



背景技术:

精雕机(cncengravingandmillingmachine)它是数控机床的一种。金属精雕机可对金属或非金属板材,管材进行非接触切割打孔,特别适合不锈钢板、铁板、硅片、陶瓷片、钛合金、环氧、a3钢、金刚石等材料的激光切割加工。该设备运行稳定可靠、加工质量好、效率高、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2007年我国的精雕机产业产能已经超过10000台/年,产值超过15亿元。目前精雕机的生产主要以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四大板块主导。一般认为精雕机是使用小刀具、大功率和高速主轴电机的数控铣床。国外并没有精雕机的概念,加工模具他们是以加工中心(电脑锣)铣削为主的,但加工中心有它的不足,特别是在用小刀具加工小型模具时会显得力不从心,并且成本很高。国内开始的时候只有数控雕刻机的概念,雕刻机的优势在雕,如果加工材料硬度比较大也会显得力不从心。精雕机的出现可以说填补了两者之间的空白。精雕机既可以雕刻,也可铣削,是一种高效高精的数控机床。

现有技术中,有的数控机床除了具有主轴自动换刀功能外,其用于侧刀也具有换刀的功能,大多数具备该功能的数控机床都是采用加装电机实现的,即将每个侧刀的驱动端与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电机驱动侧刀旋转,使侧刀的刀头绕侧刀的圆心旋转至预设位置,作为加工产品所需要的刀头;采用该结构的缺点在于加装电机会使设备的生产成本增加,能耗增加,严重地降低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刀装置及数控机床,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数控机床中采用多个电机对侧刀装置上的对应的侧刀进行换刀,导致设备生产成本高昂,影响产品的市场前景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刀装置,适用于数控机床,包括侧刀旋转驱动机构、换刀机构和刀盘机构,所述侧刀旋转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数控机床的直线模组的输出端的转盘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转盘组件旋转的第四驱动电机,所述转盘组件上设有滑孔和定位轴;所述换刀机构包括设于该直线模组的输出端上的推动件和设于所述推动件的输出端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的一端设有齿部,所述连接块的底部的另一端设有往下延伸的延伸块,所述延伸块的端部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刀盘机构包括盘体、销轴组件、齿轮和弹性件,所述销轴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孔内,且所述销轴组件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滑孔的外侧,所述盘体和所述齿轮分别紧配连接在所述销轴组件的两端,所述盘体上设有与所述定位轴适配的定位孔,所述盘体的周向边缘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加工产品的刀头,各所述刀头能够随所述盘体旋转而转动至所述转盘组件的外侧,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销轴组件上,所述销轴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孔内的轴承,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轴承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盘组件抵接;所述销轴组件靠近所述齿轮的端部设有用于与所述导向斜面配合的锥面。

可选地,所述转盘组件包括衬套、第四转轴和安装体,所述定位孔成型于所述安装体上,所述衬套设于所述数控机床的直线模组的输出端,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衬套滑动适配,所述第四转轴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衬套的内孔外侧,所述第四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第四转轴的一端驱动连接,所述安装体紧配连接于所述第四转轴的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安装体的截面呈菱形结构,两个所述刀盘机构沿所述安装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设于所述安装体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销轴组件还包括轴体和轴套,所述轴套设于所述滑孔内,所述轴体与所述轴套滑动适配,所述轴体的一端与所述轴承的内圈紧配连接,所述锥面成型与所述轴体靠近所述轴承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连接块和所述延伸块的连接位置成型台阶,所述齿部成型与所述台阶上且所述齿部的截面成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与所述齿轮的旋转路径同心。

可选地,所述导向斜面和所述锥面的倾斜角度均在135°~150°的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导向斜面和所述锥面的倾斜角度均为140°。

可选地,所述推动件为气缸或电动推杆。

可选地,所述定位轴和所述定位孔的数量均为三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刀装置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盘体通过定位孔和定位轴固定在转盘组件上,数控机床的直线模组驱动盘体上的刀头靠近产品,第四驱动电机驱动转盘组件带动刀头旋转,在需要更换刀头时,推动件推动连接块往下移动,延伸块通过导向斜面与所述销轴组件上的锥面的配合,推动销轴组件带动齿轮和盘体移动,使盘体脱离定位轴且呈可旋转状态,推动件继续推动连接块往下移动,使连接块上的齿部与齿轮啮合,第四驱动电机驱动转盘组件带动齿轮旋转,使齿轮旋转,带动盘体旋转并将需要的刀头转动至转盘组件的外侧,同时,盘体上的定位孔与定位轴对齐,推动件退位,定位轴伸入定位孔内以限位盘体;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侧刀装置需要停机以进行人工换刀,影响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刀装置能够实现自动换刀,缩短停机时间,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控机床,包括上述的侧刀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数控机床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由于该数控机床采用了该侧刀装置,而该侧刀装置在工作时,盘体通过定位孔和定位轴固定在转盘组件上,数控机床的直线模组驱动盘体上的刀头靠近产品,第四驱动电机驱动转盘组件带动刀头旋转,在需要更换刀头时,推动件推动连接块往下移动,延伸块通过导向斜面与所述销轴组件上的锥面的配合,推动销轴组件带动齿轮和盘体移动,使盘体脱离定位轴且呈可旋转状态,推动件继续推动连接块往下移动,使连接块上的齿部与齿轮啮合,第四驱动电机驱动转盘组件带动齿轮旋转,使齿轮旋转,带动盘体旋转并将需要的刀头转动至转盘组件的外侧,同时,盘体上的定位孔与定位轴对齐,推动件退位,定位轴伸入定位孔内以限位盘体;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数控机床需要停机以进行人工换刀,影响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刀装置能够实现自动换刀,缩短停机时间,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数控机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侧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的放大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机座11—安装架12—第一直线模组

13—第二直线模组14—主刀装置200—侧刀装置

100—夹持装置110—第一旋转机构120—第二旋转机构

130—第三旋转机构140—夹持机构111—第一连接架

112—第一驱动电机113—第一旋转组件114—第一安装盘

178—锥面116—第一连接座121—第二驱动电机

122—第二旋转组件123—第二连接架124—第二连接板

125—第二支撑架126—第二旋转件165—导向斜面

128—第二连接座129—延伸板131—第三驱动电机

132—第三连接座133—第三旋转组件134—第三安装盘

155—安装体136—第三限位座16—第三直线模组

150—侧刀旋转驱动机构160—换刀机构170—刀盘机构

151—转盘组件152—第四驱动电机161—推动件

162—连接块163—齿部164—延伸块

165—导向斜面171—盘体172—销轴组件

173—齿轮174—刀头175—轴承

153—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4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提供一种侧刀装置200,本实施例对该侧刀装置200的描述及其应用于一种数控机床,该数控机床包括机座10、夹持装置100、安装架11、第一直线模组12、第二直线模组13、主刀装置14和侧刀装置200,所述安装架11和所述夹持装置100设于所述机座10上,所述安装架11位于所述夹持装置100的一侧,所述第一直线模组12设于所述安装架11上,所述第二直线模组13设于所述第一直线模组12的输出端,所述主刀装置14和所述侧刀装置200均设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13的输出端,所述侧刀装置200设于所述主刀装置14的一侧;所述夹持装置100位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13的输出端的下方。

具体地,通过第一直线模组12和第二直线模组13配合使主刀装置14移动至夹持于夹持装置100上的待加工产品上并进行加工,加工完毕后,使侧刀装置200移动至待加工产品上并进行加工,进而实现主刀和侧刀一体自动化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夹持装置100包括第一旋转机构110、第二旋转机构120、第三旋转机构130和夹持机构140,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10设于所述机座10上,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0设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10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旋转机构130设于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0的输出端,所述夹持机构140和所述第三旋转机构130均设于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0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旋转机构130的输出端与所述夹持机构140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0的输出端的旋转路径分别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10和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0垂直。

具体地,在产品需要粗加工时,产品夹持于夹持机构140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旋转机构110和第二旋转机构120配合驱动第三旋转机构130和夹持机构140旋转预设角度以对准刀具;在产品需要进行侧面精加工时,第三旋转机构130驱动夹持机构140进行小角度旋转,以使夹持于夹持机构140上的产品旋转至预设角度,将需要加工的侧面对准刀具,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数控机床,存在采用昂贵的多轴刀具配合固定旋转治具进行加工,成本高,导致设备的市场前景受到,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100通过三个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产品旋转以满足产品不同角度侧面的加工,代替传统昂贵的多轴刀具,节约成本,提高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旋转机构110包括第一连接架111、第一驱动电机112和和第一旋转组件113,所述第一连接架111与所述机座10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架111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架11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附图未标记),所述第一旋转组件113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旋转组件113具有延伸至所述第一安装孔外侧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12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架111的底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12呈竖直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113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组件113的输出端的旋转路径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架111的端面,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0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113的输出端连接;具体地,第一驱动电机112驱动第一旋转组件113的输出端旋转,以带动第二旋转机构120旋转,有利于第二旋转机构120与刀具的配合应用,提高加工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旋转组件113包括第一安装盘114、第一连接轴(附图未标记)和第一连接座116,所述第一安装盘114与所述第一连接架111固定连接,例如,所述第一安装盘114通过螺丝与所述第一连接架1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盘114上设有对准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第一让位槽(附图未标记),所述第一连接座116安装在所述第一让位槽内,所述第一连接座116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让位槽的外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12与所述第一连接座11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116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座116的上端和下端的第一光孔(附图未标记),所述第一光孔的上端设有第一转孔,所述第一转孔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光孔,所述第一连接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孔上,且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一转孔的外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12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光孔而与所述第一连接轴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0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12为伺服电机;具体地,通过第一安装盘114和第一连接座116的限位使第一驱动电机112的输出轴稳定地驱动第一连接轴旋转,从而保证第二旋转机构120的稳定旋转,提高旋转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让位槽的外侧设有安装槽(附图未标记),所述安装槽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一连接座116的上端的外侧壁上设有往外侧周向水平延伸的连接凸环,所述连接凸环和所述第一连接座116均由金属材质制作而成,所述连接凸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116经铸造一体成型,所述连接凸环通过螺丝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固定连接;具体地,该连接凸环的结构能够为螺丝提供安装空间,有利于螺丝有效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旋转机构120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21,第二旋转组件122和第二连接架123,所述第二连接架123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123上设有第二安装孔(附图未标记),所述第二旋转组件122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1均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旋转组件122具有延伸出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1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旋转组件122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所述夹持机构140和所述第三旋转机构130设于所述第二旋转组件122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二旋转组件122的输出端的旋转路径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架111的端面;具体地,通过第二驱动电机121驱动第二旋转组件122旋转,使第三旋转机构130和夹持机构140作竖直方向的旋转运动,配合第一旋转机构110实现产品的二轴旋转,有利于产品顺利旋转至预设角度以配合刀具进行加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连接架123包括第二连接板124和第二支撑架125,所述第二连接板124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125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架125呈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架125的上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组件122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1的连接孔(附图未标记),所述第二旋转组件122的端部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1的端部均连接在所述连接孔内,所述第二旋转组件122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板124的中间位置上方;具体地,第二支撑架125垂直于第二连接板124,为第二旋转组件122的输出端提供足够的旋转空间,以保证产品在旋转时,第二连接板124不会对其造成干涉,有利于产品顺利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旋转组件122包括第二旋转件126、第二连接轴(附图未标记)、第二连接座128和延伸板129,所述第二旋转件126设于所述连接孔内,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旋转件126为轴承单元,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旋转件126的内侧,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旋转件126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座128与所述第二连接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延伸板129与所述第二连接座128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延伸板129呈水平设置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板124的中间位置上方,所述延伸板129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夹持机构140和所述第三旋转机构130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1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连接轴驱动连接,具体地,第二驱动电机121驱动第二连接轴旋转,使延伸板129和第二连接座128绕第二旋转件126旋转,进而带动夹持机构140和第三旋转机构130旋转,实现产品沿竖直方向调整角度,有利于产品与刀具的配合应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1的输出端设有交叉轴传动组件(附图未标记),所述交叉轴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125连接孔,所述交叉轴传动组件可以是交叉轴齿轮箱,该交叉轴齿轮箱为技术成熟和技术成型的结构,本实施例不再赘述;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1呈竖直状地连接于所述交叉轴驱动组件的底部,所述交叉轴传动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1的水平输出扭矩转换为竖直方向的扭矩,既能有效地缩短设备的空间占用面,又能保证第二驱动电机121能够顺利驱动第二连接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三旋转机构130包括第三驱动电机131、第三连接座132和第三旋转组件133,所述第三旋转组件133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内,所述第三旋转组件133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第三安装孔的上方,所述夹持机构140连接于所述第三旋转组件133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三连接座132连接于所述第三旋转组件133的底部,所述第三连接座132的一端往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延伸板129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三驱动电机131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座132上设有腔体(附图未标记),所述腔体内设有传动组件(附图未标记),所述第三驱动电机131的输出轴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三旋转组件133驱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可以是同步轮—同步带传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电机131为减速机;具体地,通过第三驱动电机131驱动第二旋转组件122的输出端旋转,带动夹持机构140旋转,使夹持于该夹持机构140上的产品自转至预设角度以将待加工的侧面朝向刀具,便于加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三旋转组件133包括第三安装盘134、第三连接轴(附图未标记)和第三限位座136,所述第三安装盘134通过螺丝固定设于所述延伸板129上,所述第三安装盘134设有对齐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第三让位槽(附图未标记),所述第三限位座136安装在所述第三让位槽内,所述第三限位座136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三让位槽的外侧,所述第三驱动电机131与所述第三限位座13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限位座136设有贯穿所述第三限位座136的上端和下端的第三光孔(附图未标记),所述第三光孔的上端设有第三转孔(附图未标记),所述第三转孔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三光孔,所述第三连接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转孔上,且所述第三连接轴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三转孔的外侧,所述第三驱动电机131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三光孔而与所述第三连接轴驱动连接,所述夹持机构140与所述第三连接轴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131为伺服电机;具体地,通过第三安装盘134和第三限位座136的限位使第三驱动电机131的输出轴稳定地驱动第三连接轴旋转,从而保证夹持机构140的稳定旋转,提高旋转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该数控机床还包括第三直线模组16,所述第三直线模组16设于所述第二直线模组13的输出端;所述侧刀装置200包括侧刀旋转驱动机构150、换刀机构160和刀盘机构170;所述侧刀旋转驱动机构150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直线模组16的输出端的转盘组件151和用于驱动所述转盘组件151旋转的第四驱动电机152,所述转盘组件151上设有滑孔(附图未标记)和定位轴(附图未标记);所述换刀机构160包括设于所述第三直线模组16的输出端上的推动件161和设于所述推动件161的输出端的连接块162,所述连接块162的底部的一端设有齿部163,所述连接块162的底部的另一端设有往下延伸的延伸块164,所述延伸块164的端部设有导向斜面165;所述刀盘机构17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本实施例中,所述刀盘机构170的数量为两个,所有所述刀盘机构170间隔布置在所述转盘组件151的边缘位置,所述刀盘机构170包括盘体171、销轴组件172、齿轮173和弹性件(附图未标记),所述销轴组件172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孔内,且所述销轴组件17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滑孔的外侧,所述盘体171和所述齿轮173分别紧配连接在所述销轴组件172的两端,所述盘体171上设有与所述定位轴适配的定位孔(附图未标记),所述盘体171的周向边缘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加工产品的刀头174,各所述刀头174能够随所述盘体171旋转而转动至所述转盘组件151的外侧,本实施例中,所述刀头174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销轴组件172上,所述销轴组件172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孔内的轴承175,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轴承175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盘组件151抵接;所述销轴组件172靠近所述齿轮173的端部设有用于与所述导向斜面165配合的锥面178。

具体地,盘体171通过定位孔和定位轴固定在转盘组件151上,第三直线模组16驱动盘体171上的刀头174靠近产品,第四驱动电机152驱动转盘组件151带动刀头174旋转,在需要更换刀头174时,推动件161推动连接块162往下移动,延伸块164通过导向斜面165与所述销轴组件172上的锥面178的配合,推动销轴组件172带动齿轮173和盘体171移动,使盘体171脱离定位轴且呈可旋转状态,推动件161继续推动连接块162往下移动,使连接块162上的齿部163与齿轮173啮合,第四驱动电机152驱动转盘组件151带动齿轮173旋转,使齿轮173旋转,带动盘体171旋转并将需要的刀头174转动至转盘组件151的外侧,同时,盘体171上的定位孔与定位轴对齐,推动件161退位,定位轴伸入定位孔内以限位盘体171;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侧刀装置200需要停机以进行人工换刀,影响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刀装置200能够实现自动换刀,缩短停机时间,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转盘组件151包括衬套153、第四转轴(附图未标记)和安装体155,所述安装体155呈盘状,所述定位孔成型于所述安装体155上,所述衬套153通过螺丝固定设于所述第三直线模组16的输出端,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衬套153滑动适配,所述第四转轴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衬套153的内孔外侧,所述第四驱动电机152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第四转轴的一端驱动连接,所述安装体155紧配连接在所述第四转轴的另一端;具体地,第四驱动电机152驱动第四转轴带动安装体155旋转,进而使刀头174绕安装体155的中心旋转以形成用于加工产品的切削刃,通过该结构实现产品加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安装体155的截面呈菱形结构,两个所述刀盘机构170沿所述安装体155的长度方向分别设于所述安装体155的两端;具体地,采用该结构的安装体155更有利于使刀盘机构170中的刀头174旋转至安装体155的外侧以便于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销轴组件172还包括轴体(附图未标记)和轴套(附图未标记),所述轴套固定设于所述滑孔内,所述轴体与所述轴套滑动适配,所述轴体的一端与所述轴承175的内圈紧配连接,所述锥面178成型与所述轴体靠近所述轴承175的一端;具体地,设于滑孔内的轴套限定轴体的滑动方向,在需要换刀时,轴体经延伸块164推动带动齿轮173和盘体171轴套的长度方向移动,盘体171脱离定位轴呈可旋转状态,换刀完毕后,弹性件推动轴承175移动,使轴体带动齿轮173和盘体171复位,定位轴定位盘体171;该结构简单,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电机驱动盘体171旋转来实现换刀,该结构的成本低,安装简便,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连接块162和所述延伸块164的连接位置成型台阶(附图未标记),所述齿部163成型与所述台阶上且所述齿部163的截面成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与所述齿轮173的旋转路径同心;具体地,推动件161推动连接块162往下移动,使齿部163靠近齿轮173,以便于齿轮173经第四驱动电机152驱动旋转的过程中能够顺利与齿部163啮合,进而在继续旋转的过程中自转以带动刀头174旋转,实现换刀。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斜面165和所述锥面178的倾斜角度均在135°~150°的范围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斜面165和所述锥面178的倾斜角度均为14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161为气缸或电动推杆,采用气缸或电动推杆能够提供稳定的张合力,有利于连接块162和延伸块164的稳定移动,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轴和所述定位孔的数量均为三个,采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定位轴和定位孔能够提高定位效果,使刀盘结构在加工过程中不易打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