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衬套压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88286发布日期:2020-07-24 16:33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衬套压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装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衬套压装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在组装过程中,经常有需要将衬套压入某些部件的安装通孔中的操作。将衬套压入安装通孔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衬套和安装通孔的同轴度,若没有保证足够的同轴度,衬套就容易被压偏、压坏。要解决这一难题,首先就需要解决衬套和待压部件的定位问题。且现有技术中衬套和待压部件的定位主要依靠人工操作,人工手扶待压部件将安装通孔下端面与夹具下模座的上端面接触以定位,再将衬套放在安装通孔的上端面,最后操作压力机压下衬套,使衬套完全镶嵌进安装通孔中。将衬套压入如图6所示的部件中,该部件具有两个安装通孔31,若通过人工手扶衬套4和待压部件3定位,每次只能压装一个衬套4,生产效率低下,且容易导致安装通孔31周边损伤,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衬套压装装置,设置有待压部件和衬套的定位装置,不需依靠人工手扶定位,安装通孔周边不易损伤,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且可同时进行多个衬套的压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衬套压装装置,包括下模板和连接于压力机的上模板,所述上模板朝向所述下模板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压柱,所述下模板上设置与所述压柱对应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竖直布置的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和立柱,所述立柱的底端与所述下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底端与所述立柱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柱插入安装通孔,所述立柱的上端面用于支撑和定位待压部件;所述第二定位柱连接在所述第一定位柱的上端,所述第二定位柱伸出安装通孔并插入衬套,所述第一定位柱的上端面用于支撑和定位衬套。

进一步的,所述压柱、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的中心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柱的上端设有倒角。

优选的,所述立柱中心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匹配的导向通孔,所述导向通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底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模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上部的中心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匹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底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槽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柱底端周向延伸有圆盘,所述导向通孔或导向槽的直径与所述圆盘的直径匹配,所述立柱上端向内延伸有限位凸起,所述圆盘的上端面与所述限位凸起的下端面接触以限定所述第一定位柱向上的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下端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下模板上相应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匹配的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压柱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定位柱,所述第三定位柱插入所述衬套以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定位柱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柱的一端设置有倒角。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模板朝向下模板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压柱,下模板上设置与压柱对应的定位装置,一个压柱配一套定位装置,可根据待压部件的安装通孔的数量调整压柱和定位装置的数量,以便同时进行多个衬套的压装工作,不需依靠人工手扶定位,有利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定位装置包括竖直布置的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和立柱,立柱的底端与下模板固定连接,第一定位柱的底端与立柱活动连接,第一定位柱插入安装通孔,立柱的上端面用于支撑和定位待压部件;第二定位柱连接在第一定位柱的上端,第二定位柱伸出安装通孔并插入衬套,第一定位柱的上端面用于支撑和定位衬套。通过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精整了衬套和安装通孔的同轴度,防止压装衬套的过程中,安装通孔周边被划伤,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衬套压装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衬套压装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立柱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立柱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压柱和第三定位柱的剖视图;

图6是待压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第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衬套压装装置,整体结构如下:

包括上模板5和下模板1,上模板5朝向下模板1的一侧并列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压柱51,下模板1上设置与压柱51对应的定位装置2,定位装置2包括竖直布置的第一定位柱22、第二定位柱23和立柱21,立柱21的底端与下模板1固定连接,第一定位柱22的底端与立柱21活动连接,第一定位柱22插入安装通孔31,立柱21的上端面用于支撑和定位待压部件3;第二定位柱23固定连接在第一定位柱22的上端,第二定位柱23伸出安装通孔31并插入衬套4,第一定位柱22的上端面用于支撑和定位衬套4。

第一定位柱22的直径小于安装通孔31的直径,且大于衬套4的内径,第二定位柱23的直径小于衬套4的内径。上模板5背离下模板1的一侧设置有与压力机连接的连接块5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块53的形状为圆柱,与压力机采用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待压部件3如图6所示,其上具有两个安装通孔31,因此将压柱51和定位装置2的数量均设置为两个,每个压柱51对应一套定位装置2,可同时对两个衬套4进行压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用户可根据待压部件3上安装通孔31的数量调整压柱51和定位装置2的数量。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若待压部件3上只有一个安装通孔31,用户可根据上模板5、下模板1以及待压部件3的大小,适当的增加压柱51和定位装置2的数量,以便对多个待压部件3同时进行衬套4的压装工作,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结构如下: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压柱51、第一定位柱22、第二定位柱23的中心轴线重合,防止衬套4被压偏、压坏。第二定位柱23的上端设有倒角,第二定位柱23的上端设置成倒角,便于穿过衬套4,防止划伤衬套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立柱21中心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柱22匹配的导向通孔211,导向通孔211内设置有弹簧24,弹簧24的一端与第一定位柱22的底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模板1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立柱21上部的中心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柱22匹配的导向槽214,导向槽214内设置有弹簧24,弹簧24的一端与第一定位柱22的底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向槽214的底部连接。在压装衬套4的过程中,第一定位柱22和第二定位柱23在压柱51的作用下会沿着导向通孔211或导向槽214向下移动,同时压缩弹簧24,当弹簧24的压缩量达到最大值时,第一定位柱22和第二定位柱23停止向下移动,压柱51在压力机的作用下,继续向下移动,直至衬套4压装工作完成。弹簧24的设置,一方面能缓冲压柱51下压时对衬套4施加的力,防止压柱51与衬套4发生碰撞,损伤衬套4;另一方面在压装工作结束后,弹簧24能自动复位第一定位柱22和第二定位柱23。

参考图2所示,第一定位柱22底端周向延伸有圆盘221,导向通孔211或导向槽214的直径与圆盘221的直径匹配,弹簧24的一端与圆盘221的底端连接。参考图3和图4所示,立柱21上端向内延伸有限位凸起215,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215可设置成环形。当弹簧24在复位第一定位柱22和第二定位柱23的过程中,圆盘221的上端面与限位凸起215的下端面接触,以限定第一定位柱22向上的位移。如此设置,弹簧24的两端分别与圆盘221和下模板1接触即可,不需要采用焊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立柱21下端设置有安装部212,安装部212上均布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213,下模板1上相应位置开设有与第二通孔213匹配的螺纹孔。安装部212与下模板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采用螺栓连接,便于拆卸装置2,进而便于调整定位装置2的数量。

参考图5所示,压柱51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定位柱52,第三定位柱52可插入衬套4以进一步定位衬套4,提高合格率。第三定位柱52靠近第二定位柱23的一端设置有倒角,防止在压装衬套4的过程中,划伤衬套4。压柱51上端设置有连接部511,连接部511内侧设置有螺纹,上模板5上设置有与螺纹匹配的螺栓,连接部511与上模板5通过螺栓实现固定连接。采用螺栓连接,便于拆卸压柱51,进而便于调整压柱51的数量。

在本技术方案中上模板5、下模板1和连接块53并不限于上述及附图所示的结构,上模板5和下模板1的结构只需满足实际应用中压柱51和定位装置2的布局的要求即可,连接块53的结构只需满足方便与压力机连接的要求即可。本技术方案中的固定连接并不限于上述的螺栓连接或螺纹连接,还可以是卡接等,只需满足便于拆装的要求即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衬套压装装置,设置有待压部件3和衬套4的定位装置2,不需依靠人工手扶定位,有利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通过定位装置2定位衬套4和待压部件3,精整了衬套4和待压部件3的安装通孔31的同轴度,防止压装衬套4的过程中,安装通孔31周边被划伤,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定位装置2通过螺栓与下模板1固定连接,压柱51通过螺栓与上模板5固定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且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对压柱51和定位装置2的数量进行调整,以便同时进行多个衬套4的压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具体结构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者替换,例如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既可以彼此固定地连接也可以彼此可活动地连接,这些等同的变型或者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