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管生产线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1136发布日期:2020-07-04 01:1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管生产线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旋管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旋管生产线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螺旋管也称螺旋钢管或螺旋焊管,是将低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结构钢带按移动的螺旋线的角度卷成管坯,然后将管缝焊接起来制成的,螺旋钢管的原材料即带钢卷头尾对接,采用单丝或双丝埋弧焊接,在卷成钢管后采用自动埋弧焊补焊;目前,通常会将带钢卷绕在转轴上,通过吊机将转轴固定且悬吊至加工工位。

针对上述问题,申请公布号为cn105382050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新型螺旋管生产线,属于螺旋管生产领域,本生产线包括开卷装置、铲头装置、粗铰平装置、快速对接装置、精校平装置,铣边装置、牵引装置、对中装置、切割装置、后桥托辊;所述的成型设备,包括底板、成型架、第一至第七辊梁,焊垫辊,成型架的中央预留有用于制作钢管的工作区,七个辊梁都分别设置于成型架的工作区内,各个辊梁两两带有夹角成螺旋状排列,在底板上还设有辊梁自动竖直滑移装置和辊梁自动水平移动装置,辊梁自动竖直滑移装置与焊垫辊正对的辊梁相连,辊梁自动水平移动装置与位于工作区中央水平面上的辊梁相连,本发明较大幅度的调整了生产线的结构组成,使得各个设备的排列更为合理,产率更高。

当对带钢进行加工成螺旋管的过程中,由于带钢卷的重力大,带钢卷受到摩擦力大,在驱动带钢卷绕成卷时,带钢受到的驱动力大,导致带钢的位置容易发生抖动,影响带钢卷绕的角度,对螺旋管成品质量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管生产线的上料装置,具有提高螺旋管成品质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螺旋管生产线的上料装置,包括机架以及操作台,所述操作台转动连接有两个夹板,所述夹板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操作台转动连接的铰接轴,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夹板摆动的传动组件,所述夹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转轴的放置槽,所述夹板摆动至竖直方向时转轴插接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放置槽水平方向为贯穿设置且远离于所述铰接轴的一端为开口设置,所述夹板于所述放置槽内滑移设置有限制转轴竖直方向运动的限位块,所述夹板固定连接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输出端与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带钢通过吊机悬吊至操作台上,在传动组件的作用下,夹板绕着铰接轴朝向转轴方向转动,转轴插接于放置槽内,转轴周向与放置槽内壁抵接,转轴水平方向的运动被限制,第一油缸驱动限位块运动,限位块沿着放置槽的竖直方向运动,限位块运动至转轴上方且与转轴周向抵接,实现对转轴竖直方向的限位作用,当带钢被输送时,转轴在夹板以及限位块围设的空间内转动,实现对转轴位置的限制效果,提升螺旋管成品的质量。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套设于所述放置槽内壁外,所述滑轨与所述放置槽内壁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轨沿着夹板竖直方向运动,滑轨与放置槽两侧壁相互滑动,确保限位块沿着放置槽的竖直方向滑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朝向转轴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壁与转轴周向外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截面圆的半径等于转轴端面圆的半径,第一油缸驱动限位块继续运动,限位槽内壁与转轴外壁抵接,实现对转轴竖直方向的限制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到所述铰接轴的距离大于所述转轴到所述铰接轴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板的运动路径为弧线,在夹板运动过程中,限位块与转轴的位置错开,防止限位块阻碍转轴插接于放置槽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操作台固定连接的第二油缸以及与所述第二油缸输出端铰接的凸块,所述凸块沿着所述夹板长度方向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油缸给凸块施加一个朝向夹板方向的作用力,夹板绕着铰接轴朝向带钢卷方向摆动,与此同时,凸块与滑槽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凸块在滑槽内朝向上运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板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凸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开口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凸块的长度尺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朝向远离滑槽方向的运动被限制,凸块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运动;当第二油缸驱动凸块朝向远离夹板方向运动时,凸块对夹板施加一个朝向远离转轴方向的作用力,凸块拉动夹板朝向远离转轴方向摆动,转轴与夹板之间实现分离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操作台转动连接有两个驱动辊,两个驱动辊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带钢卷的空腔,所述驱动辊周向与带钢卷周向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辊被驱动转动,在另一个驱动辊以及带钢卷的作用下,带钢卷被驱动发生转动,便于带钢卷上的带钢被输送至下一工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第二油缸驱动凸块朝向转轴方向运动,凸块驱动夹板绕着铰接轴摆动,转轴插接于放置槽内,凸块在滑槽内朝向上运动,实现两个夹板将转轴夹紧固定效果。

(2)第一油缸驱动限位块朝下运动,限位槽运动至与转轴周向抵接,实现对限位块对转轴竖直方向的限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2、操作台;3、夹板;4、铰接轴;5、放置槽;6、限位块;7、第一油缸;8、滑轨;9、限位槽;10、第二油缸;11、凸块;12、滑槽;13、驱动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螺旋管生产线的上料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操作台2,操作台2用于放置带钢卷,现有技术水中,带钢卷绕在转轴上从而制成带钢卷,操作台2转动连接有两个夹板3,夹板3固定连接有与操作台2转动连接的铰接轴4,铰接轴4的轴线为水平设置,夹板3绕着铰接轴4在竖直方向上摆动,夹板3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转轴的放置槽5,放置槽5水平方向为贯穿设置,且远离于铰接轴4的一端为开口设置,当夹板3摆动至竖直方向时转轴插接于放置槽5内。

参照图1,为了实现对夹板3的驱动效果,操作台2上设置有驱动夹板3摆动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与操作台2固定连接的第二油缸10以及与第二油缸10输出端铰接的凸块11,凸块11沿着夹板3长度方向运动,夹板3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12,滑槽12的两端为闭合设置,滑槽12朝向第二油缸10的一侧为开口设置,凸块11滑动连接于滑槽12内,滑槽12开口处宽度尺寸小于凸块11的长度尺寸,凸块11朝向远离滑槽12方向的运动被限制,凸块11沿着滑槽12的长度方向运动。

参照图1,当将带钢卷放置在操作台2上,第二油缸10给凸块11施加一个朝向夹板3方向的作用力,夹板3绕着铰接轴4朝向带钢卷方向摆动,与此同时,凸块11与滑槽12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凸块11在滑槽12内朝向上运动,当夹板3摆动至竖直方向时,凸块11位于滑槽12偏离于两端的位置,确保凸块11对夹板3的驱动效果;转轴水平方向的运动被限制,当带钢在被输送过程中一直位于放置槽5内。

参照图1,为了实现对转轴竖直方向的限位作用,夹板3于放置槽5内滑移设置有限制转轴竖直方向运动的限位块6,夹板3固定连接有第一油缸7,第一油缸7输出端与限位块6固定连接,限位块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轨8,滑轨8套设于放置槽5内壁外,滑轨8与放置槽5内壁滑动连接;第一油缸7驱动限位块6朝向下运动,滑轨8与夹板3滑移设置,限位块6运动至靠近于转轴的位置,限位块6朝向转轴的侧面开设有限位槽9,限位槽9截面圆的半径等于转轴端面圆的半径,第一油缸7驱动限位块6继续运动,限位槽9内壁与转轴外壁抵接,实现对转轴竖直方向的限制效果。

参照图1,在夹板3摆动至将转轴套设于放置槽5内时,为了防止限位块6的影响,限位块6到铰接轴4的距离大于转轴到铰接轴4的距离,限位块6到铰接轴4之间设置有足够的空间用于转轴插接于放置槽5内,夹板3的运动路径为弧线,在夹板3运动过程中,限位块6与转轴的位置错开,防止限位块6阻碍转轴插接于放置槽5内。

参照图1,当带钢卷放置在操作台2上,带钢在被牵引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为了便于带钢的输送效果,操作台2于带钢卷下方转动连接有两个驱动辊13,两个驱动辊13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带钢卷的空腔,驱动辊13周向外壁与带钢卷周向抵接,操作台2上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靠近于电机的驱动辊13同轴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外啮合连接有链条,电机驱动第一齿轮转动,在链条以及第二齿轮的作用下,驱动辊13被驱动转动,在另一个驱动辊13以及带钢卷的作用下,带钢卷被驱动发生转动,便于带钢卷上的带钢被输送至下一工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