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裁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1887发布日期:2020-06-12 13:5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成型裁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成型裁边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产品成型裁边一般采用成型模具机械冲压方式,传统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座及下模座,利用上模座之冲压力完成对产品的冲压成型,但传统的成型模组的下模座均处于无法移动状态,当需要对产品进行成型时,一般通过冲压气缸将上模座与下模座对接即可,但此种方式采用单一气缸进行驱动上模座,当冲压气缸出现问题时,则需对冲压气缸进行修理或更换冲压气缸才可进行后续的冲压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成型模具有效运行的成型裁边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成型裁边装置,其包括底台,所述底台上间隔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端卡持设置有顶台,所述顶台上固定设置有上传动机构,所述上传动机构下方设置有上活动台,所述导向杆贯穿上活动台设置,所述顶台周侧设置有升降螺母,所述导向杆上端部为丝杆构造,所述升降螺母卡持在导向杆上,所述升降螺母上设置有从动轮,所述顶台一侧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上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顶台上还设置有转向轮,所述驱动轮、传动轮、转向轮通过链条实现同步运作;所述上活动台下方固定设置有上模座,所述底台上固定设置有下传动机构,所述下传动机构上方设置有下活动台,所述导向杆贯穿下活动台设置,所述下活动台上方固定设置有下模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螺母分别设置在顶台的上端面及下端面上,所述转向轮分别设置在顶台的上端面及下端面上,所述驱动杆两端分别匹配设置在顶台的上、下两端面一侧,所述驱动轮分别设置在驱动杆的上、下两端,所述驱动轮、转向轮及从动轮通过链条实现同步运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传动轮、转向轮为齿轮构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活动台上固定设置有上锁模机构,所述上锁模机构设置有上固定杆,所述上固定杆上间隔设置有上锁模块,所述上锁模块与上模座固定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活动台上固定设置有下锁模机构,所述下锁模机构设置有下固定杆,所述下固定杆上间隔设置有下锁模块,所述下锁模块与下模座固定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传动机构及下传动机构分别采用曲柄升降螺母构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活动台上分别安设有多个第一张力杆,所述下活动台上分别安设有多个第二张力杆,所述第一张力杆一端通过螺母固定在顶台上,所述第二张力杆一端通过螺母固定在底台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成型裁边装置通过在底台及顶台之间设置导向杆,配合在顶台上驱动装置,利用驱动装置设置的驱动轮及链条带动转向轮及从动轮转动,使得顶台沿导向杆方向来回运作,完成对顶台高度的调节,进而使得上活动台及上模座也随着顶台的运动而运动,同时通过上传动机构及下传动机构分别带动上活动台及下活动台运动并使得上模座与下模座对接,当上传动机构及下传动机构其中之一传动机构出现故障时,另一传动机构仍能正常工作保证上模座与下模座对接,进而完成产品的冲压成型工序,有效保证了成型裁边装置的有效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成型裁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成型裁边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辅助拉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台、下传动机构及下活动台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成型裁边装置包括底台10,所述底台10上间隔设置有导向杆20,所述导向杆20上端卡持设置有顶台30,所述顶台30上固定设置有上传动机构40a,所述上传动机构40a下方设置有上活动台50,所述导向杆20贯穿上活动台50设置,所述上活动台50在上传动机构40a的带动下沿导向杆20方向来回运作。

所述顶台30周侧设置有升降螺母31,所述导向杆20上端部为丝杆构造,所述升降螺母31卡持在导向杆20上,当升降螺母31转动时,升降螺母31可沿导向杆20方向来回运作,进而使得顶台30沿导向杆20方向来回运作;具体地,所述升降螺母31上设置有从动轮32,所述顶台30一侧设置有驱动装置33,所述驱动装置33上设置有驱动杆34,所述驱动杆34上设置有驱动轮35,所述顶台30上还设置有转向轮36,所述驱动轮35、从动轮32、转向轮36通过链条37实现同步运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螺母31分别设置在顶台30的上端面及下端面上,所述转向轮36分别设置在顶台30的上端面及下端面上,所述驱动杆34两端分别匹配设置在顶台30的上、下两端面一侧,所述驱动轮35分别设置在驱动杆34的上、下两端,所述驱动轮35、转向轮36及从动轮32通过链条37实现同步运作,使得顶台30在其上端面及下端面上设置的链条37的作用下能稳稳地沿导向杆20方向来回运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35、从动轮32、转向轮36为齿轮构造。

所述上活动台50下方固定设置有上模座60,所述上活动台50上固定设置有上锁模机构50a,所述上锁模机构50a设置有上固定杆501,所述上固定杆501上间隔设置有上锁模块502,所述上锁模块502与上模座60固定设置,以将上模座60稳稳固定在上活动台50上,使得上模座60与上活动台50一起运作;其中,所述上锁模机构50a采用伞齿轮构造,通过上固定杆501转动带动上锁模块502进行转动,从而能在短时间内将上模座与上活动台进行脱离或安装,以缩短成型裁边装置在生产制造前期的准备时间。

所述底台10上固定设置有下传动机构70a,所述下传动机构70a上方设置有下活动台80,所述导向杆20贯穿下活动台80设置,所述下活动台80在下传动机构70a的带动下沿导向杆20方向来回运作。

所述下活动台80上方固定设置有下模座90,所述下活动台80上固定设置有下锁模机构(图未示),所述下锁模机构与上锁模机构构造相同,在此无需赘述,具体地,所述下锁模机构用于将下模座90稳稳固定在下活动台80下,使得下模座90与下活动台80一起运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传动机构40a及下传动机构70a分别采用曲轴连杆传动构造,所述曲轴连杆传动构造的数量为四个,使得上传动机构40a及下传动机构70a能承受更大地载荷。

具体地,所述曲轴连杆传动构造包括驱动基座701,所述驱动基座701一侧设置有曲轴702,所述曲轴702上设置有连杆703,所述连杆703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推送柱704,所述驱动基座701带动曲轴702进行旋转,曲轴702的旋转运动通过连杆703变为推送柱704往复运动,具有效率高、定位准确的特点,此为已知技术在此无需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活动台50上分别安设有四个第一张力杆51,所述下活动台80上分别安设有四个第二张力杆81,所述第一张力杆51一端通过限位螺母固定在顶台30上,所述第二张力杆81一端通过限位螺母固定在底台10上,从而有效保证上活动台50与下活动台80的平行度达到0.0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活动台50上还固定设置有辅助拉伸机构40b,具体地,所述上活动台50中部设置有固定槽52,所述辅助拉伸机构40b卡持设置在固定槽52内,所述上活动台50中部于固定槽52内开设有穿槽521,所述穿槽521内设置有冲压杆61,所述辅助拉伸机构40b设置有驱动座401,所述驱动座401一侧设置有驱动杆402,所述驱动杆402上固定设置有驱动齿轮403,所述驱动齿轮403与冲压杆61啮合设置,所述驱动座401带动驱动杆402转动,进而使得驱动齿轮403转动,从而使得冲压杆61沿竖直方向运作,在上活动台50向下运作至最底端时,冲压杆61继续向下运动对冲压产品进一步进行压合,完成对产品深度的进一步加工,有效保证冲压成型产品的厚薄均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台30上还设置有上气框传动机构40c,所述上气框传动机构40c设置有上传动杆404,所述上传动杆404一端与上活动台50固定连接,以配合上传动机构40a共同对上活动台50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台10上还设置有下气框传动机构70b,所述下气框传动机构70b设置有下驱动气缸705及下传动杆706,所述下传动杆706在下驱动气缸705的作用下来回运作,以配合下传动机构70a共同对下活动台80施力,所述上气框传动机构40c及下气框传动机构70b有利于含有倒扣位之成型产品更易于脱模,提升产品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时,在顶台30一侧设置的驱动装置33的带动下,通过链条37、驱动轮35、转向轮36及从动轮32的作用,使得升降螺母31沿导向杆20方向来回运作,完成对顶台30的高度的调节,进而带动顶台30下端设置的上活动台50及上模座60运作,同时通过上传动机构40a及下传动机构70a分别带动上活动台50及下活动台80运动并使得上模座60与下模座90对接,当上传动机构40a及下传动机构70a其中之一传动机构出现故障时,另一传动机构仍能正常工作保证上模座与下模座对接,进而完成产品的冲压成型工序,有效保证了成型裁边装置的有效运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成型裁边装置通过在底台10及顶台30之间设置导向杆20,配合在顶台30上驱动装置33,利用驱动装置33设置的驱动轮35及链条37带动转向轮36及从动轮32转动,使得顶台30沿导向杆20方向来回运作,完成对顶台30高度的调节,进而使得上活动台50及上模座60也随着顶台30的运动而运动,同时通过上传动机构40a及下传动机构70a分别带动上活动台50及下活动台80运动并使得上模座60与下模座90对接,当上传动机构40a及下传动机构70a其中之一传动机构出现故障时,另一传动机构仍能正常工作保证上模座与下模座对接,进而完成产品的冲压成型工序,有效保证了成型裁边装置的有效运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