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自动上下料装置的校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1702发布日期:2020-08-07 17:32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自动上下料装置的校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校直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自动上下料装置的校直机。



背景技术:

自动校直机是针对轴杆类产品在热处理后发生弯曲变形而设计的自动检测校直装置,由于校直过程需要对机械轴施加较大的径向压力,因此校直机一般通过控制液压装置的液压油流向和流速来控制校直机构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现有的液压装置通过电磁阀控制液压油的流向和流量,电磁阀对液压油的流量控制是阶梯式的,因此校直装置的移动速度无法精确控制;另一方面,工人通过按钮控制校直装置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不仅控制繁琐,而且无法根据各个金属的弯曲程度精确调节,容易造成校直过度或加长校直时间。

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7463868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校直机,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机架、机械操控机构、液压控制机构、校直机构和检测机构,所述机架上设有检测平台,所述检测平台用于固定待校直工件,并根据校直和检测需要而移动待校直工件;所述机械操控机构用于控制校直机的校直和检测动作,以及将操作者的控制幅度按比例缩小并转化为液压控制机构的控制动作;所述液压控制机构根据所述机械操控机构提供的控制动作为所述校直机构提供不同流向和流速的液压油,所述液压油的流速根据所述机械操控机构提供的控制动作线性变化;所述校直机构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检测平台上方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油由所述液压控制机构提供,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检测平台,所述活塞杆的端部设有压块;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检测平台上的至少两组跳动测量仪。通过机械操控机构和液压控制机构控制校直机构的校直动作,可根据实际需要精确操控校直机构的校直速度,而且操作便利,响应灵敏。

该方案解决了校直装置的移动速度无法精确控制、容易造成校直过度或加长校直时间的问题,但是对工件完成校直操作后,需要人工对其进行下料并更换新的待加工的工件,不仅用户操作不方便,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自动上下料装置的校直机,代替人工自动对工件进行上下料,方便用户操作,保证工作人员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自动上下料装置的校直机,包括校直机主体,校直机主体的检测机构一侧平行设置有底座,底座远离校直机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物料箱,物料箱中部朝向检测机构倾斜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物料箱分为上方的上料箱以及下方的下料箱,上料箱靠近检测机构一侧开设有出料口,下料箱侧壁位于出料口下方设置有进料口,底座靠近检测机构一侧设置有第一油缸,第一油缸与物料箱之间设置有第二油缸,第一油缸与第二油缸的活塞端顶部共同铰接有支板,支板远离物料箱的一端内部与其平行设置有第一气杆,第一气杆的活塞端设置有连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需要对校直机进行上料的时候,启动第一油缸与第二油缸,第一油缸与第二油缸的活塞端均伸出带动支板上升,当支板端部接近出料口并与其底端持平后,上料箱内待校直的轴或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经分隔板滚动到支板上,启动第一油缸使其活塞端下降使支板朝向检测机构方向倾斜,启动第一气杆使其活塞端伸出带动其端部的连接板伸出到校直机主体夹持部的下方,此时滚动到连接板上的待加工的轴或杆的轴线与校直机主体夹持部在同一直线,启动校直机主体夹持部对待加工的轴或杆进行夹持上料,启动第一气杆使其活塞端收缩带动连接板收缩离开校直机主体夹持部的工作范围;当用户需要对校直机进行下料的时候,启动第一气杆使其活塞端伸出带动连接板伸出到校直机主体夹持部夹持的轴或杆下方,松开完成校直的轴或杆使其掉落在连接板上,启动第一气杆使其活塞端收缩带动连接板收缩离开校直机主体夹持部的工作范围,启动第一油缸使其活塞端伸出带动支板朝向下料箱的进料口方向倾斜,校直完成的轴或杆经支板滚落到下料箱内;通过上述步骤代替人工自动对工件进行上下料,方便用户操作,保证工作人员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板远离物料箱的端部设置有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防止轴或杆在上下料时从连接板端部滚出影响装置的正常上下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板靠近挡板一侧与挡板平行开设有截面呈弧形的置物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置物槽对滚动到连接板上的轴或杆进行固定,防止夹持过程中轴或杆移动影响装置正常上下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板两端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起减震的作用,增强支板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上料箱顶部设置有物料口,出料口上方设置有第二气杆,第二气杆底端设置有阻隔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气杆活塞端的伸缩控制阻隔板对出料口的启闭,便于控制轴或杆从出料口滚出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出料口两侧设置有滑槽,阻隔板滑动连接在滑槽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隔板沿滑槽上下滑动,滑槽起限位作用,防止轴或杆碰撞阻隔板使阻隔板与出料口底端出现缝隙,导致轴或杆从缝隙掉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下料箱与进料口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卸料口,卸料口处铰接有阻挡板,阻挡板朝向卸料口方向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用户将进入下料箱的校直完成的轴或杆从卸料口取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阻挡板的铰接处位于卸料口下方,卸料口两侧铰接有钩环,阻挡板两侧铰接有挂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在取出下料箱内校直完成的轴或杆时,需要先断开钩环与挂钩之间的勾连,转动阻挡板使其向下倾斜,便于轴或杆经阻挡板从下料箱滚出。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当用户需要对校直机进行上料的时候,启动第一油缸与第二油缸,第一油缸与第二油缸的活塞端均伸出带动支板上升,当支板端部接近出料口并与其底端持平后,上料箱内待校直的轴或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经分隔板滚动到支板上,启动第一油缸使其活塞端下降使支板朝向检测机构方向倾斜,启动第一气杆使其活塞端伸出带动其端部的连接板伸出到校直机主体夹持部的下方,此时滚动到连接板上的待加工的轴或杆的轴线与校直机主体夹持部在同一直线,启动校直机主体夹持部对待加工的轴或杆进行夹持上料,启动第一气杆使其活塞端收缩带动连接板收缩离开校直机主体夹持部的工作范围;当用户需要对校直机进行下料的时候,启动第一气杆使其活塞端伸出带动连接板伸出到校直机主体夹持部夹持的轴或杆下方,松开完成校直的轴或杆使其掉落在连接板上,启动第一气杆使其活塞端收缩带动连接板收缩离开校直机主体夹持部的工作范围,启动第一油缸使其活塞端伸出带动支板朝向下料箱的进料口方向倾斜,校直完成的轴或杆经支板滚落到下料箱内;通过上述步骤代替人工自动对工件进行上下料,方便用户操作,保证工作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校直机主体;11、检测机构;2、底座;3、物料箱;31、分隔板;32、上料箱;321、物料口;33、下料箱;34、出料口;35、进料口;351、卸料口;36、第二气杆;361、阻隔板;362、滑槽;37、阻挡板;371、钩环;372、挂钩;4、第一油缸;5、第二油缸;6、支板;61、第一气杆;62、连接板;63、挡板;64、置物槽;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带有自动上下料装置的校直机,包括校直机主体1,校直机主体1的检测机构11一侧平行设置有底座2,底座2远离校直机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物料箱3,物料箱3中部朝向检测机构11倾斜设置有分隔板31,分隔板31将物料箱3分为上方的上料箱32以及下方的下料箱33,上料箱32靠近检测机构11一侧开设有出料口34,下料箱33侧壁位于出料口34下方设置有进料口35,底座2靠近检测机构11一侧设置有第一油缸4,第一油缸4与物料箱3之间设置有第二油缸5,第一油缸4与第二油缸5的活塞端顶部共同铰接有支板6,支板6远离物料箱3的一端内部与其平行设置有第一气杆61,第一气杆61的活塞端设置有连接板62,连接板62远离物料箱3的端部设置有挡板63,连接板62靠近挡板63一侧与挡板63平行开设有截面呈弧形的置物槽64,连接板62两端与底座2之间设置有用来起支撑作用和减震的弹簧7。当用户需要对校直机进行上料的时候,启动第一油缸4与第二油缸5,第一油缸4与第二油缸5的活塞端均伸出带动支板6上升,当支板6端部接近出料口34并与其底端持平后,上料箱32内待校直的轴或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经分隔板31滚动到连接板62上的置物槽64内,启动第一油缸4使其活塞端下降使支板6朝向检测机构11方向倾斜,启动第一气杆61使其活塞端伸出带动其端部的连接板62伸出到校直机主体1夹持部的下方,此时滚动到连接板62上的待加工的轴或杆的轴线与校直机主体1夹持部在同一直线,启动校直机主体1夹持部对待加工的轴或杆进行夹持上料,启动第一气杆61使其活塞端收缩带动连接板62收缩离开校直机主体1夹持部的工作范围;当用户需要对校直机进行下料的时候,启动第一气杆61使其活塞端伸出带动连接板62伸出到校直机主体1夹持部夹持的轴或杆下方,松开完成校直的轴或杆使其掉落在连接板62上的置物槽64内,启动第一气杆61使其活塞端收缩带动连接板62收缩离开校直机主体1夹持部的工作范围,启动第一油缸4使其活塞端伸出带动支板6朝向下料箱33的进料口35方向倾斜,校直完成的轴或杆经支板6滚落到下料箱33内。

如图1、图2所示,上料箱32顶部设置有物料口321,出料口34上方设置有第二气杆36,第二气杆36底端设置有阻隔板361,出料口34两侧设置有滑槽362,阻隔板361滑动连接在滑槽362上,通过第二气杆36活塞端的伸缩控制阻隔板361对出料口34的启闭,便于控制轴或杆从出料口34滚出的时间。下料箱33与进料口35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卸料口351,卸料口351处铰接有阻挡板37,阻挡板37朝向卸料口351方向倾斜,方便用户将进入下料箱33的校直完成的轴或杆从卸料口351取出。阻挡板37的铰接处位于卸料口351下方,卸料口351两侧铰接有钩环371,阻挡板37两侧铰接有挂钩372,用户在取出下料箱33内校直完成的轴或杆时,需要先断开钩环371与挂钩372之间的勾连,转动阻挡板37使其向下倾斜,便于轴或杆经阻挡板37从下料箱33滚出。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用户在对校直机进行上料的时候,启动第一油缸4与第二油缸5,第一油缸4与第二油缸5的活塞端均伸出带动支板6上升,当支板6端部接近出料口34并与其底端持平后,启动第二气杆36使其活塞端收缩带动阻隔板361沿滑槽向上运动,使上料箱32内待校直的轴或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经分隔板31滚动到连接板62上的置物槽64内,启动第一油缸4,第一油缸4的活塞端下降使支板6朝向检测机构11方向倾斜,启动第一气杆61,第一气杆61的活塞端伸出带动其端部的连接板62伸出到校直机主体1夹持部的下方,此时滚动到连接板62上的待加工的轴或杆的轴线与校直机主体1夹持部在同一直线,启动校直机主体1夹持部对待加工的轴或杆进行夹持上料,启动第一气杆61使其活塞端收缩带动连接板62收缩离开校直机主体1夹持部的工作范围。

当用户需要对校直机进行下料的时候,启动第一气杆61使其活塞端伸出带动连接板62伸出到校直机主体1夹持部夹持的轴或杆下方,松开完成校直的轴或杆使其掉落在连接板62上的置物槽64内,启动第一气杆61使其活塞端收缩带动连接板62收缩离开校直机主体1夹持部的工作范围,启动第一油缸4使其活塞端伸出带动支板6朝向下料箱33的进料口35方向倾斜,校直完成的轴或杆经支板6滚落到下料箱33内。当用户需要取出下料箱33内校直完成的轴或杆时,需要先断开钩环371与挂钩372之间的勾连,转动阻挡板37使其向下倾斜,便于轴或杆经阻挡板37从下料箱33滚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