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件弯曲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37487发布日期:2020-08-21 15:1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零件弯曲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零件弯曲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金属零件成形工艺多为通过刚性模具成形,传统模具成形的工艺是在冲床上采用冲压模具实现零件弯曲成形的加工工艺;然而,该加工工艺在零件弯曲成形过程中容易出现压痕大的弊端,且弯曲角度会由于材料厚度及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一些受供货状态影响较为严重的弹性材料,模具一旦做成其调整极为麻烦。

因此,如何避免传统弯曲机构在零件弯曲成形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大压痕的情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零件弯曲总成,该零件弯曲总成可以实现无压痕弯曲加工,且零件的弯曲部位应力可以通过下模的摆动使零件产生过度弯曲来消除;同时零件的弯曲角度可以实现调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零件弯曲总成,包括:

下模;

设于所述下模的上方、用以定位待弯曲件的压料板;

设于所述压料板的上方、用以向下抵压待弯曲件并能够使所述压料板与待弯曲件向下运行的上模,当待弯曲件运行至与所述下模接触时,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用以供待弯曲件弯曲成形;

用以供所述下模向靠近所述上模的方向摆动以调节待弯曲件弯曲角度的弯曲调节机构。

可选地,还包括:

与所述上模通过螺钉相连、用以固定安装所述上模的固定板;

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用以安装所述弯曲调节机构的上模板;

设于所述上模与所述上模板之间的垫板。

可选地,所述弯曲调节机构包括:

竖直设置、用以跟随所述上模板向下运行的调节杆;

与所述调节杆的上端连接、用以调节所述调节杆的高度的紧定螺钉;

套设于所述调节杆的外壁上、用以当松开所述紧定螺钉时使所述调节杆复位的第一复位弹簧。

可选地,所述调节杆的上端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上端抵靠的连接端,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下端抵靠在所述固定板上。

可选地,所述下模的下方设有用以支撑所述下模的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上方设有与所述下模配合连接的固定块。

可选地,所述下模包括用以向上抵压待弯曲件的凸起部以及设于所述凸起部的下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转轴与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上连接有竖直设置、用以当所述调节杆上调时使所述下模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

可选地,所述压料板的下端连接有用以供所述压料板复位的复位机构。

可选地,所述固定块上设有沿竖向设置的第一连接孔,所述下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同轴设置的第二连接孔,所述复位机构包括:

与所述压料板固接并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销钉;

套设于所述销钉上、用以供所述压料板复位的第三复位弹簧。

可选地,还包括用以供所述上模导向的导向机构。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针对零件弯曲的不同要求,设计了一种零件弯曲总成,具体来说,上述零件弯曲总成包括下模、压料板和上模,其中,压料板设于下模的上方并用于定位待弯曲件;上模设于压料板的上方,上模用于向下抵压待弯曲件并能够使压料板与待弯曲件同时向下运行,这样一来,当待弯曲件运行至与下模接触时,上模与下模可以实现待弯曲件的弯曲成形;进一步地,零件弯曲总成还包括弯曲调节机构,弯曲调节机构能够跟随上模同步下行,弯曲调节机构用于供下模向靠近上模的方向摆动,从而可以调节待弯曲件的弯曲角度。也就是说,上模在下行过程中能够将待弯曲件压紧于压料板上,并且可以驱动待弯曲件与压料板继续下行,直至在下模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待弯曲件的弯曲要求;弯曲调节机构可以通过调节下模的摆动量来达到待弯曲件的弯曲要求。上述零件弯曲总成可以通过下模和上模结合的弯曲机构实现无压痕弯曲加工,且零件的弯曲部位应力可以通过下模的摆动使零件产生过度弯曲来消除,这样可以解决零件弯曲成形过程中压痕大且弯曲角度因材料厚度及状态变化而变化的难题;相对于传统模具一旦做成其调整极为麻烦的情况,该零件弯曲总成可以有效保证试制零件生产快速反应的能力,这不但可以大幅降低新产品研发的费用,而且可以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零件弯曲总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调节杆与下模接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

01-待弯曲件、1-上模、2-垫板、3-上模板、4-紧定螺钉、5-第一复位弹簧、6-调节杆、7-固定板、8-导套、9-导柱、10-下模、11-转轴、12-固定块、13-下模板、14-销钉、15-第二复位弹簧、16-第三复位弹簧、17-压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零件弯曲总成,该零件弯曲总成可以实现无压痕弯曲加工,且零件的弯曲部位应力可以通过下模的摆动使零件产生过度弯曲来消除;同时零件的弯曲角度可以实现调节。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所述的“上端、下端、左侧、右侧”等方位词都是基于说明书附图所定义的。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零件弯曲总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调节杆与下模接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零件弯曲总成包括下模10、压料板17和上模1,其中,压料板17设于下模10的上方并用于定位待弯曲件01,即待弯曲件01可以按照定位要求安装于压料板17上;上模1设于压料板17的上方,上模1用于向下抵压待弯曲件01并能够使压料板17与待弯曲件01同时向下运行,当然,上模1可以由压力机来驱动,这样一来,当待弯曲件01在上模1的带动下运行至与下模10接触时,上模1与下模10可以实现待弯曲件01的弯曲成形。

显然,压料板17上设有用于供下模10穿过的预设通孔,该预设通孔沿压料板17的厚度方向贯通,且当下模10位于预设通孔中时,预设通孔的内壁与下模10的外壁之间有足够的间隙,以供下模10向靠近上模1的方向摆动,从而实现待弯曲件01弯曲角度的调节。

此外,零件弯曲总成还包括弯曲调节机构,弯曲调节机构能够跟随上模1同步下行,弯曲调节机构用于供下模10向靠近上模1的方向摆动,从而可以调节待弯曲件01的弯曲角度。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弯曲调节机构具体可以设置为包括调节杆6以及用于使调节杆6沿竖直方向运动的调节螺钉,这样一来,当需要增大下模10的摆动量,以满足待弯曲零件的弯曲要求时,可以通过下调调节螺钉以使调节杆6向下运动,这样即可在下模10与调节杆6接触的过程中,增大下模10向靠近上模1方向的摆动量。

也就是说,上模1在下行过程中能够将待弯曲件01压紧于压料板17上,并且可以驱动待弯曲件01与压料板17继续下行,直至在下模10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待弯曲件01的弯曲要求;弯曲调节机构可以通过调节下模10的摆动量来达到待弯曲件01的弯曲要求。上述零件弯曲总成可以通过下模10和上模1结合的弯曲机构实现无压痕弯曲加工,且零件的弯曲部位应力可以通过下模10的摆动使零件产生过度弯曲来消除,这样可以解决零件弯曲成形过程中压痕大且弯曲角度因材料厚度及状态变化而变化的难题;相对于传统模具一旦做成其调整极为麻烦的情况,该零件弯曲总成可以有效保证试制零件生产快速反应的能力,这不但可以大幅降低新产品研发的费用,而且可以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周期。

进一步地,上述零件弯曲总成还包括固定板7、上模板3和垫板2,其中,固定板7与上模1通过螺钉相连,固定板7用于固定安装上模1;上模板3与固定板7连接并用于安装弯曲调节机构;垫板2设于上模1与上模板3之间。在压力机的驱动作用下,上述固定板7、上模板3、垫板2、上模1和弯曲调节机构可以整体下行。当然,上述上模1机构也可以有其他不同的设置方式,前提是能够满足对于上模1的固定以及对于弯曲调节机构和上模1的同步下行功能。

具体地说,弯曲调节机构具体可以设置为包括调节杆6、紧定螺钉4和第一复位弹簧5,其中,调节杆6竖直设置并能够跟随上模板3向下运行,调节杆6的上端可以安装于上模板3中;紧定螺钉4与调节杆6的上端连接并用于调节调节杆6的高度;第一复位弹簧5套设于调节杆6的外壁上,第一复位弹簧5的上端可以抵靠在位于调节杆6上端的连接端,该连接端具体可以为沿调节杆6的径向向外凸起的连接端,第一复位弹簧5的下端可以抵靠在固定板7上,比如可以在固定板7设置用于容置第一复位弹簧5的安装孔结构。这样一来,通过拧紧紧定螺钉4可以使调节杆6向下移动,此时,第一复位弹簧5处于压缩状态,再通过松开紧定螺钉4可以使调节杆6在第一复位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往上移动,即可实现调节杆6的复位。

也就是说,当需要增大下模10的摆动量时,可适当向下拧紧紧定螺钉4,此时调节杆6就适当下降,下模10摆动量就随之增大;当下模10需要减小摆动量时,可适当向上调节紧定螺钉4,调节杆6会在第一复位弹簧5的作用下上升,下模10摆动量就随之减小。

更加具体地说,下模10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下模10的下模板13,下模板13的上方设有与下模10配合连接的固定块12;相应地,下模10包括用于穿过压料板17上的预设通孔并能够向上抵压待弯曲件01的凸起部,凸起部的下端设有与固定块12配合连接的连接部,下模10可以通过一体成型,且连接部通过转轴11与固定块12转动连接。这样一来,在调节杆6的作用下,下模10可以绕着转轴11的轴线摆动,以满足待弯曲件01的弯曲要求。

此外,为了便于撤离调节杆6后下模10的复位,连接部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15,该第二复位弹簧15竖直设置,当调节杆6上调时,第二复位弹簧15用于使下模10复位,也就是说,可以在连接部的左下位置设置销孔,该销孔用于供第二复位弹簧15竖直设置其中,这样一来,当下模10向左侧摆动时,第二复位弹簧15处于压缩状态,当调节杆6上调时,在第二复位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即可实现下模10的复位。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上述压料板17的下端也可以连接有用于供压料板17复位的复位机构。具体地,固定块12上设有沿竖向设置的第一连接孔,下模板13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同轴设置的第二连接孔,复位机构包括销钉14和第三复位弹簧16,其中,销钉14与压料板17的下端固接,第三复位弹簧16套设于销钉14上,且第三复位弹簧16的上端抵靠在压料板17下端面,第三复位弹簧16的下端抵靠在固定块12的上端面;此外,第一连接孔的内径可以设置为等于销钉14的直径并小于第二连接孔的内径,这样当压料板17下行时,销钉14能够相继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此时,第三复位弹簧16处于压缩状态,当弯曲加工完成,即撤掉压力机的外力后,压料板17在第三复位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可以实现复位。

当然,复位机构也可以有其他不同的设置方式,比如,上述销钉14也可以设置为卸料螺钉,且卸料螺钉的端部朝下,卸料螺钉的端部可以穿过下模板13的第二连接孔,但是不能穿过固定块12的第一连接孔,即卸料螺钉的端部的直径设置在第一连接孔的内径与第二连接孔的内径之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位压料板17。

为了优化上述实施例,零件弯曲总成还包括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可以使上模1在沿竖向的运动过程中实现导向。例如,该导向机构可以设置为包括导柱9和导套8,其中,导柱9竖直设置并固定安装于固定块12或者下模板13中,导套8套设于导柱9的外部并用于使导柱9沿其轴向伸缩运动,导套8可以设置于固定板7中,并与固定板7过盈配合,导套8上可以开设与导柱9的外壁间隙配合的配合孔,上模板3上可以设置供导柱9穿设的过孔,且过孔的内径应当大于配合孔的内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零件弯曲总成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