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弯线机机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0581发布日期:2020-08-14 19:0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弯线机机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弯线机技术领域,较为具体的,涉及到一种新型弯线机机头。



背景技术:

金属弯线产品是汽车座椅框架、靠背框架等的重要组成部件,其金属条的直径较小、形状复杂、易变形。长久以来,为了提高钢线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等,各企业都在积极研究如何提高弯线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弯线机包括调直机构、送线机构、折弯机构和剪切机构,线材通过调直机构调成直线形,通过送线机构送到折弯机构成型,再通过倒退线材进行剪切。通常情况下,折弯机构由内模芯和外模芯组成,金属线进入到内模芯和外模芯的中间,然后使得内模芯和外模芯旋转产生相对运动,这样就能使得金属线发生折弯。

现有的弯线机的机头的内模芯的运动和外模芯的运动分别采用两个不同的电机来进行控制,当有两个物体都在运动的时候,其运动产生的误差就会增加,从而使得最终弯线的角度控制不够稳定,使得最终折弯的产品品质无法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的弯线机的机头的内模芯的运动和外模芯的运动分别采用两个不同的电机来进行控制引起的最终金属线折弯产品角度控制不稳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弯线机机头,其仅仅只通过一个电机来对内模芯的运动进行控制,并且所述的电机采用伺服电机,这样可以减少控制运动的数量,提升精度。再者,针对弯线机的机头比较重,单独采用一个电机悬空控制不够稳定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弯线机机头对折弯机头组件采用三角固定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这样可以确保弯线机机构在运行的过程中稳定。

一种新型弯线机机头,其包括:固定盘35、折弯机头组件4、切断组件5,折弯机头组件4包括内模芯41和外模芯42,内模芯41位于外模芯42的内部,内模芯41包括第一内模芯411和第二内模芯412,第一内模芯411与第二内模芯412之间设有凹槽,该凹槽用于固定单根金属线7;其特征在于:外模芯42通过连杆和轴承与90°转向器432的输出端相连,90°转向器432的输入端与减速箱431的输出端相连,减速箱431的输入端与第三电机43的电机轴相连,第三电机43的外壳主体固定在连接固定件534上,这样可以通过第三电机43对外模芯42的运动进行控制;连接固定件534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五电机53,第五电机53的第五电机轴531与齿轮532相连,可以带动齿轮532转动,齿轮532与齿条533啮合,齿轮32和齿条533均固定在固定盘35的左侧面上。

进一步的,固定盘35的左侧设置有第一竖直导轨351和第二竖直导轨352,第一竖直导轨351表面设有第一滑台3511,第二竖直导轨352的表面设有第二滑台3521,第一滑台3511和第二滑台3521的台面分别通过螺丝与折弯机头组件4固定连接,使得折弯机头组件4能够沿着第一竖直导轨351和第二竖直导轨352上下滑动。其中第一滑台3511可以在第一竖直导轨351上进行上下滑动,第二滑台3521可以在第二竖直导轨352上进行上下滑动,可以可以通过三角固定方式,使得折弯机头组件4的上下移动更加顺畅和稳定。

进一步的,第一滑台3511的数量为2个,第二滑台3521的数量为2个,折弯机头组件4位于第一竖直导轨351和第二竖直导轨352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切断组件5还包括切刀51和第四电机52,第四电机52的主体固定在固定盘35的左侧,第四电机52的第四电机轴与偏心轴521连接,可以带动偏心轴521旋转,偏心轴521的外侧设有一长方形连接框523,长方形连接框523通过固定轴522连接在第四电机52的主体上,偏心轴521在第四电机52的控制下只能够在长方形连接框523中旋转固定的角度,当偏心轴521在第四电机52的带动作用下旋转到卡死位置时,切刀51的刀刃口511向下运动,可以对单根金属线7实现切割。

进一步的,固定盘35的左侧设有加强板353,切断组件5的第四电机52的主体通过螺钉锁死在加强板353上。

进一步的,长方形连接框523的长边的距离为偏心轴521的直径的1.2~1.9倍,长方形连接框523的短边的距离为偏心轴521的直径的1.1~1.2倍,通过调节长方形连接框523的长边与短边的长度与偏心轴521的直径的比例,可以调节切刀51的旋转角度。

进一步的,连接固定件534为飞机形,飞机形的两个侧翼的尾部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滑台3511和第二滑台3521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固定盘35的中间设有开孔,开孔中穿过单根金属线7,单根金属线7水平穿至切刀51的刀刃口511的下方。

进一步的,第三电机43、第四电机52和第五电机53均采用伺服电机,这样整个机头运行的控制较为稳定。

进一步的,固定盘35可以在动力控制机构的作用下发生旋转。

进一步的,固定盘35的有侧面与从动齿轮固定连接,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与电机轴相连,从而由电机带动产生运动。

进一步的,第一内模芯411与第二内模芯412之间的凹槽的宽度为1mm~20mm。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弯线机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新型弯线机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新型弯线机机头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案例1:

如图1~3所示,新型弯线机机头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新型弯线机机头,其包括:固定盘35、折弯机头组件4、切断组件5,折弯机头组件4包括内模芯41和外模芯42,内模芯41位于外模芯42的内部,内模芯41包括第一内模芯411和第二内模芯412,第一内模芯411与第二内模芯412之间设有凹槽,该凹槽用于固定单根金属线7;其特征在于:外模芯42通过连杆和轴承与90°转向器432的输出端相连,90°转向器432的输入端与减速箱431的输出端相连,减速箱431的输入端与第三电机43的电机轴相连,第三电机43的外壳主体固定在连接固定件534上,这样可以通过第三电机43对外模芯42的运动进行控制;连接固定件534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五电机53,第五电机53的第五电机轴531与齿轮532相连,可以带动齿轮532转动,齿轮532与齿条533啮合,齿轮32和齿条533均固定在固定盘35的左侧面上。

固定盘35的左侧设置有第一竖直导轨351和第二竖直导轨352,第一竖直导轨351表面设有第一滑台3511,第二竖直导轨352的表面设有第二滑台3521,第一滑台3511和第二滑台3521的台面分别通过螺丝与折弯机头组件4固定连接,使得折弯机头组件4能够沿着第一竖直导轨351和第二竖直导轨352上下滑动。其中第一滑台3511可以在第一竖直导轨351上进行上下滑动,第二滑台3521可以在第二竖直导轨352上进行上下滑动,可以可以通过三角固定方式,使得折弯机头组件4的上下移动更加顺畅和稳定。

第一滑台3511的数量为2个,第二滑台3521的数量为2个,折弯机头组件4位于第一竖直导轨351和第二竖直导轨352的中间位置。

所述的切断组件5还包括切刀51和第四电机52,第四电机52的主体固定在固定盘35的左侧,第四电机52的第四电机轴与偏心轴521连接,可以带动偏心轴521旋转,偏心轴521的外侧设有一长方形连接框523,长方形连接框523通过固定轴522连接在第四电机52的主体上,偏心轴521在第四电机52的控制下只能够在长方形连接框523中旋转固定的角度,当偏心轴521在第四电机52的带动作用下旋转到卡死位置时,切刀51的刀刃口511向下运动,可以对单根金属线7实现切割。

固定盘35的左侧设有加强板353,切断组件5的第四电机52的主体通过螺钉锁死在加强板353上。

长方形连接框523的长边的距离为偏心轴521的直径的1.2~1.9倍,长方形连接框523的短边的距离为偏心轴521的直径的1.1~1.2倍,通过调节长方形连接框523的长边与短边的长度与偏心轴521的直径的比例,可以调节切刀51的旋转角度。

连接固定件534为飞机形,飞机形的两个侧翼的尾部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滑台3511和第二滑台3521进行固定连接。

固定盘35的中间设有开孔,开孔中穿过单根金属线7,单根金属线7水平穿至切刀51的刀刃口511的下方。

第三电机43、第四电机52和第五电机53均采用伺服电机,这样整个机头运行的控制较为稳定。

固定盘35可以在动力控制机构的作用下发生旋转。

固定盘35的有侧面与从动齿轮固定连接,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与电机轴相连,从而由电机带动产生运动。

第一内模芯411与第二内模芯412之间的凹槽的宽度为1mm~20mm。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