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筒涨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25281发布日期:2020-10-17 01:0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筒涨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涨型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圆筒涨型机。



背景技术:

上、下端部较中部口径较小的金属圆筒,如洗衣机的内筒,通常经精切、卷圆、筒壁焊接、筒身成型、压花、翻边及前后盖旋铆等加工工序。

现有的筒身成型工序中采用缩口成型,即在原有筒圈直径的基础上,依靠上下两组缩口轮分别对筒圈上口和下口部分进行物理挤压,使得两端口径缩小,进而完成内筒的成型。

该缩口成型基于圆筒原有直径,原材料浪费较多,且缩口轮使用寿命低下导致其在向内挤压成型缩口时质量不稳定,缩口部品质较差,效率低下,大大影响了整体生产节拍。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圆筒涨型机,从而有效成型圆筒,自动化程度高,成型效率高,质量稳定,且换型快捷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圆筒涨型机,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工作平台,贯穿工作平台的中心安装有涨芯机构,所述工作平台底面的中部安装有驱动涨芯机构的主油缸;位于涨芯机构圆周外部的工作平台上安装有凹模内缩机构,所述凹模内缩机构和涨芯机构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放置有圆筒,位于圆筒底部的工作平台上安装有托料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凹模内缩机构包括升降驱动机构,位于升降驱动机构外部的工作平台上安装有多组凹模执行机构。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的结构为: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环件和下环件,所述工作平台的底部沿着下环件的周向安装有多组顶升组件;

单组顶升组件的结构为:包括固装于工作平台底部的四根立柱,四根立柱下端共同安装有小支板,所述小支板下方安装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向上穿过小支板,位于立柱间隔间的升降气缸的输出端端部安装有升降板,升降板两端分别安装有长导柱,所述长导柱向上穿过工作平台;

所述上环件和下环件分别固装于多根长导柱的顶部和中部。

所述上环件内侧面的下部、和下环件内侧面的下部均设置为锥面结构,两处锥面结构同时接触并施力于凹模执行机构;所述下环件由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多个弧形件构成。

位于工作平台底部的长导柱上套装有导套,所述导套与工作平台固装。

单组凹模执行机构的结构为:包括固装于工作平台的立板,贯穿立板安装有多根小导柱,位于立板内侧的小导柱端头共同安装有推板,位于立板外侧的小导柱端头均安装有限位板,位于限位板与立板之间的小导柱上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推板内侧面上下间隔安装有上凹模和下凹模,所述推板外侧面上下间隔安装有上弧形块和下弧形块,所述上弧形块和下弧形块的外侧面上方均设置为锥面,所述上弧形块和下弧形块共同通过锥面与升降驱动机构接触。

所述涨芯机构圆周外部的工作平台上均布有多组托料机构,单组托料机构的结构为:包括固装于工作平台上的l型结构的角板,所述角板外侧面安装有托料气缸,所述托料气缸输出端穿过角板,托料气缸的输出端端部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底部与工作平台之间安装有导轨,所述移动板内端部安装有下楔块;还包括放置圆筒的托料板,所述托料板底部的中部安装有上楔块,所述上楔块与下楔块斜面配合;所述托料板底部的两端均安装有导向柱,单根导向柱均向下贯穿工作平台,位于工作平台下方的导向柱上套装有导向环,所述导向柱的底端固装有端块,位于导向环与端块之间的导向柱上套装有小弹簧。

所述涨芯机构的结构为:包括贯穿工作平台中部的芯轴,所述芯轴表面沿着圆周方向开有多个倒置锥面形状的槽;位于芯轴圆周外部的工作平台上固装有支撑环,所述芯轴与支撑环之间的间隔内沿着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楔形块,所述楔形块内侧面上开有与芯轴匹配的多个锥形槽;所述支撑环外侧面沿周向设置有多块与楔形块一一对应的竖板,单块竖板内侧面的上下两端部分别安装有短导柱,所述短导柱向内贯穿支撑环,所述短导柱内端部与对应的楔形块固接;位于两个短导柱之间的楔形块外侧面上还安装多个顶柱,单个顶柱外端均与竖板的内侧面接触;单个竖板外侧面上通过垫板安装有凸模。

所述支撑环的上部和下部沿着周向安装有多个弹簧座,单个弹簧座与对应的楔形块外侧面之间均安装有弹簧。

所述支撑环顶部安装有多个小立杆,多个小立杆顶端共同安装有防尘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升降气缸向下拉动升降板,升降板通过长导柱向下拉动上环件和下环件,两个环件分别向内挤压上弧形块和下弧形块,使得上凹模和下凹模向内移动并靠近圆筒外壁;主油缸向下拉动芯轴,芯轴通过锥面施力于楔形块,使得楔形块向外张开并推动竖板外移,从而凸模向外张开并从内部施力于圆筒,进而实现圆筒的自动化涨型成型,工作效率高,成型质量稳定,大大提升了整体生产节拍,并相较于现有缩口设备,更加节约原材料,节省材料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优点:

托料气缸工作,通过下楔块与上楔块的配合,调整托料板的高度,进而调整圆筒相对于凸模、凹模的高度,从而有效调整圆筒的涨型位置,大大保障了成型精度,保证了换型便捷,产品兼容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凹模内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凹模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涨芯机构、托料机构在工作平台上的布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托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涨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部分爆炸)。

图8为本实用新型涨芯机构的剖视图(收缩状态)。

图9为本实用新型涨芯机构的剖视图(张开状态)。

其中:1、支架;2、工作平台;3、涨芯机构;4、凹模内缩机构;5、托料机构;6、主油缸;

30、芯轴;31、楔形块;32、支撑环;33、顶柱;34、竖板;35、凸模;36、垫板;37、短导柱;38、弹簧;39、防尘盖;381、弹簧座;

41、凹模执行机构;42、升降驱动机构;411、立板;412、复位弹簧;413、限位板;414、小导柱;415、上弧形块;416、下弧形块;417、推板;418、上凹模;419、下凹模;421、升降气缸;422、小支板;423、立柱;424、下环件;425、升降板;426、长导柱;427、上环件;428、导套;429、锥面结构;

500、端块;501、托料气缸;502、角板;503、连接板;504、移动板;505、托料板;506、上楔块;507、导向柱;508、导向环;509、小弹簧;510、导轨;511、下楔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圆筒涨型机,包括支架1,支架1上安装有工作平台2,贯穿工作平台2的中心安装有涨芯机构3,工作平台2底面的中部安装有驱动涨芯机构3的主油缸6;位于涨芯机构3圆周外部的工作平台2上安装有凹模内缩机构4,凹模内缩机构4和涨芯机构3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放置有圆筒,位于圆筒底部的工作平台2上安装有托料机构5。

如图2所示,凹模内缩机构4包括升降驱动机构42,位于升降驱动机构42外部的工作平台2上安装有多组凹模执行机构41。

如图3所示,升降驱动机构42的结构为: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环件427和下环件424,工作平台2的底部沿着下环件424的周向安装有多组顶升组件;

单组顶升组件的结构为:包括固装于工作平台2底部的四根立柱423,四根立柱423下端共同安装有小支板422,小支板422下方安装有升降气缸421,升降气缸421的输出端向上穿过小支板422,位于立柱423间隔间的升降气缸421的输出端端部安装有升降板425,升降板425两端分别安装有长导柱426,长导柱426向上穿过工作平台2;

上环件427和下环件424分别固装于多根长导柱426的顶部和中部。

上环件427内侧面的下部、和下环件424内侧面的下部均设置为锥面结构429,两处锥面结构429同时接触并施力于凹模执行机构41的上弧形块415和下弧形块416;下环件424由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多个弧形件构成。

位于工作平台2底部的长导柱426上套装有导套428,导套428与工作平台2固装。

如图4所示,单组凹模执行机构41的结构为:包括固装于工作平台2的立板411,贯穿立板411安装有多根小导柱414,小导柱414向内穿至升降驱动机构42的上环件427和下环件424内部,位于立板411内侧的小导柱414端头共同安装有推板417,推板417位于上环件427和下环件424内侧面内,位于立板411外侧的小导柱414端头均安装有限位板413,位于限位板413与立板411之间的小导柱414上套装有复位弹簧412;推板417内侧面上下间隔安装有上凹模418和下凹模419,上凹模418和下凹模419分别与圆筒涨型处的两端仿形;推板417外侧面上下间隔安装有上弧形块415和下弧形块416,上弧形块415和下弧形块416的外侧面上方均设置为锥面,上弧形块415和下弧形块416共同通过锥面与升降驱动机构42的上环件427、下环件424上的锥面结构429接触。

如图5所示,涨芯机构3圆周外部的工作平台2上均布有多组托料机构5,如图6所示,单组托料机构5的结构为:包括固装于工作平台2上的l型结构的角板502,角板502外侧面安装有托料气缸501,托料气缸501输出端穿过角板502,托料气缸501的输出端端部安装有连接板503;连接板503底部安装有移动板504,移动板504底部与工作平台2之间安装有导轨510,移动板504内端部安装有下楔块511;还包括放置圆筒的托料板505,托料板505底部的中部安装有上楔块506,上楔块506与下楔块511斜面配合;托料板505底部的两端均安装有导向柱507,单根导向柱507均向下贯穿工作平台2,位于工作平台2下方的导向柱507上套装有导向环508,导向柱507的底端固装有端块500,位于导向环508与端块500之间的导向柱507上套装有小弹簧509。

托料气缸501工作,向内施力于连接板503,连接板503带动移动板504沿着导轨510向中心移动,从而下楔块511推动上楔块506,通过斜面的配合,使得上楔块506上移,进而上楔块506带动托料板505以导向柱507为导向上移,小弹簧509受压缩,实现托料板505高度的调节,进而调整圆筒相对于凸模35、上凹模418及下凹模419的高度,从而有效调整圆筒的涨型位置,大大保障了成型精度,保证了换型便捷,产品兼容性好;反之,托料气缸501驱动连接板503后移,带动移动板504、下楔块511外移,使得上楔块506带动托料板505以导向柱507为导向下行,小弹簧509复位,进而降低圆筒放置高度。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涨芯机构3的结构为:包括贯穿工作平台2中部的芯轴30,芯轴30表面沿着圆周方向开有多个倒置锥面形状的槽;位于芯轴30圆周外部的工作平台2上固装有支撑环32,芯轴30与支撑环32之间的间隔内沿着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楔形块31,楔形块31内侧面上开有与芯轴30匹配的多个锥形槽;支撑环32外侧面沿周向设置有多块与楔形块31一一对应的竖板34,单块竖板34内侧面的上下两端部分别安装有短导柱37,短导柱37向内贯穿支撑环32,短导柱37内端部与对应的楔形块31固接;位于两个短导柱37之间的楔形块31外侧面上还安装多个顶柱33,单个顶柱33外端均与竖板34的内侧面接触,使得在涨型张开时竖板34整体受力均匀;单个竖板34外侧面上通过垫板36安装有凸模35。

支撑环32的上部和下部沿着周向安装有多个弹簧座381,单个弹簧座381与对应的楔形块31外侧面之间均安装有弹簧38。

支撑环32顶部安装有多个小立杆,多个小立杆顶端共同安装有防尘盖3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将圆筒放置于凹模内缩机构4和涨芯机构3之间的托料板505上;

升降气缸421工作,向下拉动升降板425,升降板425通过长导柱426拉动上环件427和下环件424下行,上环件427和下环件424内侧面下部的锥面结构429分别作用并向内挤压上弧形块415和下弧形块416的斜面,使得上弧形块415和下弧形块416推动推板417以小导柱414为导向向内部移动,进而上凹模418和下凹模419向内部收缩,此时复位弹簧412收缩;

主油缸6工作,向下拉动芯轴30,芯轴30通过锥面施力于楔形块31,使得楔形块31向外张开并推动竖板34以短导柱37为导向外移,从而凸模35向外张开并从内部施力于圆筒,如图9所示,使得圆筒涨型成型,此时弹簧38压缩;

成型之后,主油缸6反向工作,向上推动芯轴30,弹簧38复位,推动楔形块31向着芯轴30的方向收缩,并带动竖板34、垫板36和凸模35向内收缩复位,脱离圆筒内壁;同时,升降气缸421向上推动升降板425,升降板425通过长导柱426推动上环件427和下环件424上行并与上弧形块415和下弧形块416脱离,受压缩的复位弹簧412推动小导柱414后移,进而带动推板417、上弧形块415、下弧形块416和上凹模418、下凹模419外移,从而脱离圆筒外壁;

取下圆筒,完成一次成型操作。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结构紧凑,实现了圆筒的自动化涨型,成型质量稳定,大大提升了生产节拍。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