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点焊机的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90507发布日期:2020-08-25 19:3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激光点焊机的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点焊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激光点焊机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点焊是利用高能量的激光脉冲对材料进行微小区域内的局部加热,激光辐射的能量通过热传导向材料的内部扩散,将材料融化后形成特定的熔池,从而将相同或不同的材料焊接在一起。

现有的激光点焊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横向调节架41,横向调节架41上滑移设置有纵向调节架42,纵向调节架42上滑移设置有工作台3;横向调节架41内设置有丝杠电机,纵向调节架42底部设置有与丝杠电机的丝杠连接的衔接块,使得丝杠电机带动衔接块运动,实现纵向调节架42在横向调节架41上滑移运动的过程,同理工作台3也是一样的结构在纵向调节架42上滑移;工作台3上表面设置有呈方形的限位框36,限位框36上方的机架1上设置有激光器2。实际使用过程中,一般先将金属框和金属板贴靠并靠在限位框36的一边,再用其他的外物将两者顶靠在限位框36的一边上,实现简单的固定,再用激光器2对两者的贴合处进行焊接。

上述中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焊接的过程中,纵向滑移架、工作平台的移动产生的抖动均有可能导致金属框和金属板两者之间出现间隙,未能贴合,当激光照射的位置两者未紧贴时,会导致无法焊上;且外物可能无法抵紧金属框和金属板,也会导致两者未紧贴而无法焊上,从而大大影响焊接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光点焊机的夹持装置,实现了对焊件的固定,降低了焊件出现缝隙的可能性,从而大大降低了激光器在焊接时出现未焊接的可能性,提高了焊接的质量,降低了次品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激光点焊机的夹持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工作台和激光器,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上安装有两个第一夹持块,所述固定框上滑移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夹持块对应的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相对一侧形成用于夹持焊件的空间,所述固定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夹持块连接的第一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焊件放在工作台上,且使焊件的两个竖向边处在两对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相对一侧形成的空间中,再使第一气缸带动第二夹持块运动,使得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相互靠近直至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夹紧焊件,实现了对焊件的固定,降低了焊件出现缝隙的可能性,从而大大降低了激光器在焊接时出现未焊接的可能性,提高了焊接的质量,降低了次品率,同时也降低了材料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框上水平间隔水平滑移设置有两个移动座,所述第一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移动座上,所述固定框上设置有与两个所述移动座连接且可带动两个所述移动座相对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焊件的宽度可能不同,因此通过两个移动座的设置,第二驱动组件带动两个移动座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从而满足不同宽度的焊件的需求,从而提高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框且与两个所述移动座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杆、安装在所述固定框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螺杆具有两个呈反向的螺纹段,两个所述移动座分别与两个螺纹段螺纹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移动两个移动座时,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螺杆转动,第二螺杆转动带动两个移动座运动,从而实现对两个移动座的驱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呈竖直的移动柱,所述移动柱上沿竖向滑移设置有升降块,所述第一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升降块上,所述固定框上设置有与两个所述升降块连接且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的第三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焊件的高度可能存在不同,而夹持的位置偏低则会影响焊件存在的间隙的可能性。通过移动柱的设置,当焊件的高度不同时,第二电机通过第三驱动组件带动升降块升降,使得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夹持在焊件靠近顶部的边缘位置,从而降低焊件出现间隙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焊接质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升降块上的第一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且与所述第二夹持块连接的连接块,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夹持块的滑移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夹持焊件时,气缸带动第二夹持块滑移,使得第二夹持块靠近第一夹持块,直至夹住焊件,实现夹持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框呈长方向框状,其呈水平的两个长边均设置有所述移动座,且所述移动柱两端分别连接在上下对应的所述移动座上,所述第二螺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框的长边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移动座限制移动柱,提高移动柱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晃动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框的两个长边均转动设置第二螺杆,且所述第二螺杆同侧的一端均穿出所述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在所述第二螺杆穿出一侧的竖向宽边转动安装有第一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螺杆穿出一端通过第一锥齿轮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上同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锥齿轮与任意一个所述第二螺杆穿出一端的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一个移动柱连接两个移动座,若只有一个移动座有驱动,另一个在同步移动时会有偏差,影响整体滑动的顺畅性。通过两个第二螺杆的设置,且通过第一联动杆带动两个第二螺杆同步转动,使得一个移动柱的两个移动座均被带动,从而提高了移动时的顺畅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电机沿所述第二螺杆的轴向方向滑移设置在所述固定框上,且所述固定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的第二气缸;

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两端转动安装在两个对应的所述移动座上且与所述移动柱平行并与所述升降块螺纹配合的第三螺杆、两个分别转动安装在同一所述固定框长边上的两个所述移动座上的第一蜗杆套、同轴安装在所述第三螺杆上且与所述第一蜗杆套啮合的第一蜗轮、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框的两个宽边上且滑移穿过两个第一所述蜗杆套的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二联动杆与所述第一蜗杆套周向固定且轴向滑移,所述第二联动杆一端穿出所述固定框并安装有第一齿轮;

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的齿和所述第二齿轮的齿均设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升降升降块时,当需要升降升降块时,第二气缸带动第二电机滑移,使得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且使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分离,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联动杆转动,第一蜗杆套与第二联动杆同步转动,第一蜗杆套带动第一蜗轮转动,第三螺杆与第一蜗轮同步转动,从而实现对升降块的升降。通过第二电机控制升降块的升降和移动座的移动,减少了电机的使用,相较于气缸而言,气缸不易损坏,且磨损较小,因此出现故障的概率会降低。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均呈l形,且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在所述升降块上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夹持块的长边滑移设置在所述升降块上,所述第一夹持块的短边和所述第二夹持块的短边形成的区域用于夹持焊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夹持时,第一夹持块的短边和第二夹持块的短边用于夹持焊件,以实现对焊件锁定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夹持块的短边和所述第二夹持块的短边的相对一侧均设置有橡胶垫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焊件表面较光滑时,可能会与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发生相对滑移。通过橡胶垫层的设置,增大了焊件与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摩擦力,从而降低焊件在焊接过程中松动的概率,提高焊接的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第一气缸使得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夹紧焊件,实现了对焊件的固定,降低了焊件出现缝隙的可能性,从而大大降低了激光器在焊接时出现未焊接的可能性,提高了焊接的质量,降低了次品率;

2.通过两个移动座的设置,第二驱动组件带动两个移动座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从而满足不同宽度的焊件的需求,从而提高适用性;

3.通过移动柱的设置,当焊件的高度不同时,第二电机通过第三驱动组件带动升降块升降,使得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夹持在焊件靠近顶部的边缘位置,从而降低焊件出现间隙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激光点焊机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观察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2中d部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2、激光器;21、风机;22、水箱;221、底箱;222、顶罩;223、供风管;224、进气管;3、工作台;31、固定框;311、移动座;312、移动柱;313、第一联动杆;314、第一锥齿轮;315、第二锥齿轮;317、第二气缸;322、第二电机;323、第二齿轮;33、升降块;331、第一夹持块;332、第二夹持块;333、橡胶垫层;34、第三驱动组件;341、第三螺杆;342、第一蜗杆套;343、第一蜗轮;344、第二联动杆;345、第一齿轮;35、第一驱动组件;351、第一气缸;352、连接块;36、限位框;41、横向调节架;411、第一沉槽;412、第一腰形通道;42、纵向调节架;421、第二沉槽;422、第二腰形通道;432、第一安装块;433、第一转动轴;434、第一固定架;435、第一支撑轮;436、第一驱动电机;441、第二螺纹杆;442、第二安装块;443、第二转动轴;444、第二固定架;445、第二支撑轮;451、齿圈;452、齿条;453、环形槽;454、限位带;46、吸尘管;471、延伸杆;473、海绵轮;474、驱动件;475、储油槽;48、限位套;5、支架;51、显示屏;53、灯;541、第二蜗轮;542、第二蜗杆套;55、转杆;56、操作杆;57、转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一种激光点焊机的夹持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激光器2、观察机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上设置有工作台3,激光器2用于焊接焊件,观察机构供工作人员查看焊接位置的情况,移动机构带动工作台3移动实现激光器2对焊件的焊接,工作台3上设置有用于夹持焊件的夹持机构。

参照图2和图3,移动机构包括横向调节架41、纵向调节架42,横向调节架41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纵向调节架42滑移设置在横向调节架41上,且横向调节架41上设置有与纵向调节架42连接的第四驱动组件,工作台3设置在纵向调节架42上,纵向调节架42上设置有与工作台3连接的第五驱动组件。

横向调节架4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凹陷设置有第一沉槽411,第一沉槽411的槽底开设有第一腰形通道412,第一腰形通道41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沉槽411的长度方向,第四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螺纹杆(图中未示出)、第一安装块432、第一转动轴433、第一固定架434、第一支撑轮435、第一驱动电机436,第一螺纹杆转动安装在横向调节架41长度方向的两端,且第一螺纹杆的轴线方向与横向调节架41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安装块432有两个,间隔螺纹安装在第一螺纹杆上;第一转动轴433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块432上且两端伸出第一腰形通道412,第一转动轴433的轴线方向垂直与第一螺纹杆的轴线方向。

第一固定架434有两个,与两个第一安装块432位置一一对应,第一固定架434固定安装在纵向调节架42下表面且与对应的第一安装块432上的第一转动轴433转动连接,且使得纵向调节架42下表面与横向调节架41上表面不接触,具有间隙,以减少摩擦力,减少磨损;第一支撑轮435有四个,一个第一转动轴433对应两个第一支撑轮435,对应的两个第一支撑轮435分别安装在第一转动轴433伸出第一腰形通道412的两端,且第一支撑轮435在第一沉槽411的侧壁上滚动;第一驱动电机436固定安装在横向调节架41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外壁上,第一螺纹杆其中一端伸出横向调节架41外,且第一驱动电机436与第一螺纹杆伸出一端连接。

第一驱动电机436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第一螺纹杆带动第一安装块432运动,第一转动轴433、第一固定架434、纵向调节架42与第一安装块432同步运动,在第一转动轴433运动的同时第一支撑轮435滚动,实现纵向调节架42的滑移调节。

纵向调节架42的长度方向与横向调节架41的长度方向呈垂直,且纵向调节架4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凹陷设置有第二沉槽421,第二沉槽421的槽底开设有第二腰形通道422。第五驱动组件包括第二螺纹杆441、第二安装块442、第二转动轴443、第二固定架444、第二支撑轮445,第二螺纹杆441转动安装在纵向调节架42长度方向的两端,且第二螺纹杆441的轴线方向与纵向调节架42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螺纹杆441一端穿出纵向调节架42外;第二安装块442有两个,间隔螺纹安装在第二螺纹杆441上;第二转动轴443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块442上且两端伸出第二腰形通道422,第二转动轴443的轴线方向垂直与第二螺纹杆441的轴线方向。

第二固定架444有两个,与两个第二安装块442位置一一对应,第二固定架444固定安装在工作台3下表面且与对应的第二安装块442上的第二转动轴443转动连接,且使得纵向工作台3下表面与纵向调节架42上表面不接触,具有间隙,以减少摩擦力,减少磨损;第二支撑轮445有四个,一个第二转动轴443对应两个第二支撑轮445,对应的两个第二支撑轮445分别安装在第二转动轴443伸出第二腰形通道422的两端,且第二支撑轮445在第二沉槽421的侧壁上滚动。

当需要调整时,工作人员转动第二螺纹杆441,第二螺纹杆441带动第二安装块442运动,第二转动轴443、第二固定架444、工作台3与第二安装块442同步运动,在第二转动轴443运动的同时第二支撑轮445滚动,实现工作台3的滑移调节。

参照图3和图4,考虑到第一支撑轮435与第一沉槽411的侧壁和第二支撑轮445与第二沉槽421的侧壁之间可能会出现打滑的情况,在第一支撑轮435和第二支撑轮445外壁均一体设置有齿圈451,在第一沉槽411与第一支撑轮435接触的侧壁和第二沉槽421与第二支撑轮445接触的侧壁均一体设置有齿条452(见图5),齿圈451与齿条452啮合,使得在滚动时,不会出现打滑现象。

参照图4和图5,在齿圈451沿其环向开设有截面呈三角形的环形槽453,齿条452沿其长度方向一体设置有与环形槽453配合限位带454,限位带454的设置限制了齿圈451的滚动路径,从而可大大降低第一支撑轮435和第二支撑轮445滚动时出现侧向偏移的可能性,提高工作台3的稳定度。

参照图3和图4,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齿条452上会堆积尘粒,齿圈451在转过时可能会有颠簸,影响工作台3的稳定性。因此,在第一固定架434上固定设置有对准齿条452上表面的吸尘管46,吸尘管46与吸尘器连接,且一个第一固定架434上设置有两个吸尘管46,两个吸尘管46分别位于第一支撑轮435的滚动方向的两侧,当运动方向不同时,则两个吸尘管46根据具体的运动方向进行吸气,将尘粒吸走。同理,在第二固定架444上也设置有吸尘管46,对准的也是齿条452,也有两根,分别位于第二支撑轮445的滚动方向的两侧。

参照图4,同时为了降低齿圈451与齿条452的磨损,在第一固定架434上设置有驱动件474,驱动件474采用第三气缸,第三气缸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架434上,且第三气缸的活塞杆沿竖向运动,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设置有延伸杆471,延伸杆471转动安装有浸有润滑油的海绵轮473。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的伸缩可带动海绵轮473升降,实现海绵轮473与齿圈451的接触,从而润滑齿圈451。

为了对海绵轮473中的润滑液进行补充,在滑移杆还固定设置有储油槽475,储油槽475内盛有润滑油,且储油槽475位于海绵轮473的下方,且海绵轮473下端的部分浸在储油槽475的润滑油中,海绵轮473靠近第一支撑轮435一侧与齿圈451接触。同理,在第二固定架444上也设置有延伸杆471、海绵轮473、驱动件474、储油槽475,以润滑在纵向调节架42上的齿圈451。

参照图2,观察机构包括支架5,支架5呈l形且固定设置在横向调节架41上,支架5的水平边的长度大于纵向调节架42超出横向调节架41的长度,使得纵向调节架42在滑移时不会碰到支架5的竖直边。支架5的水平边远离横向调节架41一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显示屏51,激光器2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摄向焊处且与显示屏51电连接的摄像头(图中未示出),且激光器2上还固定设置有照向焊处的灯53。灯53用于照亮焊处,摄像头将图像传输到显示屏51,工作人员即可进行观察。

参照图2和图6,同时,由于第二螺纹杆441会随纵向调节架42一起沿横向调节架41运动,不便于工作人员的调节。为了便于对第二螺纹杆441的调节,在第二螺纹杆441穿出纵向调节架42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蜗轮541,第二螺纹杆441穿出纵向调节架42一端为靠近显示屏51的一端,支架5转动安装有长度方向平行于纵向调节架42滑移方向的转杆55,转杆55的长度大于横向调节架41的长度,转杆55周面沿其长度方向一体设置有凸楞,转杆55上滑移套设有与第二蜗轮541啮合的第二蜗杆套542,且第二蜗杆套542与转杆55周向固定。转杆55转动可带动第二蜗杆套542转动,第二蜗杆套542转动带动第二蜗轮541转动,第二螺纹杆441与第二蜗轮541同步转动,实现第二螺纹杆441的转动。同时在纵向调节架42一端靠近显示屏5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套48,转杆55转动穿过限位套48,从而可使第二螺纹杆441与第二蜗轮541的配合较为稳定。

参照图6,为了便于转杆55的转动,在支架5上还设置有与转杆55平行的操作杆56,操作杆56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架5上,且操作杆56与转杆55通过齿轮传动连接,操作杆56另一端位于显示屏51的一侧并固定设置有转块57。通过转动转块57即可带动转杆55的转动,转块57与显示屏51位置较近,当看到电焊的位置偏移时,可及时进行调整。

参照图2,工作台3呈方形板状,夹持机构包括固定框31,固定框31垂直安装在工作台3上,且位于靠近显示屏51的一端,固定框31的其中一条长边固定在工作台3上且平行于横向调节架41的长度方向。

参照图2和图7,固定框31的每个长边均间隔水平滑移设置有两个移动座311,上下对应两个移动座311为一组,且上下对应的两个移动座311固定连接呈竖直的移动柱312,移动柱312可使两个相连的移动座311同步在固定框31上移动。

固定框31上设置有与移动座311连接的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螺杆(图中未示出)、第二电机322,第二螺杆有两个,分别转动安装在固定框31的两个长边上,且第二螺杆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框31的长边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螺杆上具有两个呈反向的螺纹段,同一固定框31长边上的两个移动座311分别与两个螺纹段螺纹配合,因此第二螺杆可以带动同一固定框31长边上的两个移动座311做相对运动。

两个第二螺杆均穿出固定框31,在固定框31的竖向宽边转动安装有第一联动杆313,第一联动杆313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螺杆穿出一端通过第一锥齿轮314啮合连接,从而可实现两个第二螺杆的同步转动。第二电机322设置在固定框31的竖向宽边上,且第二电机322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第一锥齿轮314啮合的第二锥齿轮315。第二电机322通过第一锥齿轮314和第二锥齿轮315的啮合带动两个第二螺杆转动,第二螺杆带动移动座311运动,从而使两个移动柱312运动。

参照图2和图7,移动柱312上沿竖向滑移设置有升降块33,固定框31上设置有与两个升降块33连接且与第二电机322连接的第三驱动组件34,第三驱动组件34包括第三螺杆341、第一蜗杆套342、第一蜗轮343、第二联动杆344,第三螺杆341有两个,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对应的移动座311上,且第三螺杆341与移动柱312平行并与升降块33螺纹配合;第一蜗轮343有两个,分别同轴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三螺杆341的下端,第一蜗轮343与第三螺杆341同步转动;第一蜗杆套342有两个,分别转动安装在位于固定框31下方的长边上的两个移动座311,且第一蜗杆套342与第一蜗轮343啮合,第一蜗杆套342的轴线方向平行于固定框31的长边的长度方向。

第二联动杆344两端转动安装在固定框31的两个竖边宽边上,且第二联动杆344同轴穿过两个第一蜗杆套342,第二联动杆344周侧沿长度方向也设置有凸楞,使得第二联动杆344与第一蜗杆套342周向固定轴向滑移。第二联动杆344靠近第二电机322一端穿出固定框31,且第二联动杆344穿出固定框31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345,第二电机322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与第一齿轮345啮合的第二齿轮323。

参照图7,工作台3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缸317,第二气缸317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平行于固定框31的长边的长度方向,第二电机322固定安装在第二气缸317的活塞杆上。第二齿轮323和第二锥齿轮315间隔安装在第二电机322的输出轴上,且第二齿轮323和第二锥齿轮315位于第一齿轮345和第一锥齿轮314之间,通过第二气缸317的活塞杆的伸缩,控制第二电机322上的第二齿轮323与第一齿轮345的啮合和第一锥齿轮314与第二锥齿轮315的啮合。在第一齿轮345的齿的两端和第二齿轮323的齿的两端均设置有倒角,便于第一齿轮345的齿插入到第二齿轮323的齿中。

参照图2和图8,升降块33背离显示屏51一侧固定设置有呈l形的第一夹持块331,第一夹持块331的长边固定在升降块33上,短边朝向另外一个第一夹持块331;升降块33水平侧壁滑移设置有呈l形的第二夹持块332,第二夹持块332设置在两个升降块33的相对一侧,第二夹持块332的滑移方向平行于工作台3的滑移方向,且第二夹持块332的长边与升降块33燕尾配合,第二夹持块332的短边朝向同一升降块33上的第一夹持块331的长边。

第一夹持块331的短边和第二夹持块332的短边形成夹持焊件的区域,升降块33上设置有与第二夹持块332连接的第一驱动组件35,第一驱动组件35包括第一气缸351、连接块352,第一气缸351固定安装在升降块33朝向显示屏51一侧,且第一气缸351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平行于第二夹持块332的滑移方向,连接块352连接第一气缸351的活塞杆和第二夹持块332靠近显示屏51一端。第一气缸351的活塞杆的伸缩带动第二夹持块332的滑移,实现对焊件的夹持。为了提高夹紧力,在第一夹持块331的短边和第二夹持块332的短边相对一侧均固定有橡胶垫层333,增大摩擦力。

参照图2,在激光器2外壁还固定设置有风机21,风机21吹向焊处,起到冷却清灰的作用;且灯53位于风机21吹向焊处的路径上,可对灯53进行降温,降低灯53由于长时间高温而寿命降低的可能性。

为了提高风机21吹出来的风的洁净程度,在激光器2上还设置有水箱22,水箱22包括底箱221、顶罩222,底箱221固定在激光器2上,且底箱221开口朝上,底箱221内盛有水;顶罩222螺纹安装在底箱221上,且将底箱221的开口罩住密封。顶罩222与风机21的进风口连接有供风管223,且顶罩222还设置有进气管224,进气管224恰好伸至水面以下。风机21的风从水箱22内抽气,水箱22内的空气通过进气管224补入,且在补入的同时经过水,水将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使用时,先将焊件放到工作台3上,先通过第二气缸317使第二电机322带动第二螺杆转动,使焊件靠在两个第一夹持块331的短边上;根据焊件的高度,通过第二气缸317使第二电机322带动第一齿轮345转动,使第三螺杆341转动,实现升降块33的升降;然后启动第一气缸351,第一气缸351带动第二夹持块332使第二夹持块332抵紧到焊件上,实现对焊件的夹持。

然后启动第一驱动电机436,使纵向调节架42移动,并转动转块57,使工作台3移动,直至焊件需要焊接的边的一端处于激光器2的正下方,然后即可开始焊接。

焊接过程中,风机21、灯53、显示屏51、摄像头、吸尘管46均处于工作状态,工作人员根据显示屏51看到的焊接位置,若有偏差,则转动转块57,使得工作台3移动,保证焊接位置的准确性。

当需要加润滑油时,第三气缸带动延伸杆471下降至海绵轮473与齿圈451接触,海绵轮473在齿圈451的带动下转动,从而将海绵轮473上的润滑油涂到齿圈451上,实现添加润滑油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