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带材在轧制机架中的冷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8423发布日期:2021-07-23 21:14阅读:82来源:国知局
金属带材在轧制机架中的冷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轧制机架的运行方法,

-其中,首先由金属制成的第一扁平轧制材料沿运输方向穿过轧制机架并在穿过轧制机架时借助于被装入到轧制机架中的工作轧辊被轧制,其中,工作轧辊在轧制第一扁平轧制材料期间绕横向于运输方向延展的轧辊轴线旋转,

-其中,在轧制第一扁平轧制材料期间,布置在轧制机架中的第一冷却装置被保持在一回拉位置中,在该回拉位置中,第一冷却装置沿运输方向看与工作轧辊间隔开,

-其中,然后将工作轧辊从轧制机架中拆出。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轧制机架,

-其中,轧制机架为了轧制由金属制成的扁平轧制材料而具有被装入到轧制机架中的工作轧辊,工作轧辊在轧制期间绕横向于运输方向延展的轧辊轴线旋转,

-其中,工作轧辊能从轧制机架中拆出,

-其中,轧制机架具有第一冷却装置,

-其中,第一冷却装置在回拉位置中沿运输方向看在工作轧辊装入的情况下与工作轧辊间隔开,

-其中,第一冷却装置能借助于致动器沿运输方向或逆着运输方向从回拉位置移位到前移位置中。



背景技术:

一般性已知这类运行方法和相应的轧制机架。现有技术的轧制机架的第一冷却装置被用于冷却轧制机架的工作轧辊。纯示例性地可以参考de102009040876a1和ep3006125a1。

由wo2008/145222a1已知一种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由一个或多个被个别地激活的喷射嘴组成,经由这些喷射嘴在扁平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看可以将扁平轧制材料的或扁坯(bramme)的特定部位有目的地进行冷却,以便实现宽度上的温度均匀化。该冷却装置没有被布置在轧制机架中。

由wo2006/076777a1已知一种被布置在轧制机架中的冷却装置,借助于该冷却装置可以冷却轧制机架的工作轧辊。该冷却在扁平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看是地点分散的。通过wo2006/076777a1的冷却可以设定或者说调整(eingestellt)带材轮廓。

由us2001/0007200a1已知一种类似的冷却装置。借助于该冷却装置在扁平轧制材料的宽度方向上看也可以执行工作轧辊的地点分散的冷却。

在de102009040876a1中可以将具有不同直径的工作轧辊装入到轧制机架中。冷却装置可以借助于一杠杆机构和一相应的致动器或借助于两个杠杆机构和相应的致动器来调节,从而沿轧制材料的运输方向看可以设定冷却装置与工作轧辊的间距。在ep3006125a1中同样可行的是,沿轧制材料的运输方向看可以设定冷却装置与工作轧辊的间距。



技术实现要素:

在由金属、例如铝带和尤其是钢带制造扁平轧制材料时,必须遵守轧制和冷却的特定连续顺序,以便准确地设定希望的材料特性。尤其地,多机架轧制生产线中的最后的轧制道次与扁平轧制材料冷却开始之间的时间段经常对于轧制材料的材料特性有决定性意义。尤其经常有利的是,该时间段保持得尽可能小。

相对薄的扁平轧制材料以相对高的速度从多机架轧制生产线的最后的轧制机架出来。该轧制机架在薄扁平轧制材料的情况下一般也是实施最后的轧制道次的那个轧制机架。从最后的轧制机架出来直至冷却段中的冷却开始的时间段因此极短。在相对厚的扁平轧制材料的情况下,与之相反最后的轧制道次经常由与轧制生产线的最后的轧制机架不同的另一轧制机架来实施。实施最后的轧制道次的轧制机架下游布置的轧制机架在该情况下由扁平轧制材料无变形地穿过。

基于轧制生产线下游布置的冷却段的间距变大,在该情况下在最后的轧制道次与扁平轧制材料在冷却段中冷却开始之间的时间段已经变大。此外,相对厚的扁平轧制材料一般以相对低的速度从实施最后的轧制道次的轧制机架出来。由此,最后的轧制道次与扁平轧制材料在冷却段中的冷却开始之间的时间段还要进一步变大。基于变大的时间段,尤其可能不再可行的是,设定扁平轧制材料的特定的预期材料特性。可借助于多机架轧制生产线和下游布置的冷却段制造的产品组合因此受限。

浇铸轧制时的如下事实刚好特别有问题,在该事实下,在连铸和多机架轧制生产线中轧制之间没有进行被浇铸的金属束棒的分离。因此在该情况下,穿过轧制生产线的质量流由于相对低的浇铸速度而被限制。

在多机架轧制生产线的各个轧制机架之间可以布置中间机架冷却器。已经提出的是,这些中间机架冷却器只要它们在实施最后的轧制道次的轧制机架的下游布置,那么就作为轧制生产线下游布置的冷却段的部件来处理。由此可能较早地已经开始了扁平轧制材料的冷却。但是,该行为方式中不利的是,借助于中间机架冷却器沿扁平轧制材料的运输方向看不能实现冷却的均匀分布,而是仅例如每五或六米可实现点状冷却。扁平轧制材料从这些中间机架冷却器之一至下一这类中间机架冷却器的特定区段所需的时间段在厚的扁平轧制材料的情况下可能超过10秒。此外,借助于中间机架冷却器大多仅可以将相对小的冷却介质量施加到扁平轧制材料上。由中间机架冷却器所造成的冷却因此也在范围方面经常仅是不足够的。

在ep3434383a1中提出,在实施最后的轧制道次的轧制机架下游布置的那些轧制机架中拆出工作轧辊并替代于此地经由两侧的机架支架的支架窗口将冷却装置装入到这些轧制机架中并借助于这些冷却装置也在这些轧制机架的区域中冷却扁平轧制材料。通过该行为方式已经实现了明显改善的冷却。但是不利的是,工作轧辊的拆出、冷却装置的装入和经常还有冷却装置到冷却介质供给器上的联接不能自动化地实施。ep3434383a1在本发明优先权日还未公开且因此在该时间点不是一般可接触到的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下列可能性,借助于它们可以以简单、有效且成本低廉的方式在轧制机架中冷却由金属制成的扁平轧制材料。

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运行方法来解决。该运行方法的有利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2至11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通过如下方式来设计开头提到形式的运行方法,即:

-在拆出工作轧辊之后,第一冷却装置沿运输方向或逆着运输方向移位到一前移位置中,使得第一冷却装置在所述前移位置中被布置在如下区域中,在该区域中之前布置的是所述工作轧辊,以及

-最后,由金属制成的第二扁平轧制材料沿运输方向无变形地穿过轧制机架,并在穿过轧制机架时借助于处在前移位置中的第一冷却装置用经由至少一个管路输送给第一冷却装置的液态冷却介质来加载。

通过该设计方案,在扁平轧制材料虽然穿过轧制机架但扁平轧制材料在该轧制机架中不再应当被轧制的那些情况中,相应的轧制机架已经可以被用于冷却扁平轧制材料。为此所需的第一冷却装置在此情况下可以是轧制机架的永久组成部件。该第一冷却装置因此不必视轧制机架的运行方式而定被装入和拆出。确切地说,该第一冷却装置仅必须在回拉位置与前移位置之间进行移位。

轧制机架的在其中使第二扁平轧制材料无变形地穿过轧制机架的该运行方式显然仅当第二扁平轧制材料之前在另一轧制机架中被轧制时才是适宜的。轧制机架因此是多机架轧制生产线的、一般来说制作生产线的组成部件。但是在该情况下,扁平轧制材料被热轧制。扁平轧制材料可以在个别情况下是板材。但是一般涉及带材。制成扁平轧制材料的金属例如可以是铝或铜。一般涉及钢。

在个别情况下可行的是,工作轧辊在轧制第一扁平轧制材料期间不用液态冷却介质加载。在该情况下,第一冷却装置在回拉位置中被去除激活,因此不施加冷却介质。但是在所有情况下,工作轧辊在轧制第一扁平轧制材料期间用液态冷却介质加载。

可行的是,借助于第二冷却装置,即与第一冷却装置不同的冷却装置进行对装入的工作轧辊的加载。在该情况下,第一冷却装置在回拉位置中一般被去除激活。第二冷却装置又一般仅当第一冷却装置处在其回拉位置中并因此被去除激活时才被激活。与之相反,在第一冷却装置的前移位置中一般使第二冷却装置去除激活。

如果不仅存在第一冷却装置而且存在第二冷却装置,那么这两个冷却装置优选被组合成一结构单元,使得在第一冷却装置移位时,第二冷却装置也沿运输方向或逆着运输方向移位。该设计方案相对于如下的设计方案能够在结构上较简单地实现,在该设计方案中虽然存在第二冷却装置,但是没有与第一冷却装置一起进行移位。

替换地可行的是,工作轧辊在轧制第一扁平轧制材料期间用液态冷却介质来加载,但是该加载不借助于另外的、第二冷却装置进行,而是为此使用第一冷却装置。该设计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即,仅需要第一冷却装置,因此不是既需要第一冷却装置又需要第二冷却装置。

如果借助于第一冷却装置进行了工作轧辊用冷却介质的加载,那么优选设置:

-第一冷却装置关于涉及第一冷却装置的、平行于轧辊轴线延展的轴线在回拉位置中在第一转动位置中定向且在前移位置中在第二转动位置中定向;

-从第一冷却装置看,液态冷却介质在第一冷却装置的第一转动位置中以沿运输方向或逆着运输方向的分量朝向工作轧辊之一传播;以及

-从第一冷却装置看,液态冷却介质在第一冷却装置的第二转动位置中基本上正交于运输方向向第二扁平轧制材料传播。

由此,以简单的方式可行的是,将冷却介质在回拉位置中以优化的方式施加到工作轧辊上并在前移位置中以优化的方式施加到第二扁平轧制材料上。

第一冷却装置从第一转动位置到第二转动位置中的转动例如可以借助于液压转动驱动器来进行。但是也可以是另外的设计方案,例如在移位范畴内的相应引导。

为了加载工作轧辊,将液态冷却介质用第一工作压力输送给第一冷却装置。为了加载第二扁平轧制材料,将液态冷却介质用第二工作压力输送给第一冷却装置。第二工作压力优选小于第一工作压力。例如,第一工作压力可以处在10bar和13bar之间的范围内,而第二工作压力可以处在2bar和5bar之间的范围内。所提到的数值显然仅是示例性的。

可行的是,第二工作压力被固定地设定。替换地,第二工作压力可以借助于调节机构被可变地设定。调节机构例如可以是减压阀。

优选地,为了从第二扁平轧制材料的表面去除借助于第一冷却装置施加到第二扁平轧制材料的表面上的液态冷却介质,在第一冷却装置之前和/或之后将气态媒介物横向地吹送到第二扁平轧制材料上。由此可以保证所定义的冷却作用。气态媒介物的吹送一般仅进行到扁平轧制材料的上侧面上。在扁平轧制材料的下侧面的情况下,这点虽然同样可行,但是一般不需要。

优选地,至少一个管路是柔性的。由此,管路-前提是管路的足够长度-可以容易地跟随第一冷却装置从回拉位置到前移位置中的移位。

优选地,液态冷却介质经由转动连接部从所述至少一个管路被导向第一冷却装置。由此,液态冷却介质向第一冷却装置的输送可以与第一冷却装置是处在回拉位置中还是处在前移位置中无关地以同类形式和方式进行。

优选地,借助于构造为液压缸单元的致动器进行第一冷却装置的移位。由此,尤其将轧制机架的可靠性和运行安全性保持在高水平上。

优选地,第一冷却装置在移位期间在滑槽引导装置中引导。由此可以以简单的形式和方式实现,第一冷却装置分别精确地被定位在回拉位置中和定位在前移位置中。

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2的特征的轧制机架来解决。轧制机架的有利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13至22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通过如下方式来设计开头提到形式的轧制机架,即:

-第一冷却装置在工作轧辊被拆出的情况下在前移位置中被布置在如下区域中,在该区域中,在工作轧辊装入的情况下布置的是所述工作轧辊,以及

-第一冷却装置在前移位置中能够将由金属制成的、无变形地穿过所述轧制机架的扁平轧制材料在穿过所述轧制机架时利用经由至少一个管路输送给第一冷却装置的液态冷却介质加载。

由此可获得的优点与所述运行方法的优点相一致。

轧制机架的有利设计方案与所述运行方法的有利设计方案相一致。由轧制机架的有利设计方案可获得的优点也是所述运行方法的有利设计方案中那样的相同优点。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特性、特征和优点以及如何实现它们的形式和方式结合实施例的下列描述变得更清楚且更好理解,这些实施例结合附图被详细阐释。在此情况下在示意图中示出:

图1从侧面示出了在轧制第一扁平轧制材料期间具有下游布置的冷却段的多机架轧制生产线;

图2从侧面示出了图1的轧制生产线的轧制机架的一部分;

图3从上方示出了图2的轧制机架;

图4示出了沿运输方向看的图2的轧制机架;

图5从侧面示出了在轧制第二扁平轧制材料期间图1的冷却段的轧制生产线;

图6从侧面示出了图5的轧制生产线的轧制机架;

图7示出了具有拆出的工作轧辊和处在回拉位置中的第一冷却装置的图6的轧制机架;

图8放大地示出了图6的轧制机架的一部分;

图9示出了具有拆出的工作轧辊和处在前移位置中的第一冷却装置的图6的轧制机架;

图10示出了第一冷却装置;

图11示出了图6的轧制机架的一改型;

图12从侧面示出了图5的轧制生产线的轧制机架;以及

图13示出了具有拆出的工作轧辊和处在前移位置中的第一冷却装置的图12的轧制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轧制生产线具有多个轧制机架1。扁平轧制材料2沿运输方向x穿过轧制机架1。轧制机架1中的每个轧制机架因此在扁平轧制材料2上仅实施一唯一的轧制道次。在轧制机架1中轧制扁平轧制材料2。扁平轧制材料2一般是带材。但是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涉及厚板材。扁平轧制材料2由金属、例如由钢制成。但是,其也可以由另外的金属制成,例如铜或铝。

根据图1中的视图,轧制生产线具有五个轧制机架1。但是轧制机架1的数量也可以更大或更小。尤其地,具有四个、六个或七个轧制机架1的设计方案同样是常见的。轧制机架1在图1中附加地用小写字母a至e来补充,以便在需要时根据其附图标记可以彼此区分轧制生产线的第一轧制机架1a、轧制生产线的第二轧制机架1b等。

为了轧制扁平轧制材料2,轧制机架1中的每个轧制机架相应于图2中(并且还有图1)的相应视图至少具有工作轧辊3。工作轧辊3在轧制期间绕轧辊轴线4旋转。轧辊轴线4横向于运输方向x延展。

轧制机架1经常被构造为所谓的四辊机架(quartogerüste)。在该情况下,相应于图1和2中的视图,附加于工作轧辊3也存在支撑轧辊5。有时,轧制机架1被构造为所谓的六辊机架(quartogerüste)。在该情况下,附加于工作轧辊3和支撑轧辊5存在中间轧辊,这些中间轧辊被布置在工作轧辊3和支撑轧辊5之间。这在图中没有示出。

在轧制生产线中的轧制之后,扁平轧制材料2穿过冷却段6。在冷却段6中冷却扁平轧制材料2。一般地,扁平轧制材料2在冷却段6中为了冷却用液态冷却媒介物、大多情况是水来加载。在冷却之后,扁平轧制材料2-在带材的情况下-被卷起,或-在厚板材的情况下-被放下并可能地被堆叠。

如一般常见的那样,轧制机架1相应于图3和4中的视图具有驱动侧的机架支架7和操作侧的机架支架8。如同样一般常见的那样,工作轧辊3(一般包括所属的装入块件)可以从对应的轧制机架1中拆出。该拆出通常通过操作侧的机架支架8的支架窗口9来进行。该拆出在该情况下由此横向于运输方向x、即平行于轧辊轴线4进行。同样的情况一般适用于支撑轧辊5并-如果存在的话-也适用于中间轧辊。该行为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一般已知且熟悉的并因此不必详细阐释。但是,在根据图1轧制扁平轧制材料2期间,工作轧辊3被装入到所有轧制机架1中。

该迄今为止所阐释的行为方式完全是常规的。当扁平轧制材料2应从轧制生产线的最后的轧制机架1d出来时具有的最终厚度d1相对小时,尤其才采取该行为方式。在该情况下,扁平轧制材料2在轧制生产线的所有轧制机架1中被轧制,即在其厚度上被减少并因此变形。

在轧制该扁平轧制材料2之后,应在轧制生产线中轧制另一扁平轧制材料10。该另一扁平轧制材料10可以是与首先提到的扁平轧制材料2分开的轧制材料。替换地,可以涉及一且同一金属束棒的区段。存在一个事实还是另一个事实,在本发明的范畴内具有次级意义。决定性的是,该另一轧制材料10的最终厚度d2大于扁平轧制材料2的最终厚度d1。

在该情况下可行的是,该另一扁平轧制材料10相应于图5中的视图仅在轧制生产线的前部轧制机架1中被轧制。该另一扁平轧制材料10在该情况下穿过轧制生产线的后部轧制机架1,而在那里不被轧制。该轧制材料由此无变形地穿过后部轧制机架1。冷却段6在图5中没有一起示出。但是,其还是存在的。

下面假设,该另一扁平轧制材料10仅在轧制机架1a和1b中被轧制,而其无变形地穿过轧制机架1c、1d和1e。但是同样也可行的是,该另一扁平轧制材料10例如在轧制机架1a、1b和1c中被轧制且仅无变形地穿过轧制机架1d和1e。也可行的是,该另一扁平轧制材料10仅在轧制机架1a中被轧制且无变形地穿过轧制机架1b至1e。在轧制机架1的数量更小或更大的情况下获得类似的设计方案。在任何情况下,在根据图5的设计方案的情况下,另一扁平轧制材料10在第一轧制机架1a中被轧制且在最后的轧制机架1e中不被轧制。在轧制生产线中还存在从轧制至不轧制的仅一唯一的过渡。

在现有技术中,在该情况下经常仅后部的轧制机架1c、1d和1e被架起(aufgefahren),使得其工作轧辊3不触碰该另一扁平轧制材料10。但是根据本发明采取另一行为方式。其下面结合轧制机架1c来阐释。但是,相同的设计方案也可以存在于另外的轧制机架1的情况下。同样地,相同的行为方式也可以针对另外的轧制机架1采取。例外仅适用于轧制生产线的第一轧制机架1a的运行方式。在该轧制机架1a中始终进行扁平轧制材料2、10的轧制。但是,只要涉及轧制机架1的结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也可以在轧制生产线的第一轧制机架1a的情况下给出。

当轧制机架1c应轧制扁平轧制材料-例如像之前结合图1所阐释那样的轧制材料2-时,相应于图6中的视图将工作轧辊3装入到相应的轧制机架1c中。在该情况下,轧制机架1c的第一冷却装置11相应于图6中的视图被保持在如下的位置中,在该位置中,第一冷却装置11沿运输方向x看与工作轧辊3间隔开。第一冷却装置11因此虽然布置在轧制机架1c中,但是其被布置为,其不阻碍轧制。现在阐释的位置随后被称作第一冷却装置11的回拉位置。

当轧制机架1c不应轧制扁平轧制材料-例如像之前结合图5所阐释那样的另外的轧制材料10-时,首先将工作轧辊3从轧制机架1c中拆出。该拆出如已经提到且在图3和4中通过相应的箭头简示的那样一般横向于运输方向x并平行于轧辊轴线4通过操作侧的机架支架8的支架窗口9进行。原则上可行的是,从轧制机架1c出来地附加还将支撑轧辊5和-如果存在的话-中间轧辊拆出。但这在本发明的范畴内不需要。但是支撑轧辊5一般被架起。图7示出了相应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工作轧辊3从轧制机架1c拆出并且支撑轧辊5被架起。

在拆出工作轧辊3之后,第一冷却装置11沿运输方向x或逆着运输方向x移位。该移位在图8中通过相应的箭头简示。在移位期间,第一冷却装置11例如可以在轧制机架1c的滑槽引导装置中被引导。一般适用于图8中的视图的是,在左半部中示出如下状态,在该状态中相应的轧制机架1c应轧制扁平轧制材料2,以及在右半部中示出如下状态,在该状态中相应的轧制机架1c应冷却扁平轧制材料10。

移位一般借助于相应的致动器12来进行。该致动器12相应于图8中的视图可以被构造为液压缸单元。在移位之后,第一冷却装置11处在与回拉位置不同的另外的位置中。该另外的位置下面被称作前移位置。尤其地,第一冷却装置11相应于图8中的视图在前移位置中被布置在如下区域中,在该区域中,之前-在拆出工作轧辊3之前-布置的是工作轧辊3。图9同样示出了相应的状态,在该状态中,工作轧辊3从轧制机架1c中被拆出且该第一冷却装置11处在其前移位置中。

第一冷却装置11沿着运输方向x还是逆着运输方向x被移位取决于,第一冷却装置11在其回拉位置中沿运输方向x看处在工作轧辊3之前还是之后。如果第一冷却装置11处在工作轧辊3之前,即处在轧制机架1c的入口侧上,那么该第一冷却装置沿运输方向x移位。如果第一冷却装置11处在工作轧辊3之后,即处在轧制机架1c的出口侧上,那么该第一冷却装置逆着运输方向x移位。

概念“沿运输方向x移位”在本发明的范畴内不应意味着,强制地精确平行于运输方向x进行移位。足够的是,移位的重要分量沿运输方向x指向。例如,移位可以平行于刮板13进行,借助于刮板在工作轧辊3被装入的情况下从工作轧辊3之一刮除液态冷却介质。

在轧制机架1c的现在所建立的状态中,另外的扁平轧制材料10穿过轧制机架1c。在轧制机架1c的该状态下,扁平轧制材料10无变形地穿过轧制机架1c。借助于从现在起处在前移位置中的第一冷却装置11,相应于图8中的图示,另外的扁平轧制材料10用液态冷却介质14来加载。液态冷却介质14一般是水或主要基于水。液态冷却介质14经由至少一个管路15被输送给第一冷却装置11。

管路15可以是刚性管路,例如伸缩式可拉出的管子。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管路15相应于图10中的视图是柔性管路,即软管形式。图10以实线在其回拉位置中并以虚线在前移位置中并附加地在中间位置中示出了第一冷却装置11,第一冷却装置11在从回拉位置转换到前移位置中时短时间占据该中间位置。

可行的是,存在多个第一冷却装置11。在该情况下,第一冷却装置11彼此无关地可激活或可去除激活。在激活状态下,对应的第一冷却装置11施加液态冷却介质14,在去除激活状态中不施加。每个第一冷却装置11此外可以替换地具有一唯一的出口喷嘴16或多个出口喷嘴16。但是在多个出口喷嘴16的情况下,对应的第一冷却装置11的出口喷嘴16始终仅共同地可激活或可去除激活。当存在多个第一冷却装置11时,它们一般在扁平轧制材料2、10的宽度方向上分布地布置。

由图8和10可见另一有利设计方案。因为可见的是,-关于第一冷却装置11的坐标系-出口喷嘴16在回拉位置中与向管路15的过渡部沿直径相对置,液态冷却介质14在这些出口喷嘴上从第一冷却装置11排出。相反在前移位置中,出口喷嘴16和向管路15的过渡部形成一角度。管路15向第一冷却装置11的过渡,液态冷却介质14由此经由转动连接部被引导。

在所有情况下,工作轧辊3,只要其被装入到轧制机架1c中并因此在轧制机架1c中轧制扁平轧制材料(例如轧制材料2),就同样用液态冷却介质14来加载。该加载尤其是用于冷却,但是尤其也用于设定工作轧辊3的轮廓且因此由工作轧辊3所形成的轧制间隙的轮廓。相应于图8中的视图可行的是,工作轧辊3的加载借助于第一冷却装置11来进行。第一冷却装置11在此情况下处在回拉位置中。

优选地,在用液态冷却介质14加载扁平轧制材料(例如扁平轧制材料10)时,将出口喷嘴16相应于图8中的视图定向为,使得液态冷却介质14从第一冷却装置11来看基本上正交于运输方向x朝相应的扁平轧制材料10传播。当冷却介质14施加到扁平轧制材料10上所沿的方向与运输方向x形成至少60°、优选至少75°的角度时,存在基本上正交于运输方向x的传播。特别优选的是85°和更多的角度。

出口喷嘴16因此在第一冷却装置11的前移位置中,视液态冷却介质14是从上还是从下施加到相应的扁平轧制材料10上而定,向下或向上指向。但是,与竖直线的较小偏离是可行的。进一步可行且完全常见的是,出口喷嘴16扇状地给出液态冷却介质14。在该情况下,正交于或者说基本上正交于运输方向x的传播涉及由一出口喷嘴16或者说多个出口喷嘴16给出的冷却介质14的平均传播方向。

与之相反-例如在轧制扁平轧制材料2期间-加载工作轧辊3时,出口喷嘴16相应于图8中的视图优选被定向为,使得液态冷却介质14从第一冷却装置11来看以沿着或逆着运输方向x的分量朝向工作轧辊3传播。出口喷嘴16因此在第一冷却装置11的回拉位置中,视液态冷却介质14是在流入侧还是在流出侧施加到工作轧辊3之一上而定被相应地定向。运输方向x的一定偏离当然完全可能。尤其地,可以进行基本上平行于刮板13的给出。但是在所有情况下,沿着运输方向x或逆着运输方向x的分量大于正交于运输方向x的分量。冷却介质14施加到相应的工作轧辊3上所沿的方向与运输方向x形成的角度因此最大为45°,一般明显低于,例如为30°或更少。进一步可行且完全常见的是,出口喷嘴16扇状地给出液态冷却介质14。在该情况下,以沿着运输方向x或逆着运输方向x的分量进行的传播涉及由一出口喷嘴16或者说多个出口喷嘴16给出的冷却介质14的平均传播方向。

为了在给出液态冷却介质14时造成相应的方向改变,第一冷却装置11关于涉及第一冷却装置11的、平行于轧辊轴线4延展的轴线17在回拉位置中在第一转动位置中定向且在前移位置中在第二转动位置中定向。由图6、8、9和10可见相应的定向。

第一冷却装置11从第一转动位置到第二转动位置中的转动例如可以通过滑槽引导装置的相应设计来造成,该滑槽引导装置在第一冷却装置11的移位的范畴内被使用。在该情况下,为了转动,除了致动器12外不需要另外的致动器。替换地例如可行的是,转动相应于图8中的视图借助于轧制机架1c的配属给第一冷却装置11的另一致动器12’来造成,例如另一液压缸单元。也可行的是,转动相应于图10中的视图通过如下方式来造成,即,在第一冷却装置11上存在突出部,该突出部与轧制机架1c上(例如刮板13上)的相应止挡共同起作用。

为了将液态冷却介质14施加到工作轧辊3上,液态冷却介质14一般用相对高的工作压力p1输送给第一冷却装置11。工作压力p1-随后被称作第一工作压力-大多情况下处在10bar和13bar之间的范围内。为了将液态冷却介质14施加到扁平轧制材料10上,液态冷却介质14一般用相对低的工作压力p2送给第一冷却装置11。工作压力p2-随后被称作第二工作压力-小于第一工作压力p1。该工作压力大多情况下处在2bar和5bar之间的范围内、尤其是大致3bar至4bar。第一工作压力p1大多情况下被固定地设定。第二工作压力p2同样可以固定地设定。替换地,其可以借助于调节机构可变地设定。调节机构可以-同样像另外的控制元件例如阀那样-布置在轧制机架1c外部。

上面仅详细阐释了一唯一的第一冷却装置11。但是一般地,轧制机架1c相应于图6至9中的视图不仅包括一唯一的第一冷却装置11,而是包括四个这类冷却装置11,即分别是上工作轧辊3之前的入口侧上的第一冷却装置11,下工作轧辊3之前的入口侧的第一冷却装置11,上工作轧辊3之后的出口侧的第一冷却装置11,下工作轧辊3之后的出口侧的第一冷却装置11。上面的实施方式因此适用于第一冷却装置11中的每个。

只要液态冷却介质14从下方被施加到例如扁平轧制材料10上,那么液态冷却介质14可以容易地从扁平轧制材料10掉落和滴落。但是,只要液态冷却介质14从上方施加到扁平轧制材料10上,那么可能发生的是,液态冷却介质14保留在扁平轧制材料10上。这点一方面是缺点,因为由此不再保证所定义的冷却作用。这点的缺点还有,由此不再保证进一步的冷却介质通过另外的冷却装置所定义的施加。该另外的冷却装置例如可以是后续的轧制机架1d的第一冷却装置。也可以是中间机架冷却器,该中间机架冷却器布置在这两个轧制机架1c、1d之间。

为了避免这类问题,轧制机架1c相应于图11中的视图可以具有横向吹出装置18。当第一冷却装置11处在前移位置中时,该横向吹出装置18沿运输方向x看布置在第一冷却装置11之前或之后。借助于横向吹出装置18,-视横向吹出装置18布置在哪个部位上而定-在第一冷却装置11之前或之后将气态媒介物19横向吹送到扁平轧制材料10上。由此,借助于第一冷却装置11施加到扁平轧制材料10的表面上的液态冷却介质11离开扁平轧制材料10的表面。也可行的是,设置两个横向吹出装置18,其中,各一个布置在第一冷却装置11之前和之后。气态媒介物19可以是空气。替换地,可以涉及保护气体,例如氮气或氩气。一般地,气态媒介物19的吹送仅针对扁平轧制材料10的上侧面采取。但是,针对扁平轧制材料10的下侧面也可以实现。

在迄今为止结合图6至11所阐释的设计方案的范畴内,第一冷却装置11不仅用于加载扁平轧制材料10,而且(在轧制扁平轧制材料2时)用于加载工作轧辊3。但是替换地可行的是,第一冷却装置11仅仅用于加载扁平轧制材料10。在该情况下,第一冷却装置11在轧制扁平轧制材料2时被去除激活。第一冷却装置11在回拉位置中的定向在该情况下-显然-不重要。与之相反,在前移位置中,第一冷却装置11如上面结合图6至11所阐释的那样优选被定向为,使得液态冷却介质14从第一冷却装置11来看基本上正交于运输方向x朝第二扁平轧制材料10传播。

此外,轧制机架1c在该情况下为了加载工作轧辊3(当因此轧制扁平轧制材料2时)附加于第一冷却装置11一般地具有第二冷却装置20。第一冷却装置11和第二冷却装置20在该情况下彼此无关地可激活和可去除激活。只要轧制机架1c具有多个第一冷却装置11,那么一般地此外第一冷却装置11中的每个分别具有一自身的第二冷却装置20。在该情况下,-类似于第一冷却装置11-每个第二冷却装置20也可以与另外的第二冷却装置20无关地激活和去除激活。但是,只要对应的第二冷却装置20具有多个出口喷嘴,那么对应的第二冷却装置20的出口喷嘴可以始终共同地激活或去除激活。

这类轧制机架1c的结构和运行下面结合图12和13来阐释。在此情况下,结构和运行针对一单个的第一冷却装置11和一所属的第二冷却装置20来详细阐释。但是,它们在多个第一冷却装置11和因此对应地多个第二冷却装置20的情况下也同样有效。

根据图12和13的轧制机架1c的结构和运行从方式来看同样如之前结合图6至11那样被阐释。随后因此仅探讨区别。

如已经提到的那样,图12和13的轧制机架1c附加于第一冷却装置11具有第二冷却装置20。借助于第二冷却装置20,工作轧辊3在轧制扁平轧制材料2期间用液态冷却介质14加载。在该情况下,工作轧辊3尤其被装入到轧制机架1c中。该加载在所有情况下这样地进行,使得液态冷却介质14从第二冷却装置20来看以沿着或逆着运输方向x的分量朝向工作轧辊3之一传播。用于借助于第一冷却装置11将液态冷却介质施加到工作轧辊3上的相应实施方式可以类似地应用。

基于针对用液态冷却介质14加载工作轧辊3存在自身的冷却装置20的情况,尤其不需要的是,第一冷却装置11占据不同的定向。虽然这是可行的,但是不需要。在图12和13中由此可见定向的保持,即图12和13中第一冷却装置11的出口喷嘴16被相同定向。

原则上,仅第一冷却装置11必须能够从回拉位置移位到前移位置中。针对第二冷却装置20,这点不需要。但是经常地,第一冷却装置11和第二冷却装置20相应于图12和13中的视图被组合成一结构单元。在第一冷却装置11沿运输方向x或逆着运输方向x移位时,在该情况下,第二冷却装置20同时也沿着运输方向x或逆着运输方向x移位。

借助于轧制生产线的后部的轧制机架1-例如轧制机架1c、1d和1e-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可行的是,直接在最后的轧制道次之后-该最后的轧制道次例如在轧制机架1b中进行-已经开始扁平轧制材料10的冷却。由此,最后的轧制道次与扁平轧制材料10冷却开始之间的时间段可以最小化。轧制生产线的可制造的产品组合可以扩展。尤其地,针对具有相对大的最终厚度d2的扁平轧制材料10可以优化可获得的材料特性。这也在在轧制生产线的无休止运行中,尤其是在浇铸-轧制复合中适用。

本发明也具有另外的优点。例如可行的是,轧制生产线的后部轧制机架1中的扁平轧制材料10的冷却和下游布置的冷却段6中的冷却可以被整体考虑和建模。这类行为方式针对包括中间机架冷却器本身是已知的。只要存在,那么此外也可以将中间机架冷却器-如现有技术中那样-一起包括在扁平轧制材料10的冷却中。一些扁平轧制材料10甚至还可以在轧制生产线内部被完全冷却。

关于第一冷却装置11的设计方案此外可以采用在现有技术中针对工作轧辊3的冷却已经已知的设计方案。尤其替换地可行的是,执行在扁平轧制材料10的宽度方向上与地点无关的或沿扁平轧制材料10的宽度方向上地点分散的加载。这类沿扁平轧制材料10的宽度方向看地点分散的加载针对工作轧辊3的加载而言例如由开头提到的wo2006/076777a1和同样开头提到的us2001/0007200a1已知。在扁平轧制材料10的沿扁平轧制材料10的宽度方向地点分散地加载的情况下,但是-同样如现有技术中在沿扁平轧制材料2的宽度方向地点分散地加载工作轧辊3的情况下那样-需要管路15的相应多的数量。

此外可以高效地利用轧制机架1的总归已变窄的结构空间。不需要附加的元件-例如对应的轧制机架1内部的附加布管-。

纯预防性此外提到的是,所描述的运行方式可掉转。从工作轧辊3被拆出且第一冷却装置11处在其前移位置中的状态出发,因此同样可行的是,第一冷却装置11又移位到其回拉位置中,然后又将工作轧辊3装入并最后又在相应的轧制机架1c中轧制扁平轧制材料2。

虽然本发明在细节上通过优选的实施例被较详细地图解和描述,但是本发明不被这些公开的示例所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离开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从中推导出另外的变型方案。

附图标记列表

1、1a至1e轧制机架

2、10扁平轧制材料

3工作轧辊

4轧辊轴线

5支撑轧辊

6冷却段

7、8机架支架

9支架窗口

11、20冷却装置

11’转动连接部

12、12’致动器

13刮板

14液态冷却介质

15管路

16出口喷嘴

17轴线

18横向吹出装置

19气态介质

d1、d2端部厚度

p1、p2工作压力

x运输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