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89417发布日期:2021-08-06 18:41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润滑剂(润滑脂(grease))的作业机。



背景技术:

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包括润滑装置的往复锯(reciprocatingsaw)(作业机)。在所述润滑装置中,构成为:在包括用于传递马达2的旋转的输出轴(柱塞)及传递机构部的驱动部分的上方设置润滑脂室(润滑脂积存部),利用从此处供给的润滑脂来抑制支撑柱塞的柱塞保持器与柱塞之间产生的发热。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进行切断作业的作业机中,通过使切断件(刀片)的刃朝向下方向并使主体从上向下移动,从而在重力的帮助下将材料切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平5-4441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作业机中,由于将润滑脂室设置于柱塞的上方,因此收容传递机构部的壳体部分有可能向上方大型化。另外,从上方掉落而有助于抑制因柱塞产生的摩擦热的润滑脂会直接落下至收容有锥齿轮的区域的底部。虽然落下至底部的润滑脂有助于锥齿轮的润滑,但难以再次作为相对于柱塞的润滑剂发挥功能。因此,若持续进行切断作业,则润滑脂会完全掉落至柱塞的下方,对柱塞的润滑性能有可能降低。另外,在为了充分确保润滑脂的供给期间而在润滑脂室填充大量的润滑脂的情况下,重量平衡及成本性有可能劣化。

本发明是认识到此种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润滑结构的作业机。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为作业机。所述作业机构成为具有:原动机;输出轴,保持顶端工具,且由所述原动机驱动;支撑构件,将所述输出轴支撑为能够予以驱动;传递机构,将所述原动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输出轴;以及传递机构收容部,收容所述传递机构及所述支撑构件,在所述传递机构收容部的内部,在所述支撑构件的侧方设置有能够保持润滑剂的润滑剂保持部,通过在与所述输出轴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壁部,所述传递机构收容部被划分为收容所述齿轮的齿轮收容部与所述润滑剂保持部。

在所述传递机构收容部可设置有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在所述原动机的驱动时使所述所述润滑剂从所述齿轮沿朝向所述输出轴侧的方向移动。

所述传递机构可具有使所述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摆动的摆动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可包括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设置于摆动的所述一部分,且能够与保持于所述填充部中的所述润滑剂接触。

所述接触部也可为对支撑保持所述顶端工具的输出轴的支撑构件进行定位的固定构件。

可在所述支撑构件的下侧设置所述填充部,所述填充部的侧壁以接近所述支撑构件的方式延伸。

所述填充部可设置于与所述传递机构收容部分体的树脂成形体。

所述传递机构收容部可具有包围构成所述传递机构的齿轮的外周的壁部,所述树脂成形体可具有与所述传递机构收容部的所述壁部相连的壁部。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为作业机。所述作业机具有:原动机;输出轴,保持顶端工具;传递机构,将所述原动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输出轴;以及传递机构收容部,收容所述传递机构,所述传递机构具有使所述输出轴前后往复运动的变换机构,在所述传递机构收容部内设置有:填充部,保持润滑剂;以及传送机构,在所述原动机的驱动时使保持于所述填充部中的所述润滑剂向上方移动。

所述传送机构可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连接于所述填充部,且相对于所述往复运动的方向倾斜地接近所述输出轴。

所述传递机构可具有使所述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上下往复运动的往复运动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可包括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设置于往复运动的所述一部分,且能够与保持于所述填充部中的所述润滑剂接触。

此外,以上构成部件的任意组合、将本发明的表达在方法或系统等之间变换而成的形态也可有效用作本发明的形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润滑性能降低的作业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业机1的摆动上死点位置处的侧剖面图。

图2是作业机1的摆动下死点位置处的侧剖面图。

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是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5是作业机1中的下侧齿轮盖10、前侧润滑脂承接构件30a以及下侧润滑脂承接构件40的组合前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将作业机1中的下侧齿轮盖10及上侧齿轮盖20以及它们的内部结构上下分解后的立体图。

图7是作业机1的往复运动中央位置处的表示下侧齿轮盖10及上侧齿轮盖20以及它们的内部结构的展开图。

图8是作业机1的往复运动最后位置处的表示下侧齿轮盖10及上侧齿轮盖20以及它们的内部结构的展开图。

图9是前侧润滑脂承接构件30a的平面图。

图10是前侧润滑脂承接构件30a的侧视图。

图11是图9的a-a剖面图。

图12是后侧润滑脂承接构件40a的平面图。

图13是后侧润滑脂承接构件40a的侧视图。

图14是图12的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适宜的实施方式进行详述。此外,对各附图中所示的相同或同等的构成部件、构件等附注相同的符号,适宜地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实施方式并非对发明进行限定而为例示,在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所有特征及其组合未必是发明的本质性内容。

本实施方式的作业机1为刀锯(sabersaw)(往复锯)。根据图1~图5来定义作业机1的前后、上下、左右的各方向。作业机1包括例如包含树脂成形体的壳体3及前盖4。在壳体3的前端部连接固定有前盖4。壳体3具有收容马达6的马达收容部3a、以及作业者能够握持的手柄部3b。在马达收容部3a内的马达6的后方设置有控制基板7。在手柄部3b的上部设置有触发开关8,所述触发开关8用于由作业者操作来指示马达6的驱动、停止。从手柄部3b的下端部延伸出用于与外部的交流电源连接的电源线9。作业机1利用经由电源线9供给的电力运行。

作为原动机的马达6以旋转轴与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式保持于壳体3的马达收容部3a内。马达6的动力通过传递机构50而传递至作为顶端工具的锯刃5。如后所述,传递机构50具有将马达6的旋转变换为向前后方向的往复运动并传递至锯刃5的变换机构、以及利用马达6的旋转使锯刃5在上下方向上摆动的摆动机构。传递机构50被收容并保持于作为传递机构收容部的、由下侧齿轮盖10及上侧齿轮盖20形成的内部空间(以下也表述为“齿轮收容空间”)。下侧齿轮盖10及上侧齿轮盖20为铝等的金属制,它们相互组合并通过螺固等固定一体化。下侧齿轮盖10及上侧齿轮盖20的外表面整体上被前盖4覆盖。在齿轮收容空间内设置有后述的前侧润滑脂承接构件30a及后侧润滑脂承接构件40a。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传递机构50中,第一锥齿轮51与马达6的旋转轴6a一体地旋转。第二锥齿轮52与第一锥齿轮51啮合。第二锥齿轮52的旋转轴与上下方向平行。第二锥齿轮52的外周被图5所示的下侧齿轮盖10的前侧内壁部13及后侧内壁部14包围。轨道导件60固定于第二锥齿轮52的上表面,与第二锥齿轮52一体地旋转。轨道导件60在外周缘附近具有绕轨道导件60的中心轴一周的倾斜面60a。在图3的状态下,倾斜面60a以越靠后部越高、越靠前部越低的方式倾斜。在图4的状态下,倾斜面60a的倾斜与图3的状态相反。

销53在第二锥齿轮52设置于从第二锥齿轮52的旋转轴离开的位置,且随着第二锥齿轮52的旋转而绕第二锥齿轮52的旋转轴转动。销53从第二锥齿轮52向上方突出并贯通轨道导件60。滚针轴承54与销53的上端部外周面卡合。连接件(connectingpiece)55是经由滚针轴承54而与销53卡合的辊,且相对于销53旋转自如。

连接器56与连接件55卡合,且随着第二锥齿轮52的旋转而在前后方向上往复运动。作为输出轴的前侧柱塞57从连接器56向前方延伸并与连接器56一体地运行。作为输出轴的后侧柱塞58从连接器56向后方延伸并与连接器56一体地运行。也如图6所示,柱塞保持器68将前侧柱塞57及后侧柱塞58支撑为能够滑动。作为支撑构件的前侧金属轴承61通过作为固定构件的两根前侧金属固定用螺栓72(图6~图8)固定于柱塞保持器68,且介隔存在于前侧柱塞57与柱塞保持器68之间。作为支撑构件的后侧金属轴承62通过作为固定构件的两根后侧金属固定用螺栓73(图6~图8等中所记载)固定于柱塞保持器68,且介隔存在于后侧柱塞58与柱塞保持器68之间。柱塞保持器68是本发明的输出轴的支撑部。板69固定于柱塞保持器68,且在连接器56的上方沿前后方向延伸。刀片保持器部70被固定于前侧柱塞57的前端部。刀片保持器部70保持锯刃5。锯刃5从刀片保持器部70向前方延伸。防尘密封件71设置于柱塞保持器68的前表面,抑制切屑等进入柱塞保持器68内。

摆动轴转轴65在比轨道导件60更靠前方处,将上侧齿轮盖20与柱塞保持器68连结。柱塞保持器68通过摆动轴转轴65的支撑而能够相对于上侧齿轮盖20在上下方向上摆动。滚珠轴承63介隔存于轨道导件60的倾斜面60a与柱塞保持器68的外周面之间。滚珠轴承63的外周部与倾斜面60a接触。滚珠轴承63的内周面与柱塞保持器68的外周面接触。弹簧64在比滚珠轴承63更靠后方处设置于上侧齿轮盖20与柱塞保持器68之间,对柱塞保持器68向离开上侧齿轮盖20的方向(下方)施力。通过弹簧64的施力,滚珠轴承63被按压至轨道导件60的倾斜面60a。若轨道导件60旋转,则滚珠轴承63及柱塞保持器68因倾斜面60a的高度变化而在上下方向上摆动。此时,摆动轴转轴65成为柱塞保持器68摆动的支点。

转换转轴66是用于切换轨道模式的有效、无效的转轴,所述轨道模式是通过柱塞保持器68的上下方向的摆动,一边使锯刃5在上下方向上摆动一边进行切断(冲击切断)。转换转轴66在比轨道导件60更靠后方处能够旋转地支撑于上侧齿轮盖20,并以在左右方向上横穿柱塞保持器68的下方的方式延伸。转换转轴66的外周面受到切除而剖面成为半圆状。当转换转轴66的圆弧状的外周面朝下时(图6的状态),轨道模式有效。若使转换转轴66从所述状态旋转180度而圆弧状的外周面朝上,则柱塞保持器68被所述外周面顶起,滚珠轴承63从轨道导件60的倾斜面60a离开,轨道模式变为无效。

前侧金属轴承61及后侧金属轴承62分别是对前侧柱塞57及后侧柱塞58的前后方向上的滑动进行导向的滑动导向构件,相当于本发明的支撑构件。为了使滑动顺畅,在前侧金属轴承61及后侧金属轴承62的内周面与和所述内周面卡合的前侧柱塞57及后侧柱塞58的外周面之间(以下也表述为“滑动部”)需要润滑脂(润滑剂)。若在持续作业的过程中滑动部的润滑脂减少,则润滑性能降低,存在对前侧柱塞57及后侧柱塞58的向前后方向的往复运动产生障碍的可能性。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前侧润滑脂保持部30与后侧润滑脂保持部40分别设置前侧润滑脂承接构件30a及后侧润滑脂承接构件40a,来抑制滑动部的润滑脂减少。

前侧润滑脂承接构件30a及后侧润滑脂承接构件40a为容器状,且均优选为树脂成形体。此处,所谓容器状,是指具有无孔的底部与侧壁且具有开口,以便能够保持液体等流体的形状。此外,也可设为在底部包括具有粘性的润滑材料不会流下的程度的孔的容器形状,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前侧润滑脂保持部30与后侧润滑脂保持部40的底部不具有孔。前侧润滑脂承接构件30a在齿轮收容部内安装在位于第二锥齿轮的前侧的前侧润滑脂保持部30,且为如下构件:用于将落下至自身内部的润滑脂传送至前侧金属轴承61的后端部及前侧柱塞57的外周面中位于比前侧金属轴承61的后端更靠后方处的部分。后侧润滑脂承接构件40a在齿轮收容部内安装在位于第二锥齿轮的后侧的后侧润滑脂保持部40,且为如下构件:用于将落下至自身内部的润滑脂传送至后侧金属轴承62的后端部及后侧柱塞58的外周面中位于比后侧金属轴承62的后端更靠后方处的部分。以下,对能够使润滑脂沿与重力的作用方向相反的方向(容器状的润滑脂承接构件的开口方向)移动、且能够使润滑脂从传递机构部移动至输出轴(柱塞57、柱塞58)侧的传送机构进行说明。

如图5及图6所示,在前侧润滑脂承接构件30a中,构成传送机构的一部分的第一倾斜部31设置于与前侧柱塞57相同的左右方向位置。第一倾斜部31是从前方朝向后方变高的倾斜面,且在左右方向上高度一定。第一倾斜部31相当于本发明的引导部。在第一倾斜部31的前端竖立设置有前壁部38(图11)。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平面部38a从前壁部38的上端部向前方延伸。另外,柱塞保持器68的下表面与平面部38a构成为接近或接触。在第一倾斜部31的后端部中央设置有凸部31a。第二倾斜部32分别设置于第一倾斜部31的左右。第二倾斜部32是从前方朝向后方变高、且第一倾斜部31所处的一侧变低的倾斜面。在第二倾斜部32的后端部且为第一倾斜部31侧的端部设置有凸部32a。润滑脂积存凹部35从第二倾斜部32的后端部凹陷。前侧润滑脂承接构件30a呈向上方向开口的容器状的形状,因此,使从上方落下、移动的润滑脂积存于润滑脂积存凹部35中。另外,在第一倾斜部31的左右也竖立设置有壁,使得从上方落下、移动的润滑脂也积存于第一倾斜部31。即,润滑脂积存凹部35与第一倾斜部31作为保持润滑脂的容器的底部发挥功能。

如图7及图8所示,润滑脂积存凹部35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与前侧金属固定用螺栓72相同。随着柱塞保持器68向上下方向摆动(往复运动),作为接触部的前侧金属固定用螺栓72的头部从上方出入润滑脂积存凹部35内,从而与润滑脂积存凹部35内的润滑脂接触。由此,润滑脂积存凹部35内的润滑脂被挤出至第二倾斜部32上。如此,前侧金属固定用螺栓72构成传送机构的一部分。由于第二倾斜部32以朝向第一倾斜部31侧变低的方式倾斜,因此第二倾斜部32上的润滑脂因作业时的振动或主体的姿势变化等而移动至第一倾斜部31上。第一倾斜部31上的润滑脂因作业时的振动等而沿着第一倾斜部31的倾斜上升,到达轨道导件60的上表面。此时,由于存在凸部31a、凸部32a而润滑脂的移动路径变窄,因此润滑脂因自身的粘性而向高度方向膨胀。由此,可使润滑脂进一步向上方向移动,例如易于将润滑脂传送至轨道导件60的上表面。前侧柱塞57与轨道导件60的上表面接近地在前后方向上往复运动,因此,移动至轨道导件60的润滑脂附着于前侧柱塞57的外周面,并进入前侧柱塞57的外周面与前侧金属轴承61的内周面之间。轨道导件60的倾斜面60a上的润滑脂也有助于润滑滚珠轴承63的旋转。第一倾斜部31与第二倾斜部32作为用于使润滑脂向上方移动的导向部发挥功能。

后壁部39从第一倾斜部31及第二倾斜部32的前端部向下方垂下。后壁部39随着从左右方向中央向左右行进而变高。由此,容易将润滑脂集中于左右方向中央位置(左右方向上的前侧柱塞57的存在范围)。从侧壁部36分别向左右前方延伸的脚部37是为了与下侧齿轮盖10的前侧内壁部13及侧壁部16接触来规定前侧润滑脂承接构件30a的后端位置及左右方向位置而设置。前侧润滑脂承接构件30a的前端位置通过平面部38a的前端与下侧齿轮盖10的前壁部18接触来规定。前侧润滑脂承接构件30a的上下方向位置通过被下侧齿轮盖10与上侧齿轮盖20夹持来规定。后壁部39的下端部与下侧齿轮盖10的前侧内壁部13的上端接近并抵接。后壁部39相当于本发明的树脂壁部。另外,前侧内壁部13相当于本发明的内壁部。通过由后壁部39与前侧内壁部13形成、且在与输出轴(柱塞57、柱塞58)的延伸存在方向(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壁部,齿轮收容空间被划分为收容第二锥齿轮52的齿轮收容部52a与前侧润滑脂保持部30。通过由后壁部39与前侧内壁部13形成的壁部,抑制润滑脂从前侧润滑脂保持部30移动至齿轮收容部52a,可使得前侧润滑脂保持部30内的润滑脂容易接近/接触前侧柱塞57及前侧金属轴承61。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后壁部39与前侧内壁部13形成的壁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后壁部39与前侧内壁部13相当于本发明的壁部。

如图5及图6所示,在后侧润滑脂承接构件40a中,弯曲面部41设置于与后侧柱塞58相同的左右方向位置。弯曲面部41是向上方凸出的弯曲面,且以从左右方向中央越向左右行进而越低的方式弯曲。在弯曲面部41的后端,后壁部49的倾斜部49a、平面部49b及台阶部49c依序相连。在倾斜部49a、平面部49b及台阶部49c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凸部49e。由于存在凸部49e,润滑脂的传送路径容易集中于倾斜部49a、平面部49b及台阶部49c。弯曲面部41、倾斜部49a、平面部49b及台阶部49c构成传送机构的一部分。倾斜部49a、平面部49b及台阶部49c相当于本发明的引导部。

润滑脂积存凹部45分别设置于弯曲面部41左右两侧。如图7及图8所示,润滑脂积存凹部45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与后侧金属固定用螺栓73相同。随着柱塞保持器68向上下方向摆动,作为接触部的后侧金属固定用螺栓73的头部从上方出入润滑脂积存凹部45内,从而与润滑脂积存凹部45内的润滑脂接触。由此,润滑脂积存凹部45内的润滑脂被挤出至弯曲面部41上并向上方移动。如此,后侧金属固定用螺栓73构成传送机构的一部分。弯曲面部41上的润滑脂由于作业时的振动或主体的姿势变化等,逐渐上升至倾斜部49a、平面部49b及台阶部49c。移动至平面部49b的上端部及台阶部49c的上表面的润滑脂与后侧金属轴承62的后端开口部接近并接触,由此进入后侧柱塞58的外周面与后侧金属轴承62的内周面之间。一部分润滑脂从弯曲面部41向前方移动,超过前壁部38的上端而移动至轨道导件60的上表面。后侧润滑脂承接构件40a呈向上方向开口的容器状的形状,因此,使得从上方落下、移动的润滑脂积存于润滑脂积存凹部45中。另外,也使得从上方落下、移动的润滑脂积存于在前后设置有壁的弯曲面部41及倾斜部49a。即,润滑脂积存凹部45、弯曲面部41、倾斜部49a分别作为容器的底部发挥功能。

前壁部48随着从左右方向中央向左右行进而变高。由此,可使因作业时的振动等而从轨道导件60的上表面移动至后侧润滑脂承接构件40a上的润滑脂集中于左右方向中央的前壁部48的下端部与下侧齿轮盖10的后侧内壁部14的上端接近并抵接。前壁部48相当于本发明的树脂壁部。另外,后侧内壁部14相当于本发明的内壁部。通过由前壁部48与后侧内壁部14形成、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壁部,齿轮收容空间被划分为收容第二锥齿轮52的52a与后侧润滑脂保持部40。由前壁部48与后侧内壁部14形成的壁部抑制润滑脂从后侧润滑脂保持部40移动至齿轮收容部52a,使得后侧润滑脂保持部40内的润滑脂容易接近/接触后侧柱塞58。前壁部48与后侧内壁部14相当于本发明的壁部。从侧壁部46分别向左右前方延伸的脚部47是为了与下侧齿轮盖10的后侧内壁部14及侧壁部16接触来规定后侧润滑脂承接构件40a的前端位置及左右方向位置而设置。后侧润滑脂承接构件40a的后端位置通过后壁部49的后表面与下侧齿轮盖10的后壁部19的前表面接触来规定。后侧润滑脂承接构件40a的上下方向位置通过被下侧齿轮盖10与上侧齿轮盖20夹持来规定。

在图7及图8中,虚拟线l1表示摆动轴转轴65的中心轴的前后方向位置。虚拟线l2表示前侧金属固定用螺栓72的中心轴的前后方向位置。虚拟线l3表示第二锥齿轮52及轨道导件60的旋转中心轴的前后方向位置。虚拟线l4表示转换转轴66的中心轴的前后方向位置。虚拟线l5表示后侧金属固定用螺栓73的中心轴的前后方向位置。在图8中,虚拟线l6表示作业机1的往复运动最后位置处的销53的中心轴的前后方向位置。虚拟线l7表示作业机1的往复运动最后位置处的后侧柱塞58的后端位置的前后方向位置。在图7及图8中,阴影线表示润滑脂积存的部分。此部分对应于填充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起到下述效果。

(1)通过在润滑脂保持部(30、40)与齿轮收容部52a之间设置壁部,可抑制润滑脂从润滑脂保持部移动至齿轮收容部。由此,可使润滑脂保持部内的润滑脂容易接近柱塞及金属轴承,因此过度填充柱塞润滑用润滑脂的必要性变小,可减少润滑脂的填充量。另外,在前侧柱塞57及前侧金属轴承61的下方(重力作用方向侧)设置前侧润滑脂承接构件30a,使得能够保持落下、移动至前侧润滑脂承接构件30a内的润滑脂,因此可进一步抑制润滑脂向齿轮收容部52a移动。进而,由于构成为通过第一倾斜部31与第二倾斜部32的作用,将落下、移动至前侧润滑脂承接构件30a内的润滑脂传送至位于上方的前侧柱塞57侧(重力作用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并朝向前侧柱塞57及金属轴承61的外周面传送,因此可抑制由于持续进行作业而导致的传递机构50的润滑性能的降低,可抑制前侧柱塞57与前侧金属轴承61之间的润滑性能的降低。特别是第一倾斜部31与第二倾斜部32在与柱塞(57、58)的往复运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因此可构成为使得因往复运动方向的振动或主体的姿势变化而受到向后方的力的润滑脂向上方移动。另外,由于利用轨道模式中的前侧金属固定用螺栓72的上下方向的摆动而将润滑脂积存凹部35内的润滑脂挤出至位于上方的第二倾斜部32,由此也可将润滑脂向上方传送,因此,可促进润滑脂向前侧柱塞57与前侧金属轴承61之间的移动,抑制润滑性能降低的效果提高。换句话说,由于上下往复运动的传递机构50的一部分(与柱塞保持器68一体地运动的螺栓72)构成为能够与保持于前侧润滑脂承接构件30a的润滑脂接触,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润滑脂向传递机构50的传送。

(2)由于构成为在后侧柱塞58及后侧金属轴承62的下方设置后侧润滑脂承接构件40a,并将落下、移动至后侧润滑脂承接构件40a内的润滑脂朝向后侧柱塞58的外周面传送,因此可抑制由于持续进行作业而导致后侧柱塞58与后侧金属轴承62之间的润滑性能降低。另外,由于利用轨道模式中的后侧金属固定用螺栓73的上下方向的摆动而将润滑脂积存凹部45内的润滑脂挤出,因此,可促进润滑脂向后侧柱塞58与后侧金属轴承62之间的移动,抑制润滑性能降低的效果提高。

(3)由于前侧润滑脂承接构件30a的后壁部39与下侧齿轮盖10的前侧内壁部13相连,因此抑制从后壁部39与轨道导件60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落下的润滑脂移动至前侧润滑脂承接构件30a的正下方的空间(无助于润滑的空间),可将所述润滑脂适宜地导向第一锥齿轮51与第二锥齿轮52之间。同样地,后侧润滑脂承接构件40a的前壁部48与下侧齿轮盖10的后侧内壁部14相连,因此抑制从前壁部48与轨道导件60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落下的润滑脂移动至后侧润滑脂承接构件40a的正下方的空间(无助于润滑的空间),可将所述润滑脂导向第一锥齿轮51与第二锥齿轮52之间。另外,前后设置的润滑脂保持部分的底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马达轴6a与输出轴(57、58)之间的位置。换句话说,使润滑脂保持部(的底部)位于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二锥齿轮52的至少一部分相同的位置。由此,可构成为润滑脂不易积存于齿轮收容空间的下部,并且所积存的润滑脂的上表面容易靠近输出轴,可削减要填充的润滑脂的量。另外,在第二锥齿轮52的前后设置润滑脂的保持部,以与将输出轴支撑为能够前后滑动的支撑构件相对应,进而以相对于第二锥齿轮52的收容部位划分润滑脂保持部的方式设置有壁部。由此,可构成为使得润滑脂积存于需要供给润滑脂的场所的附近,而且使落下至两个润滑脂保持部之间的润滑脂通过锥齿轮的旋转而前后移动,因此可形成适宜的润滑脂供给的循环。

(4)通过将前侧润滑脂承接构件30a及后侧润滑脂承接构件40a设为树脂成形体,也可容易且低成本地应对复杂的形状。

以上,以实施方式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实施方式的各构成部件及各处理过程能够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以下涉及变形例。

作业机1也可为利用能够装卸地装设的电池组的电力运行的无绳型。马达6并不限定于无刷马达,也可为有刷马达。作业机1的原动机并不限定于马达6,也可为引擎等其他种类的原动机。本发明的作业机并不限定于刀锯,也可为利用润滑剂的其他种类的作业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是多以输出轴位于传递机构收容部的上部的姿势进行作业的作业机,因此在此种姿势的情况下,在输出轴的下方设置了向上方传送润滑剂的机构,但能够根据作业机的作业形态适宜地变更。

符号的说明

1:作业机

3:壳体

3a:马达收容部

3b:手柄部

4:前盖

5:锯刃(顶端工具)

6:马达(原动机)

7:控制基板

8:触发开关

9:电源线

10:下侧齿轮盖

13:前侧内壁部

14:后侧内壁部

18:前壁部

19:后壁部

20:上侧齿轮盖

30:前侧润滑脂保持部

30a:前侧润滑脂承接构件

31:第一倾斜部

31a:凸部

32:第二倾斜部

32a:凸部

35:润滑脂积存凹部

36:侧壁部

37:脚部

39:后壁部

40:后侧润滑脂保持部

40a:后侧润滑脂承接构件

41:弯曲面部

45:润滑脂积存凹部

46:侧壁部

47:脚部

48:前壁部

49:后壁部

49a:倾斜部

49b:平面部

49c:台阶部

49e:凸部

50:传递机构

51:第一锥齿轮

52:第二锥齿轮

53:销

54:滚针轴承

55:连接件

56:连接器

57:前侧柱塞(输出轴)

58:后侧柱塞(输出轴)

60:轨道导件

60a:倾斜面

61:前侧金属轴承(支撑构件)

62:后侧金属轴承(支撑构件)

63:滚珠轴承

64:弹簧

65:摆动轴转轴

66:转换转轴

68:柱塞保持器

69:板

70:刀片保持器部

71:防尘密封件

72:前侧金属固定用螺栓(固定构件)

73:后侧金属固定用螺栓(固定构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