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钳子锻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06154发布日期:2020-06-05 23:08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钳子锻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锻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火钳子锻压装置。



背景技术:

火钳为铁制夹取柴火的工具,多见于农村家庭日常生活做饭及冬天取暖时添加柴火时使用,也见于夹取煤炭或蜂窝煤使用,现大街小巷保洁员也有拿它拾取地面垃圾使用。

在当今社会,火钳子仍被应用于农村和某些燃煤取暖领域,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火钳子手柄外观为不规则的曲线形状,所以在火钳子出炉后加工过程中,多采用人工捶打弯折,人工效率低下,且火钳子内部杂质仍存在较多,进而导致了火钳子生产效率低,火钳子内部杂质较多,并且火钳子手柄弯曲缝隙过大,在使用过程中会夹伤手部的问题。

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化火钳子手柄无缝隙弯折,并且高效锤炼出火钳子内部杂质的火钳子锻压装置,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火钳子手柄外观为不规则的曲线形状,所以在火钳子出炉后加工过程中,多采用人工捶打弯折,人工效率低下,且火钳子内部杂质仍存在较多,进而导致了火钳子生产效率低,火钳子内部杂质较多,并且火钳子手柄弯曲缝隙过大,在使用过程中会夹伤手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火钳子手柄外观为不规则的曲线形状,所以在火钳子出炉后加工过程中,多采用人工捶打弯折,人工效率低下,且火钳子内部杂质仍存在较多,进而导致了火钳子生产效率低,火钳子内部杂质较多,并且火钳子手柄弯曲缝隙过大,在使用过程中会夹伤手部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火钳子锻压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火钳子锻压装置,包括左底板,内连架,右支框,第一顶架,第二顶架,控制屏,节点挤压机构,手柄弯折机构和锻压淬火机构;左底板顶端右中部与内连架相连接;左底板右端底部与右支框相连接;左底板顶端左侧与节点挤压机构相连接;左底板顶端右侧设置有锻压淬火机构,并且锻压淬火机构左部与内连架相连接,并且锻压淬火机构左端底部与节点挤压机构相连接,而且锻压淬火机构右部与右支框相连接;内连架顶端与手柄弯折机构相连接,并且手柄弯折机构左端与节点挤压机构相连接,而且手柄弯折机构右端中部与锻压淬火机构相连接;右支框顶端与第一顶架相连接,并且第一顶架底端右中部与锻压淬火机构相连接,并且第一顶架底端中部与手柄弯折机构,而且第一顶架底端左侧与节点挤压机构相连接;第一顶架左端与第二顶架相连接,并且第二顶架内左端底部与节点挤压机构相连接;第二顶架左端中部与控制屏相连接。

进一步的,节点挤压机构包括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平齿轮,第二平齿轮,第三平齿轮,第四平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五平齿轮,第六平齿轮,第一齿轮连接架,第一电动推杆,第七平齿轮,第一工作床,第一竖直滑套和第一圆柱滑轨;电机右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顶端上方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右端中部与第四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右端中部与第一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平齿轮顶端中部与第二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二平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三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平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平齿轮顶端中部与第五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五平齿轮顶端中部与第六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五平齿轮左端中部与第一齿轮连接架相连接;第一齿轮连接架左端中下部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一齿轮连接架右端顶部与第七平齿轮;第一齿轮连接架底端右中部与第一竖直滑套相连接;第一竖直滑套底端与第一圆柱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电机底端与左底板相连接;第一圆柱滑轨左端和底端右侧与左底板相连接;第二锥齿轮后端中部与左底板相连接;第一工作床底端中部与左底板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左端与第二顶架相连接;第二传动轮左端中部与第二顶架相连接;第二平齿轮左端中部与第二顶架相连接;第三平齿轮右端中部与手柄弯折机构相连接;第二锥齿轮右下方与锻压淬火机构;第一工作床顶端与第一顶架相连接。

进一步的,手柄弯折机构包括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一球锤击打轮,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二球锤击打轮,第二工作床,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一传动齿轮,三脚架,第二传动齿轮,第九传动轮,第三球锤击打轮,第三传动齿轮,第十传动轮和第四球锤击打轮;第三传动轮底端下方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第三传动轮右端中部与第一球锤击打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右端中部与第五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顶端上方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右端中部与第三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左端中部与第二球锤击打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后端中部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顶端上方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球锤击打轮左侧设置有第二工作床;第七传动轮左上方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后端中部与三脚架相连接;第一传动齿轮左端底部与第二传动齿轮进行啮合;第二传动齿轮后端中部与第九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九传动轮后端中部与三脚架相连接;第二传动齿轮左端中部与第三传动齿轮进行啮合;第九传动轮底端下方通过皮带与第三球锤击打轮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三球锤击打轮后端中部与第七传动轮相连接;第三传动齿轮后端中部与第十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左下方通过皮带与第四球锤击打轮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四球锤击打轮后端中部与第三球锤击打轮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左端中部与第三平齿轮相连接;第四球锤击打轮后端中部与第一顶架相连接;三脚架顶端中部与第一顶架相连接;第七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一顶架相连接;第二工作床底端与内连架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左端中部与内连架相连接;第五传动轮右端中部与内连架相连接。

进一步的,锻压淬火机构包括第一控制轮,第十一传动轮,曲柄固定杆,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扇形齿轮,第一齿杆,限位滑轨,椭形锤,异形捶打座,第二控制轮,第十二传动轮,旋转直杆,旋转钩,第一喷水蓬头和第二喷水蓬头;第一控制轮后端中部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控制轮前端右中部与第一联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后端中部与曲柄固定杆相连接;第一联动杆顶端与第二联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二联动杆右端与扇形齿轮相连接;扇形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一齿杆进行啮合;第一齿杆外表面右侧与限位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齿杆底端与椭形锤进行焊接;椭形锤底端下方设置有异形捶打座;异形捶打座右上方设置有第二控制轮;第二控制轮后端中部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控制轮左端中部与旋转直杆相连接;第二控制轮顶端上方设置有第一喷水蓬头;旋转直杆前端左侧与旋转钩相连接;第一喷水蓬头右下方设置有第二喷水蓬头;第二喷水蓬头右部与右支框相连接;第一喷水蓬头顶端与第一顶架相连接;第二控制轮后端中部与左底板相连接;限位滑轨右端与内连架相连接;曲柄固定杆顶端与内连架相连接;异形捶打座底端与左底板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左侧与第二锥齿轮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左侧与第四锥齿轮相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工作床包括第一床体,第一条形卡座,中部抬升台,椭形叉分桩,第二圆柱滑轨,第一连接滑套,第二连接滑套,第一l形杆,第一挤压头,第二l形杆,第二挤压头,第一丝杆和中部固定轴承环;第一床体前端左上侧与第一条形卡座相连接;第一床体前端中部与中部抬升台相连接;第一床体底端设置有第二圆柱滑轨;中部抬升台前端中上部设置有椭形叉分桩;第二圆柱滑轨外表面左侧与第一连接滑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圆柱滑轨外表面右侧与第二连接滑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滑套顶端与第二l形杆相连接;第二连接滑套顶端与第一l形杆相连接;第一l形杆左端与第一挤压头相连接;第二l形杆右端与第二挤压头相连接;第二l形杆底端内表面与第一丝杆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丝杆外表面右侧与第一l形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中部与中部固定轴承环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床体顶端与第一顶架相连接;第一丝杆左端与第六平齿轮相连接;中部固定轴承环底端中部与左底板相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工作床包括第二床体,异形叉分桩,第二条形卡座和第三条形卡座;第二床体前端顶中部设置有异形叉分桩;第二床体前端左中部设置有第二条形卡座;第二床体前端右中部设置有第三条形卡座;第二床体底端与内连架相连接。

进一步的,旋转钩与旋转直杆连接处可自由旋转。

进一步的,异形捶打座顶端左侧设置有凹陷的弧形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火钳子手柄外观为不规则的曲线形状,所以在火钳子出炉后加工过程中,多采用人工捶打弯折,人工效率低下,且火钳子内部杂质仍存在较多,进而导致了火钳子生产效率低,火钳子内部杂质较多,并且火钳子手柄弯曲缝隙过大,在使用过程中会夹伤手部的问题,设计了节点挤压机构,手柄弯折机构和锻压淬火机构,在使用时首先使用节点挤压机构将火钳子节点处进行紧密挤压,然后通过手柄弯折机构对火钳子的手柄进行不规则弯曲,最后通过锻压淬火机构将火钳子内部残余杂质锤炼析出和淬火清洗,实现了高效紧密挤压火钳子手柄贴合节点,高效率自动化弯折火钳子手柄,并且手柄无缝隙,快速去除杂质并清洗淬火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节点挤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手柄弯折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锻压淬火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工作床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工作床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左底板,2-内连架,3-右支框,4-第一顶架,5-第二顶架,6-控制屏,7-节点挤压机构,8-手柄弯折机构,9-锻压淬火机构,701-电机,702-第一传动轮,703-第二传动轮,704-第一平齿轮,705-第二平齿轮,706-第三平齿轮,707-第四平齿轮,708-第一锥齿轮,709-第二锥齿轮,7010-第五平齿轮,7011-第六平齿轮,7012-第一齿轮连接架,7013-第一电动推杆,7014-第七平齿轮,7015-第一工作床,7016-第一竖直滑套,7017-第一圆柱滑轨,801-第三传动轮,802-第四传动轮,803-第一球锤击打轮,804-第五传动轮,805-第六传动轮,806-第三锥齿轮,807-第四锥齿轮,808-第二球锤击打轮,809-第二工作床,8010-第七传动轮,8011-第八传动轮,8012-第一传动齿轮,8013-三脚架,8014-第二传动齿轮,8015-第九传动轮,8016-第三球锤击打轮,8017-第三传动齿轮,8018-第十传动轮,8019-第四球锤击打轮,901-第一控制轮,902-第十一传动轮,903-曲柄固定杆,904-第一联动杆,905-第二联动杆,906-扇形齿轮,907-第一齿杆,908-限位滑轨,909-椭形锤,9010-异形捶打座,9011-第二控制轮,9012-第十二传动轮,9013-旋转直杆,9014-旋转钩,9015-第一喷水蓬头,9016-第二喷水蓬头,701501-第一床体,701502-第一条形卡座,701503-中部抬升台,701504-椭形叉分桩,701505-第二圆柱滑轨,701506-第一连接滑套,701507-第二连接滑套,701508-第一l形杆,701509-第一挤压头,701510-第二l形杆,701511-第二挤压头,701512-第一丝杆,701513-中部固定轴承环,80901-第二床体,80902-异形叉分桩,80903-第二条形卡座,80904-第三条形卡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火钳子锻压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左底板1,内连架2,右支框3,第一顶架4,第二顶架5,控制屏6,节点挤压机构7,手柄弯折机构8和锻压淬火机构9;左底板1顶端右中部与内连架2相连接;左底板1右端底部与右支框3相连接;左底板1顶端左侧与节点挤压机构7相连接;左底板1顶端右侧设置有锻压淬火机构9,并且锻压淬火机构9左部与内连架2相连接,并且锻压淬火机构9左端底部与节点挤压机构7相连接,而且锻压淬火机构9右部与右支框3相连接;内连架2顶端与手柄弯折机构8相连接,并且手柄弯折机构8左端与节点挤压机构7相连接,而且手柄弯折机构8右端中部与锻压淬火机构9相连接;右支框3顶端与第一顶架4相连接,并且第一顶架4底端右中部与锻压淬火机构9相连接,并且第一顶架4底端中部与手柄弯折机构8,而且第一顶架4底端左侧与节点挤压机构7相连接;第一顶架4左端与第二顶架5相连接,并且第二顶架5内左端底部与节点挤压机构7相连接;第二顶架5左端中部与控制屏6相连接。

节点挤压机构7包括电机701,第一传动轮702,第二传动轮703,第一平齿轮704,第二平齿轮705,第三平齿轮706,第四平齿轮707,第一锥齿轮708,第二锥齿轮709,第五平齿轮7010,第六平齿轮7011,第一齿轮连接架7012,第一电动推杆7013,第七平齿轮7014,第一工作床7015,第一竖直滑套7016和第一圆柱滑轨7017;电机701右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7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702顶端上方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7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702右端中部与第四平齿轮70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703右端中部与第一平齿轮7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平齿轮704顶端中部与第二平齿轮705进行啮合;第二平齿轮705右端中部与第三平齿轮706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平齿轮707右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708进行啮合;第四平齿轮707顶端中部与第五平齿轮7010进行啮合;第五平齿轮7010顶端中部与第六平齿轮7011进行啮合;第五平齿轮7010左端中部与第一齿轮连接架7012相连接;第一齿轮连接架7012左端中下部与第一电动推杆7013相连接;第一齿轮连接架7012右端顶部与第七平齿轮7014;第一齿轮连接架7012底端右中部与第一竖直滑套7016相连接;第一竖直滑套7016底端与第一圆柱滑轨7017进行滑动连接;电机701底端与左底板1相连接;第一圆柱滑轨7017左端和底端右侧与左底板1相连接;第二锥齿轮709后端中部与左底板1相连接;第一工作床7015底端中部与左底板1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7013左端与第二顶架5相连接;第二传动轮703左端中部与第二顶架5相连接;第二平齿轮705左端中部与第二顶架5相连接;第三平齿轮706右端中部与手柄弯折机构8相连接;第二锥齿轮709右下方与锻压淬火机构9;第一工作床7015顶端与第一顶架4相连接。

手柄弯折机构8包括第三传动轮801,第四传动轮802,第一球锤击打轮803,第五传动轮804,第六传动轮805,第三锥齿轮806,第四锥齿轮807,第二球锤击打轮808,第二工作床809,第七传动轮8010,第八传动轮8011,第一传动齿轮8012,三脚架8013,第二传动齿轮8014,第九传动轮8015,第三球锤击打轮8016,第三传动齿轮8017,第十传动轮8018和第四球锤击打轮8019;第三传动轮801底端下方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802;第三传动轮801右端中部与第一球锤击打轮803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802右端中部与第五传动轮8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804顶端上方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805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805右端中部与第三锥齿轮806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805左端中部与第二球锤击打轮8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806后端中部与第四锥齿轮807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807顶端上方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8010进行传动连接;第二球锤击打轮808左侧设置有第二工作床809;第七传动轮8010左上方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8011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8011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齿轮8012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8011后端中部与三脚架8013相连接;第一传动齿轮8012左端底部与第二传动齿轮8014进行啮合;第二传动齿轮8014后端中部与第九传动轮8015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九传动轮8015后端中部与三脚架8013相连接;第二传动齿轮8014左端中部与第三传动齿轮8017进行啮合;第九传动轮8015底端下方通过皮带与第三球锤击打轮8016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三球锤击打轮8016后端中部与第七传动轮8010相连接;第三传动齿轮8017后端中部与第十传动轮8018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8018左下方通过皮带与第四球锤击打轮8019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四球锤击打轮8019后端中部与第三球锤击打轮8016相连接;第三传动轮801左端中部与第三平齿轮706相连接;第四球锤击打轮8019后端中部与第一顶架4相连接;三脚架8013顶端中部与第一顶架4相连接;第七传动轮8010后端中部与第一顶架4相连接;第二工作床809底端与内连架2相连接;第四传动轮802左端中部与内连架2相连接;第五传动轮804右端中部与内连架2相连接。

锻压淬火机构9包括第一控制轮901,第十一传动轮902,曲柄固定杆903,第一联动杆904,第二联动杆905,扇形齿轮906,第一齿杆907,限位滑轨908,椭形锤909,异形捶打座9010,第二控制轮9011,第十二传动轮9012,旋转直杆9013,旋转钩9014,第一喷水蓬头9015和第二喷水蓬头9016;第一控制轮901后端中部与第十一传动轮9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控制轮901前端右中部与第一联动杆904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902后端中部与曲柄固定杆903相连接;第一联动杆904顶端与第二联动杆905进行传动连接;第二联动杆905右端与扇形齿轮906相连接;扇形齿轮906右端中部与第一齿杆907进行啮合;第一齿杆907外表面右侧与限位滑轨908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齿杆907底端与椭形锤909进行焊接;椭形锤909底端下方设置有异形捶打座9010;异形捶打座9010右上方设置有第二控制轮9011;第二控制轮9011后端中部与第十二传动轮9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控制轮9011左端中部与旋转直杆9013相连接;第二控制轮9011顶端上方设置有第一喷水蓬头9015;旋转直杆9013前端左侧与旋转钩9014相连接;第一喷水蓬头9015右下方设置有第二喷水蓬头9016;第二喷水蓬头9016右部与右支框3相连接;第一喷水蓬头9015顶端与第一顶架4相连接;第二控制轮9011后端中部与左底板1相连接;限位滑轨908右端与内连架2相连接;曲柄固定杆903顶端与内连架2相连接;异形捶打座9010底端与左底板1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902左侧与第二锥齿轮709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9012左侧与第四锥齿轮807相连接。

第一工作床7015包括第一床体701501,第一条形卡座701502,中部抬升台701503,椭形叉分桩701504,第二圆柱滑轨701505,第一连接滑套701506,第二连接滑套701507,第一l形杆701508,第一挤压头701509,第二l形杆701510,第二挤压头701511,第一丝杆701512和中部固定轴承环701513;第一床体701501前端左上侧与第一条形卡座701502相连接;第一床体701501前端中部与中部抬升台701503相连接;第一床体701501底端设置有第二圆柱滑轨701505;中部抬升台701503前端中上部设置有椭形叉分桩701504;第二圆柱滑轨701505外表面左侧与第一连接滑套701506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圆柱滑轨701505外表面右侧与第二连接滑套701507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滑套701506顶端与第二l形杆701510相连接;第二连接滑套701507顶端与第一l形杆701508相连接;第一l形杆701508左端与第一挤压头701509相连接;第二l形杆701510右端与第二挤压头701511相连接;第二l形杆701510底端内表面与第一丝杆701512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丝杆701512外表面右侧与第一l形杆7015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701512外表面中部与中部固定轴承环70151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床体701501顶端与第一顶架4相连接;第一丝杆701512左端与第六平齿轮7011相连接;中部固定轴承环701513底端中部与左底板1相连接。

第二工作床809包括第二床体80901,异形叉分桩80902,第二条形卡座80903和第三条形卡座80904;第二床体80901前端顶中部设置有异形叉分桩80902;第二床体80901前端左中部设置有第二条形卡座80903;第二床体80901前端右中部设置有第三条形卡座80904;第二床体80901底端与内连架2相连接。

旋转钩9014与旋转直杆9013连接处可自由旋转。

异形捶打座9010顶端左侧设置有凹陷的弧形槽。

工作原理:在使用火钳子锻压装置时,首先将火钳子锻压装置稳定固定在工作平面,然后将未成形的火钳子手柄固定在节点挤压机构7内部,然后外接电源,手动打开控制屏6,然后通过控制屏6接通装置内部动力机构电源,然后将火钳子的节点部位进行相对挤压成型,然后节点挤压完成后,将火钳子固定在手柄弯折机构8内部,然后首先将火钳子两个手柄进行外向翻折,进而待两个手柄向外弯折至直角,然后再将翻折至直角的手柄内侧底端弯折至与火钳子主体贴合,然后,最后在锻压淬火机构9内部完成最后的细节锤炼和和淬火,此装置完成了对出炉火钳子手柄的自动化精准弯曲和自动化锤炼,和对火钳子内部杂质的循环锤炼。

节点挤压机构7包括电机701,第一传动轮702,第二传动轮703,第一平齿轮704,第二平齿轮705,第三平齿轮706,第四平齿轮707,第一锥齿轮708,第二锥齿轮709,第五平齿轮7010,第六平齿轮7011,第一齿轮连接架7012,第一电动推杆7013,第七平齿轮7014,第一工作床7015,第一竖直滑套7016和第一圆柱滑轨7017;电机701右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7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702顶端上方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7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702右端中部与第四平齿轮70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703右端中部与第一平齿轮7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平齿轮704顶端中部与第二平齿轮705进行啮合;第二平齿轮705右端中部与第三平齿轮706进行转动连接;第四平齿轮707右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708进行啮合;第四平齿轮707顶端中部与第五平齿轮7010进行啮合;第五平齿轮7010顶端中部与第六平齿轮7011进行啮合;第五平齿轮7010左端中部与第一齿轮连接架7012相连接;第一齿轮连接架7012左端中下部与第一电动推杆7013相连接;第一齿轮连接架7012右端顶部与第七平齿轮7014;第一齿轮连接架7012底端右中部与第一竖直滑套7016相连接;第一竖直滑套7016底端与第一圆柱滑轨7017进行滑动连接;电机701底端与左底板1相连接;第一圆柱滑轨7017左端和底端右侧与左底板1相连接;第二锥齿轮709后端中部与左底板1相连接;第一工作床7015底端中部与左底板1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7013左端与第二顶架5相连接;第二传动轮703左端中部与第二顶架5相连接;第二平齿轮705左端中部与第二顶架5相连接;第三平齿轮706右端中部与手柄弯折机构8相连接;第二锥齿轮709右下方与锻压淬火机构9;第一工作床7015顶端与第一顶架4相连接。

首先将火钳子固定在第一工作床7015顶端,然后通过控制屏6控制接通电机701电源,然后电机701带动其右端中部的第一传动轮702转动,进而第一传动轮702右端通过转轴杆带动第四平齿轮707转动,然后第四平齿轮707顶端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五平齿轮7010转动,进而第五平齿轮7010带动其顶端的第六平齿轮7011转动,进而第六平齿轮7011右端带动第一工作床7015转动,第一工作床7015对其内部的火钳子节点位置进行挤压,待挤压完成,通过控制屏6控制第一电动推杆7013向右推出,然后第一电动推杆7013带动第一齿轮连接架7012向右运动,进而第一齿轮连接架7012带动第五平齿轮7010脱离与第六平齿轮7011的啮合状态,同时第一齿轮连接架7012带动第七平齿轮7014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第三平齿轮706和第六平齿轮7011啮合转动,然后第三平齿轮706底端通过第七平齿轮7014进而带动第六平齿轮7011转动,即第六平齿轮7011右端带动第一工作床7015内部反向转动,挤压机构分离,进行下一次节点挤压,完成了火钳子的节点挤压。

手柄弯折机构8包括第三传动轮801,第四传动轮802,第一球锤击打轮803,第五传动轮804,第六传动轮805,第三锥齿轮806,第四锥齿轮807,第二球锤击打轮808,第二工作床809,第七传动轮8010,第八传动轮8011,第一传动齿轮8012,三脚架8013,第二传动齿轮8014,第九传动轮8015,第三球锤击打轮8016,第三传动齿轮8017,第十传动轮8018和第四球锤击打轮8019;第三传动轮801底端下方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802;第三传动轮801右端中部与第一球锤击打轮803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802右端中部与第五传动轮8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804顶端上方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805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805右端中部与第三锥齿轮806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805左端中部与第二球锤击打轮8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806后端中部与第四锥齿轮807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807顶端上方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8010进行传动连接;第二球锤击打轮808左侧设置有第二工作床809;第七传动轮8010左上方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8011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8011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齿轮8012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8011后端中部与三脚架8013相连接;第一传动齿轮8012左端底部与第二传动齿轮8014进行啮合;第二传动齿轮8014后端中部与第九传动轮8015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九传动轮8015后端中部与三脚架8013相连接;第二传动齿轮8014左端中部与第三传动齿轮8017进行啮合;第九传动轮8015底端下方通过皮带与第三球锤击打轮8016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三球锤击打轮8016后端中部与第七传动轮8010相连接;第三传动齿轮8017后端中部与第十传动轮8018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8018左下方通过皮带与第四球锤击打轮8019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四球锤击打轮8019后端中部与第三球锤击打轮8016相连接;第三传动轮801左端中部与第三平齿轮706相连接;第四球锤击打轮8019后端中部与第一顶架4相连接;三脚架8013顶端中部与第一顶架4相连接;第七传动轮8010后端中部与第一顶架4相连接;第二工作床809底端与内连架2相连接;第四传动轮802左端中部与内连架2相连接;第五传动轮804右端中部与内连架2相连接。

待节点挤压完成,将火钳子固定在第二工作床809顶端,然后第三平齿轮706右端中部通过转轴杆带动第三传动轮801转动,然后第三传动轮801右端中部带动第一球锤击打轮803转动,同时第三传动轮801底端下方通过皮带带动第四传动轮802转动,然后第四传动轮802右端中部带动第五传动轮804转动,进而第五传动轮804顶端上方通过皮带带动第六传动轮805进行转动,然后第六传动轮805左端中部带动第二球锤击打轮808转动,同时第六传动轮805右端带动第三锥齿轮806转动,第三锥齿轮806后端中部带动与之啮合的第四锥齿轮807转动,进而第四锥齿轮807顶端上方通过皮带带动第七传动轮8010转动,进而第七传动轮8010左上方通过皮带带动第八传动轮8011转动,即第八传动轮8011带动其前端中部的第一传动齿轮8012转动,同时第一传动齿轮8012左端下侧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8014转动,进而第二传动齿轮8014后端中部带动第九传动轮8015转动,同时第九传动轮8015底端下方通过皮带带动第三球锤击打轮8016转动,然后第二传动齿轮8014左端中部带动第三传动齿轮8017转动,然后第三传动齿轮8017后端通过带动第十传动轮8018,进而第十传动轮8018左下方通过皮带带动第四球锤击打轮8019转动,此时,第四球锤击打轮8019将火钳子左侧手柄向左侧打击弯曲,同时第三球锤击打轮8016将火钳子右手柄向右击打弯曲,待左右两手柄被打击弯曲至直角,第一球锤击打轮803和第二球锤击打轮808分别将火钳子左右手柄向下击打弯曲,进而完成了火钳子的手柄弯曲。

锻压淬火机构9包括第一控制轮901,第十一传动轮902,曲柄固定杆903,第一联动杆904,第二联动杆905,扇形齿轮906,第一齿杆907,限位滑轨908,椭形锤909,异形捶打座9010,第二控制轮9011,第十二传动轮9012,旋转直杆9013,旋转钩9014,第一喷水蓬头9015和第二喷水蓬头9016;第一控制轮901后端中部与第十一传动轮9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控制轮901前端右中部与第一联动杆904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902后端中部与曲柄固定杆903相连接;第一联动杆904顶端与第二联动杆905进行传动连接;第二联动杆905右端与扇形齿轮906相连接;扇形齿轮906右端中部与第一齿杆907进行啮合;第一齿杆907外表面右侧与限位滑轨908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齿杆907底端与椭形锤909进行焊接;椭形锤909底端下方设置有异形捶打座9010;异形捶打座9010右上方设置有第二控制轮9011;第二控制轮9011后端中部与第十二传动轮9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控制轮9011左端中部与旋转直杆9013相连接;第二控制轮9011顶端上方设置有第一喷水蓬头9015;旋转直杆9013前端左侧与旋转钩9014相连接;第一喷水蓬头9015右下方设置有第二喷水蓬头9016;第二喷水蓬头9016右部与右支框3相连接;第一喷水蓬头9015顶端与第一顶架4相连接;第二控制轮9011后端中部与左底板1相连接;限位滑轨908右端与内连架2相连接;曲柄固定杆903顶端与内连架2相连接;异形捶打座9010底端与左底板1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902左侧与第二锥齿轮709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9012左侧与第四锥齿轮807相连接。

待火钳子手柄弯曲完成,将手柄底端贴合位置固定在异形捶打座9010顶端,然后第二锥齿轮709右下方通过皮带带动第十一传动轮902进行转动,然后第十一传动轮902带动其前端中部的第一控制轮901转动,进而第一控制轮901带动其前端右中部的第一联动杆904转动,然后第一联动杆904带动其顶端的第二联动杆905实现上下摆动,进而第二联动杆905右端带动扇形齿轮906实现上下摆动,进而扇形齿轮906右端中部带动第一齿杆907实现上下往复运动,进而第一齿杆907底端带动椭形锤909实现循环的上下往复运动,对异形捶打座9010顶端的火钳子的手柄底端贴合位置和火钳子内部杂质锤炼而出,待锤炼完成,人工将火钳子挂在旋转钩9014上,同时第四锥齿轮807右下方通过皮带带动第十二传动轮9012转动,进而第十二传动轮9012带动其前端中部的第二控制轮9011转动,然后第二控制轮9011带动旋转直杆9013转动,即带动火钳子转动,然后接通第一喷水蓬头9015和第二喷水蓬头9016的水源,使其喷出水对火钳子进行均匀洒水清洗淬火,洗去火钳子表面析出杂质,完成了火钳子手柄的锻压,和其钳体杂质的提取。

第一工作床7015包括第一床体701501,第一条形卡座701502,中部抬升台701503,椭形叉分桩701504,第二圆柱滑轨701505,第一连接滑套701506,第二连接滑套701507,第一l形杆701508,第一挤压头701509,第二l形杆701510,第二挤压头701511,第一丝杆701512和中部固定轴承环701513;第一床体701501前端左上侧与第一条形卡座701502相连接;第一床体701501前端中部与中部抬升台701503相连接;第一床体701501底端设置有第二圆柱滑轨701505;中部抬升台701503前端中上部设置有椭形叉分桩701504;第二圆柱滑轨701505外表面左侧与第一连接滑套701506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圆柱滑轨701505外表面右侧与第二连接滑套701507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滑套701506顶端与第二l形杆701510相连接;第二连接滑套701507顶端与第一l形杆701508相连接;第一l形杆701508左端与第一挤压头701509相连接;第二l形杆701510右端与第二挤压头701511相连接;第二l形杆701510底端内表面与第一丝杆701512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丝杆701512外表面右侧与第一l形杆7015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701512外表面中部与中部固定轴承环70151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床体701501顶端与第一顶架4相连接;第一丝杆701512左端与第六平齿轮7011相连接;中部固定轴承环701513底端中部与左底板1相连接。

首先将火钳子按照手柄形状,左右手柄分别固定在第一条形卡座701502和椭形叉分桩701504的空隙以及椭形叉分桩701504右侧的空隙之间,然后在第六平齿轮7011右端带动第一丝杆701512转动作用下,第一l形杆701508和第二l形杆701510底端滑套在第一丝杆701512的转动作用下,第一l形杆701508向左运动,第二l形杆701510向右运动,即第一挤压头701509和第二挤压头701511分别向左和右运动,即第一挤压头701509和第二挤压头701511对固定的火钳子的手柄节点进行挤压,同时第一连接滑套701506和第二连接滑套701507在第二圆柱滑轨701505上的稳定滑动保证了第一挤压头701509和第二挤压头701511的稳定挤压,完成了对火钳子手柄的挤压。

第二工作床809包括第二床体80901,异形叉分桩80902,第二条形卡座80903和第三条形卡座80904;第二床体80901前端顶中部设置有异形叉分桩80902;第二床体80901前端左中部设置有第二条形卡座80903;第二床体80901前端右中部设置有第三条形卡座80904;第二床体80901底端与内连架2相连接。

将火钳子手柄左侧和右侧手柄分别固定至第二条形卡座80903与异形叉分桩80902和异形叉分桩80902与第三条形卡座80904形成的空间间隙内部,然后将火钳子用力向上推,使左右手柄形成一定的弯曲角度,以便于进行接下来的弯折操作。

旋转钩9014与旋转直杆9013连接处可自由旋转,以便于火钳子在转动过程中不会脱离旋转钩9014。

异形捶打座9010顶端左侧设置有凹陷的弧形槽,以便于火钳子手柄弯曲部分能够固定至弧形槽内部,从而保证火钳子在锻压过程中钳体能够保证水平,使火钳子锻压表面更平整。

提供以上描述仅是为了例示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改变本发明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仅出于例示性目的提供,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范围不限于此。因此,应该理解,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该基于权利要求书来解释,其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构思应该被解释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