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P等离子送丝校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75636发布日期:2020-07-14 17:01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ICP等离子送丝校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金属3d打印原料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icp等离子送丝校直机构。



背景技术:

盘状丝材送丝中处于弯曲状态,在icp制粉过程中容易接触等离子炬管,出现炸头现象;现有技术采用送丝与等离子炬管非同心状态,送丝从等离子炬管侧面进入,由三组等离子炬头组成范围较大的加热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丝材弯曲影响。但是,三组等离子炬扩大加热区域,钛丝弯曲仍然会出现无法气化现象,导致丝材以整段的形式掉落,浪费原材料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icp等离子送丝校直机构,其能维持丝材在生产过程中形态,减少丝材在等离子气化区弯曲程度,起到丝材校直作用,将丝材维持在等离子高温区域,使原材料充分气化,且不同规格丝材通过更换耐磨套可以得到理想校直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icp等离子送丝校直机构,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送丝装置与对中管,送丝装置包括储丝件,对中管下方设有与其同心的等离子炬管,送丝装置将储丝件内的原料金属丝进行第一级校直后,向下送入对中管中进行第二级校直,再通过等离子炬管气化;

送丝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机体上的若干对压轮,每对压轮分别位于原料金属丝的两侧,至少有一个压轮由电机驱动转动,压轮外周可拆卸连接有耐磨套,耐磨套外周面上开设有一圈与原料金属丝相适配的凹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压轮的转轴滑移连接于机体上,其滑移方向朝向远离原料金属丝方向,压轮上还设有固定件,固定件将压轮固定在其靠近原料金属丝一端的位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两端开设固定孔,对应的一对压轮转轴外端分别插设于对应固定孔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压轮转轴的外端设有向上的凸起。

更进一步地,同一压轮转轴上的向上凸起设有两个,且两凸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固定板厚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压轮转轴的滑移路径包括工作段,所述工作段朝向远离原料金属丝方向高度递增或不变。

更进一步地,所述工作段远离原料金属丝一端还连通有更换段,所述更换段朝向远离原料金属丝方向高度递减或不变。

更进一步地,所述送丝装置包括有n个,对中管正上方为送丝装置的工作位,机体上连接有用于将送丝装置依次切换至工作位的切换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切换件包括竖直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包括上方的转动段和下方的固定段,转动段为圆轴,固定段为正棱柱段,转动段直径小于固定段外接圆直径,送丝装置中设有与固定段相适配的转动孔,所述送丝装置绕转动杆均匀分布,固定段边数为m,m为n的整数倍且m不小于2。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段上方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固定螺母抵接于送丝装置上方。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送丝装置,可以达到校直丝材作用,满足icp等离子对中需求,杜绝炸头现象;

2.原先需要三个等离子炬头扩大加热区域,造成成本浪费,通过送丝装置校直,减少了原材料浪费,提高了生产效率;

3.耐磨套可以根据不同尺寸丝材进行更换,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和通用性;

4.更换耐磨套的过程方便,便于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压轮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单个压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送丝装置;11、储丝件;2、对中管;22、压轮;221、耐磨套;222、固定板;223、凸起;224、工作段;225、更换段;31、转动段;32、固定段;33、固定螺母;4、等离子炬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icp等离子送丝校直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送丝装置与对中管,送丝装置包括储丝件,储丝件为转动连接于集体上的送丝盘;对中管为石英管,起校直对中的作用,对中管上端连接于送丝装置下方,下端连接有与其同心的等离子炬管;

送丝装置将送丝盘上卷绕的原料金属丝进行第一级校直后,向下送入对中管中进行第二级校直,在气旋作用下金属丝自动通过等离子炬管,使丝材维持在等离子高温区域,便于原材料充分气化。

如图2和图3所示,送丝装置包括转动连接于机体上的两对压轮,每对压轮分别位于原料金属丝的两侧,至少有一个压轮由电机驱动转动,压轮外周可拆卸连接有耐磨套,耐磨套外周面上开设有一圈与原料金属丝相适配的凹槽。

本实施例中,耐磨套由内六角螺钉固定,每对压轮外周之间通过一圈齿轮相互啮合,下方的一个压轮还与由电机驱动转动的主动齿轮相啮合,主动齿轮位于该压轮下方,通过电机来驱动该压轮转动。

如图2所示,压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转轴,压轮的转轴滑移连接于机体上,其滑移方向朝向远离原料金属丝方向,压轮上还设有固定件,固定件将压轮固定在其靠近原料金属丝一端的位置。本实施例中,机体上开设有滑槽,转轴滑移连接于滑槽中,以限制转轴的滑移路径。

如图2所示,固定件包括固定板,压轮转轴的外端设有向上的凸起;同一压轮转轴上的向上凸起设有两个;固定板两端开设固定孔,固定孔供转轴以及凸起穿过,对应的一对压轮转轴外端分别插设于对应固定孔中,两凸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固定板厚度。在重力作用下,固定板上固定孔的上侧抵接于两凸起之间,通过固定板限制压轮的滑移,方便固定压轮的位置。

如图2所示,压轮转轴的滑移路径(即滑槽)包括工作段,工作段朝向远离原料金属丝方向高度递增或不变;压轮皆位于工作段底端时,每一对压轮相互啮合,主动齿轮与对应压轮外的齿圈啮合,每一对压轮转轴之间的间距等于固定板上两固定孔之间间距;工作段远离原料金属丝一端还连通有更换段,更换段朝向远离原料金属丝方向高度递减或不变。

工作原理:

生产原料钛丝放卷过程中,经过送丝压轮进行第一级校直,送丝压轮有两组,针对不同丝材尺寸带有不同尺寸凹槽;在送丝装置与等离子火炬中间,增加校直对中的石英管,石英管将丝材送至火焰上方,杜绝丝材与等离子火炬接触出现炸头。上下压轮配有耐磨套,根据不同尺寸丝材进行更换,由螺丝拧紧。

可以达到校直丝材作用,满足icp等离子对中需求,杜绝炸头现象;原先需要三个等离子炬头扩大加热区域,造成成本浪费;现在通过校直系统减少原材料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原理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

如图4所示,送丝装置包括有n个,送丝装置绕转动杆均匀分布,对中管正上方为送丝装置的工作位,机体上连接有用于将送丝装置依次切换至工作位的切换件。以便于在送丝盘上的原料使用完或者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丝材后,进行快速切换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切换件可以直接通过电机转动切换,本实施例中,切换件包括竖直转动杆,转动杆包括上方的转动段和下方的固定段,转动段为圆轴,固定段为正棱柱段,转动段直径小于固定段外接圆直径,送丝装置中设有与固定段相适配的转动孔,固定段边数为m,m为n的整数倍且m不小于2。本实施例中,m=4,n=2,即固定段为正四棱柱。

送丝装置依靠自重固定在固定段上,切换时将送丝装置向上提升至转动段转动切换,再放下即可。但是为了进一步固定送丝装置的位置,防止装置震动带来影响,转动段上方还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固定螺母抵接于送丝装置上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