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燃油泵组装的自动化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07846发布日期:2020-07-07 14:42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汽车燃油泵组装的自动化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产品组装生产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燃油泵组装的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燃油泵作为汽车配件的一部分,主要作用是把燃油从燃油箱中吸出、加压后,输送至供油管内,与燃油压力调节器配合建立一定的燃油压力。燃油泵在生产组装的过程中,后端盖组装、定子组装、配片单机组装、压泵盖单机组装、总装组装和测试除油组装的每个工位均需要设置作业人员,以确保后端盖、电极保护套、后端盖机壳、磁钢、弹簧夹、转子、泵体、轴承、叶轮等部件能够准确的组装。

上述现有技术中,工位处采用人工装配的方式,装配效率低,并且容易受人工疲劳的影响,导致装配错误率高,返工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燃油泵组装的自动化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位处采用作业人员装配的方式,装配效率低,装配错误率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燃油泵组装的自动化生产线,包括后端盖组装组件、定子组装组件、配片单机组件、压泵盖单机组件、总装组件和测试除油组件;

后端盖组装组件、定子组装组件、配片单机组件、压泵盖单机组件、总装组件和测试除油组件均设置有多轴机器人,并通过控制器电信号连接;

后端盖组装组件自动组装后端盖和电极保护套,后端盖组件的输出端连接定子组装组件,定子组装组件自动组装后端盖机壳、磁钢、弹簧夹和转子;定子组装组件的输出端连接配片单机组件,配片单机组件自动组装泵体、轴承、叶轮;配片单机组件的输出端连接压泵盖单机组件,压泵盖单机组件自动组装泵盖、泵盖垫;压泵盖单机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总装组件,总装组件自动组装泵芯泵体;总装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测试除油组件,测试除油组件对组装后的成品测试除油。

进一步的,后端盖组装组件包括后端盖供料部、后端盖中转移载部、电阻测试部、电极保护套供给部、电极保护套压装部、铜基轴承供给部、铜基轴承压装部、阻流塞供给部、阻流弹簧供给部、阻流支架供给部、分度盘、阻流组件压装部、热铆部、反向气密测试部、正向气密测试部和成品中转移载部;

后端盖供料部通过多轴机器人转运后端盖,后端盖供料部的输出端连接后端盖中转移载部,后端盖中转移载部用于中转移载后端盖;后端盖中转移载部的输出端连接电阻测试部,电阻测试部用于对后端盖进行电阻测试;电阻测试部的输出端连接电极保护套供给部,电极保护套供给部通过振动盘供料机构、抓取机构将电极保护套放置待压入工位;电极保护套供给部的输出端连接电极保护套压装部,电极保护套压装部用于将电极保护套压入后端盖;电极保护套压装部的输出端连接铜基轴承供给部,铜基轴承供给部通过振动盘供料机构、抓取机构将轴承放置待压入工位;铜基轴承供给部的输出端连接铜基轴承压装部,铜基轴承压装部用于将铜基轴承压入后端盖;铜基轴承压装部的输出端连接阻流塞供给部,阻流塞供给部通过振动盘供料机构、吹气抓取机构将轴承抓取放置待装配工位;阻流塞供给部的输出端连接阻流弹簧供给部,阻流弹簧供给部通过振动盘供料机构、伸缩机构将阻流弹簧抓取放置待装配工位;阻流弹簧供给部的输出端连接阻流支架供给部,阻流支架供给部通过振动盘供料机构、抓取机构将阻流支架抓取放置待装配工位;阻流支架供给部的输出端连接分度盘,分度盘用于对阻流组件的组装;分度盘的输出端连接阻流组件压装部,阻流组件压装部用于将阻流组件压入后端盖;阻流组件压装部的输出端连接热铆部,热铆部用于对装好阻流组件的后端盖油嘴口热铆收口;热铆部的输出端连接反向气密测试部,反向气密测试部用于对装好阻流组件的后端盖进行阻流组件的气密测试;反向气密测试部的输出端连接正向气密测试部,正向气密测试部用于对后端盖插片处的密封进行检测;正向气密测试部的输出端连接成品中转移载部,成品中转移载部用于中转移载测试合格的后端盖。

进一步的,定子组装组件包括机壳供给部、机壳正反检测部、后端盖机壳组装部、磁瓦供给部、磁钢弹簧夹供给部、磁瓦弹簧夹装配部、定子除尘部、充磁磁通量检测部、充磁结束等待部、磁钢定位环供给部、磁钢定位环工装部、转子供给部和转子装入部;

机壳供给部通过机械机构将机壳夹取至指定位置,机壳供给部的输出端连接机壳正反检测部,机壳正反检测部用于检测机壳的正反方向;机壳正反检测部的输出端连接后端盖机壳组装部,后端盖机壳组装部通过横移升降夹取机构夹取端盖组件、升降机构预装入、气缸压入,完成端盖组件与机壳之间的装配,再通过机器人夹取机构将装配后的组件夹回至固定座;后端盖机壳组装部的输出端连接磁瓦供给部,磁瓦供给部通过磁瓦料道供料、模组机构将磁瓦推至第一定位座、夹取横移机构将磁瓦夹取至第二定位座;磁瓦供给部的输出端连接磁钢弹簧夹供给部,磁钢弹簧夹供给部通过振动盘传送的磁钢弹簧夹由分料机构夹取至第二定位座;磁钢弹簧夹供给部的输出端连接磁瓦弹簧夹装配部,磁瓦弹簧夹装配部通过下压机构对机壳组件与磁瓦、卡簧装配,横移机构夹取至第二固定座内定位;磁瓦弹簧夹装配部的输出端连接定子除尘部,定子除尘部用于对充磁前的定子组件除尘;定子除尘部的输出端连接充磁磁通量检测部,充磁磁通量检测部用于对输入的产品在充磁机内流转充磁;充磁磁通量检测部的输出端连接充磁结束等待部,充磁结束等待部用于将充磁后的组件放置在等待位;充磁结束等待部的输出端连接磁钢定位环供给部,磁钢定位环供给部通过振动盘供料机构、夹取机构将磁钢定位环抓取放置于待装配工位;磁钢定位环供给部的输出端连接磁钢定位环工装部,磁钢定位环工装部用于对磁钢定位环压装;磁钢定位环工装部的输出端连接转子供给部,转子供给部通过横移升降夹取机构将转子夹取至半成品上方,下降后将转子装入其内;转子供给部的输出端连接转子装入部,转子装入部用于将转子装入半成品内。

进一步的,配片单机组件包括泵体供给部、泵体中转移载部、轴承环供给部、轴承环压入部、整形部、吸尘部、泵体深度检测部、分料部、叶片供给部、第一叶片正反面检测部、叶片厚度检测部、叶片分料缓冲部、泵体叶轮组装部、叶片装入高度检测部和合格泵体中转移载部;

泵体供给部通过提升机构、模组机构将泵体转运至轴承环压入部,泵体供给部的输出端连接泵体中转移载部,泵体中转移载部用于中转移载料盘中取出的泵体;泵体中转移载部的输出端连接轴承环供给部,轴承环供给部使轴承环经过转盘供料机构、抓取机构将轴承环抓取放置于待压入位置;轴承环供给部的输出端连接轴承环压入部,轴承环压入部通过伺服机构将轴承环压入泵体;轴承环压入部的输出端连接整形部,整形部对安装轴承环后的泵体表面整形矫正;整形部的输出端连接吸尘部,吸尘部用于对泵体表面除尘;吸尘部的输出端连接泵体深度检测部,泵体深度检测部通过摆动机构将泵体成品转运至深度检测工序,利用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检测泵体的深度;泵体深度检测部的输出端连接分料部,分料部用于对检测后的泵体分区域存放;分料部的输出端连接叶片供给部,叶片供给部通过伺服机构、模组机构将料盘里的叶片转运至下一个工位;叶片供给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叶片正反面检测部,第一叶片正反面检测部通过光纤传感器识别叶片的正反面,并将正面的叶片抓取至下一个工位;第一叶片正反面检测部的输出端连接叶片厚度检测部,叶片厚度检测部通过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测试叶片的厚度;叶片厚度检测部的输出端连接叶片分料缓冲部,叶片分料缓冲部用于对检测后的叶片分区域存放;叶片分料缓冲部的输出端连接泵体叶轮组装部,泵体叶轮组装部用于组装泵体、叶轮;泵体叶轮组装部的输出端连接叶片装入高度检测部,叶片装入高度检测部用于对装配好叶片的泵体下压,通过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检测叶片的高度间隙;叶片装入高度检测部的输出端连接合格泵体中转移载部,合格泵体中转移载部用于将高度检测合格的泵体叶轮组件转移至下一道工序。

进一步的,压泵盖单机组件包括泵盖供给部、泵盖中转移载部、泵盖垫供给部、泵盖垫压入部、泵盖组件除尘部和泵盖垫深度测试部;

泵盖供给部通过提升机构转运泵盖,泵盖供给部的输出端连接泵盖中转移载部,泵盖中转移载部用于中转移载从料盘中取出的泵盖;泵盖中转移载部的输出端连接泵盖垫供给部,泵盖垫供给部用于使泵盖垫经由振动盘供料放置于治具内;泵盖垫供给部的输出端连接泵盖垫压入部,泵盖垫压入部通过伺服机构对泵盖与泵盖垫装配;泵盖垫压入部的输出端连接泵盖组件除尘部,泵盖组件除尘部用于对装配后的产品除尘;泵盖组件除尘部的输出端连接泵盖垫深度测试部,泵盖垫深度测试部用于固定装配后的产品,并通过位移传感器检测泵盖垫的深度。

进一步的,总装组件包括泵体进料部、叶片进料部、泵体完成品角度定位部、泵体预装部、泵体压入部、扭力测试部、叶片装入部、泵芯半成品移载部、第二叶片正反面检测部、泵盖完成品角度定位部、泵盖压入部、第一翻转部、收口铆封部、切点部和成品中转部;

泵体进料部用于输送泵体,泵体进料部的输出端连接叶片进料部,叶片进料部用于输送叶片;叶片进料部的输出端连接泵体完成品角度定位部,泵体完成品角度定位部通过模组机构对泵体定位,并放置于泵芯壳体内;泵体完成品角度定位部的输出端连接泵体预装部,泵体预装部通过气动机构抓取泵体,移动至泵芯壳体压入;泵体预装部的输出端连接泵体压入部,泵体压入部对预装完泵体的产品定位,通过伺服机构压紧泵体,并进行检测;泵体压入部的输出端连接扭力测试部,扭力测试部通过伺服机构对装配后的组件进行扭力检测;扭力测试部的输出端连接叶片装入部,叶片装入部通过真空吸盘将叶片装入泵芯半成品内;叶片装入部的输出端连接泵芯半成品移载部,泵芯半成品移载部用于筛分泵芯半成品;泵芯半成品移载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叶片正反面检测部,第二叶片正反面检测部通过光纤传感器识别叶片的正反面,并将正面的叶片抓取至下一个工位;第二叶片正反面检测部的输出端连接泵盖完成品角度定位部,泵盖完成品角度定位部通过模组机构将泵盖夹取至该工位,并找准泵盖完成品的角度,将泵盖放置于泵芯壳体内;泵盖完成品角度定位部的输出端连接泵盖压入部,泵盖压入部通过伺服机构将泵盖压入泵芯半成品内;泵盖压入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翻转部,第一翻转部用于对泵芯半成品翻转;第一翻转部的输出端连接收口铆封部,收口铆封部通过伺服机构对泵芯壳体上下边缘的收口铆封,并除尘处理;收口铆封部的输出端连接切点部,切点部通过伺服机构、模具对产品切点;切点部的输出端连接成品中转部,成品中转部用于放置完成切点的泵芯。

进一步的,测试除油组件包括泵芯成品中转部、综合性能测试部、第二翻转部、清洁除油部、除油成品中转部、ng产品放置处和成品输出部;

泵芯成品中转部用于放置泵芯完成品,泵芯成品中转部的输出端连接综合性能测试部,综合性能测试部用于测试泵芯完成品的综合性能;综合性能测试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翻转部,第二翻转部用于翻转泵芯成品;第二翻转部的输出端连接清洁除油部,清洁除油部用于对泵芯成品检测除油;清洁除油部的输出端连接除油成品中转部,除油成品中转部用于放置泵芯测试成品,并翻转;除油成品中转部的输出端连接ng产品放置处,ng产品放置处用于放置不合格产品;ng产品放置处的输出端连接成品输出部,成品输出部通过模组机构及传输机构对完成品输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燃油泵组装的自动化生产线,后端盖组装组件、定子组装组件、配片单机组件、压泵盖单机组件、总装组件和测试除油组件均设置有多轴机器人,并通过控制器电信号连接,利用控制器同时控制多轴机器人,实现自动化控制;后端盖组装组件自动组装后端盖和电极保护套,后端盖组件的输出端连接定子组装组件,定子组装组件自动组装后端盖机壳、磁钢、弹簧夹和转子;定子组装组件的输出端连接配片单机组件,配片单机组件自动组装泵体、轴承、叶轮;配片单机组件的输出端连接压泵盖单机组件,压泵盖单机组件自动组装泵盖、泵盖垫;压泵盖单机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总装组件,总装组件自动组装泵芯泵体;总装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测试除油组件,测试除油组件对组装后的成品测试除油;本发明采用上述自动化组装生产线,装配效率高,错误率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燃油泵组装的自动化生产线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端盖组装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子组装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片单机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泵盖单机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总装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试除油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标:100-后端盖组装组件;200-定子组装组件;300-配片单机组件;400-压泵盖单机组件;500-总装组件;600-测试除油组件;101-后端盖供料部;102-后端盖中转移载部;103-电阻测试部;104-电极保护套供给部;105-电极保护套压装部;106-铜基轴承供给部;107-铜基轴承压装部;108-阻流塞供给部;109-阻流弹簧供给部;110-阻流支架供给部;111-分度盘;112-阻流组件压装部;113-热铆部;114-反向气密测试部;115-正向气密测试部;116-成品中转移载部;201-机壳供给部;202-机壳正反检测部;203-后端盖机壳组装部;204-磁瓦供给部;205-磁钢弹簧夹供给部;206-磁瓦弹簧夹装配部;207-定子除尘部;208-充磁磁通量检测部;209-充磁结束等待部;210-磁钢定位环供给部;211-磁钢定位环工装部;212-转子供给部;213-转子装入部;301-泵体供给部;302-泵体中转移载部;303-轴承环供给部;304-轴承环压入部;305-整形部;306-吸尘部;307-泵体深度检测部;308-分料部;309-叶片供给部;310-第一叶片正反面检测部;311-叶片厚度检测部;312-叶片分料缓冲部;313-泵体叶轮组装部;314-叶片装入高度检测部;315-合格泵体中转移载部;401-泵盖供给部;402-泵盖中转移载部;403-泵盖垫供给部;404-泵盖垫压入部;405-泵盖组件除尘部;406-泵盖垫深度测试部;501-泵体进料部;502-叶片进料部;503-泵体完成品角度定位部;504-泵体预装部;505-泵体压入部;506-扭力测试部;507-叶片装入部;508-泵芯半成品移载部;509-第二叶片正反面检测部;510-泵盖完成品角度定位部;511-泵盖压入部;512-第一翻转部;513-收口铆封部;514-切点部;515-成品中转部;601-泵芯成品中转部;602-综合性能测试部;603-第二翻转部;604-清洁除油部;605-除油成品中转部;606-ng产品放置处;607-成品输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燃油泵组装的自动化生产线,包括后端盖组装组件100、定子组装组件200、配片单机组件300、压泵盖单机组件400、总装组件500和测试除油组件600;

后端盖组装组件100、定子组装组件200、配片单机组件300、压泵盖单机组件400、总装组件500和测试除油组件600均设置有多轴机器人,并通过plc控制器电信号连接,同时对多个多轴机器人进行控制,实现对多个工位自动化控制的目的;

后端盖组装组件100自动组装后端盖和电极保护套,后端盖组件100的输出端连接定子组装组件200,定子组装组件200自动组装后端盖机壳、磁钢、弹簧夹和转子;定子组装组件200的输出端连接配片单机组件300,配片单机组件300自动组装泵体、轴承、叶轮;配片单机组件300的输出端连接压泵盖单机组件400,压泵盖单机组件400自动组装泵盖、泵盖垫;压泵盖单机组件400的输出端连接总装组件500,总装组件500自动组装泵芯泵体;总装组件500的输出端连接测试除油组件600,测试除油组件600对组装后的成品测试除油,采用上述方式,实现对燃油泵的自动化组装,产品的组装效率高,错误率低。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后端盖组装组件100包括后端盖供料部101、后端盖中转移载部102、电阻测试部103、电极保护套供给部104、电极保护套压装部105、铜基轴承供给部106、铜基轴承压装部107、阻流塞供给部108、阻流弹簧供给部109、阻流支架供给部110、分度盘111、阻流组件压装部112、热铆部113、反向气密测试部114、正向气密测试部115和成品中转移载部116;

后端盖供料部101通过多轴机器人转运后端盖,后端盖供料部101的输出端连接后端盖中转移载部102,后端盖中转移载部102用于中转移载后端盖,使用时,作业人员将内置有后端盖的吸塑盒周转盘放置在指定位置,启动多轴机器人,将料盘里的后端盖夹取搬运至后端盖中转移载部102,当料盘里的产品夹取完毕后,xz模组上的机构将料盘搬运至空料盘放置处;后端盖中转移载部102的输出端连接电阻测试部103,电阻测试部103用于对后端盖进行电阻测试,利用电阻测试仪对后端盖的电阻进行测试,防止插片与电刷之间断路,当测试合格时,继续进入下一个工序,当测试不合格时,利用多轴机器人将ng产品放入ng盒内;电阻测试部103的输出端连接电极保护套供给部104,电极保护套供给部104通过振动盘供料机构、抓取机构将电极保护套抓取放置待压入工位;电极保护套供给部104的输出端连接电极保护套压装部105,电极保护套压装部105用于将电极保护套压入后端盖;电极保护套压装部105的输出端连接铜基轴承供给部106,铜基轴承供给部106通过振动盘供料机构、抓取机构将轴承放置待压入工位;铜基轴承供给部106的输出端连接铜基轴承压装部107,铜基轴承压装部107用于将铜基轴承压入后端盖;铜基轴承压装部107的输出端连接阻流塞供给部108,阻流塞供给部108通过振动盘供料机构、吹气抓取机构将轴承抓取放置待装配工位,即:阻流塞经过振动盘的供料系统、吹气抓取机构将轴承抓取后放置于待装配工位;阻流塞供给部108的输出端连接阻流弹簧供给部109,阻流弹簧供给部109通过振动盘供料机构、伸缩机构将阻流弹簧抓取放置待装配工位,即:阻流弹簧经过振动盘供料系统、伸缩机构将阻流弹簧抓取放置于待装配工位;阻流弹簧供给部109的输出端连接阻流支架供给部110,阻流支架供给部110通过振动盘供料机构、抓取机构将阻流支架抓取放置待装配工位,即:阻流支架经过振动盘供料系统、抓取机构将阻流支架抓取放置于待装配工位;阻流支架供给部110的输出端连接分度盘111,分度盘111用于对阻流组件的组装,即:通过分度盘的旋转,完成阻流组件的组装;分度盘111的输出端连接阻流组件压装部112,阻流组件压装部112用于将阻流组件压入后端盖,完成阻流组件与后端盖之间的装配;阻流组件压装部112的输出端连接热铆部113,热铆部113用于对装好阻流组件的后端盖油嘴口热铆收口;热铆部113的输出端连接反向气密测试部114,反向气密测试部114用于对装好阻流组件的后端盖进行阻流组件的气密测试,测试过程中,当气密测试合格时,进入下一个工序,当气密测试不合格时,将其放置于ng盒内;反向气密测试部114的输出端连接正向气密测试部115,正向气密测试部115用于对后端盖插片处的密封进行检测,当检测合格时,进入下一个工序,当检测不合格时,将其放置于ng盒内;正向气密测试部115的输出端连接成品中转移载部116,成品中转移载部116用于中转移载测试合格的后端盖,以便下一个工位使用。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定子组装组件200包括机壳供给部201、机壳正反检测部202、后端盖机壳组装部203、磁瓦供给部204、磁钢弹簧夹供给部205、磁瓦弹簧夹装配部206、定子除尘部207、充磁磁通量检测部208、充磁结束等待部209、磁钢定位环供给部210、磁钢定位环工装部211、转子供给部212和转子装入部213;

机壳供给部201通过机械机构将机壳夹取至指定位置,机壳供给部201的输出端连接机壳正反检测部202,机壳正反检测部202用于检测机壳的正反方向,使用时,机壳框料内放置机壳,用于供料,利用提升机进行供料,利用机械手将机壳夹取至指定位置,并且六箱机壳供料为一个周期,用完后需要再次在机壳框料内放入机壳,重复操作;机壳正反检测部202的输出端连接后端盖机壳组装部203,后端盖机壳组装部203通过横移升降夹取机构夹取端盖组件、升降机构预装入、气缸压入,完成端盖组件与机壳之间的装配,再通过机器人夹取机构将装配后的组件夹回至固定座,使用时,通过横移升降夹取机构将固定座内的端盖组件夹取至机壳的上方位置,利用升降机械手预装入,再由缸径63的气缸下压压入,通过组装机构将端盖组件与机壳装配一起,其中,装配力大小通过减压阀进行调节,气缸选用可调节行程,再由对射光检测下降高度是否到位,最后通过多轴机器人夹取机构将装配完成后的组件夹回至固定座内;后端盖机壳组装部203的输出端连接磁瓦供给部204,磁瓦供给部204通过磁瓦料道供料、模组机构将磁瓦推至第一定位座、夹取横移机构将磁瓦夹取至第二定位座,使用时,磁瓦由磁瓦料道供料,料道采用标准链条,带动磁瓦轨道运行,磁瓦投放采用将成列的磁瓦竖起并列放置很多列,通过kk模组机构将两片磁瓦推至第一定位座处,一方面通过强磁吸引来稳定,另一方面靠气爪的夹持,最终确保磁瓦放置的稳定性,然后再用夹取横移机构将磁瓦夹取至第二定位座处;磁瓦供给部204的输出端连接磁钢弹簧夹供给部205,磁钢弹簧夹供给部205通过振动盘传送的磁钢弹簧夹由分料机构夹取至第二定位座;磁钢弹簧夹供给部205的输出端连接磁瓦弹簧夹装配部206,磁瓦弹簧夹装配部206通过下压机构对机壳组件与磁瓦、卡簧装配,横移机构夹取至第二固定座内定位,以保证原始位置的准确性;磁瓦弹簧夹装配部206的输出端连接定子除尘部207,定子除尘部207用于对充磁前的定子组件除尘;定子除尘部207的输出端连接充磁磁通量检测部208,充磁磁通量检测部208用于对输入的产品在充磁机内流转充磁,充磁时,采用充磁机,并且充磁机含有磁通量检测的功能;充磁磁通量检测部208的输出端连接充磁结束等待部209,充磁结束等待部209用于将充磁后的组件放置在等待位,即:中转定位治具内,可以有效的避免后方工位暂停带来的不便;充磁结束等待部209的输出端连接磁钢定位环供给部210,磁钢定位环供给部210通过振动盘供料机构、夹取机构将磁钢定位环抓取放置于待装配工位;磁钢定位环供给部210的输出端连接磁钢定位环工装部211,磁钢定位环工装部211的压装机用于对磁钢定位环压装;磁钢定位环工装部211的输出端连接转子供给部212,转子供给部212通过横移升降夹取机构将转子料框内的转子夹取至半成品上方,下降后将转子装入其内;转子供给部212的输出端连接转子装入部213,转子装入部213用于将转子装入半成品内,此时的半成品为组装后端盖、刷架、磁瓦后的半成品。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配片单机组件300包括泵体供给部301、泵体中转移载部302、轴承环供给部303、轴承环压入部304、整形部305、吸尘部306、泵体深度检测部307、分料部308、叶片供给部309、第一叶片正反面检测部310、叶片厚度检测部311、叶片分料缓冲部312、泵体叶轮组装部313、叶片装入高度检测部314和合格泵体中转移载部315;

泵体供给部301通过提升机构、模组机构将泵体转运至轴承环压入部304,泵体供给部301的输出端连接泵体中转移载部302,泵体中转移载部302用于中转移载料盘中取出的泵体,使用时,在泵体供给部301一次放置六盘料,每盘料放置45个上一个工序的装配体,按照节拍规定的速度,大约1.3小时更换一次料盘,运行时,启动伺服提升机构,利用xyz模组将料盘里的泵体夹取至轴承环压入部304,当料盘内的产品夹取完毕后,xyz模组上的另一个机构将料盘搬运至空料盘放置处;泵体中转移载部302的功能是中转移载从料盘中取出的泵体,使后续搬运机构与前序xyz模组运转相互不冲突;泵体中转移载部302的输出端连接轴承环供给部303,轴承环供给部303使轴承环经过转盘供料机构、抓取机构将轴承环抓取放置于待压入位置;轴承环供给部303的输出端连接轴承环压入部304,轴承环压入部304通过伺服机构将轴承环压入泵体,使用时,利用伺服压机将轴承环压入泵体中,压入过程中通过力反馈以及压入位置量来检测轴承环是否压入到位,注意,压入过程中的信号会持续输出,压入过程中,当力在设置范围内为正常,不在范围内时,则说明干涉或者空载,而压死点的力输出结合位置反馈来控制压入的结束;轴承环压入部304的输出端连接整形部305,整形部305对安装轴承环后的泵体表面整形矫正,对于安装完轴承后的泵体需要进行表面整形矫正,其原理是使叶轮在泵体表面旋转摩擦;整形部305的输出端连接吸尘部306,吸尘部306利用吸尘器用于对泵体表面除尘;吸尘部306的输出端连接泵体深度检测部307,泵体深度检测部307通过摆动机构将泵体成品转运至深度检测工序,利用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检测泵体的深度;泵体深度检测部307的输出端连接分料部308,分料部308用于对检测后的泵体分区域存放,使用时,在泵体完成品检测完深度后,依据深度尺寸将其分别放置在该区域不同的料盘中,如检测发现超差的产品,则放置在ng盘内;分料部308的输出端连接叶片供给部309,叶片供给部309通过伺服机构、xyz模组机构将料盘里的叶片转运至下一个工位,使用时,叶片提升机一次可以放置六个料盘,每个料盘内放置45个装配体,按照节拍规定的速度,大约1.3小时更换依次料盘,当料盘的产品夹取完毕后,xyz模组上的另一组机构将料盘搬运至空料盘放置处;叶片供给部309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叶片正反面检测部310,第一叶片正反面检测部310通过光纤传感器识别叶片的正反面,并将正面的叶片抓取至下一个工位,即:判断叶片的正反面时,如果是正面,则直接抓取放置下一个工位,如果是反面,则将叶片抓取翻转后放置下一个工位;第一叶片正反面检测部310的输出端连接叶片厚度检测部311,叶片厚度检测部311通过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测试叶片的厚度;叶片厚度检测部311的输出端连接叶片分料缓冲部312,叶片分料缓冲部312用于对检测后的叶片分区域存放,使用时,在叶片完成品检测完深度后,依据厚度尺寸将其分别放置在该区域不同的料盘中,如检测发现超差的产品,则放置在ng盘中;叶片分料缓冲部312的输出端连接泵体叶轮组装部313,泵体叶轮组装部313用于组装泵体、叶轮,完成分道的泵体、叶轮组装;泵体叶轮组装部313的输出端连接叶片装入高度检测部314,叶片装入高度检测部314用于对装配好叶片的泵体下压,通过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检测叶片的高度间隙,使用时,将装配好叶片的泵体放置于该工位,然后下压,利用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检测叶片装配后的高度间隙,若检测出间隙不良,排出ng产品,若检测合格,侧移载至下一工位,在此过程中,产品下方位置放置工装为柔性浮动结构,上方检测头基准压在泵壳的上边缘,而检测头则是贴合叶片的上表面,检测时,其他机构暂停运行,减少振动,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叶片装入高度检测部314的输出端连接合格泵体中转移载部315,合格泵体中转移载部315用于将高度检测合格的泵体叶轮组件转移至下一道工序。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压泵盖单机组件400包括泵盖供给部401、泵盖中转移载部402、泵盖垫供给部403、泵盖垫压入部404、泵盖组件除尘部405和泵盖垫深度测试部406;

泵盖供给部401通过提升机构转运泵盖,泵盖供给部401的输出端连接泵盖中转移载部402,泵盖中转移载部402用于中转移载从料盘中取出的泵盖,使用时,泵盖提升机一次可以放置六个料盘,每盘料放置45个装配体,按照节拍规定的速度,大约1.3小时更换一次料盘,利用伺服机构做提升机构,利用xyz模组将料盘里的叶片夹取至下一个工位,当料盘的产品夹取完毕后,xyz模组上的另一组机构将料盘搬运至空料盘放置处,在泵盖中转移载部402中转移载从料盘中取出的泵盖,使后续搬运机构与前序xyz模组运转相互不冲突;泵盖中转移载部402的输出端连接泵盖垫供给部403,泵盖垫供给部403用于使泵盖垫经由振动盘供料放置于治具内;泵盖垫供给部403的输出端连接泵盖垫压入部404,泵盖垫压入部404通过伺服机构对泵盖与泵盖垫装配,利用力反馈以及压入位置量来检测壳体是否压入到位,压入过程中,力的信号会持续输出,压入过程中,当力在设置范围内为正常时,不在范围内,则说明干涉或者空载,而压死点的力输出结合位置反馈来控制压入的结束;泵盖垫压入部404的输出端连接泵盖组件除尘部405,泵盖组件除尘部405用于对装配后的产品除尘,除尘采用除尘机,即气枪;泵盖组件除尘部405的输出端连接泵盖垫深度测试部406,泵盖垫深度测试部406用于固定装配后的产品,并通过位移传感器检测泵盖垫的深度。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总装组件500包括泵体进料部501、叶片进料部502、泵体完成品角度定位部503、泵体预装部504、泵体压入部505、扭力测试部506、叶片装入部507、泵芯半成品移载部508、第二叶片正反面检测部509、泵盖完成品角度定位部510、泵盖压入部511、第一翻转部512、收口铆封部513、切点部514和成品中转部515;

泵体进料部501用于输送泵体,泵体进料部501的输出端连接叶片进料部502,叶片进料部502用于输送叶片,使用时,泵体自缓冲区域取出后放置于进料输送带排列,叶片自缓冲区域取出后放置于进料输送带排列,以完成泵体、叶片的输送;叶片进料部502的输出端连接泵体完成品角度定位部503,泵体完成品角度定位部503通过模组机构对泵体定位,并放置于泵芯壳体内,在此工位,利用模组横移将泵体夹取至该工位,该工位的功能是找准泵体完成品的角度,准确的放入泵芯壳体内;泵体完成品角度定位部503的输出端连接泵体预装部504,泵体预装部504通过气动机构抓取泵体,移动至泵芯壳体压入;泵体预装部504的输出端连接泵体压入部505,泵体压入部505对预装完泵体的产品定位,通过伺服机构压紧泵体,并进行检测,压入时,通过力反馈以及压入位移量来检测壳体是否压到位,压入过程中,力的信号会持续输出,力在设置范围内则为正常,不在范围内则说明干涉或者空载,压死点的力输出结合位置反馈来控制压入的结束;泵体压入部505的输出端连接扭力测试部506,扭力测试部506通过伺服机构对装配后的组件进行扭力检测,该工位的原理是:给定扭矩模式的电机设置一个非常小的扭矩,如果待检测品正常即能转动,则待检测品的电极会有电流输出,否则判断为ng产品;扭力测试部506的输出端连接叶片装入部507,叶片装入部507通过真空吸盘将叶片吸气旋转后装入泵芯半成品内;叶片装入部507的输出端连接泵芯半成品移载部508,泵芯半成品移载部508用于筛分泵芯半成品,若产品合格,则移载,若产品不合格,则放置ng盘内;泵芯半成品移载部508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叶片正反面检测部509,第二叶片正反面检测部509通过光纤传感器识别叶片的正反面,并将正面的叶片抓取至下一个工位,使用时,利用光纤传感器照射叶片的轮廓,来判断叶片的正反面,若是正面,则直接抓取放置下一个工位,若是反面,则将叶片抓取翻转后放置下一个工位;第二叶片正反面检测部509的输出端连接泵盖完成品角度定位部510,泵盖完成品角度定位部510通过模组机构将泵盖夹取至该工位,并找准泵盖完成品的角度,将泵盖放置于泵芯壳体内;泵盖完成品角度定位部510的输出端连接泵盖压入部511,泵盖压入部511通过伺服机构将泵盖压入泵芯半成品内,压入过程中,力的信号会持续输出,当力在设置范围内时,则正常,不在范围内时,则说明干涉或者空载,压死点的力输出结合位置反馈来控制压入的结束;泵盖压入部51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翻转部512,第一翻转部512用于对泵芯半成品翻转,以便后续工位的顺利进行;第一翻转部512的输出端连接收口铆封部513,收口铆封部513通过伺服机构对泵芯壳体上下边缘的收口铆封,并除尘处理;收口铆封部513的输出端连接切点部514,切点部514通过伺服机构、模具对产品切点,在此工位,主要是针对某些需要切点的机种利用伺服压机和相应的模具进行切点;切点部514的输出端连接成品中转部515,成品中转部515用于放置完成切点的泵芯。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测试除油组件600包括泵芯成品中转部601、综合性能测试部602、第二翻转部603、清洁除油部604、除油成品中转部605、ng产品放置处606和成品输出部607;

泵芯成品中转部601用于放置泵芯完成品,该工位可放置五件泵芯成品,泵芯成品中转部601的输出端连接综合性能测试部602,综合性能测试部602用于测试泵芯完成品的综合性能,在此过程中,通电给油测试泵芯的综合性能,该工位可供五个泵芯同时进行测试,配有中间过滤油箱,主供油箱可拆卸移出进行清洁;综合性能测试部60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翻转部603,第二翻转部603用于翻转泵芯成品,以便后续工位顺利进行;第二翻转部603的输出端连接清洁除油部604,清洁除油部604用于对泵芯成品检测除油,在检测除油的过程中,确保油液不会泄露至油箱外部;清洁除油部604的输出端连接除油成品中转部605,除油成品中转部605用于放置泵芯测试成品,并翻转,该工位可放置五件泵芯测试完成品,便于进行批量测试;除油成品中转部605的输出端连接ng产品放置处606,ng产品放置处606用于放置不合格产品;ng产品放置处606的输出端连接成品输出部607,成品输出部607通过模组机构及传输机构对完成品输出,即:通过xyz模组、皮带机构对合格成品进行输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