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金易拉盖成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041884发布日期:2020-08-28 18:1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合金易拉盖成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易拉盖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合金易拉盖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马口铁易开盖最早于1973年用于金属罐藏食品包装中,与铝易开盖相比,马口铁易开盖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便于回收、成本低等特点,因此在罐头食品包装上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马口铁易开盖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采用国产设备和技术生产的马口铁易开盖开始应用在八宝粥罐头上,才真正意义上突破了“罐头好吃口难开”的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国产马口铁易开盖的产能、品质快速提升,已取代进口并且开始外销。现有的马口铁在制盖过程中,需要利用马口铁固定装置将马口铁板材固定,使得马口铁能够高效准确的上料至曲轴式压力机内进行压制,现有的马口铁固定装置结构复杂且操作麻烦,在使用过程中难以牢固的将马口铁夹紧固定,使得马口铁在加工制盖过程中经常脱落或偏移,影响马口铁的加工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经济效益,并且现有的马口铁固定装置难以固定多种尺寸规格的马口铁,适用范围较窄,难以满足生产使用的需要。cn104985070a公开了一种利用夹紧气缸进行固定的马口铁夹紧装置,但是随着上夹紧板转动下落,上夹紧板末端也存在着水平方向的移动,如此容易在板材上形成划痕。而且马口铁家具在t形导向槽内的移动较为麻烦,t形导向槽内也容易容纳污物,使得马口铁夹具移动时需要的初始力较大,使用者在推动过程中容易用力过猛导致位移过大。

从板料到成型到包装要经过许多道工艺,每道工艺的设备都不一样,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转换,所以每道工艺都需要经过将一片片的罐盖收集及整理(简称集盖)的过程,再输送到下一道工艺的设备上。罐盖的收集及整理(集盖)的过程,就是将罐盖由原来的片状集成筒状,利于抓取存放。在集盖过程中,罐盖的集盖槽的后端(进盖端)往往有推动装置或有推盖手推着罐盖走,而前端(出盖端)因为条件限制往往是自由状态,这就造成罐盖在前端容易发生向前倾倒,从而容易发生罐盖擦伤,造成拱盖或卡盖的发生。现有的集盖装置大多使用弹簧或橡胶条的弹力实现回复,使用时间长之后,弹性性能下降,造成挡盖装置失效。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金易拉盖成型方法,其具有提高易拉盖的质量的特点,减少划痕的发生。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合金易拉盖成型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①卷材波剪:将马口铁卷材进行裁切,并形成波形状,再对波形状板材切除边料;

②印涂加工:对板材的内外两个表面进行涂膜,然后进行烘干;

③基本盖成型:使用板材固定装置固定板材并将板材冲压形成盖坯;先在盖坯边沿预成型埋头筋,再将盖坯边沿向内卷成封口沟边;对卷边完成后的基盖的封口边沿上胶,然后进行烘干形成基本盖;使用集盖装置将基本盖收集成筒状;

④成型盖成型:对基本盖进行一次起泡、二次起泡和三次起泡,一次起泡的形状为球形;对基本盖表面进行刻痕;通过拉环模制作拉环,并将拉环与基盖上的铆钉扣铆合;

⑤刻线喷涂:对刻痕后的成型盖进行补涂料;

⑥检验包装:检查刻线喷涂后的成型盖的表面质量情况,检查后使用集盖装置将成型盖收集成筒状,进行包装入库;

所述步骤③中的板材固定装置包括基座和两个夹具,两个所述夹具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夹具包括移动座、下夹紧板、上夹紧板和驱动缸;所述移动座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下夹紧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座上表面,所述下夹紧板上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枢接座,所述上夹紧板中部形成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枢接轴,所述上夹紧板通过所述枢接座转动连接在所述枢接座上;所述驱动缸铰接设置在所述上夹紧板和所述下夹紧板上;所述下夹紧板上设置有用于夹紧板材的下夹板,所述上夹紧板上设置有用于夹紧板材的上夹板;所述上夹板包括板体、顶板和调节板,所述板体内形成有调节腔,所述顶板上形成有调节孔;所述调节板上端形成有耳板,所述调节板安装在所述调节腔内,所述顶板安装在所述板体上部,所述耳板穿过所述调节孔并与所述上夹紧板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腔底部形成有第一齿板,所述调节板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二齿板,所述第二齿板与所述第二齿板之间形成有调节间隙;

所述集盖装置包括u形集盖槽和分别设置在所述u形集盖槽长度方向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朝向所述u形集盖槽的一侧间隔设置有挡盖气囊,所述安装座内形成有气道,所述气道与安装座上的挡盖气囊内腔相连接;所述挡盖气囊充气后呈板面朝向罐盖的板状;所述气道一端设置有气压保持装置。

进一步,所述调节孔为矩形孔,所述耳板的两侧板面之间的距离与调节孔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所述调节板上具有两个耳板,所述顶盖上设置有两个调节孔;两个所述耳板上的铰接轴同轴设置。

进一步,所述基座包括上座、下座和连接在所述上座和下座之间的连接座,所述上座的侧面上形成有滑槽;所述移动座包括上滑动板和两个一体连接在所述上滑动板上的侧滑动板,所述侧滑动板贴合在所述上座的侧面上,所述侧滑动板朝向所述上座的一面上安装有滑动限位块,所述滑动限位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下座下端固定连接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块位于所述上座下表面下方,所述锁紧块上设置有能够抵顶在所述上座下表面的锁紧螺栓。

进一步,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若干个沿着所述上座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位置调节孔,所述位置调节孔上可拆卸连接有位置调节组件;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包括插接端、铰接板和调节杆,所述铰接板连接在所述插接端上,所述调节杆与所述铰接板转动连接;所述插接端能够插接在所述位置调节孔中,所述调节杆抵顶在所述锁紧螺栓侧部。

进一步,所述插接端包括三个插接柱,所述插接柱的同一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铰接板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转动销,所述调节杆通过所述转动销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铰接板上。

进一步,所述气压保持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缸体,所述缸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缸体的内腔配合的活塞,所述活塞上表面设置有重物,所述活塞与所述缸体内腔围成压力腔,所述压力腔下端连接有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与所述安装座内的气道连接;所述压力腔下端还设置有压力表和调节管道,所述调节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所述活塞上表面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上端连接有吊环。

进一步,所述挡盖气囊朝向罐盖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橡胶片,所述辅助橡胶片的一端与所述挡盖气囊连接;自由状态时,所述辅助橡胶片与所述挡盖气囊所成的角度α,100≤α≤150度;所述挡盖气囊和所述辅助橡胶片受到罐盖抵顶后,所述辅助橡胶片遮盖在相邻两个挡盖气囊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所述辅助橡胶片内设置有充气腔,所述充气腔与所述挡盖气囊内腔相连。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合金易拉盖成型方法,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通过设置板材固定装置,减少了板材冲压时由于固定不牢导致划痕的产生。由于所述上夹板包括板体、顶板和调节板,这样所述板体接触到板材后,随着所述上夹紧板末端的下落,所述调节板能够调节与所述板体的位置,直至第一齿板与所述第二齿板紧密连接。如此减少了所述上夹紧板运动末期时板材擦伤的问题。

二、所述挡盖气囊在气压的作用形成有板状的挡盖结构,随着罐盖的前行,所述挡盖气囊被折弯,挡盖气囊的空气被挤出。当筒状的罐盖被工人或者机械手拿走后,所述挡盖气囊内充入气道内的空气,挡盖气囊鼓起回到初始状态。所述气囊的恢复主要依靠气道内空气的驱动,如此避免了橡胶的弹力失效的问题。

三、通过设置所述位置调节孔、插接端、铰接板和调节杆,这样需要调节所述移动座的位置时,先松开所述锁紧螺栓,所述插接端插入所述调节孔中,所述调节杆抵顶在所述锁紧螺栓上,通过驱动所述调节杆末端,利用杠杆作用实现所述移动座的位置调节。由于使用调节杆进行驱动,能够具有更大的驱动力,同时方便调节所述移动座运动的距离,减少了因为使用手部进行推送造成所述移动座移动过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板材固定装置和所述集盖装置减少了易拉盖生产过程中表面擦伤,提高了易拉盖的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易拉盖成型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板材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板材固定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夹具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6为闭合状态的夹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打开状态的夹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7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上夹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上夹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上夹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位置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集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挡盖气囊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6为气压保持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上座1;滑槽11;连接座2;位置调节孔21;下座22;位置调节组件3;插接端31;插接柱311;连接板312;铰接板32;调节杆33;转动销331;

移动座4;上滑动板41;侧滑动板42;滑动限位块421;锁紧块422;锁紧螺栓423;

下夹紧板5;枢接座51;下夹板52;

上夹紧板6;枢接轴61;上夹板62;板体621;调节腔622;第一齿板623;第二齿板624;顶板625;调节孔626;调节板627;耳板628;驱动缸63;

u形集盖槽7;安装座71;气道72;挡盖气囊73;辅助橡胶片74;

气压保持装置75;缸体751;活塞752;重物753;压力表754;输送管道755;调节管道756;提手757;吊环758;压力腔75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16所示,其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合金易拉盖成型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①卷材波剪:将马口铁卷材进行裁切,并形成波形状,再对波形状板材切除边料;②印涂加工:对板材的内外两个表面进行涂膜,然后进行烘干;③基本盖成型:使用板材固定装置固定板材并将板材冲压形成盖坯;先在盖坯边沿预成型埋头筋,再将盖坯边沿向内卷成封口沟边;对卷边完成后的基盖的封口边沿上胶,然后进行烘干形成基本盖;使用集盖装置将基本盖收集成筒状;④成型盖成型:对基本盖进行一次起泡、二次起泡和三次起泡,一次起泡的形状为球形;对基本盖表面进行刻痕;通过拉环模制作拉环,并将拉环与基盖上的铆钉扣铆合;⑤刻线喷涂:对刻痕后的成型盖进行补涂料;⑥检验包装:检查刻线喷涂后的成型盖的表面质量情况,检查后使用集盖装置将成型盖收集成筒状,进行包装入库。

所述步骤③中的板材固定装置包括基座和两个夹具,两个所述夹具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夹具包括移动座4、下夹紧板5、上夹紧板6和驱动缸63;所述驱动缸63为气压缸或液压缸。所述移动座4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下夹紧板5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座4上表面,所述下夹紧板5上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枢接座51,所述上夹紧板6中部形成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枢接轴61,所述上夹紧板6通过所述枢接座51转动连接在所述枢接座51上;所述驱动缸63铰接设置在所述上夹紧板6和所述下夹紧板5上;所述下夹紧板5上设置有用于夹紧板材的下夹板52,所述上夹紧板6上设置有用于夹紧板材的上夹板62;所述上夹板62包括板体621、顶板625和调节板627,所述板体621内形成有调节腔622,所述顶板625上形成有调节孔626;所述调节板627上端形成有耳板628,所述调节板627安装在所述调节腔622内,所述顶板625安装在所述板体621上部,所述耳板628穿过所述调节孔626并与所述上夹紧板6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腔622底部形成有第一齿板623,所述调节板627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二齿板624,所述第二齿板624与所述第二齿板624之间形成有调节间隙。

所述集盖装置包括u形集盖槽7和分别设置在所述u形集盖槽7长度方向上的安装座71,所述安装座71朝向所述u形集盖槽7的一侧间隔设置有挡盖气囊73,所述安装座71内形成有气道72,所述气道72与安装座71上的挡盖气囊73内腔相连接;所述挡盖气囊73充气后呈板面朝向罐盖的板状;所述气道72一端设置有气压保持装置75。

这样,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合金易拉盖成型方法,通过设置板材固定装置,减少了板材冲压时由于固定不牢导致划痕的产生。由于所述上夹板62包括板体621、顶板625和调节板627,这样所述板体621接触到板材后,随着所述上夹紧板6末端的下落,所述调节板627能够调节与所述板体621的位置,直至第一齿板623与所述第二齿板624紧密连接。如此减少了所述上夹紧板6运动末期时板材擦伤的问题。

所述挡盖气囊73在气压的作用形成有板状的挡盖结构,随着罐盖的前行,所述挡盖气囊73被折弯,挡盖气囊73的空气被挤出。当筒状的罐盖被工人或者机械手拿走后,所述挡盖气囊73内充入气道72内的空气,挡盖气囊73鼓起回到初始状态。所述气囊的恢复主要依靠气道72内空气的驱动,如此避免了橡胶的弹力失效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调节孔626为矩形孔,所述耳板628的两侧板面之间的距离与调节孔626的宽度相等。所述矩形孔限制所述耳板628和所述调节板627左右方向的移动。更进一步,所述调节板627上具有两个耳板628,所述顶盖上设置有两个调节孔626;两个所述耳板628上的铰接轴同轴设置。通过两个所述耳板628使得所述调节板627和所述上夹紧板6之间的连接受力更加均衡。

优选地,所述基座包括上座1、下座22和连接在所述上座1和下座22之间的连接座2,所述上座1的侧面上形成有滑槽11;所述移动座4包括上滑动板41和两个一体连接在所述上滑动板41上的侧滑动板42,所述侧滑动板42贴合在所述上座1的侧面上,所述侧滑动板42朝向所述上座1的一面上安装有滑动限位块421,所述滑动限位块421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11内;所述下座22下端固定连接有锁紧块422,所述锁紧块422位于所述上座1下表面下方,所述锁紧块422上设置有能够抵顶在所述上座1下表面的锁紧螺栓423。相比较于滑轨位于顶部,将滑槽11设置在所述上座1侧部冲床产生的不容易落入在所述滑槽11中,所述移动座4的运动更加可靠。所述移动座4调整到位后,所述锁紧螺栓423拧紧抵在所述上座1下表面实现固定。由于所述锁紧块422为所述上座1的下表面,所述锁紧块422还具有提高所述移动座4的稳定性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连接座2上设置有若干个沿着所述上座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调节孔21,所述调节孔21上可拆卸连接有位置调节组件3;所述位置调节组件3包括插接端31、铰接板32和调节杆33,所述铰接板32连接在所述插接端31上,所述调节杆33与所述铰接板32转动连接;所述插接端31能够插接在所述调节孔21中,所述调节杆33抵顶在所述锁紧螺栓423侧部。所述调节杆33末端设置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上设置有防滑花纹。

通过设置所述调节孔21、插接端31、铰接板32和调节杆33,这样需要调节所述移动座4的位置时,先松开所述锁紧螺栓423,所述插接端31插入所述调节孔626中,所述调节杆33抵顶在所述锁紧螺栓423上,通过驱动所述调节杆33末端,利用杠杆作用实现所述移动座4的位置调节。由于使用调节杆33进行驱动,能够具有更大的驱动力,同时方便调节所述移动座4运动的距离,减少了因为使用手部进行推送造成所述移动座4移动过多。

优选地,所述插接端31包括三个插接柱311,所述插接柱311的同一端连接有连接板312,所述铰接板32连接在所述连接板312上,所述调节杆33上设置有转动销331,所述调节杆33通过所述转动销331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铰接板32上。这样三个所述插接柱311插接在三个所述调节孔21上,使得插接柱311连接更加稳固,同时能够避免所述铰接板32转动,所述调节杆33上设置有转动销331,所述调节杆33能够方便的连接在所述铰接板32上。不需调节所述移动座4时能够拆下所述调节杆33。

优选地,所述气压保持装置75包括竖直设置的缸体751,所述缸体751内设置有与所述缸体751的内腔配合的活塞752,所述活塞752上表面设置有重物753,所述活塞752与所述缸体751内腔围成压力腔759,所述压力腔759下端连接有输送管道755,所述输送管道755与所述安装座71内的气道72连接;所述压力腔759下端还设置有压力表754和调节管道756,所述调节管道756上设置有调节阀;所述活塞752上表面设置有提手757,所述提手757上端连接有吊环758。通过增减所述活塞752上的重物753的重量能够调节所述压力腔759内的空气的压力,通过所述压力表754进行显示。由于所述活塞752和所述重物753在使用时重量不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所述压力腔759内的压力保持不变,从而使得所述安装座71内的气道72内的气压保持不变,进而使得每个所述挡盖气囊73接触到罐盖时的力量是大致相同的。由于缸体751部件内的空气会缓慢地自然泄露,当需要补充空气时,打开所述调节阀,通过所述提手757和吊环758向上提活塞752,空气通过所述调节管道756进入至所述压力腔759内,随后关闭所述调节阀即可完成气体补充。

优选地,所述挡盖气囊73朝向罐盖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橡胶片74,所述辅助橡胶片74的一端与所述挡盖气囊73连接;自由状态时,所述辅助橡胶片74与所述挡盖气囊73所成的角度α,100≤α≤150度;所述挡盖气囊73和所述辅助橡胶片74受到罐盖抵顶后,所述辅助橡胶片74遮盖在相邻两个挡盖气囊73之间的间隙。这样,如图15所示,当罐盖与上一挡盖气囊73脱离后,罐盖会先收到下一挡盖气囊73的辅助橡胶片74抵顶,如此减少最前端的罐盖的倾倒。随着罐盖的前进,所述辅助橡胶片74遮盖相邻两个挡盖气囊73之间的间隙,减少罐盖前进的阻力。

优选地,所述辅助橡胶片74内设置有充气腔,所述充气腔与所述挡盖气囊73内腔相连。这样,所述辅助橡胶片74的回位也可以用充气进行辅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板材固定装置和所述集盖装置减少了易拉盖生产过程中表面擦伤,提高了易拉盖的生产质量。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