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檩条成型机调整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818534发布日期:2020-08-11 21:32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檩条成型机调整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檩条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檩条成型机调整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钢结构建筑中檩条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结构件。檩条一般通过多道辊压设备逐渐弯折成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402859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檩条新型成型装置,包括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上相对置的设有两个传动箱体且两个传动箱体的间距在机座上可调节,所述传动箱体的侧壁设有若干定位孔,辊轮成型机构通过定位孔可拆卸的安装在传动箱体上,所述辊轮成型机构包括上辊轮组件和下辊轮组件,所述下辊轮组件连接驱动机构且该驱动机构设置在传动箱体内。檩条生产过程中,会加工不同厚度规格的檩条,因此被加工的钢板具有多种厚度规格,该设备仅适用于一种厚度钢板的生产,无法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精度高、调整便捷的檩条成型机调整装置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檩条成型机调整装置,包括机架、上压辊、下压辊、翻折辊,所述上压辊与下压辊上下布置,且上压辊与下压辊间形成钢板穿过的间隙,所述翻折辊倾斜设于上压辊及下压辊外侧,且翻折辊一端的外壁面对应上压辊与下压辊间的间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调安装架,可调安装架可调整的安装于机架上,所述上压辊可转动设于可调安装架上,所述机架上至少开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倾斜调整孔,所述倾斜调整孔朝向内侧向上倾斜,所述可调安装架对应位置设有锁紧限位杆,所述锁紧限位杆穿设于倾斜调整孔内,使可调安装架被限制沿倾斜调整孔倾斜方向调整移动,进而使在对上压辊调整与下压辊的间隙的同时,上压辊同时进行向内的横向移动。

进一步的,翻折辊的工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角度为α,所述倾斜调整孔与水平面夹角的角度为β,α与β的角度关系为α+2β=180°。

进一步的,可调安装架包括架体、弹簧轴、弹簧,所述上压辊可转动的安装于架体上,所述架体上设有通孔,所述弹簧轴穿过通孔与机架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弹簧轴外且两端分别作用于架体与机架。

进一步的,架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限位板、调整板、横向延伸板、竖向延伸板、反向辊轴,所述通孔开设于限位板上,弹簧一端抵住限位板,一端抵住机架,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所述锁紧限位杆设于调整板上,所述横向延伸板一端与调整板连接,另一端朝内侧延伸且所述竖向延伸板向下延伸的设于横向延伸板该端,所述反向辊轴设于竖向延伸板上且朝外延伸设置,所述上压辊设于反向辊轴上,使翻折辊与上压辊间形成钢板的弯折让位空间。

进一步的,横向延伸板上设有受压螺栓,所述受压螺栓与横向延伸板螺纹连接并可相对横向延伸板上下调整,所述机架包括侧支撑板,所述侧支撑板上开设有调整轴孔,所述调整轴孔内设有调整轴,调整轴套设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位于受压螺栓上方且挤压受压螺栓,通过转动调整轴使偏心轮挤压受压螺栓上下移动,进而调整可调安装架位置。

进一步的,以一机架、上压辊、下压辊为一组压辊机构,压辊机构设有若干组且对钢板同一侧作用的各压辊机构沿钢板输送方向排列设置,各压辊机构的侧支撑板的调整轴孔同轴设置,所述调整轴穿过各压辊机构的调整轴孔以同步带动各偏心轮朝对应的受压螺栓挤压,进而同步调整各压辊机构的可调安装架位置。

进一步的,调整轴前端与后端设置支撑架,所述调整轴可旋转的设于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上设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用于锁定调整轴转动角度。

进一步的,偏心轮位圆形轮,圆形轮内设有偏心设置的六角通孔,圆形轮通过六角通孔固定设于调整轴上。

一种檩条成型机调整方法,

钢板从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隙被带动向后输送,且钢板一侧穿过间隙向外侧延伸,由于翻折辊的设置,钢板向外延伸的一侧被引导向上翻折;生产过程中,会加工不同厚度规格的檩条,因此被加工的钢板具有多种厚度规格;

上压辊与下压辊间的间隙需对应钢板的厚度,上压辊设于可调安装架上,因此需要调整可调安装架,由于倾斜调整孔与锁紧限位杆的设置,使可调安装架被限制沿倾斜调整孔倾斜方向移动,因此通过调整可调安装架以调整上压辊与下压辊的调整间隙的同时,上压辊同时进行向内的横向移动,翻折辊与水平面夹角的角度为α,倾斜调整孔与水平面夹角的角度为β,α与β的角度关系为α+2β=180°;

因此,在对上压辊的调整时,上压辊外侧下端点至翻折辊外壁面的垂直距离等于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隙高度,即匹配钢板的厚度,保证根据钢板厚度对设备调整过程中产品的尺寸精度。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檩条成型机调整装置及方法,上压辊设置在可调安装架上,因此通过调整可调安装架与机架的位置即可调整上压辊与下压辊间的间距进而适应不同厚度规格的钢材;由于倾斜调整孔的限位作用,对上压辊进行竖向方向调整的同时亦对横向进行调整,因此上压辊的调整时,上压辊外侧下端点至翻折辊外壁面的垂直距离等于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间隙高度,即匹配钢板的厚度,保证根据钢板厚度对设备调整过程中产品的尺寸精度;调整轴可同步带动各可调安装架调整,一次调整即可对整排压辊机构进行调整,调整便捷、速度快,并且采用偏心轮配合可调整的受压螺旋的调整方式,又可独立对各可调安装架进行微调,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檩条一体机设有可调翻折辊c型檩条生产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檩条一体机设有可调翻折辊z型檩条生产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檩条一体机设有锥形辊c型檩条生产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檩条一体机设有锥形辊z型檩条生产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檩条一体机设有直角辊c型檩条生产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侧视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可调安装架及对应机构角度示意图。

图中标识对应如下:1.机架、11.第一圆弧限位孔、12.第二圆弧限位孔、13.倾斜调整孔、14.侧支撑板、141.调整轴孔、2.上压辊、2a.直轮上压辊、2b.斜轮上压辊、3.下压辊、3a.直轮下压辊、3b.斜轮下压辊、4.翻折辊、41.上翻折辊、42.可调翻折辊、421.转轴、422.第一锁紧限位杆、43.锥形辊、44.直角辊、441.辊体、442.旋转架、421.第二锁紧限位杆、5.可调安装架、51.第三锁紧限位杆、52.架体、521.限位板、522.调整板、523.通孔、524.横向延伸板、525.竖向延伸板、526.反向辊轴、53.弹簧轴、54.弹簧、55.受压螺栓、56.调整轴、57.偏心轮、571.六角通孔、6.主动轴、61.传动机构、7.支撑架、71.锁止机构、a.上翻折排、b.可调翻折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7所示,一种cz型檩条一体机,具有若干压辊机构,压辊机构包括机架1、上压辊2、下压辊3,翻折辊4、可调安装架5、主动轴6。

压辊机构排列设置成左右设置的上翻折排a和可调翻折排b。

上压辊2与下压辊3上下布置,上压辊2的外端面与下压辊3的外端面相配合,使上压辊2与下压辊3间形成一与水平面平行的间隙,该间隙容纳钢板穿过。

翻折辊4包括上翻折辊41、可调翻折辊42、锥形辊43、直角辊44。

上翻折排a的压辊机构外侧设有上翻折辊41,上翻折辊41一端的外壁面对应上压辊2与下压辊3间的间隙且由该端朝外向上倾斜,以对钢板形成向上翻折的侧边,上翻折排a从前至后的各压辊机构的上翻折辊41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

可调翻折排42对钢板侧边进行第一道弯折的压辊机构外侧设有可调翻折辊42,可调翻折辊42一端的外壁面对应上压辊2与下压辊3间的间隙,另一端设有由外壁贯穿入的转轴421,可调翻折辊42通过转轴421可旋转的设于机架1上,机架1上开设有第一圆弧限位孔11,可调翻折辊42中段对应位置设有第一锁紧限位杆422,第一圆弧限位孔11对应的弧形圆心与转轴421重合,第一锁紧限位杆422设于第一圆弧限位孔11内,第一圆弧限位孔11两端对应上翻折状态和下翻折状态,使第一锁紧限位杆422可定位于第一圆弧限位孔11两端以定位可调翻折辊42的上翻折状态或下翻折状态,使可调翻折辊42可在对檩条形成向上翻折侧边的上翻折状态或对钢板形成向下翻折侧边的下翻折状态间改变。

在设置有可调翻折辊42后侧的压辊机构设置有锥形辊43,锥形辊43的尖端朝向对应上压辊2与下压辊间4的间隙,可调翻折排b从输送方向由前之后的各压辊机构所对应的锥形辊43的锥度逐渐增大。

可调翻折排b及上翻折排a的处于末位的若干组的压辊机构设置有直角辊44,机架1上开设有第二圆弧限位孔12,直角辊44包括辊体441、旋转架442,辊体441可转动的安装于旋转架442上,旋转架442上设有第二锁紧限位杆421,一旋转架442上设有两个第二锁紧限位杆421,对应的机架1上设有两个第二圆弧限位孔12,第二圆弧限位孔12的对应的弧形圆心与钢板折角顶点重合,第二锁紧限位杆421设于第二圆弧限位孔12内,使直角辊44被限制沿第二圆弧限位孔12弧线方向调整移动,即绕钢板折角顶点旋转。

上压辊2包括直轮上压辊2a、斜轮上压辊2b,可调翻折辊42及锥形辊43对应的可调翻折排b的压辊机构设置为直轮上压辊2a,上翻折辊41对应的上翻折排a外的压辊机构设置为直轮上压辊2a;设有直角辊44对应的压辊机构的上压辊2设置为斜轮上压辊2b,斜轮上压辊2b朝向内侧向上倾斜,使斜轮上压辊2b外侧形成钢板的弯折让位空间。

下压辊3包括直轮下压辊3a、斜轮下压辊3b,上翻折排外a的压辊机构设置为直轮下压辊3a,可调翻折辊42及锥形辊43对应的可调翻折排b的压辊机构设置为直轮下压辊3a,设有直角辊44对应的可调翻折排b的压辊机构设置为斜轮下压辊3b,斜轮下压辊3b朝向内侧向下倾斜,使斜轮下压辊3b外侧形成钢板的弯折让位空间。

在上翻折排a和可调翻折排b靠前的若干压辊机构为直轮上压辊2a与直轮下压辊3a配合,因为直轮的设计具有更好的压紧力及拉力,保证钢板的被带动向后输送。

主动轴6设有若干个,主动轴6与动力装置连接,各主动轴6通过传动机构61连接同步转动,主动轴6设于上翻折排a的压辊机构的机架1上,主动轴6穿过并驱动上翻折排a压辊机构的直轮下压辊3a,且在可调翻折排b亦为直轮下压辊3a的压辊机构中,主动轴6延伸至对应一侧的可调翻折排b并连接该直轮下压辊3a,进而带动两直轮下压辊3a同步转动,该种设计使得可调翻折排b的直轮下压辊3a外侧具有钢板的弯折让位空间,进而适应z型檩条生产。

可调安装架5可调整的安装于机架1上,上压辊2可转动设于可调安装架5上,机架1上至少开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倾斜调整孔13,倾斜调整孔13朝向内侧向上倾斜,可调安装架5对应位置设有第三锁紧限位杆51,第三锁紧限位杆51穿设于倾斜调整孔13内,使可调安装架5被限制沿倾斜调整孔13倾斜方向调整移动,进而使在对上压辊2调整与下压辊3的间隙的同时,上压辊2同时进行向内的横向移动。以翻折辊4的工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角度为α,倾斜调整孔13与水平面夹角的角度为β,α与β的角度关系为α+2β=180°,因此,在对上压辊2时,上压辊2外侧下端点至翻折辊4外壁面的垂直距离等于上压辊2与下压辊3的间隙高度,即匹配钢板的厚度,保证根据钢板厚度对设备调整过程中产品的尺寸精度。

可调安装架5包括架体52、弹簧轴53、弹簧54,架体52包括限位板521、调整板522,限位板521上开设有通孔523,弹簧轴53穿过通孔523与机架1连接,弹簧54套设于弹簧轴53外且两端分别作用于机架1与限位板521,弹簧轴53的端部大于通孔523使限位板521限制于弹簧轴53端部与机架1间,弹簧54为压缩弹簧,第三锁紧限位杆51设于调整板522上。

架体52还包括横向延伸板524、竖向延伸板525,限位板521、调整板522、横向延伸板524、竖向延伸板525依次连接,横向延伸板524一端与调整板522连接,另一端朝内侧延伸且竖向延伸板525向下延伸的设于横向延伸板524该端,上压辊2可转动的安装于竖向延伸板525上;其中对于上压辊2为直轮上压辊2a的状态下,架体52还包括反向辊轴526,反向辊轴526设于竖向延伸板525上且朝外延伸设置,横向延伸板524下方具有直轮上压辊2a安装空间,直轮上压辊2a设于反向辊轴526上,使翻折辊4与直轮上压辊2a间形成钢板的弯折让位空间。

横向延伸板524上设有受压螺栓55,受压螺栓55与横向延伸板524螺纹连接并可相对横向延伸板524上下调整,机架1包括侧支撑板14,侧支撑板14上开设有调整轴孔141,调整轴孔141内设有调整轴56,调整轴56套设有偏心轮57,偏心轮57位于受压螺栓55上方且挤压受压螺栓55,通过转动调整轴56使偏心轮57挤压受压螺栓55上下移动,进而调整可调安装架5位置,调整轴56前端与后端设置支撑架7,调整轴56可旋转的设于支撑架7上,支撑架7上设有锁止机构71,锁止机构71用于锁定调整轴56转动角度,偏心轮57位圆形轮,圆形轮内设有偏心设置的六角通孔571,圆形轮通过六角通孔571固定设于调整轴56上。

上翻折排a的各压辊机构的机架1上的侧支撑板14的调整轴孔141同轴设置,调整轴56穿过各调整轴孔141以同步带动各偏心轮57朝对应的受压螺栓55挤压,进而同步调整上翻折排a的各压辊机构的可调安装架5位置,进而同步调整各上压辊2与下压辊3间的间隙。

可调翻折排b的各压辊机构的机架1上的侧支撑板14的调整轴孔141同轴设置,调整轴56穿过各调整轴孔141以同步带动各偏心轮57朝对应的受压螺栓55挤压,进而同步调整可调翻折排b的各压辊机构的可调安装架5位置,进而同步调整各上压辊2与下压辊3间的间隙。

一种cz型檩条生产方法:

c型檩条生产:钢板置于左右设置的上翻折排a和可调翻折排b的压辊机构间且钢板两端从上压辊2与下压辊3间的间隙穿过,主动轴6提供动力,上压辊2与下压辊3压紧钢板并通过转动带动钢板向后输送;

其中上翻折排a处,由于上翻折辊41相对间隙朝外向上倾斜,因此钢板一侧在上翻折辊41的引导向上翻折形成上翻折侧边,上翻折排a从前至后的各压辊机构的上翻折辊41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因此随着钢板的输送过程中,侧边逐渐向上翻折;在上翻折排a的处于末位的若干组的压辊机构设置有直角辊44,直角辊44的角度可调,对于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的钢板,回弹性不同,因此适应性调整直角辊44的角度,使得最终钢板侧边形成直角折边,即形成以形成檩条的一上翻侧边;

其中可调翻折排b处,可调翻折排b对钢板侧边进行第一道弯折的压辊机构外侧设置为可调翻折辊42,可调翻折辊42绕转轴421转动至相对上压辊2与下压辊3的间隙朝外向上倾斜的上翻折状态,因此钢板另一侧在上翻折状态下的可调翻折辊42引导向上翻折形成上翻折侧边;后侧的压辊机构设置锥形辊43,可调翻折排b从输送方向由前之后的各压辊机构所对应的锥形辊43的锥度逐渐增大,可调翻折辊42在上翻折状态对钢板侧边进行上翻折,由于可调翻折辊42已对钢板侧边进行上翻折,因此钢板继续输送至后侧的压辊机构时,上翻折的钢板侧边将自动对应锥形辊43的上部以被继续向上翻折;可调翻折排b处于末位的若干组的压辊机构设置为直角辊44,直角辊44的角度可调,对于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的钢板,回弹性不同,因此适应性调整直角辊44的角度,使得最终钢板侧边形成直角折边,即形成以形成檩条的另一侧上翻侧边,进而形成c型檩条;

z型檩条成产:钢板置于左右设置的上翻折排a和可调翻折排b的压辊机构间且钢板两端从上压辊2与下压辊3间的间隙穿过,主动轴6提供动力,上压辊2与下压辊3压紧钢板并通过转动带动钢板向后输送;

其中上翻折排a处,由于上翻折辊41相对间隙朝外向上倾斜,因此钢板一侧在上翻折辊41的引导向上翻折形成上翻折侧边,上翻折排a从前至后的各压辊机构的上翻折辊41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因此随着钢板的输送过程中,侧边逐渐向上翻折;在上翻折排a的处于末位的若干组的压辊机构设置有直角辊44,直角辊44的角度可调,对于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的钢板,回弹性不同,因此适应性调整直角辊44的角度,使得最终钢板侧边形成直角折边,即形成以形成檩条的一上翻侧边;

其中可调翻折排b处,可调翻折排b对钢板侧边进行第一道弯折的压辊机构外侧设置为可调翻折辊42,可调翻折辊42绕转轴421转动至相对上压辊2与下压辊3间的间隙朝外向下倾斜的下翻折状态,因此钢板另一侧在下翻折状态下的可调翻折辊42引导向下翻折形成下翻折侧边;后侧的压辊机构设置锥形辊43,可调翻折排b从输送方向由前之后的各压辊机构所对应的锥形辊43的锥度逐渐增大,可调翻折辊42在上翻折状态对钢板侧边进行下翻折,由于可调翻折辊42已对钢板侧边进行下翻折,因此钢板继续输送至后侧的压辊机构时,下翻折的钢板侧边将自动对应锥形辊43的下部以被继续向下翻折;可调翻折排b处于末位的若干组的压辊机构设置为直角辊44,直角辊44的角度可调,对于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的钢板,回弹性不同,因此适应性调整直角辊44的角度,使得最终钢板侧边形成直角折边,即形成以形成檩条的另一侧下翻侧边,进而形成z型檩条;

一种檩条成型机调整方法:

钢板从上压辊2与下压辊3的间隙被带动向后输送,且钢板一侧穿过间隙向外侧延伸,由于翻折辊4的设置,钢板向外延伸的一侧被引导向上翻折;生产过程中,会加工不同厚度规格的檩条,因此被加工的钢板具有多种厚度规格;

上压辊2与下压辊3间的间隙需对应钢板的厚度,上压辊2设于可调安装架5上,因此需要调整可调安装架5,由于倾斜调整孔13与第三锁紧限位杆51的设置,使可调安装架5被限制沿倾斜调整孔13倾斜方向移动,因此通过调整可调安装架5以调整上压辊2与下压辊3的调整间隙的同时,上压辊2同时进行向内的横向移动,翻折辊4与水平面夹角的角度为α,倾斜调整孔13与水平面夹角的角度为β,α与β的角度关系为α+2β=180°;

因此,在对上压辊2调整时,上压辊2外侧下端点至翻折辊4外壁面的垂直距离等于上压辊2与下压辊3的间隙高度,即匹配钢板的厚度,保证根据钢板厚度对设备调整过程中产品的尺寸精度。

上翻折排a、可调翻折排b各自的各压辊机构的机架1上的侧支撑板14的调整轴孔141同轴设置,调整轴56穿过各调整轴孔141以同步带动各偏心轮57朝对应的受压螺栓55挤压,进而同步调整上翻折排a或可调翻折排b的各压辊机构的可调安装架5位置,进而同步调整上压辊2与下压辊3间的间隙。由于是偏心轮57是通过挤压受压螺栓55进行调整,受压螺栓55又可各自通过螺纹调整其与可调安装架5的横向延伸板524上下位置,因此又可独立对各压辊机构的可调安装架5位置适应性微调,修复了生产与装配中的产生的误差。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