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翻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25032发布日期:2020-10-17 01:0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翻边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边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液压翻边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圆筒的翻边工序,多通过轴线平行但轴向错开的两对翻边轮,对辊运动来实现圆筒的翻边,该种成型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1、翻边尺寸不稳定,圆筒边缘出现“大小边”现象;

2、圆筒壁薄,其在加工过程中的装夹定位动作复杂繁琐,导致机械结构复杂,运行效率低下;

3、翻边轮对辊形式进行圆筒翻边过程中,存在翻边轮与圆筒边缘之间大量的非必要摩擦,既易划伤圆筒表面,影响外观质量,同时极易造成翻边轮的过度磨损,导致轮组使用寿命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液压翻边机,从而采用简单的结构实现圆筒的翻边,且翻边质量均匀稳定,成型效率高,设备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压翻边机,包括机架,机架顶部安装有工作平台,工作平台上安装有支撑环,位于支撑环内部的工作平台上安装有多组滑动内撑机构,滑动内撑机构的外侧面均安装有凸模,位于支撑环外部的工作平台上安装有多组压紧机构,压紧机构的内侧面均安装有凹模;多组滑动内撑机构和多组压紧机构分别以支撑环的中心为圆心周向布置,所述凸模在滑动内撑机构的带动下径向向外张开,凸模与凹模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凹模的底面高于凸模的上表面;所述支撑环上放置圆筒。

所述滑动内撑机构与压紧机构周向错开设置,所述凹模与凸模周向错开设置。

所述工作平台底面的中部安装有主油缸,主油缸的输出端向上穿过工作平台,主油缸输出端端部固装有环状结构的楔块,楔块外侧面沿着周向设置有锥面,楔块在主油缸的驱动下经锥面作用于滑动内撑机构,使得凸模向外张开。

单组滑动内撑机构的结构为:包括中部上下贯通的滑块,滑块一端头设置有与楔块配合的斜面,滑块另一端头为弧形外凸结构,滑块该弧形外凸结构上固装凸模;位于滑块中部贯通处的工作平台上固装有t形块,t形块的端部与滑块内侧面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t形块顶部安装有内撑块。

所述滑块中部贯通处的两侧设置有与t形块配合的导向结构。

所述内撑块端头为外凸弧形结构,内撑块该端头的下部嵌装有同为外凸弧形结构的内压块;所述内撑块的顶部还卡装有盖板。

单组压紧机构的结构为:包括相对设置并固装于工作平台的导条,两个导条之间共同滑动安装有滑座,位于导条端头外部的工作平台上安装有小油缸,所述小油缸的输出端与滑座固装;所述滑座顶部安装有外撑块。

所述外撑块端头为内凹弧形结构,外撑块该端头的下部嵌装有同为内凹弧形结构的凹模。

所述滑座底部与工作平台之间安装有无油衬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主油缸拉动楔块,楔块推动滑动内撑机构中的滑块径向向外移动,使得凸模径向向外张开并从内部施力于圆筒下边缘,凸模与凹模配合,圆筒下边缘向外翻出,实现圆筒的翻边,成型效率高,翻边质量稳定可靠;凸模与凹模配合,在主油缸的作用下一次成型翻边,减少甚至避免了圆筒接触避免的划伤,保证了其外观质量,且大大延迟了成型组件,即凸模、凹模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优点:

小油缸推动滑座以导条为导向向内运动,使得外撑块端部的凹模与圆筒外壁面贴合,进而凹模与内压块配合将圆筒紧固,保证了翻边成型时圆筒的稳定性;

滑块在楔块的作用下以t形块为导向向外滑动,滑块与t形块之间的弹簧受压缩,在楔块退回之后,滑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内收缩复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滑动内撑机构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压紧机构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翻边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翻边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d部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机架;2、工作平台;3、主油缸;4、楔块;5、滑动内撑机构;6、支撑环;7、压紧机构;8、圆筒;51、滑块;52、凸模;53、弹簧;54、t形块;55、内撑块;56、盖板;57、内压块;71、导条;72、滑座;73、无油衬板;74、小油缸;75、外撑块;76、凹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液压翻边机,包括机架1,机架1顶部安装有工作平台2,工作平台2上安装有支撑环6,位于支撑环6内部的工作平台2上安装有多组滑动内撑机构5,滑动内撑机构5的外侧面均安装有凸模52,位于支撑环6外部的工作平台2上安装有多组压紧机构7,压紧机构7的内侧面均安装有凹模76;多组滑动内撑机构5和多组压紧机构7分别以支撑环6的中心为圆心周向布置,凸模52在滑动内撑机构5的带动下径向向外张开,凸模52与凹模76配合。

如图3所示,凹模76的底面高于凸模52的上表面;支撑环6上放置圆筒8。

滑动内撑机构5与压紧机构7周向错开设置,凹模76与凸模52周向错开设置,使得圆筒8边缘翻边时成型稳定一致。

工作平台2底面的中部安装有主油缸3,主油缸3的输出端向上穿过工作平台2,主油缸3输出端端部固装有环状结构的楔块4,楔块4外侧面沿着周向设置有锥面,如图4所示,楔块4在主油缸3的驱动下经锥面作用于滑动内撑机构5,使得凸模52向外张开。

如图5所示,单组滑动内撑机构5的结构为:包括中部上下贯通的滑块51,滑块51一端头设置有与楔块4配合的斜面,滑块51另一端头为弧形外凸结构,滑块51该弧形外凸结构上固装凸模52;位于滑块51中部贯通处的工作平台2上固装有t形块54,t形块54的端部与滑块51内侧面之间安装有弹簧53,t形块54顶部安装有内撑块55。

滑块51在楔块4的作用下以t形块54为导向向外滑动,滑块51与t形块54之间的弹簧53受压缩,在楔块4退回之后,滑块51在弹簧53的作用下向内收缩复位,从而滑块51端部的凸模52收缩复位。

滑块51中部贯通处的两侧设置有与t形块54配合的导向结构。

内撑块55端头为外凸弧形结构,内撑块55该端头的下部嵌装有同为外凸弧形结构的内压块57,内压块57施力于圆筒8内壁面,凹模76施力于圆筒8外壁面,在小油缸74的动作下,内压块57和凹模76共同将圆筒8夹紧固定;内撑块55的顶部还卡装有盖板56。

如图6所示,单组压紧机构7的结构为:包括相对设置并固装于工作平台2的导条71,两个导条71之间共同滑动安装有滑座72,位于导条71端头外部的工作平台2上安装有小油缸74,小油缸74的输出端与滑座72固装;滑座72顶部安装有外撑块75。

外撑块75端头为内凹弧形结构,外撑块75该端头的下部嵌装有同为内凹弧形结构的凹模76。

小油缸74推动滑座72以导条71为导向向内运动,使得外撑块75端部的凹模76与圆筒8外壁面贴合,进而凹模76与内压块57配合将圆筒8紧固,保证了翻边成型时圆筒8的稳定性。

滑座72底部与工作平台2之间安装有无油衬板73,无油衬板73的材质为铜,以助于滑座72的滑动更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将待翻边的圆筒8放置于支撑环6上;小油缸74工作,推动滑座72以导条71为导向向内运动,使得外撑块75端部接触并施力于圆筒8外壁面,使得圆筒8由凹模76和内压块57紧固,如图7和图8所示;

主油缸3工作,拉动楔块4向下运动,楔块4周向的锥面作用于滑块51的内侧面,使得滑块51受挤压而以t形块54为导向向外移动,凸模52随滑块51径向向外张开,凸模52从内部接触并施力于圆筒8下边缘,当凸模52的外边缘向外突出内压块57的外边缘、并逐渐运动至凹模76下方时,圆筒8下边缘受力形变,形成翻边,如图9和图10所示。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结构紧凑,翻边成型效率高,质量稳定可靠,且成型组件使用寿命长。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