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覆铜板打孔设备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4297发布日期:2020-10-09 18:45阅读:55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覆铜板打孔设备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覆铜板打孔设备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参照图1,是一种承载板1,在承载板1上转动连接有多个主动转动的传输轮2,以传输覆铜板3至冲孔设备加工。

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现有的多个传输轮2大多依靠多组联动于设备前后级动力系统的传动机构等分别联动,导致多个传输组之间存在一定速度差,使得长时间使用后,覆铜板3相对易发生偏移,影响上料,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使覆铜板3不易发生偏移的应用于覆铜板打孔设备的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覆铜板打孔设备的上料装置,其由一个电机带动所有传输轮转动,保证所有转动比一致,保证转速一致,使覆铜板不易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覆铜板打孔设备的上料装置,包括机架、安装于机架上的电机及固定于机架上的载物板,所述电机连接有用于输送覆铜板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机架转动连接的传动杆、安装于电机输出轴上的联轴器及连接于联轴器上的转动杆,所述传动杆位于载物板下方,所述转动杆上可拆卸连接有锥齿轮一,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固定有与锥齿轮一啮合的锥齿轮二,所述转动杆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载物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转动连接有传输轮,所述传输轮设置于传动杆上,且传输轮至少有一个与传动杆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带动锥齿轮一转动,锥齿轮一转动带动锥齿轮二转动,锥齿轮二转动带动传输轮转动,覆铜板从进料端运动到载物板上,传输轮推动覆铜板向载物板的出料端运动。因使用一个电机带动所有传输轮转动,保持了转动比一致,保证所有传输轮的转速一致,使覆铜板不易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锥齿轮一通过固定组件固定于转动杆上,所述转动杆为圆杆,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于转动杆上的夹持环一及可拆卸连接于转动杆上的夹持环二,所述锥齿轮一与转动杆同中心轴设置,且锥齿轮一与转动杆销接;所述锥齿轮一设置于夹持环一与夹持环二之间,且锥齿轮一被夹持固定于夹持环一和夹持环二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锥齿轮一套设在转动杆上,并使锥齿轮一与夹持环一抵接,将夹持环二固定于转动杆上,并使夹持环一和夹持环二将锥齿轮一夹持固定在之间,使锥齿轮一不能够沿转动杆的轴线方向移动,同时,锥齿轮一与转动杆销接,使锥齿轮一与转动杆不能相对转动,使得锥齿轮一能够随转动杆的转动而转动;因夹持环一与转动杆可拆,将夹持环一拆下,可对锥齿轮一进行更换,便于更换锥齿轮一。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动杆包括若干根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锥齿轮一和固定组件设置于连接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由多根可拆卸的连接杆拼接形成,当需要更换锥齿轮一时,可以将连接杆拆卸下来,方便更换锥齿轮一。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杆上设有螺纹,所述夹持环二与连接杆螺纹连接;所述夹持环二内竖直穿设有销杆,且销杆插入连接杆内,所述销杆与夹持环二和连接杆均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夹持环二,即可将夹持环二固定于转动杆上,方便夹持环二的安装固定,再通过销杆插入到夹持环二和转动杆内,将夹持环二进一步固定于转动杆上,在转动杆转动的过程中,避免夹持环二发生滑丝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传输轮包括主动轮和被动轮,所述主动轮固定于传动杆上,所述被动轮穿设在传动杆上,所述被动轮与载物板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杆带动主动轮转动,覆铜板在载物板上运动,被动轮因为惯性而转动,从而推动覆铜板运动。因传输轮与传动杆固定连接,传输轮较容易被卡住,如纸屑卡在了安装槽内,传输轮无法转动,使得传动杆也无法转动,减少与传动杆固定连接的传输轮的个数,降低了传动杆被卡住的概率。同时,如果传动轮全部与传动杆固定,产生速度差的几率更大,将部分传输轮变为被动轮,被动轮对覆铜板起到支撑作用,施力点越少,越容易使覆铜板平衡,降低了对安装设计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被动轮通过轴承与载物板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小被动轮转动的摩擦,便于使被动轮的转动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轴承的内圈直径大于传动杆的直径,所述内圈与载物板固定,所述被动轮套设于轴承的外圈上且与外圈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不会随着传动杆的转动而转动,减小了轴承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轴承的内圈的两端同中心轴分别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直径与轴承的内圈直径相同,所述连接管通过轴承座与载物板固定,所述轴承座固定于载物板上,所述连接管固定于轴承座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固定于轴承内圈外,通过连接管固定于轴承座内,轴承座又与机架固定,从而便于将轴承与机架固定。同时,便于拆卸和更换被动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使用一个电机带动所有传输轮转动,保持了转动比一致,保证所有传输轮的转速一致,使覆铜板不易发生偏移;

2.取下销杆,旋转夹持环二,将夹持环二从转动杆上取下,再将锥齿轮一从转动杆上取下,锥齿轮一与转动杆可拆卸,便于更换锥齿轮一;

3.主动轮与传动杆固定连接,被动轮与传动杆转动连接,减少了与传动杆固定连接的传输轮的个数,降低了传输轮出现被卡住的概率,使得传送覆铜板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载物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显示载物板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图5是显示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显示传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显示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载物板;11、安装槽;2、传输轮;21、主动轮;22、被动轮;3、覆铜板;4、机架;5、电机;6、传动机构;61、传动杆;62、联轴器;63、转动杆;631、连接杆;64、锥齿轮一;65、锥齿轮二;7、固定组件;71、夹持环一;72、夹持环二;8、销杆;9、轴承;91、套管;92、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参照图2和图3,为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应用于覆铜板打孔设备的上料装置,包括机架4、安装于机架4上的电机5及固定于机架4上的载物板1,载物板1上转动连接有若干传输轮2。电机5连接有用于输送覆铜板3的传动机构6。启动电机5,电机5通过传动机构6带动传输轮2转动,从而推动覆铜板3运动,进而实现覆铜板3的上料。通过一个电机5带动所有传输轮2转动,保持了转动比一致,保证所有传输轮2的转速一致,使电覆铜板3不易发生偏移。

参照图2和图3,载物板1上开设有若干安装槽11,传输轮2转动连接于安装槽11内,安装槽11分为多组,每组的安装槽11个数相同,每组中的安装槽11呈直线排列,多组安装槽11并列分布于载物板1上,多组安装槽11可以错位排布。

参照图2和图3,机架4上固定有箱体,箱体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电机5安装于箱体内。传动机构6包括与机架4转动连接的传动杆61、连接于电机5输出轴上的联轴器62及连接于联轴器62上的转动杆63,传动杆61位于载物板下方,转动杆63包括若干根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杆631,传动杆61的数量与连接杆631的数量相同,若干根连接杆631拼接形成转动杆63。相邻两根连接杆631螺纹连接,使相邻连根连接杆631固定。并通过插销竖直插入两根连接杆631重合部分,插销可以与连接杆螺纹连接,使相邻两根连接杆631不能够相对转动,进一步将相邻两根连接杆631固定。

参照图3和图4,连接杆631上可拆卸连接有锥齿轮一64,传动杆61的一端固定有与锥齿轮一64啮合的锥齿轮二65,连接杆631与机架4转动连接。锥齿轮一64通过固定组件7固定于连接杆631上,连接杆631为圆杆。

参照图4和图5,固定组件7包括固定于连接杆631上的夹持环一71及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杆631上的夹持环二72,锥齿轮一64与连接杆631同中心轴设置,且锥齿轮一64与连接杆631销接。连接杆631上设有螺纹,夹持环一71可以为圆环且可以焊接固定于连接杆631上,夹持环二72可以为圆环并可以与连接杆631螺纹连接。

参照图4,将锥齿轮一64套设在连接杆631上并与夹持环一71抵接,再旋转夹持环二72,将夹持环二72固定于连接杆631上,且将夹持环二72与连接杆631抵接,将锥齿轮一64夹持固定于夹持环一71与夹持环二72之间,使锥齿轮一64不能沿连接杆631的轴线方向滑移,将锥齿轮一64与连接杆631固定。

参照图5,在转动杆63转动的过程中,避免夹持环二72发生滑丝的情况,夹持环二72和连接杆631上开设有螺纹孔,夹持环二72和连接杆631内竖直穿设有销杆8,销杆8上设有螺纹,销杆8与夹持环二72和连接杆631均为螺纹连接。通过销杆8,进一步将夹持环二72固定,限制夹持环二72与连接杆631发生相对转动。

当使用时间久了之后,锥齿轮一64容易发生一定程度的磨损,将转动杆63端部的连接杆631取下,就可以再顺次取下其他的连接杆631,再取下销杆8,旋转夹持环二72,将夹持环二72取下,就可以取下锥齿轮一64,进行更换。

参照图6,传动杆61为圆杆,一根传动杆61上设置有多个传输轮2,传输轮2包括主动轮21和被动轮22,主动轮21和被动轮22间隔设置。主动轮21固定于传动杆61上,传动杆61上套设有轴承9,且轴承9内圈的直径大于传动杆61的直径,传动杆61穿过轴承9的内圈,轴承9与传动杆61没有接触,传动杆61转动时,就不会带动轴承9的内圈发生转动,减少了轴承9的磨损。

参照图6和图7,轴承9内圈的两端同中心轴固定有套管91,套管91的直径与轴承9内圈的直径相同,传动杆61从套管91内穿过。被动轮22固定于轴承9的外圈上。

参照图3和图6,套管91通过轴承座92固定于载物板1上,套管91固定于轴承座92内,轴承座92固定于载物板1上。方便更换被动轮22,同时,方便根据需要,改变被动轮22的位置。

因传输轮2与传动杆61固定连接,传输轮2较容易被卡住,如纸屑卡在了安装槽11内,就使得传动杆61也无法转动,被动轮22因为惯性而转动,从而推动覆铜板3运动。与传动杆61固定的传输轮2的个数就减少了,施力点越少,越容易使覆铜板3平衡,降低了对安装设计的要求。同时,降低了传动杆61被卡住的概率。还可以将位于载物板1的进料端和出料端的一排传输轮2分别全部设置为主动轮21,中间的传输轮2全部设置位被动轮22。

该应用于覆铜板打孔设备的上料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启动电机5,电机5通过传动机构6带动主动轮21转动,从而推动覆铜板3运动,覆铜板3运动带动被动轮22转动,在主动轮21和被动轮22的共同推动下,实现覆铜板3的上料。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