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侧墙钻孔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74181发布日期:2021-01-29 23:5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合金侧墙钻孔工装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侧墙钻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侧墙钻孔工装。


背景技术:

[0002]
铝合金侧墙模块是列车组成的重要部分,侧墙模块本身要进行很多加工,其中钻孔加工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步骤,铝合金侧墙通常由好几组小侧墙组成,这使得钻孔的工作量增加很多。
[0003]
现有的侧墙钻孔工装,一次装夹只能装夹一个小侧墙,钻孔完毕后,更换另一个小侧墙,这样比较浪费人力和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合金侧墙钻孔工装,其具有能够装夹多片小侧墙的优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
一种铝合金侧墙钻孔工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的一端设有与底座固定连接的端部定位件,第一滑轨的另一端设有与底座固定连接的推动件,推动件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的端部顶紧件,端部顶紧件与端部定位件之间设有若干个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的可移动定位顶紧件,用于对小侧墙的放置,且若干个可移动定位顶紧件结构完全相同,所述若干个可移动定位顶紧件的一侧设有与底座固定连接的侧面顶紧件,用于对小侧墙侧边的限位。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多片小侧墙进行装夹时,将多片小侧墙分别放入到若干个可移动定位顶紧件内,由于若干个可移动定位顶紧件设置在端部顶紧件与端部定位件之间,因此通过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的端部定位件以及滑动连接在滑轨上的端部顶紧件能够对小侧墙进行限位,其次通过推动件能够推动着端部顶紧件在第一滑轨上滑动,端部顶紧件滑动,推动着若干个可移动定位顶紧件在第一滑轨上滑动,以此实现对多片小侧墙的装夹。通过侧边顶紧件能够对小侧墙的侧边进行限位,
[0008]
进一步设置:端部定位件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一侧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与第三支撑块,第三支撑块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侧面定位块,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之间以及第二支撑块与第三支撑块之间均设有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的端部定位支座,且端部定位支座的一侧设有若干个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端部定位块。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与第三支撑块能够便于小侧墙的放置,同时起到支撑的作用,通过第三支撑块上的第一侧面定位块能够对小侧墙的侧边进行限位。通过端部定位支座能够对小侧墙起到限位的作用,通过端部支座上的第一端部定位块能够对小侧墙起到保护作用。
[0010]
进一步设置:可移动定位顶紧件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第一滑
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块、第五支撑块与第六支撑块,第六支撑块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侧面定位块,第四支撑块与第五支撑块之间以及第五支撑块与第六支撑块之间均设有与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的可移动支座,可移动支座的一侧设有若干个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端部定位块,可移动支座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聚氨酯压紧块。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四支撑块、第五支撑块与第六支撑块能够便于小侧墙的放置,同时起到支撑的作用。通过第六支撑块上的第二侧面定位块能够对小侧墙的侧边进行限位。通过可移动支座能够对小侧墙起到限位的作用。通过可移动支座两侧上的第二端部定位块与第一聚氨酯压紧块能够对小侧墙起到保护作用。
[0012]
进一步设置:侧面顶紧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两侧上的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均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上设有固定连接有侧面顶紧支座,侧面顶紧支座上固定连接有侧面顶紧聚氨酯块,侧面顶紧聚氨酯块的一侧设有与底座固定连接的驱动件。驱动件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上均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顶紧螺栓。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能够便于侧面顶紧支座的滑动,侧面顶紧聚酯块固定连接在侧面顶紧支座上,通过拧动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上的第一顶紧螺栓能够推动着侧面顶紧聚酯块以及侧面顶紧支座滑动,以此对小侧墙侧边的限位及夹紧。
[0014]
进一步设置:推动件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上均设有转臂,转臂上设有与螺纹连接的第二顶紧螺栓。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能够对转臂进行支撑,通过转臂上螺纹连接的第二顶紧螺栓能够推动着端部顶紧件在第一滑轨上滑动。
[0016]
进一步设置:端部顶紧件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滑轨上的第三滑块,第三滑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安装板,第三安装板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端部支座,端部支座的一侧设有若干个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聚氨酯压紧块。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滑块能够便于第三安装板在第一滑轨上滑动,通过第三安装板上的端部支座能够对小侧墙进行限位,通过端部支座上的第二聚氨酯压紧块能够对小侧墙起到保护的作用。
[0018]
进一步设置:底座的四角均设有快卸螺栓,且快卸螺栓上均设有与其适配的法兰螺母。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快卸螺栓以及法兰螺母能够对底座进行限位以及固定。
[002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人们通过可移动定位顶紧件能够对小侧墙进行放置,由于可移动定位顶紧件设置在端部顶紧件与端部定位件之间,因此通过推动件推动着端部顶紧件在第一滑轨上滑动,以此使若干个可移动定位顶紧件在第一滑轨上滑动,将若干个可移动定位顶紧件上的小侧墙夹紧,实现对多片小侧墙的装夹。通过侧面顶紧件能够对小侧墙的侧边进行限位。
附图说明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2]
图1是铝合金侧墙钻孔工装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是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是端部定位件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是可移动定位顶紧件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是端部顶紧件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中,1、底座;11、端部定位件;111、第一安装板;112、第一支撑块;113、第二支撑块;114、第三支撑块;115、第一侧面定位块;116、端部定位支座;117、第一端部定位块;12、第一支撑架;13、第二支撑架;14、转臂;15、第二顶紧螺栓;16、第二滑轨;17、第二滑块;18、侧面顶紧支座;19、侧面顶紧聚氨酯块;2、快卸螺栓;3、法兰螺母;4、第一滑轨;5、可移动定位顶紧件;51、第一滑块;52、第二安装板;53、第四支撑块;54、第五支撑块;55、第六支撑块;56、第二侧面定位块;57、可移动支座;58、第二端部定位块;59、第一聚氨酯压紧块;6、端部顶紧件;61、第三滑块;62、端部支座;63、第二聚氨酯压紧块;64、第三安装板;7、推动件;8、侧面顶紧件;9、小侧墙;10、第一支撑柱;101、第二支撑柱;102、第一顶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0029]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30]
一种铝合金侧墙钻孔工装,包括底座1,如图1所示、图2所示及图3所示,底座1的四角均设有快卸螺栓2,且快卸螺栓2上均设有与其适配的法兰螺母3,通过快卸螺栓2与法兰螺母3能够对底座1进行固定,底座1上的左侧与右侧均设有第一滑轨4,第一滑轨4的后端设有与底座1固定连接的端部定位件11,端部定位件11包括与底座1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板111,第一安装板111的前侧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块112、第二支撑块113与第三支撑块114,且第一支撑块112、第二支撑块113与第三支撑块114从左往右依次水平排列,第三支撑块114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侧面定位块115,通过第一侧面定位块115能够对小侧墙9的右侧进行限位,第一支撑块112与第二支撑块113之间以及第二支撑块113与第三支撑块114之间均设有与第一安装板111固定连接的端部定位支座116,端部定位支座116的前侧设有若干个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端部定位块117,且若干个第一端部定位块117从下往上依次水平排列。
[0031]
如图1所示、图5所示,第一滑轨4的前端设有与底座1固定连接的推动件7,推动件7包括与底座1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架12与第二支撑架13,第一支撑架12与第二支撑架13上均设有转臂14,转臂14上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二顶紧螺栓15,第二顶紧螺栓15的后端设有与第一滑轨4滑动连接的端部顶紧件6,通过第二顶紧螺栓15能够驱动着端部顶紧件6在第一滑轨4上滑动,端部顶紧件6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滑轨4上的第三滑块61,第三滑块61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安装板64,第三安装板64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端部支座62,端部支座62的后侧设有若干个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聚氨酯压紧块63,且若干个第二聚氨酯压紧块63从下往上依次水平排列。端部支座62与端部定位支座116之间设有若干个滑动连接在第一滑轨4上的可移动定位顶紧件5,通过可移动定位顶紧件5对小侧墙9进行放置,且若干个可移
动定位顶紧件5结构完全相同。
[0032]
如图1所示、图4所示,可移动定位顶紧件5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滑轨4上的第一滑块51,第一滑块5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52,第二安装板52上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块53、第五支撑块54与第六支撑块55,且第四支撑块53、第五支撑块54与第六支撑块55从左往右依次水平排列,第六支撑块55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侧面定位块56,第四支撑块53与第五支撑块54之间以及第五支撑块54与第六支撑块55之间均设有与第二安装板52固定连接的可移动支座57,可移动支座57的前侧设有若干个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端部定位块58,可移动支座57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聚氨酯压紧块59。第二安装板52的左侧设有与底座1固定连接的侧面顶紧件8,通过侧面顶紧件8对小侧墙9的左侧限位以及夹紧。
[0033]
如图1所示、图2所示,侧面顶紧件8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1前侧与后侧上的第二滑轨16,第二滑轨16上均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17,第二滑块17上设有固定连接有侧面顶紧支座18,侧面顶紧支座18上固定连接有侧面顶紧聚氨酯块19,侧面顶紧聚氨酯块19的左侧设有与底座1固定连接的驱动件,用于驱动侧面顶紧聚氨酯块19与侧面顶紧支座18在第二滑轨16上滑动,驱动件包括与底座1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柱10与第二支撑柱101,第一支撑柱10与第二支撑柱101上均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顶紧螺栓102,通过拧动第一顶紧螺栓102推动着侧面顶紧聚氨酯块19与侧面顶紧支座18在第二滑轨16上滑动。
[0034]
工作原理:
[0035]
在需要对多片小侧墙9进行装夹时,将小侧墙9分别放置在第一安装板111上的第一支撑块112、第二支撑块113与第三支撑块114的上表面上,以及放置在若干个第二安装板52上的第四支撑块53、第五支撑块54与第六支撑块55的上表面上,通过第一支撑块112、第二支撑块113与第三支撑块114以及第四支撑块53、第五支撑块54与第六支撑块55能够对小侧墙9进行支撑,通过第三支撑块114上的第一侧面定位块115以及第六支撑块55上的第二侧面定位块56能够对小侧墙9的右端进行限位,其次通过第一安装板111上的端部定位支座116与端部定位支座116的上的第一端部定位块117,以及第二安装板52上的可移动支座57与可移动支座57前侧与后侧上的第二端部定位块58、第一聚氨酯压紧块59,能够对小侧墙9前后进行限位以及对小侧墙9的表面进行保护。
[0036]
在将小侧墙9放置完成后,拧动转臂14上螺纹连接的第二顶紧螺栓15,通过第二顶紧螺栓15推动着端部支座62以及端部支座62上的第二聚氨酯压紧块63运动,端部支座62固定连接在第三安装板64上,第三安装板64通过第三滑块61滑动连接在第一滑轨4上,因此端部支座62以及端部支座62上的第二聚氨酯压紧块63推动着第二安装板52上的小侧墙9,使若干个第二安装板52分别在第一滑轨4上滑动。
[0037]
同时通过拧动第一支撑柱10与第二支撑柱101上螺纹连接的第一顶紧螺栓102,第一顶紧螺栓102推动着侧面顶紧聚氨酯块19与侧面顶紧支座18在第二滑轨16上滑动,对多片小侧墙9的左端进行限位以及夹紧,以此实现对多片小侧墙9的装夹。
[0038]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