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芯体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6510发布日期:2021-02-20 17:24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器芯体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料及出料机构,具体涉及一种散热器芯体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配件的需求量猛增,散热器作为汽车内部的一个重要部件,在汽车冷却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散热器主要由散热器芯体、左右塑料水室和橡胶密封垫组成,其核心是散热器芯体,散热器芯体由主片、侧板、散热管、散热带等组装而成,将铝材焊接在一起,再通过机械咬边的方式连接散热器芯体与水室,从而压缩橡胶密封垫达到密封的效果,完成装配。现有的装配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配合机器进行装配,尤其在排列散热器芯体时,现有技术为手工操作,效率低下,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芯体上料系统。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芯体上料系统,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支撑机构;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用于散热器芯体上料,并对散热器芯体进行排列;出料机构,设置在上料机构的一侧,用于运送所述上料机构排列好的散热器芯体;以及控制机构,与上料机构和出料机构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上料机构和所述出料机构的运行,
[0005]
其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电源:数据采集单元,分别与所述上料机构和所述出料机构连接,用于采集所述上料机构和所述出料机构的工作数据;处理器,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连接,用于处理所述工作数据,并生成控制所述上料机构和所述出料机构的工作命令。
[0006]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散热器芯体上料系统,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质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上料机构,用于采集所述上料机构的工作数据;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出料机构,用于采集所述出料机构的工作数据。
[0007]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散热器芯体上料系统,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处理器为可编程逻辑控制芯片。
[0008]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散热器芯体上料系统,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架,与所述上料机构连接,用于支撑所述上料机构;传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上料机构连接,用于使所述上料机构在所述支架上移动。
[0009]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散热器芯体上料系统,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滚珠丝杠,设于所述支架上;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滚珠丝杠连接,用于给滚珠丝杠提供驱动力;连接板,与所述滚珠丝杠和所述上料机构连接,用于连接所述上料机构;导轨,与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用于引导所述连接板在所述滚珠丝杠的带动下的移动。
[0010]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散热器芯体上料系统,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装置和芯体排列装置。
[0011]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散热器芯体上料系统,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上料装
置包括:上料台,与所述支撑机构活动连接,用于上料;夹紧气爪,设置在所述上料台上,用于夹紧上料台上的散热器芯体;铰链,设置在所述上料台与所述支撑机构之间,用于调整所述上料台的位置。
[0012]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散热器芯体上料系统,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上料台在所述铰链的控制下,可90
°
旋转。
[0013]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散热器芯体上料系统,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芯体排列装置包括:横梁,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方,并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侧挡板,竖直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用于固定所述上料装置所取出的散热器芯体;前挡板,与所述侧挡板呈90
°
夹角竖直设置,用于配合所述侧挡板固定散热器芯体;底板,底板为“z”字型,上边缘设置在所述横梁上,下底边与所述侧挡板和所述前挡板配合固定散热器芯体。
[0014]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散热器芯体上料系统,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出料机构包括:齿轮轴支架,设置在所述上料机构下方,齿轮轴,设置在所述齿轮轴支架上,第二伺服电机,设置在所述齿轮轴支架一侧,用于带动所述齿轮轴转动;不完全齿轮,固定在所述齿轮轴上,随齿轮轴的转动而转动,用于推下所述上料机构排列后的最下层芯体;出料后挡板,与所述齿轮轴支架连接,用于导向所述散热器芯体掉落的位置;出料前挡板,与所述出料机构连接,用于与所述出料后挡板配合导向所述散热器芯体掉落的位置。
[0015]
有益效果
[0016]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散热器芯体上料系统,设有控制机构,可以对散热器芯体进行精准的排列,将传统工艺中的手工操作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散热器芯体上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排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出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散热器芯体上料系统作具体阐述。
[0022]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芯体料仓包括支撑机构1、上料机构2、出料机构3以及控制机构。
[0023]
支撑机构1包括支架11和传动装置。支架11与上料机构2连接,用于支撑上料机构2。传动装置设置在支架11上,并与上料机构2连接,用于使上料机构2在支架11上移动。
[0024]
上料机构2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1上,用于散热器芯体上料,并对散热器芯体进行排列。上料机构2包括上料装置和芯体排列装置。
[0025]
如图2所示,上料装置包括上料台21、夹紧气爪22和铰链23。上料台21与支撑机构1活动连接,用于上料。夹紧气爪22设置在上料台上21,用于夹紧上料台21上的散热器芯体。铰链23设置在上料台21和支撑机构1之间,用于调整上料台21的位置。
[0026]
如图3所示,排列装置包括横梁24、侧挡板25、前挡板26和底板27。横梁24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1上方,并与所述支撑机构1连接。侧挡板25竖直设置在所述横梁24上,用于固定所述上料装置所取出的散热器芯体。前挡板26与所述侧挡板25呈90
°
夹角竖直设置,用于配合所述侧挡板25固定散热器芯体。底板27为“z”字型,上边缘设置在所述横梁24上,下底边与所述侧挡板25和所述前挡板26配合固定散热器芯体。
[0027]
如图4所示,出料机构3设置在上料机构2的一侧,用于运送所述上料机构2排列好的散热器芯体。出料机构3包括齿轮轴支架31、齿轮轴32、第二伺服电机33、不完全齿轮34、出料后挡板35和出料前挡板36。
[0028]
齿轮轴支架31设置在所述上料机构2下方。齿轮轴32设置在所述齿轮轴支架31上。第二伺服电机33设置在所述齿轮轴支架31一侧,用于带动所述齿轮轴32转动。不完全齿轮34固定在所述齿轮轴32上,随齿轮轴32的转动而转动,用于推下所述上料机构排列后的最下层芯体。出料后挡板35与所述齿轮轴支31架连接,用于导向所述散热器芯体掉落的位置。出料前挡板36与所述上料机构2连接,用于与所述出料后挡板35配合导向所述散热器芯体掉落的位置。
[0029]
控制机构与上料机构2和出料机构3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上料机构2和所述出料机构3的运行。其中,控制机构包括电源、数据采集单元和处理器:数据采集单元分别与所述上料机构2和所述出料机构3连接,用于采集所述上料机构2和所述出料机构3的工作数据;处理器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连接,用于处理所述工作数据,并生成控制所述上料机构2和所述出料机构3的工作命令。
[0030]
控制机构对散热器芯体进行精准的排列,将传统工艺中的手工操作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0031]
数据采集单元包括质量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质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上料机构2,用于采集所述上料机构2的工作数据;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出料机构3,用于采集所述出料机构3的工作数据。处理器为可编程逻辑控制芯片。可编程逻辑控制芯片具有使用方便、可靠性高以及编程简单的优点。
[0032]
工作流程:调节控制机构中的处理器,处理器发出的命令使得散热器芯体上料系统按照下述步骤来运行:使得传动装置运行,使得设置在上料机构2一侧的出料机构3的出料位置处于指定位置;在上料平台21上上料,利用夹紧气爪22夹紧上料平台上的散热器芯体,通过铰链23旋转上料平台21;松开夹紧气爪22,上料平台21上的散热器芯体因为重力的原因向下滑落,依次滑落至横梁24、侧挡板25、前挡板26和底板27中间形成的临时存储空间;第二伺服电机33工作,带动齿轮轴32旋转,齿轮轴32的旋转带动了不完全齿轮34的转动,不完全齿轮34的每一个轮齿刚好可以将上述临时存储空间最下层的芯体推下底板27,其余芯体被前挡板26遮挡,不会掉落,掉落的散热器芯体由出料后挡板35和出料前挡板36导向,精准掉落在前述传动装置所移动到达的指定位置。
[0033]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台21在所述铰链23的控制下,可90
°
旋转。
[0034]
上述实施例中,上料台90
°
旋转可以使得上料台21上的散热器芯体更顺畅地从上料台21上滑落,使得散热器芯体可以在排列装置中纵向堆叠。
[0035]
如图1-4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传动装置包括滚珠丝杠12、第一伺服电机13、连接板14和导轨15。滚珠丝杠12设置在支架11上。第一伺服电机13与滚珠丝杠12连接,用于给
滚珠丝杠12提供驱动力。连接板14与滚珠丝杠12和上料机构2连接,用于连接上料机构2。导轨15与连接板14滑动连接,用于引导连接板14在滚珠丝杠12的带动下的移动。
[0036]
上述实施例中,在传动装置中设置了滚珠丝杠12,将第一伺服电机13的旋转力转化为直线方向的驱动力,滚珠丝杠12的精度更高,更方便控制位移的距离。
[00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