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断收线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43792发布日期:2021-04-20 22:33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断收线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断收线框。


背景技术:

2.拉丝设备的主要作用是将铜杆加工成各规格的单丝,拉丝设备主要包括拉丝机、退火机、张力控制系统、收线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其中,收线系统采用wf800成圈收线机,wf800成圈收线机采用偏心旋转设计,使线材成梅花状,wf800成圈收线机的储线采用收线框,收线框包括底盘、以及设置在底盘上的内框和外框,内框和外框均成规则的圆柱桶型,wf800成圈收线机收线时,铜线自由落线,储线乱且排线不平整,放线时,旋转角度大,容易造成铜线打绞,甚至是断线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断收线框,该收线框采用喇叭型收线口使线芯沿外框外沿落线,进而使排线平整且不打结。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新型防断收线框,包括底盘、以及设置在底盘上的内框和外框,所述内框与外框的顶部形成收线口,内框与外框之间形成容线腔,所述外框的上部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型,且喇叭型的顶面直径与收线口的直径相同,喇叭型的底面直径小于收线口的直径,内框与外框之间形成容线腔的直径与喇叭型的底面直径相同。
6.进一步地,喇叭型的截面边线与外框竖直线的夹角为32
°
,喇叭型的底部与底盘之间的距离为1380mm。
7.进一步地,所述外框采用数个钢管围合而成。
8.进一步地,所述外框采用上部为喇叭型的桶体结构实现。
9.进一步地,所述底盘的底部设有限位槽和承重块,限位槽位于底盘中部,承重块以限位槽长度中线对称安装在底盘上。
10.进一步地,所述内框的顶部安装有顶盘,顶盘的顶面中部设有开有槽的上限位块,上限位块与限位槽上下对应。
1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收线口设为喇叭型且容线腔的横向长度减小,不仅可将落线落入收线框,并且还可使落入的线芯沿外框落入收线框内,使线芯整体向内倾斜,进而使得收线平整;放线时,由于容线腔的横向长度减小,进而旋转半径和角度均减小,使线芯呈螺旋上升状,降低底部线芯将表面线芯一同带起打绞的现象,进而实现防断作用。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5.图中标记:10、底盘;11、限位槽;12、承重块;20、内框;30、外框;41、收线口;42、容线腔;50、顶盘;51、上限位块;60、成圈线芯。
具体实施方式
16.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防断收线框,所述收线框与现有收线框比较,将所述外框30的收线口41设计为喇叭型,并且喇叭型的最大处与现有技术的收线框的外框30直径相同,因此本实施例收线框下方的容线腔42横向距离变窄,不仅可将线芯收纳的平整,而且在放线时旋转角度和路径减少,进而可减少断线的情况发生。
17.所述收线框包括底盘10、内框20、外框30和顶盘50,所述底盘10为圆形结构,其中部安装有所述内框20,内框20采集数个钢管沿底盘10圆心环形均匀分布安装在底盘10围合而成,所述内圈钢管尺寸为30
×
3mm,具体可采用6根钢管,每根钢管到圆心的距离相等,与现有技术内框20分布及结构类似。
18.所述底盘10还安装有所述外框30,外框30位于内框20外侧,且外内框20之间构成线芯容线腔42,其顶部开口为收线口41,位于收线口41处的外框30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型,且喇叭型的顶部与现有技术的外框30直径相同,喇叭型的底部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外框30直径减少了100mm,所述容线腔42的外框30直径与喇叭型的底部直径相同,进而容线腔42的外框30朝圆形移动了100mm,外框30采用数根尺寸为25
×
3mm钢管沿沿底盘10圆心环形均匀分布安装在底盘10围合而成,保证钢管的稳定性,钢管顶部相邻两根之间通过钢管连接,所述钢管长度在1588mm,在一端起始的1380mm出弯折,这弯折角度为32
°
,安装时,将弯折朝外且位于顶部安装构成喇叭型的收线口41。
19.所述外框30还可采用一体成型的圆桶形成结构,圆桶的顶部为喇叭型,安装及尺寸大小与钢管围合的圆柱相同。
20.所述底盘10的顶部安装有限位槽11和承重块12,限位槽11位于底盘10中部,承重块12以限位槽11长度中线对称安装在底盘10上,限位槽11采用两块板安装在底盘10上形成,便于将收线框安装在成圈机上保证轴线一直,使线芯可落入收线框的容线腔42内。同理,所述内框20也设有上限位槽11,具体为在内框20的顶部安装有顶盘50,顶盘50的顶面中部设有开有槽的上限位块51,上限位块51与限位槽11上下对应,具体是指上限位块51的槽的长度与限位槽11的长度方向相同。
21.收线时,喇叭口确保线芯不落于线框之外,并沿着外框30收线,使排线平整,在放线时,由于外框30直径变小,减小了旋转半径与角度,放线呈螺旋上升状,降低底部线芯将表面线芯将表面线芯一同带起打绞的概率。
2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实用新型构思进行的改造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