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质合金麻花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7991发布日期:2021-03-16 22:45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硬质合金麻花钻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机械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硬质合金麻花钻。



背景技术:

目前,麻花钻是通过其相对固定轴线的旋转切削以钻削工件的圆孔的工具,因其排屑槽呈螺旋状而形似麻花而得名,其排屑槽有两槽、三槽或更多槽,但以两槽最为常见;麻花钻可被夹持在手动、电动的手持式钻孔工具或钻床、铣床、车床乃至加工中心上使用,其钻头材料一般为高速工具钢或硬质合金。

参照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麻花钻,其包括钻柄1以及同轴设置于钻柄1一端的钻头2,钻头2与钻柄1一体加工成型,钻头2上沿钻头2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呈螺旋状的刃带20,刃带20设置有两条,在钻头2上还设置有呈螺旋状的排屑槽21,排屑槽21包括位于两个刃带20之间的主排屑槽210以及设置于每条刃带20上的副排屑槽211,相应的在每条刃带20上形成有第一切屑刃200和第二切屑刃201。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加工出来的工件有烧糊现象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少加工出来的工件烧糊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硬质合金麻花钻。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硬质合金麻花钻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硬质合金麻花钻,包括钻柄以及同轴设置于钻柄一端的钻头,在钻头上设置有呈螺旋状的刃带以及排屑槽,在刃带远离钻柄的一端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环绕钻头周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排屑槽进入钻头尖端处的冷却液可通过导流槽持续性的对工件冷却,从而减少了工件出现烧糊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导流槽设置于距钻头的尖端1cm范围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多数工件烧糊的位置位于孔底大概1cm处,将导流槽设置在钻头尖端1cm范围内,有效对该范围进行冷却。

优选的,所述导流槽均匀设置有三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槽设置过多将影响钻头尖端的强度,设置过少起不到要求的冷却效果,实践证明均匀设置三道既能保证强度又能保存较好的冷却效果。

优选的,所述导流槽的宽度为1mm,深度范围为0.2mm-0.3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槽不能过宽过深,否则影响钻头尖端的强度,过窄过浅则起不到冷却效果,实践证明宽度1mm,深度范围为0.2mm-0.3mm的导流槽起到了效果更佳。

优选的,所述钻柄与钻头可拆卸连接,在钻头靠近钻柄的一端沿钻头的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嵌槽,钻柄包括第一连接柱以及同轴设置于第一连接柱一端的第二连接柱,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均与第一嵌槽适配,第一连接柱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连接柱的横截面为矩形,在第二连接柱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槽,在钻头的侧壁上开设有沉头孔,在钻柄的侧壁上开设有带有内螺纹的限位槽,在沉头孔内安装有与限位槽配合用于固定钻柄的沉头螺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工况选用第一连接柱或第二连接柱安装在手电钻上,确定好,使用沉头螺钉将钻柄固定住。

优选的,所述第一嵌槽靠近自身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嵌槽,第二嵌槽的直径大于第一嵌槽,第二嵌槽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钻柄还包括与第二嵌槽适配的卡接块,卡接块同轴固接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之间,限位槽开设于卡接块的侧壁上,沉头孔与限位槽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块可卡在第二嵌槽中,从而将钻头与钻柄整体有效的固定在一起,提高了钻柄和钻头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钻头的侧壁上沿钻头的轴线方向开设有滑槽,在卡接块平行于自身轴线方向侧壁的中心位置固接有两个支撑柱,两个支撑柱对称设置于卡接块的两侧,在支撑柱上铰接有与滑槽配合的滑动件,滑动件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柱加上卡接块的长度或第二支撑柱加上卡接块的长度中的较大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向外将整个钻柄拉出第二嵌槽,然后旋转180°,再将钻柄插入第一嵌槽内,随后再使用沉头螺钉固定,通过滑槽仅允许滑动件的轴线位移,使得操作人员方便将限位槽与沉头孔对位,提高了安装效率。

优选的,所述钻头靠近钻柄的端面上开设有供支撑柱嵌设的固定槽,滑槽与第二嵌槽通过固定槽连通,固定槽的深度不小于卡接块长度的一半与支撑柱半径的总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块可整体嵌入第二嵌槽内,使得钻柄与钻头连接的更加紧密、稳固。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导流槽,由排屑槽进入钻头尖端处的冷却液可通过导流槽持续性的对工件冷却,从而减少了工件出现烧糊的情况;

2.通过将导流槽设置于距钻头的尖端1cm范围内,大多数工件烧糊的位置位于孔底大概1cm处,将导流槽设置在钻头尖端1cm范围内,有效对该范围进行冷却;

3.通过将导流槽的宽度设置为1mm,深度范围设置为0.2mm-0.3mm,导流槽不能过宽过深,否则影响钻头尖端的强度,过窄过浅则起不到冷却效果,实践证明宽度1mm,深度范围为0.2mm-0.3mm的导流槽起到了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的一种麻花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一种硬质合金麻花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一种硬质合金麻花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为展示实施例二中一种硬质合金麻花钻各结构配合关系所做的爆炸图;

图5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钻柄;10、第一连接柱;11、第二连接柱;110、卡槽;12、卡接块;120、限位槽;121、支撑柱;13、沉头螺钉;14、滑板;140、滑块;2、钻头;20、刃带;200、第一切屑刃;201、第二切屑刃;202、导流槽;21、排屑槽;210、主排屑槽;211、副排屑槽;22、第一嵌槽;23、第二嵌槽;230、沉头孔;24、第一滑槽;25、第二滑槽;26、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硬质合金麻花钻。

实施例1

参照图2,一种硬质合金麻花钻包括钻柄1以及同轴设置于钻柄1一端的钻头2,钻头2与钻柄1一体加工成型,钻头2上沿钻头2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呈螺旋状的刃带20,刃带20设置有两条,在钻头2上还设置有呈螺旋状的排屑槽21,排屑槽21经过抛光形成抛光面,排屑槽21包括位于两个刃带20之间的主排屑槽210以及设置于每条刃带20上的副排屑槽211,相应的在每条刃带20上形成有第一切屑刃200和第二切屑刃201;在钻头2的尖端处围绕钻头2一周开设有导流槽202,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槽202沿钻头2的轴线方向设置有三个,且均位于距钻头2的尖端1cm的范围内,相邻两个导流槽202间距3mm,在其他示例中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开设多条,比如4条,导流槽202具体开设于刃带20上,导流槽202的宽度为1mm,其深度在0.2mm-0.3mm之间,以将主排屑槽210和副排屑槽211连通。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钻孔过程中,由主排屑槽210引向钻头2尖端的冷却液可通过导流槽202流通至副排屑槽211,使得冷却液可持续性对工件内壁和钻头2冷却,工件烧糊位置大概位于距离孔底1cm范围,三个导向槽202均布于这个范围内,从而有效提升了钻头2尖端的冷却效果。

实施例2

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钻柄1与钻头2可拆卸连接,钻柄1包括第一连接柱10以及同轴设置于第一连接柱10一端的第二连接柱11,第一连接柱10为圆柱体结构,第二连接柱11为四棱柱体结构,在第二连接柱11侧壁上沿第二连接柱11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呈长条状的卡槽110,卡槽110设置有四个且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柱11的四个侧壁上,操作人员可根据手电钻类型或其他工况选择使用第一连接柱10或第二连接柱11安装在手电钻上,从而扩大了该麻花钻的适用范围,减少了制作带有不同类型钻柄1的麻花钻的成本。

参照图4和图5,在钻头2远离自身尖端的一侧沿自身的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嵌槽22,第一嵌槽22的截面为圆形,在第一嵌槽22靠近钻柄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嵌槽23,第二嵌槽23的直径大于第一嵌槽22,第二嵌槽23的截面为多边形,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嵌槽23的截面为正六边形,相应在第一连接柱10和第二连接柱11之间固接有与第二嵌槽23适配的卡接块12,卡接块12为六棱柱体结构,在钻头2侧壁上对应第二嵌槽23的位置开设有沉头孔230,在卡接块12的侧壁上开设有带有内螺纹的限位槽120,限位槽120设置有两个且间隔卡接块12的一个侧壁,在沉头孔230内安装有与限位槽120螺纹配合的沉头螺钉13,通过沉头螺钉13将卡接块12固定,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沉头螺钉13的个数。

参照图4和图6,为了方便将限位槽120与沉头孔230对位,在钻头2靠近第二嵌槽23一端的侧壁上沿钻头2的轴线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22,两个第一滑槽22对称设置,在第一滑槽22靠近钻头2轴芯的一侧开设有截面呈倒t型的第二滑槽25,在钻头2靠近第二嵌槽23的端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固定槽26,固定槽26将第一滑槽24、第二滑槽25以及第二嵌槽23连通,在卡接块12的侧壁上对称固接有两个支撑柱121,其中一个支撑柱121位于两个限位槽120之间的卡接块12的侧壁上,在支撑柱121上铰接有滑动件,滑动件包括与第一滑槽24适配的滑板14以及滑块140,滑板14截面为弧形,滑块140固接于滑板14靠近自身弧形开口的一侧,滑块140和支撑柱121分别位于滑板14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滑块140为t型块且与第二滑槽25适配,通过滑块140可限制滑板14沿钻头2径向移动,仅允许滑板14沿钻头2轴向移动,支撑柱121与固定槽26适配,使得支撑柱121可完全嵌入固定槽26内,进而使得卡接块12完全嵌入第二嵌槽23内,提高了结构稳定性。

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需要换用第一连接柱10或第二连接柱11时,操作人员将钻柄1整体从第二嵌槽23中移出,然后将钻柄1旋转180°,再将钻柄1插入第一嵌槽22内,然后使用沉头螺钉13将卡接块12固定。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