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机床粉尘过滤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84597发布日期:2021-05-28 10:38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机床粉尘过滤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控机床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控机床粉尘过滤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数控机床在生产加工时会产生大量碎屑与粉尘,不利于高质量的加工生产,同时,大量碎屑与粉尘的堆积难免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如长时间在粉尘环境下工作,那么将会严重危害工人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控机床粉尘过滤吸收装置,解决了数控机床粉尘堆积及污染工作环境问题,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控机床粉尘过滤吸收装置,包括罩体、抽风机、进风管道、粉尘过滤箱,所述粉尘过滤箱包括过滤板、喷水管、出液口、排气口,所述过滤板设在粉尘过滤箱内,所述喷水管设在过滤板上方,所述喷水管上端穿过粉尘过滤箱与外界连接,所述排气口设在粉尘过滤箱左下端,所述出液口设在粉尘过滤箱下端;所述罩体与抽风机连接,所述进风管道一端连接抽风机,远离抽风机一端连接粉尘过滤箱。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粉尘过滤吸收装置,通过本装置中的抽风机对工作台上的粉尘碎屑进行抽取清理,通过抽风机抽取的粉尘经进风管道进入到粉尘过滤箱中,再经粉尘过滤箱中的喷水管对箱中的粉尘进行沉降,再经过滤板对粉尘进行过滤分级处理,对处理的粉尘进行收集利用,经处理过的空气经排气口排出,沉降粉尘的水可经出液口排出,经本装置达到了一个很好的除尘效果。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粉尘过滤吸收装置,所述过滤板包括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第三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设在第二过滤板上方,所述第二过滤板设在第三过滤板上方。过滤板通过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第三过滤板设计,可以使粉尘达到很好的逐级递分的效果,达到一个很好的分离效果。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粉尘过滤吸收装置,所述第一过滤板的过滤孔径大于第二过滤板的过滤孔径,所述第二过滤板的过滤孔径大于第三过滤板孔径。经过三次不同大小直径的过滤,可以对粉尘进行大小分开收集,便于粉尘的分类和收集利用。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粉尘过滤吸收装置,所述第三过滤板为初效过滤棉滤网。初效过滤棉滤网可以很好的把粉尘给过滤掉。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粉尘过滤吸收装置,所述粉尘过滤箱上设有水循环系统,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进水管、循环泵、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一端出液口相连,远离出液口一端与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远离进水管一端与出水管相连,所述出水管远离循环泵的一端与喷水管相连接。水循环系统可以把用过的水经多次利用,减少资源浪费,节省资源。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粉尘过滤吸收装置,所述排气口设有活性炭过滤网。气体经活性炭过滤网过滤可以把细小粉尘过滤掉,减少粉尘对环境的污染,对工作人员的伤害。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粉尘过滤吸收装置,所述出液口设有中效过滤棉滤网。中效过滤棉的过滤网更进一步的对水进行过滤,减少水中的粉尘对水循环系统的损坏。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粉尘过滤吸收装置,所述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第三过滤板下方都设有对称挡块。对称挡块的设计方便滤板的拆装和清理。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粉尘过滤吸收装置,所述粉尘过滤箱前面设有开门,所述开门上设有把手。方便滤板通过开门可以从箱体内拿出清理,回收粉尘。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粉尘过滤吸收装置,所述喷水管上设有喷淋头。喷淋头可以增加水的喷洒面积,增加与粉尘的接触机会。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数控机床粉尘过滤吸收装置,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应用成本低,适应性好,在本装置中通过过滤板可以把粉尘进行大小等级分类,有利于收集回收,同时通过排气口上活性炭过滤网的设计可以吸收更小粒径粉尘和有害气体,减少气体对工作环境的污染,出液口上中效过滤棉滤网的设计可以进一步的对过滤后水进行过滤,减少水中的细小粉尘对水循环系统的损坏,水的重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数控机床粉尘过滤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粉尘过滤箱(4)的正视图。

图中:1罩体、2抽风机、3进风管道、4粉尘过滤箱、41过滤板、42喷水管、43出液口、44排气口、45水循环系统、46活性炭过滤网、47开门、48把手、411第一过滤板、412第二过滤板、413第三过滤板、414挡块、421喷淋头、422水管阀门、431中效过滤棉滤网、432出液口阀门、451进水管、452循环泵、453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一种数控机床粉尘过滤吸收装置,包括罩体1、抽风机2、进风管道3、粉尘过滤箱4,所述粉尘过滤箱4包括过滤板41、喷水管42、出液口43、排气口44,所述过滤板41设在粉尘过滤箱4内,所述喷水管42设在过滤板41上方,且所述喷水管42上设有喷淋头421,所述喷水管42上端设有水管阀门422,所述喷水管42上端穿过粉尘过滤箱4与外界连接,所述排气口44设在粉尘过滤箱4左下端,其中,所述排气口44设有活性炭过滤网46,所述出液口43设在粉尘过滤箱4下端,所述出液口43上设有出液口阀门432,同时,所述出液口43上设有中效过滤棉滤网431;所述罩体1与抽风机2连接,所述进风管道3一端连接抽风机2,远离抽风机一端连接粉尘过滤箱4。

其中,所述过滤板41包括第一过滤板411、第二过滤板412、第三过滤板413,所述第一过滤板411设在第二过滤板412上方,所述第二过滤板412设在第三过滤板413上方。

又,所述第一过滤板411的过滤孔径大于第二过滤板412的过滤孔径,所述第二过滤板412的过滤孔径大于第三过滤板413孔径。再,所述第三过滤板413为初效过滤棉滤网。

另外,所述粉尘过滤箱4上设有水循环系统45,所述水循环系统45包括进水管451、循环泵452、出水管453,所述进水管451与一端出液口43相连,远离出液口43一端与循环泵452,所述循环泵452远离进水管451一端与出水管453相连,所述出水管453远离循环泵452的一端与喷水管42相连接。

此外,所述第一过滤板411、第二过滤板412、第三过滤板413下方都设有对称挡块414。

且,所述粉尘过滤箱4前面设有开门47,所述开门47上设有把手48。

工作时,在机床加工时,罩体1围住工作台10,开启抽风机2,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取,经抽取的粉尘进入到粉尘过滤箱4内,此时打开喷水管42引进水源,水经喷淋头421喷洒,粉尘与水接触结合,之后经第一过滤板411、第二过滤板412、第三过滤板413过滤,过滤后的气体经排气口44上的活性炭过滤网46过滤掉有害气体及细小粉尘,经过滤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经过滤后的水经中效过滤棉滤网431过滤,经水循环系统重新利用。加工完毕,关闭抽风机2和喷水管42及循环泵452,打开开门47,取出过滤板,收集粉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