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管拉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23013发布日期:2021-06-04 17:1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管拉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铜管拉拔装置。


背景技术:

2.拉拔是将金属坯料通过拉拔模的模孔使其变形的塑性加工方法,拉拔过程中坯料在拉拔模内产生塑性变形,通过拉拔模后,坯料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与拉拔模模孔出口相同,因此改变拉拔模模孔的形状和尺寸,即可得到相应的拉拔成形的产品,在对金属坯料进行拉拔的过程中需要在金属坯料进行拉拔之前均匀涂抹上拉拔油。
3.现有的铜管拉拔装置在进行涂抹拉拔油的时候需要人工涂抹,费时费力,且现有的铜管拉拔装置人工涂抹拉拔油时对金属坯料的涂抹量控制不够精确,从而因为涂抹量的不同导致拉拔过后的产品品质不同,现有的局限性较大,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管拉拔装置,通过放置内壳底端沿其竖直中线开设有漏水孔,放置内壳顶端固连有连接板,连接板中部活动连接有漏斗,连接板底部两端均固连于放置内壳顶端的两短侧壁,从而达到该铜管拉拔装置在进行涂抹拉拔油时,不需要人工涂抹,从而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进一步增加工作效率,通过空心圆筒外柱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圆孔,空心圆筒外柱面的两端均固连有圆杆,一个圆杆的一端固连有第一l形杆,第一l形杆一端固连有圆帽,另一个圆杆的一端固连有第二l形杆,第二l形杆一端固连有摇把,空心圆筒便于对铜管进行包裹,第二圆孔使得拉拔油进行分布均匀,从而使得该铜管拉拔装置能够精确控制对金属坯料的涂抹量,进一步达到金属坯料表面的拉拔油涂抹均匀,从而达到控制金属坯料成品后的品质。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铜管拉拔装置,包括拉拔机整体和铜管,所述铜管一端的外柱面上活动连接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顶部固连有漏出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矩形外壳,所述矩形外壳底端关于其竖直中线对称固连有两个支撑腿,所述矩形外壳底端沿其竖直中线开设有通孔,所述矩形外壳互相平行的两侧内壁均沿其竖直中线对称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矩形外壳另两内侧壁均沿其竖直中线对称固连有第二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相邻的一端均固连有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均有圆环,两个所述圆环均位于对应位置处第一圆孔的内部,支撑腿便于支撑矩形外壳;
7.所述漏出机构包括放置内壳,所述放置内壳底端沿其竖直中线开设有漏水孔,所述放置内壳顶端固连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中部活动连接有漏斗,所述连接板底部两端均固连于放置内壳顶端的两短侧壁,漏水孔便于拉拔油通过漏水孔流出。
8.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空心圆筒,所述空心圆筒外柱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
第二圆孔,所述空心圆筒外柱面的两端均固连有圆杆,一个所述圆杆的一端固连有第一l形杆,所述第一l形杆一端固连有圆帽,空心圆筒便于对铜管进行包裹,第二圆孔使得拉拔油进行分布均匀,第一l形杆便于固定空心圆筒的位置。
9.进一步地,另一个所述圆杆的一端固连有第二l形杆,所述第二l形杆一端固连有摇把,第二l形杆便于固定空心圆筒的位置,摇把便于使用者转动空心圆筒。
10.进一步地,所述放置内壳的横截面为梯形,且放置内壳的长度等于矩形外壳两内壁之间的长度,放置内壳便于拉拔油流出,且便于放置内壳固定在矩形外壳内部的顶端。
11.进一步地,所述漏水孔的长度等于通孔的长度,且漏水孔的宽度等于通孔的宽度,便于多余的拉拔油流出。
12.进一步地,所述摇把外部套接固连有橡胶套,橡胶套能够增加摩擦力。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等于对应位置处矩形外壳互相平行的两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且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互相垂直,便于圆环固定在第一圆孔的内部。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放置内壳底端沿其竖直中线开设有漏水孔,放置内壳顶端固连有连接板,连接板中部活动连接有漏斗,连接板底部两端均固连于放置内壳顶端的两短侧壁,从而达到该铜管拉拔装置在进行涂抹拉拔油时,不需要人工涂抹,从而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进一步增加工作效率。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空心圆筒外柱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圆孔,空心圆筒外柱面的两端均固连有圆杆,一个圆杆的一端固连有第一l形杆,第一l形杆一端固连有圆帽,另一个圆杆的一端固连有第二l形杆,第二l形杆一端固连有摇把,空心圆筒便于对铜管进行包裹,第二圆孔使得拉拔油进行分布均匀,从而使得该铜管拉拔装置能够精确控制对金属坯料的涂抹量,进一步达到金属坯料表面的拉拔油涂抹均匀,从而达到控制金属坯料成品后的品质。
17.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机构、支撑机构和漏出机构位置关系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漏出机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机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示意图。
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5.100、拉拔机整体;200、支撑机构;210、矩形外壳;220、支撑腿;230、第一圆孔;240、圆环;250、第一连接杆;260、第二连接杆;270、通孔;300、漏出机构;310、放置内壳;320、漏水孔;330、连接板;340、漏斗;400、转动机构;410、空心圆筒;420、圆杆;430、第一l形杆;
440、圆帽;450、第二l形杆;460、摇把;470、第二圆孔;480、橡胶套;500、铜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铜管拉拔装置,包括拉拔机整体100和铜管500,铜管500一端的外柱面上活动连接有支撑机构200,支撑机构200顶部固连有漏出机构300,支撑机构200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机构400,支撑机构200包括矩形外壳210,矩形外壳210底端关于其竖直中线对称固连有两个支撑腿220,矩形外壳210底端沿其竖直中线开设有通孔270,矩形外壳210互相平行的两侧内壁均沿其竖直中线对称开设有第一圆孔230,矩形外壳210另两内侧壁均沿其竖直中线对称固连有第二连接杆260,两个第二连接杆260相邻的一端均固连有第一连接杆250,两个第一连接杆250两端均有圆环240,两个圆环240均位于对应位置处第一圆孔230的内部,支撑腿220便于支撑矩形外壳210,通孔270便于拉拔油流出,第一圆孔230便于放置圆环240和铜管500,第一连接杆250便于连接圆环240和第二连接杆260;
28.漏出机构300包括放置内壳310,放置内壳310底端沿其竖直中线开设有漏水孔320,放置内壳310顶端固连有连接板330,连接板330中部活动连接有漏斗340,连接板330底部两端均固连于放置内壳310顶端的两短侧壁,漏水孔320便于拉拔油通过漏水孔320流出,放置内壳310便于拉拔油流出,漏斗340便于控制拉拔油的使用量。
29.其中如图4所示,转动机构400包括空心圆筒410,空心圆筒410外柱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圆孔470,空心圆筒410外柱面的两端均固连有圆杆420,一个圆杆420的一端固连有第一l形杆430,第一l形杆430一端固连有圆帽440,空心圆筒410便于对铜管500进行包裹,第二圆孔470使得拉拔油进行分布均匀,第一l形杆430便于固定空心圆筒410的位置,另一个圆杆420的一端固连有第二l形杆450,第二l形杆450一端固连有摇把460,第二l形杆450便于固定空心圆筒410的位置,摇把460便于使用者转动空心圆筒410。
30.其中如图3和图5所示,放置内壳310的横截面为梯形,且放置内壳310的长度等于矩形外壳210两内壁之间的长度,放置内壳310便于拉拔油流出,且便于放置内壳310固定在矩形外壳210内部的顶端,漏水孔320的长度等于通孔270的长度,且漏水孔320的宽度等于通孔270的宽度,便于多余的拉拔油流出,摇把460外部套接固连有橡胶套480,橡胶套480能够增加摩擦力,第一连接杆250的长度等于对应位置处矩形外壳210互相平行的两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且第一连接杆250与第二连接杆260互相垂直,便于圆环240固定在第一圆孔230的内部。
31.工作原理:
32.通过在漏斗340内部放置适量的拉拔油,通过地心引力使得拉拔油通过漏斗340流至放置内壳310内部,沿着放置内壳310的斜面下移至空心圆筒410的外柱面上,通过转动摇把460,使得摇把460带动第二l形杆450转动,通过第二l形杆450长臂处和第一l形杆430长臂处在圆环240和第一圆孔230之间转动,从而使得空心圆筒410可以稳定转动,从而使得空
心圆筒410表面的拉拔油通过第二圆孔470均匀分布在铜管500的表面。
3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4.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