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器壳体双面镗孔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03959发布日期:2021-04-16 12:5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差速器壳体双面镗孔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差速器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差速器壳体双面镗孔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差速器是实现汽车的左、右驱动轮或前、后驱动轮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差速器壳体是差速器的外壳,也是差速器的重要组成部件。参照图1,差速器壳体包括环状的内轴和位于内轴四周外壁的一圈外环,内轴的端面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贯穿有四个通孔,并且内轴位于相邻两个通孔之间的端面还间隔贯穿有两个圆孔。
3.传统的差速器壳体生产过程中,通常先利用镗孔机对内轴的通孔进行镗孔作业,然后再对内轴的圆孔进行镗孔作业时。但是,对圆孔进行镗孔作业时,传统的夹具通常只对差速器壳体进行轴向方向的定位,造成差速器壳体的周向方向定位效果较差。对内轴的圆孔进行镗孔作业时,差速器壳体会发生转动,从而影响镗孔作业的精准度,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差速器壳体双面镗孔定位装置,具有提高镗孔精准度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差速器壳体双面镗孔定位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供内轴插接嵌入的定位环,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抵触外环上端面的限位机构,并且所述限位机构上设置有用于插接嵌入至内轴的通孔内的定位柱。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差速器壳体进行定位时,先通过限位机构对差速器壳体进行压紧固定,再将定位柱插接嵌入至相应的通孔内。从而实现差速器壳体轴向方向和周向方向位置的双重限定,进而提高定位装置的定位效果和定位精准度。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一对用于抵触外环侧壁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上端设置有用于抵触外环上端面的限位板,所述定位柱贯穿所述限位板并与所述限位板形成竖直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柱竖直滑移的控制机构,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与所述安装板水平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个所述限位块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差速器壳体进行定位时,通过控制机构驱动定位柱向上运动,然后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两个限位块相互靠近。使得两个限位块分别抵紧外环的侧壁,并且两个限位板分别对外环进行压紧固定。再通过控制机构驱动定位柱向下运动,并使得定位柱插入相应的通孔内,从而实现差速器壳体轴向方向和周向方向位置的双重限定。既能提高定位装置的定位效果和定位精准度,又能提高生产效率。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的上端端部设置有用于抵触所述限位板上端面的限位环,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定位柱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端部与
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端部与所述限位环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差速器壳体进行定位时,拉动限位环带动定位柱竖直向上运动,并使得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然后通过限位机构对差速器壳体进行压紧固定,并使得定位柱对准通孔。随后,松开限位环,使得限位环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驱动定位柱插接嵌入至通孔内,从而实现差速器壳体轴向方向和周向方向位置的双重限定。通过设置简单、操作简便的控制结构,使得定位柱能够快速的插入通孔内,并实现差速器壳体周向方向的快速限定和自动限定,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的上端面设置有拉环。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拉环,使得生产人员能够通过拉环驱动定位柱竖直运动,从而实现定位柱位置的快速调节。既能有效提高定位装置的使用便捷度,又能提高加工效率。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下端面的边缘位置呈圆弧状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定位柱下端面的边缘位置呈圆弧状设置,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使得定位柱能够快速的插接嵌入至通孔内,从而实现内轴周向方向的快速限定。同时,下端面的边缘位置呈圆弧状的定位柱,还能有效防止定位柱划伤内轴,从而保证了差速器壳体的产品质量。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限位块的下端面均设置有燕尾块,所述安装板的上端面开设有供两个所述燕尾块水平滑动的燕尾槽,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燕尾槽内的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分别贯穿相应的所述燕尾块并与所述燕尾块形成螺纹连接,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端部分别贯穿至所述安装板的外部并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端部设置有手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两个限位块的位置进行调节时,旋动手轮带动双向丝杆正向或反向转动,并通过双向丝杆驱动两个燕尾块相互靠近或远离。再利用两个燕尾块带动两个限位块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两个限位块位置的调节。通过设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驱动效果稳定的驱动机构,实现两个限位块位置的快速调节,从而有效提高加工效率。
1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限位块相互靠近的端面均开设有供外环嵌入的限位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供外环嵌入的限位槽,使得限位槽能够对外环进行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双重限定,从而提高定位装置的定位效果和定位精准度,进而提高加工效率。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通过设置能够对差速器壳体进行压紧固定的限位机构,以及能够插接嵌入至通孔内的定位柱,实现差速器壳体轴向方向和周向方向位置的双重限定,从而提高定位装置的定位效果和定位精准度;
21.2.通过设置结构简单、限位效果良好的限位机构,实现差速器壳体轴向方向的压紧固定,既能提高定位装置的定位效果和定位精准度,又能提高生产效率;
22.3.通过设置拉环,使得生产人员能够通过拉环驱动定位柱竖直运动,从而实现定位柱位置的快速调节,既能有效提高定位装置的使用便捷度,又能提高加工效率;
23.4.通过设置供外环嵌入的限位槽,使得限位槽能够对外环进行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双重限定,从而提高定位装置的定位效果和定位精准度,进而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相关技术中差速器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28.图中,1、内轴;2、外环;3、通孔;4、圆孔;5、安装板;6、定位环;7、限位机构; 71、限位块;72、限位板;8、限位槽;9、燕尾块;10、燕尾槽;11、驱动机构;111、双向丝杆;112、手轮;12、定位柱;13、限位环;14、拉环;15、控制机构;15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0.参照图1,差速器壳体包括环状的内轴1和位于内轴1四周外壁的一圈外环2。内轴1的端面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贯穿有四个通孔3,并且内轴1位于相邻两个通孔3之间的端面还间隔贯穿有两个圆孔4。
31.参照图2和图3,一种差速器壳体双面镗孔定位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板5,安装板5 的上端面竖直贯穿有用于供内轴1插接嵌入的定位环6。并且安装板5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抵触外环2上端面的限位机构7。
32.当需要对差速器壳体进行镗孔作业时,将差速器壳体的内轴1插接嵌入至定位环6内,并使得定位环6的上端面抵触外环2的下端面。再通过限位机构7对差速器壳体进行压紧固定。
33.然后将安装板5提起,并使得安装板5呈竖直状,再通过安装板5带动差速器壳体运动至镗孔机的位置。然后再利用镗孔机对差速器壳体进行双面镗孔作业。
34.参照图2和图3,限位机构7包括一对用于抵触外环2侧壁的限位块71,并且两个限位块71 相互靠近的端面均开设有供外环2嵌入的圆弧形的限位槽8。同时,两个限位块71的上端均设置有用于抵触外环2上端面的限位板72。
35.参照图2和图3,每个限位块71的下端面均设置有燕尾块9,安装板5的上端面开设有供两个燕尾块9水平滑动的燕尾槽10。并且安装板5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个限位块71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机构11。
36.当需要对差速器壳体进行轴向方向的定位时,通过驱动机构11驱动两个限位块71带动相应的燕尾块9沿燕尾槽10水平滑移,并使得两个限位块71相互靠近。
37.直到外环2嵌入两个限位槽8内,并且外环2的两端端面和侧壁分别抵触让位槽的三侧内壁,同时两个限位板72分别抵紧外环2的上端面时,实现差速器壳轴向方向的位置限定。
38.参照图2和图3,限位板72的上端面竖直贯穿有用于插入通孔3内的定位柱12,并且定位柱 12与限位板72形成竖直滑动连接。同时定位柱12的上端端部设置有用于抵触限位板72上端面的限位环13。
39.参照图2和图3,定位柱12下端面的边缘位置呈圆弧状设置,并且定位柱12的上端面设置有拉环14。同时,限位板7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定位柱12竖直滑移的控制机构15。
40.当需要对差速器壳体进行周向方向的定位时,通过控制机构15驱动定位柱12竖直向下运动,并使得定位柱12插接嵌入至通孔3内。此时,定位柱12的四周侧壁抵触通孔3的四周内壁,从而实现差速器壳体周向方向的定位。
41.参照图2和图3,控制机构15包括套设于定位柱12上的弹簧151,弹簧151的一端端部与限位板72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端部与限位环13固定连接。
42.参照图2和图3,驱动机构11包括水平设置于燕尾槽10内的双向丝杆111,双向丝杆111的两端分别贯穿相应的燕尾块9并与燕尾块9形成螺纹连接。
43.参照图2和图3,双向丝杆111的两端端部分别贯穿至安装板5的外部并与安装板5转动连接,双向丝杆111的两端端部设置有手轮112。
44.当需要对差速器壳体进行镗孔作业时,将差速器壳体的内轴1插接嵌入至定位环6内。此时,内轴1的四周内壁与定位环6的四周外壁抵触,并且定位环6的上端面抵触外环2的下端面。
45.然后分别拉动拉环14带动相应的定位柱12竖直向上运动,并使得相应的弹簧151处于拉伸状态。随后旋动手轮112带动双向丝杆111转动,并通过双向丝杆111驱动两个燕尾块9沿着相应的燕尾槽10水平滑移。
46.再利用两个燕尾块9带动两个限位块71相互靠近,并使得外环2嵌入两个限位槽8内,并且外环2的两端端面和侧壁分别抵触让位槽的三侧内壁。与此同时,两个限位板72分别抵紧外环 2的上端面。
47.然后松开拉环14,限位环13在弹簧151的弹力作用下驱动定位柱12竖直向下滑移。直到定位柱12插接嵌入至通孔3内,并且定位柱12的四周侧壁抵触通孔3的四周内壁,从而实现差速器壳体轴向方向和周向方向位置的双重限定。
48.然后将安装板5提起,并使得安装板5呈竖直状,再通过安装板5带动差速器壳体运动至镗孔机的位置。然后再利用镗孔机对差速器壳体进行双面镗孔作业。
49.镗孔作业完成后,将安装板5放平。再拉动拉环14带动定位柱12竖直向上运动,并使得定位柱12从通孔3内完全脱离。然后旋动手轮112带动双向丝杆111反向转动,并通过双向丝杆111 驱动两个燕尾块9沿着相应的燕尾槽10水平滑移。
50.再利用两个燕尾块9带动两个限位块71相互远离,并使得外环2从两个限位槽8内完全脱离。再拉动差速器壳体竖直向上运动,并使得内轴1完全脱离定位管。如此往复,实现差速器壳体双面镗孔作业的连续工作。
51.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