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自动弯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68028发布日期:2021-06-29 23:29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端子自动弯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子自动弯折装置。



背景技术:

接插件等行业经常用到端子折弯装置,目前,端子折弯装置所采用的折弯方式:通过气缸或者电机带动折弯头进行折弯,折弯头折弯过程中为直线运动。由于折弯头折弯过程中为直线运动,导致折弯过程中折弯头与端子之间会产生有摩擦,具有相对运动,对端子表面造成损伤,对于端子表面要求严格的端子来说,具有很大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端子自动弯折装置,该装置可控制折弯头在折弯时旋转,还可在x轴和z轴移动,从而提高了折弯的节拍和折弯角度,提高了端子折弯品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端子自动弯折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折弯机构,所述折弯机构包括x轴移动机构、z轴移动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x轴移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的水平座、及驱动所述水平座沿x轴方向移动的x轴驱动动力;所述z轴移动机构包括竖直固定在所述水平座上的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的固定座、及驱动所述固定座沿所述支撑架移动的z轴驱动动力;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旋转动力,所述旋转动力与折弯头传动连接;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x轴驱动动力、所述z轴驱动动力和所述旋转动力电连接;所述折弯头在所述x轴移动机构、所述z轴移动机构和所述旋转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压着端子旋转的同时做圆弧运动。

优选方式为,还包括用于压紧端子的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紧头,与所述压紧头固定连接的第一升降机构、及用于作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动作的第一升降动力,所述第一升降动力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优选方式为,还包括用于支撑端子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与所述压紧头上下相对设置的支撑件、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的第二升降机构、及用于作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动作的第二升降动力,所述第二升降动力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优选方式为,所述z轴移动机构包括沿z轴方向延伸设置并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一滚珠丝杠,所述第一滚珠丝杠的螺母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z轴驱动动力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皮带轮和第一皮带与所述第一滚珠丝杠固定连接。

优选方式为,所述x轴移动机构包括沿x轴方向延伸设置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滚珠丝杠,所述第二滚珠丝杠的螺母与所述水平座固定连接;所述x轴驱动动力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二皮带轮和第二皮带与所述第二滚珠丝杠固定连接。

优选方式为,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三电机和减速机,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减速机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折弯头固定连接。

优选方式为所述第一升降动力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滑块、第一水平滑块及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升降滑块和所述第一水平滑块分别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升降滑块和所述第一水平滑块呈l型设置;所述第一水平滑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滑块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升降滑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厚度从内侧向外侧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升降滑块的底端固定所述压紧头,所述第一升降滑块的顶端固设有第一滚子,所述第一滚子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接触;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竖向设置且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升降滑块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优选方式为,所述机架包括第一t型架,所述第一t型架包括第一水平台和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水平台上固设所述第一气缸及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水平滑块,所述第一水平台上还固设有两块第一导向块,两块所述第一导向块分设在所述第一水平滑块的两侧;所述第一水平台背离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端设置有l形连接板;所述l形连接板及所述第一水平台端部上共同设置所述第一升降滑块及两块第二导向块,两块所述第二导向块分设在所述第一升降滑块两侧;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导向块上。

优选方式为,所述第二升降动力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升降滑块、第二水平滑块及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升降滑块和所述第二水平滑块分别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升降滑块和所述第二水平滑块呈l型设置;所述第二水平滑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平滑块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升降滑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厚度从内侧向外侧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升降滑块的顶端固定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二升降滑块的底端固设有第二滚子,所述第二滚子与所述第二倾斜面接触;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竖向设置且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升降滑块上,另二端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优选方式为,所述机架包括第二t型架,所述第二t型架包括第二水平台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水平台上固设所述第二气缸及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二水平滑块,所述第二水平台上还设置有两块第三导向块,两块所述第三导向块分设在所述第二水平滑块的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柱上设置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二升降滑块及两块第四导向块,两块所述第四导向块分设在所述第二升降滑块的两侧;且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四导向块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端子自动弯折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折弯机构,折弯机构包括x轴移动机构、z轴移动机构和旋转机构;其中x轴移动机构包括与机架滑动连接的水平座、及驱动水平座沿x轴方向移动的x轴驱动动力;其中z轴移动机构包括竖直固定在水平座上的支撑架、与支撑架滑动连接的固定座、及驱动固定座沿支撑架移动的z轴驱动动力;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在固定座上的旋转动力,旋转动力与折弯头传动连接;还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分别与x轴驱动动力、z轴驱动动力和旋转动力电连接;弯头在x轴移动机构、z轴移动机构和旋转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压着端子旋转的同时做圆弧运动。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端子折弯装置,折弯头折弯过程为圆弧运动轨迹,避免对端子的表面造成损坏,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折弯头的旋转、在x轴和z轴移动,提高了折弯的节拍和折弯角度,提高了端子折弯品质。

由于机架包括第一t型架,第一t型架包括第一水平台和第一支撑柱;第一水平台上固设第一气缸及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水平滑块,第一水平台上还固设有两块第一导向块,两块第一导向块分设在所述第一水平滑块的两侧;第一水平台背离第一支撑柱的一端设置固设有l形连接板;l形连接板及第一水平台端部上共同设置第一升降滑块及两块第二导向块,两块第二导向块分设在第一升降滑块两侧;且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导向块上;在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的作用下,压紧头可靠升降。

由于机架包括第二t型架,第二t型架包括第二水平台和第二支撑柱;第二水平台上固设第二气缸及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二水平滑块,第二水平台上还设置有两块第三导向块,两块第三导向块分设在第二水平滑块的两侧;第二支撑柱上设置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二升降滑块及两块第四导向块,两块第四导向块分设在第二升降滑块的两侧;且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四导向块上;在第三导向块和第四导向块的作用下,支撑件可靠升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端子自动弯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折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右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中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是图8的右视图;

图中:1-折弯机构,101-折弯头,102-减速机,103-旋转电机,104-固定座,105-第一电机,106-第一皮带,107-第一皮带轮,109-第一滚珠丝杠,110水平座,111-第二电机,112-第二皮带,113-第二皮带轮,115-第二滚珠丝杠,116-支撑架,2-压紧机构,201-压紧头,202-第一升降滑块,203-第一滚子,204-第一水平滑块,205-第一浮动接头,206-第一气缸,207-第一水平台,208-l形连接块,209-第一复位弹簧,210-第一导向块,211-第二导向块,212-第一支撑柱,213-l形连接板,214-连接杆,3-支撑机构,301-支撑件,302-第二升降滑块,303-第二滚子,304-第二水平滑块,305-第二浮动接头,306-第二气缸,307-第二复位弹簧,308-第三导向块,309-第四导向块,310-第二水平台,311-第二支撑柱,4-安装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10共同所示,一种端子自动弯折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折弯机构1,折弯机构1包括x轴移动机构、z轴移动机构和旋转机构;其中x轴移动机构包括与机架滑动连接的水平座110、及驱动水平座110沿x轴方向移动的x轴驱动动力,且z轴移动机构固定在水平座110上,使z轴移动机构随着水平座110沿x轴移动;其中z轴移动机构包括竖直设在水平座110上的支撑架116、与支撑架116滑动连接的固定座104、及驱动固定座104沿支撑架116移动的z轴驱动动力,且旋转机构固定在固定座104上,使旋转机构随着固定座104沿z轴移动;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在固定座104上的旋转动力,旋转动力与折弯头101传动连接;还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分别与x轴驱动动力、z轴驱动动力和旋转动力电连接;弯头在x轴移动机构、z轴移动机构和旋转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压着端子旋转的同时做圆弧运动;折弯头101的圆弧运动轨迹,避免对端子的表面造成损坏,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折弯头101的旋转、在x轴和z轴移动,提高了折弯的节拍和折弯角度,提高了端子折弯品质。

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z轴移动机构包括沿z轴方向延伸设置并固定在支撑架116上的第一滚珠丝杠109,第一滚珠丝杠109的螺母与固定座104固定连接,为了确保固定座104沿支撑架116可靠移动,支撑架116和固定座104之间设置有导向结构,比如导向滑轨等;z轴驱动动力包括第一电机105,第一电机105的输出轴通过第一皮带轮107和第一皮带106与第一滚珠丝杠109固定连接。本例中支撑架116为但不限于l型的支撑板,支撑板包括水平板和竖直板,竖直板固定在水平座110上,水平板上固设第一电机105和第一滚珠丝杠109,而且z轴移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一皮带轮107,其中一个第一皮带轮107与第一电机10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个第一皮带轮107与第一滚珠丝杠109固定连接,第一皮带106套设在两个第一皮带轮107上。当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机105转动时,其通过两个第一皮带轮107和第一皮带106带动第一滚珠丝杠109转动,使第一滚珠丝杠109的螺母沿着丝杠转动,将旋转运动转换成沿z轴的直线运动,即第一滚珠丝杠109带动固定座104沿z轴移动。z轴驱动动力不限上面所列举的第一电机105,固定座104与第一电机105之间的传动不限上面所列举的皮带轮、皮带和第一滚珠丝杠。

如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x轴移动机构包括沿x轴方向延伸设置并固定在机架上的第二滚珠丝杠115,第二滚珠丝杠115的螺母与水平座110固定连接;x轴驱动动力包括第二电机111,第二电机111的输出轴通过第二皮带轮113和第二皮带112与第二滚珠丝杠115固定连接,本例中包括两个第二皮带轮113,其中一个第二皮带轮113与第二电机1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个第二皮带轮113与第二滚珠丝杠115固定连接,第二皮带112套设在两个第二皮带轮113上。本例中机架包括安装底座4,安装底座4上固设第二电机111和第二滚珠丝杠115,并且安装底座4上设置滑轨,水平座110设在滑轨上并与其滑动连接。当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机111转动时,第二电机111通过第二皮带轮113和第二皮带112带动第二滚珠丝杠115转动,使第二滚珠丝杠115的螺母沿着丝杠移动,将旋转运动转换成沿x轴的直线运动,即第二滚珠丝杠115带动水平座110沿x轴移动,使水平座110上的z轴移动机构随着水平座110移动。另外,x轴驱动动力不限上面所列举的第二电机111,水平座110和第二电机111之间的传动不限上面所列举的皮带轮、皮带和第二滚珠丝杠。

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在固定座104上的第三电机和减速机102,第三电机与减速机102传动连接,减速机102的输出轴与折弯头101固定连接。当控制单元控制第三电机转动时,第三电机带动减速机102转动,减速机102则带动折弯头101转动,使折弯头101压着端子旋转。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压紧端子的压紧机构2,压紧机构2用于在折弯之前,将端子压紧在支撑机构3上,可靠固定端子便于折弯;压紧机构2包括压紧头201,与压紧头201固定连接的第一升降机构、及用于作用第一升降机构动作的第一升降动力,第一升降动力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其中,第一升降动力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第一气缸206;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滑块202、第一水平滑块204及第一复位弹簧209,第一升降滑块202和第一水平滑块204分别与机架滑动连接,且第一升降滑块202和第一水平滑块204呈l型设置;第一水平滑块204的一端与第一气缸206固定连接,第一水平滑块204的另一端朝向第一升降滑块2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倾斜面,第一倾斜面厚度从内侧向外侧逐渐减小;第一升降滑块202的底端固定压紧头201,第一升降滑块202的顶端固设有第一滚子203,第一滚子203与第一倾斜面接触;第一复位弹簧209竖向设置且一端固定在第一升降滑块202上,另一端固定在机架上。

当第一气缸206的输出轴向第一水平滑块204侧推动时,第一气缸206带动第一水平滑块204向第一升降滑块202侧滑动,而第一倾斜面移动的同时压着第一滚子203转动,第一滚子203转动时压着第一升降滑块202向下移动,第一升降滑块202带动压紧头201向下移动,去压紧端子。

如图7所示,本例中机架包括第一t型架,第一t型架包括第一水平台207和第一支撑柱212,第一气缸206通过l形连接块208固定在第一水平台207上,且l形连接块208背离第一气缸206的端部与第一水平台207的端部齐平设置,第一水平滑块204背离第一气缸206的端部伸出第一水平台207;第一气缸206的输出轴通过第一浮动接头205与第一水平滑块204固定连接;第一水平台207上还设置有两块第一导向块210,两块第一导向块210分别固定在l形连接块208上,且两块第一导向块210分设在第一水平滑块204的两侧,在两块第一导向块210的作用下,第一水平滑块204可靠滑动。一种优选方案,第一导向块210为l形,第一升降滑块202的顶端和第一滚子203容纳在两块第一导向块210之间的间隙内。

如图7所示,第一水平台207背离第一支撑柱212的一端设置有l形连接板213,l形连接板213与第一水平台207及l形连接块208远离第一气缸206的端部齐平设置,即l形连接板213、第一水平台207端部及l形连接块208端部共同形成安装面,第一升降滑块202与安装面滑动连接,且安装面上固设两块第二导向块211,两块第二导向块211分设在第一升降滑块202两侧;在两块第二导向块211的作用下,第一升降滑块202可靠移动;且第一复位弹簧209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导向块211上。

本例中两块第二导向块211的底端外侧设置有避让槽,每侧避让槽处均设置有连接杆214,连接杆214上固设第一复位弹簧209的一端,第一复位弹簧209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导向块211上。当第一气缸206动作时,第一复位弹簧209在第一升降滑块202的带动下向下拉伸,当第一气缸206复位时,第一复位弹簧209失去向下的拉力而复位,使其带动第一升降滑块202复位。

如图1、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支撑端子的支撑机构3,支撑机构3用于在折弯之前支撑端子,使端子在折弯之前可靠固定;支撑机构3包括与压紧头201上下相对设置的支撑件301、与支撑件301固定连接的第二升降机构、及用于作用第二升降机构动作的第二升降动力,第二升降动力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其中,第二升降动力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第二气缸306;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升降滑块302、第二水平滑块304及第二复位弹簧307,第二升降滑块302和第二水平滑块304分别与机架滑动连接,且第二升降滑块302和第二水平滑块304呈l型设置;第二水平滑块304的一端与第二气缸306固定连接,第二水平滑块304的另一端朝向第二升降滑块30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倾斜面,第二倾斜面厚度从内侧向外侧逐渐减小;第二升降滑块302的顶端固定支撑件301,第二升降滑块302的底端固设有第二滚子303,第二滚子303与第二倾斜面接触;第二复位弹簧307竖向设置且一端固定在第二升降滑块302上,另二端固定在机架上。

当第二气缸306的输出轴向第二水平滑块304侧推动时,第二气缸306带动第二水平滑块304向第二升降滑块302侧滑动,而第二倾斜面移动的同时压着第二滚子303转动,第二滚子303转动时顶着第二升降滑块302向上移动,第二升降滑块302带动支撑件301向上移动,去支撑端子。

如图8所示,机架包括第二t型架,第二t型架包括第二水平台310和第二支撑柱311;第二水平台310上固设第二气缸306及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二水平滑块304,第二水平台310上还设置有两块第三导向块308,两块第三导向块308分设在第二水平滑块304的两侧;第二支撑柱311上设置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二升降滑块302及两块第四导向块309,两块第四导向块309分设在第二升降滑块302的两侧;在两块第四导向块309的作用下,第二升降滑块302可靠移动;且第二复位弹簧307的另一端固定在第四导向块309上。

本例中第二支撑柱311上设置有连接杆,第二复位弹簧307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杆上,第二复位弹簧307的另一端固定在第四导向块309上。当第二气缸306动作时,第二复位弹簧307在第二升降滑块302的带动下向上拉伸,当第二气缸306复位时,第二复位弹簧307失去向上的支撑力而复位,使其带动第二升降滑块302复位。

如图1至图10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自动折弯装置工作时,待折弯端子到位后,控制单元传输对应的电信号给第一气缸206、第二气缸306、第一电机105、第二电机111和旋转电机103。

第一气缸206动作,其带动第一水平滑块204移动,使其上的第一倾斜面压着第一滚子203转动,而第一滚子203转动的同时压着第一升降滑块202向下移动,带着压紧头201向下移动压在端子上,第一复位弹簧209处于拉伸状态。

第二气缸306动作,其带动第二水平滑块304移动,使其上的第二倾斜面推着第二滚子303转动,而第二滚子303转动的同时推动第二升降滑块302向上移动,带着支撑件301向上移动支撑端子上,第二复位弹簧307处于拉伸状态。此时,待折弯端子在压紧头201和支撑件301作用下,可靠固定。

第二电机111启动后,其带动第二滚珠丝杠115转动,使其螺母相对于丝杠向待折弯端子侧移动,使与螺母固定连接的水平座110被带动向端子侧移动,即沿x轴移动,本实用新型可定义向端子侧移动为x轴的正向。水平座110移动的同时z轴移动机构随着一起沿x轴。控制单元可根据实际折弯需求,控制第二电机111的转速,以调整折弯头101的合成速度。

第一电机105启动后,其带动第一滚珠丝杠109转动,使其螺母相对于丝杠向下移动,使与螺母固定连接的固定座104被带动向下移动,即沿z轴移动,本实用新型可定义向下移动为z轴的正向。此z轴移动机构随着x轴移动机构的移动而移动,使折弯头101折弯过程为运动轨迹为圆弧。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实际折弯需求,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机105和第二电机111的转速,以合成所需的折弯头101速度,形成所需圆弧轨迹。

旋转电机103启动后,旋转电机103通过减速机102调节适合转速,进而带动折弯头101压着端子旋转。即旋转电机103随着x轴移动机构的移动而旋转,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实际折弯需求,控制旋转电机103的转速。

弯折完成后,控制单元再传输对应电信号给第一气缸206、第二气缸306、第一电机105、第二电机111和旋转电机103,使折弯头101回到准备折弯时的位置。而第一气缸206复位后,其通过第一浮动接头205拉着第一水平滑块204复位,第一水平滑块204复位后,第一滚子203失去外力,第一升降滑块202失去压力,此时第一复位弹簧209因失去外力而复位,其拉动第一升降滑块202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滚子203复位。而第二气缸306复位后,其通过第二浮动接头305拉着第二水平滑块304复位,第二水平滑块304复位后,第二滚子303失去外力,第二升降滑块302失去推力,此时第二复位弹簧307因失去外力而复位,其拉动第二升降滑块302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滚子303复位。下一待折弯端子到位后,按照上述方式重复进行后,可连续进行端子折弯。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一种端子自动弯折装置的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