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极片分切刀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33456发布日期:2021-05-25 12:09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式极片分切刀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研发新型电池或容量开发使用的可调式极片分切刀架。



背景技术:

现有极片分切刀架分为两种,一种为直角刀套式,另一种为尖刀隔套式。现有的两种分切刀架均存在分切宽度局限性极大及隔套加工数量较多的问题。尤其是第一种方式,存在直角刀磨损后无法继续研磨或者仅能往窄研磨的弊端,不能物尽其用,浪费极大。同时,第二种方式存在微调整难以实现,即便是可实现但误差极大的诸多问题。第二种方式大批量生产同一种极片宽度时有较大便利,但针对于新型电池研发和容量开发等实验第二种则无法实现,而且第二种方式组装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方能操作组装。锂电池暂未形成较统一的规格型号,且即便是规格型号相同所需的极片也会有轻微调整。现有的技术只能通过定做定长的隔套来匹配极片分切宽度。此种做法不仅加工困难,且导套加工数量较多,一般一种宽度就要对应一种宽度的隔套。综述,现有技术存在宽度难以大范围或精细调整、资源无法有效利用、组装较复杂及加工物料较多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调节而且调节更加直观、可量化的可调式极片分切刀架,同时避免了隔套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式极片分切刀架,包括机架、支杆、上刀架、下刀架、刀架底座,机架的两端之间通过支杆相连,其特征在于,上刀架两端通过刀架底座连接在机架上部,下刀架两端通过刀架底座连接在机架下部;

所述上刀架包括上刀辊和上刀片组合件,上刀片组合件包括上刀片及用于固定上刀片的上刀座,所述上刀辊设置为螺杆结构,上刀座设置有内螺纹,上刀座与上刀辊通过螺纹相连,所述上刀座上设置有顶丝孔,用于将上刀座和上刀辊固定;

所述下刀架包括下刀辊和下刀片组合件,下刀片组合件包括下刀片及用于固定下刀片的下刀座,所述下刀辊设置为螺杆结构,下刀座设置有内螺纹,下刀座与下刀辊通过螺纹相连,所述下刀座上设置有顶丝孔,用于将下刀座和下刀辊固定,下刀座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其旋转运动的调节孔,所述下刀辊的端部设置有与刀架底座相连的固定杆,固定杆上连接有指针;

所述刀架底座包括夹板以及设置在夹板中的轴承,刀架底座通过轴承与相应的固定杆相连接,夹板外端面设置有所述指针相对应的刻度。

进一步的,所述上刀辊的下刀辊表面螺距为1mm。

进一步的,所述夹板外端面上为100均分的刻度。

进一步的,所述上刀座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其旋转运动的调节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刀片组合件还包括卡簧,上刀片设置在上刀座与卡簧之间,卡簧与上刀片设置有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下刀座包括螺纹配合的左丝套和右丝套,左丝套和右丝套分设在下刀片两侧用于锁紧下刀片。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端部连接有楔形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的螺纹连接的刀辊和刀片组合件,以及刀辊端部相连的指针和夹板外侧刻度的设置,能够实现分切宽度的精准调节,使调整更加量化,更加快捷且准确度高;通过一次加工便可实现任意宽度分切的要求,且宽度调整自由灵活;

2.减少了为各分切宽度加工各种匹配的隔套,刀片可研磨循环使用;

3.结构组装简单,即便是现场操作人员也可实现简单上手组装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刀片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刀片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刀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支杆,3.上刀架,31.上刀辊,32.上刀片,33.上刀座,34.卡簧,35.弹簧,4.下刀架,41.下刀辊,42.下刀片,43.下刀座,5.刀架底座,51.夹板,52.轴承,6.固定杆,61.楔形杆,7.指针,8.调节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调式极片分切刀架,包括机架1、支杆2、上刀架3、下刀架4、刀架底座5,机架1的两端之间通过支杆2相连,上刀架3两端通过刀架底座5连接在机架1上部,下刀架4两端通过刀架底座5连接在机架1下部;

所述上刀架3包括上刀辊31和上刀片组合件,上刀片组合件包括上刀片32及用于固定上刀片32的上刀座33,所述上刀辊31设置为螺杆结构,上刀座33设置有内螺纹,上刀座33与上刀辊31通过螺纹相连,所述上刀座33上设置有顶丝孔,用于将上刀座33和上刀辊31固定;

所述下刀架4包括下刀辊41和下刀片组合件,下刀片组合件包括下刀片42及用于固定下刀片42的下刀座43,下刀座43包括螺纹配合的左丝套431和右丝套432,左丝套431和右丝套432分设在下刀片42两侧用于锁紧下刀片42,下刀片42相对于下刀座43是固定的,用于保证分切宽度在运行时不变;所述下刀辊41设置为螺杆结构,下刀座43设置有内螺纹,下刀座43与下刀辊41通过螺纹相连,所述下刀座43上设置有顶丝孔,用于将下刀座43和下刀辊41固定,下刀座43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其旋转运动的调节孔8,所述下刀辊41的端部设置有与刀架底座5相连的固定杆6,固定杆6上连接有指针7,固定杆6端部连接有楔形杆61;

所述刀架底座5包括夹板51以及设置在夹板51中的轴承52,刀架底座5通过轴承52与相应的固定杆6相连接,夹板51外端面设置有所述指针7相对应的刻度,本实施例中夹板51外为100均分的刻度,配合上刀辊31和下刀辊41的螺距为1mm,即一刻度为0.01mm。

实际应用时,例如,研发试验线现有电池为18650圆柱电池,负极片分切宽度为59mm,为了迎合市场需求,需要开发一款21700圆柱电池。为了验证装配工艺和容量要求,需要进行不同宽度的测试。此时,研发线不需要根据电池制定专门的隔套,仅需通过简单的螺纹调整便可分切出想要的宽度。例如,21700电池需要对负极分切进行验证,为了保证产品开发的及时性,需要一次性验证负极分切宽度为64mm、64.5mm、65mm、甚至64.8mm宽度的极片。

以64mm为准,只需在现有的59mm基础上,将上刀座33的紧固顶丝松开,使用活动扳手旋动配合刀辊将上刀和下刀左右分开;

上下刀片分离以后,将下刀座43的紧固顶丝松开,使用六角扳手插入至下刀座43上的调节孔8,六角扳手另一端可搭在支杆2上,目的是限制下刀座43的旋转运动;通过楔形杆61旋动下刀辊41端轴,下刀座43则在下刀辊41上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实现分切宽度的调节,观察指针旋转角度,因由59mm改为64mm,刀辊的螺纹间距为1mm,则只需旋转5圈便可由59mm变为64mm,然后紧固下刀片42上的紧固顶丝;调节好下刀后,再进行上刀调节使上刀片与下刀片贴合。上刀调节时,首先将上刀座33的紧固顶丝松开,直接转动上刀座33,使其携上刀片32在上刀辊31上做线性运动来完成上刀的调节,至上刀片与下刀片贴合,然后在贴合的基础上再旋转三个刻度,保证一定的左右咬合力,完成了一个间距的调整。另外还可以采用同下刀调节的方式进行上刀座33的移动,至上刀片与下刀片贴合,此时在上刀座33上也设置有用于限制其旋转运动的调节孔8。

分切几条极片,便同样的步骤进行几次,便可完成整个刀架的调整。调整完毕后可试切,对调整的结果进行验证,若有偏差可按上述步骤重新微调即可。精度保证主要来自于1mm等分为100个刻度,则一刻度为0.01mm。通过上述叙述发现,不管是宽度本身调整的方式,还是小间距或者大间距的调整,都可以通过松开和锁紧螺丝以及摇把摇动刀辊这些简单的操作来完成。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大大提升了分切宽度的兼容性,提高了宽度调整的灵活性,以及节约了制作不同隔套的成本和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上刀片组合件还可增设卡簧34,上刀片32设置在上刀座33与卡簧34之间,卡簧34与上刀片32设置有弹簧35,用于配合压紧刀片的同时容纳一定侧向力,防止刀片受力较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