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板校正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49276发布日期:2021-07-13 15:35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载板校正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载板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载板校正机构。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载板是由两条铝边框与两条碳纤维边框通过螺丝固定形成正方形外框,然后在外框内嵌入钨丝并拉紧钨丝,最后在钨丝之间嵌入16个支撑框,每个支撑框用于承载4片硅片。

铝边框在经过端铣加工之后,其表面容易由于应力分布不均或者加工人员的失误导致铝条表面有凸点或者凸面,在投入使用后容易因为外部环境影响而使载板出现变形或者弯折的情况,一旦损坏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

现有的技术往往采用人工观察、手动旋压的方式将铝条表面的凸面压入,但是通过人工观察的方式不仅容易出现观察不够细致,出现部分较小凸点未发现的情况,且手动旋压的方式力度难以把握,容易在将凸面旋入的同时破坏了铝条的稳定结构,校正效果难以估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载板校正机构,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载板校正机构,包括:

下板,设置有载板,

上板,与下板平行,且内部设有活动槽,

校正部,滑接在上板的凹槽内,且设置有与下板垂直的校正柱,校正柱滑动后挤压下板上的载板,将载板上的凸点轧平,

检测部,固定在与载板齐平的位置,且与校正部电连接在一起。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还包括有若干立柱,插接在上板与下板的中间。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校正部还包括有压力件,插接在压力件出压口的校正柱,压力件通过连接架与滑动件电连接,滑动件内设置有电控元件与滑动轮,所述电控元件将检测部与压力件的信号连通在一起。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压力件可为压力泵、油缸、气缸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下板上设置有用于定位载板的夹块。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检测部包括固定在一侧立柱上的发射极,另一侧立柱上的接收极,发射极的光线扫过载板的上表面射到接收极上,所述发射极与接收极均可在立柱上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载板上表面的齐平位置处设置发射极与接收极,在载板上表面可进行光感扫描,检测载板上表面的每个点,通过扫描能够形成一副光谱图,准确的反应载板上表面的凸面情况,相比于人眼观察来的更有理有据,准确性更高。

2.检测部可在立柱上上下滑动,能够根据载板的高度调节检测部的高度,保持检测部的高度始终能够与载板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能够对多种型号的载板进行检测,实用性更高。

3.校正部可接收到来自检测部的信号,根据检测的信号驱动滑动件移动到对应的位置上,再根据凸面的厚度,对压力件输入对等的信号,让校正柱在伸出后恰好能够将凸面压入且不会伤害到载板本身,校正的精度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板校正机构未动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板校正机构动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板校正机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校正部、11;压力件、12;校正柱、

13;连接架、14;滑动件、

20;上板、

30;立柱、

40;检测部、41;发射极、42;接收极、

50;下板、51;夹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照图1-3所示,一种载板校正机构,包括:

下板50,设置有载板,

上板20,与下板50平行,且内部设有活动槽,

校正部10,滑接在上板20的凹槽内,且设置有与下板50垂直的校正柱12,校正柱12滑动后挤压下板50上的载板,将载板上的凸点轧平,检测部40,固定在与载板齐平的位置,且与校正部10电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若干立柱30,插接在上板20与下板50的中间。

进一步地,所述校正部10还包括有压力件11,插接在压力件11出压口的校正柱12,压力件11通过连接架13与滑动件14电连接,滑动件14内设置有电控元件与滑动轮,所述电控元件将检测部40与压力件11的信号连通在一起,校正柱12与载板的接触面为较大,能够在将凸面压入后将下压力分散到其他位置上,防止凸面压入后持续的下压力会将凸面转化为凹面。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件11可为压力泵、油缸、气缸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下板50上设置有用于定位载板的夹块51,夹块51可根据载板的大小装载不同的型号,能够与载板的凹槽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部40包括固定在一侧立柱30上的发射极41,另一侧立柱30上的接收极42,发射极41的光线扫过载板的上表面射到接收极42上,所述发射极41与接收极42均可在立柱30上滑动。

在需要对载板进行校正时,将其有凸面的一端朝上,将另一端固定在下板50的夹块51内,根据载板的高度,调节发射极41与接收极42的高度,让其与载板的上表面齐平,启动发射极41,发射极41可发射光线到载板上,若遇到凸面,则对应的接收极42则无法收到反馈信号,若无凸面,则对应的接收极42能接收到反馈信号,接收极42再将整个平面的信息传输到滑动件14,(滑动件14中信号的传输和处理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做详细介绍),滑动件14根据接收的信号滑动到相应的凸面位置上,再驱动压力件11对校正柱12施压,校正柱12将载板上的凸面压入,使载板上表面变得平整,若有多个凸面则校正柱12会持续进行滑动,直到整个载板上变得平整,检测部40不再发出任何信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