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间裸端子生产用铜管甩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67988发布日期:2021-10-24 09:4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间裸端子生产用铜管甩直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铜管生产加工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间裸端子生产用铜管甩直机。


背景技术:

2.中间裸端子也叫铜管端子,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在使用时,通常将两根导线从铜管的相应端口塞入,再将铜管的两端端口压扁,从而实现导线与铜管的固定,进而实现两根导线的接通。
3.相关技术中的铜管在裁切作业前,需要对盘状的铜管通过拉直机进行拉直,以方便铜管后续的裁切作业。但是,铜管拉直机对铜管进行机械拉直,如果拉直机的对铜管的作用力过大,就会造成铜管出现拉伸变形的情况。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使用稳定性较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避免铜管出现拉伸变形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中间裸端子生产用铜管甩直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中间裸端子生产用铜管甩直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中间裸端子生产用铜管甩直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水平转动设置有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进料管与所述出料管通过拱形状的调直管连通,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进料管转动的驱动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铜管的一端端部依次穿过进料管、调直管和出料管,然后拉动铜管运动。与此同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进料管带动调直管和出料管转动。由于调直管呈拱形状,使得调直管在转动的过程中,调直管的内壁能够对铜管产生抵触力,从而实现铜管内部应力的快速释放,进而实现铜管的调直作业。有效避免铜管出现拉伸变形的问题,既能保证铜管的质量,又能提高使用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进料管和所述出料管通过若干支撑架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架沿所述出料管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利用多个支撑架将进料管与出料管进行连接,从而提高进料管与出料管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进料管、调直管以及出料管的转动平稳性。使得调直管的内壁能够对铜管产生更加稳定的抵触力,进而提高铜管的调直效果。
11.可选的,所述调直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管、中管和后管,所述前管滑动连接于所述进料管内,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前管进行固定的第一锁定件,所述后管滑动连接于所述出料管内,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后管进行固定的第二锁定件,所述中管采用可弯曲材料制成,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中管运动的控制机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打开,然后分别拉动前管和
后管并使得前管和后管相互靠近或远离。同时,通过控制机构驱动中管运动,即可使得中管的弯曲程度发生改变。通过设置弯曲程度可调节的中管,通过改变中管的弯曲程度,实现中管内壁对铜管调直力的调节。从而使得生产人员能够对不同弯曲程度以及不同硬度的铜管进行一次性甩直作业,既能提高使用适配性,又能提高生产效率。
13.可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螺纹穿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控制杆、设置于所述中管上的支撑座,所述控制杆的一端端部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动控制杆带动支撑座运动,即可通过支撑座带动中管弯曲。通过设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驱动效果稳定的控制机构,实现中管弯曲程度的快速调节,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15.可选的,所述控制杆上设置有手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手轮,方便使用者对控制杆进行快速转动。即能够提高操作便利性,又能提高对中管的弯曲程度进行调节时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17.可选的,所述前管和所述后管相互远离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外缘,所述进料管和所述出料管相互靠近的端口分别设置有用于供相应的所述外缘抵触的内缘。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内缘和外缘的相互配合,实现前管和后管最大滑移距离的限定。避免前管或后管从进料管或出料管中脱出,进而提高甩直机的使用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进料管和所述出料管相互远离的端口处分别设置有一圈刮板,所述刮板用于抵触所述铜管的外壁。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用于抵触铜管外壁的刮板,使得铜管进料和出料时,刮板能够对铜管外壁的油污或杂质进行刮刷。从而实现了铜管外壁的快速清洁和自动清洁,既能保证铜管外壁的洁净度,又能降低后续对铜管进行清洁时的工作负担。
21.可选的,所述机架上铰接有罩壳。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罩壳,并利用罩壳对各部件进行遮蔽,从而就有良好的防尘效果,进而保证各部件的洁净度。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拱形状的调直管,使得调直管在转动的过程中,调直管的内壁能够对铜管产生抵触力,从而实现铜管内部应力的快速释放,进而实现铜管的调直,有效避免铜管出现拉伸变形的问题,进而提高使用稳定性;
25.2.通过设置弯曲程度可调节的中管,通过改变中管的弯曲程度,实现中管内壁对铜管调直力的调节,从而使得生产人员能够对不同弯曲程度以及不同硬度的铜管进行一次性甩直作业,既能提高使用适配性,又能提高生产效率;
26.3.通过设置用于抵触铜管外壁的刮板,使得铜管进料和出料时,刮板能够对铜管外壁的油污或杂质进行刮刷,从而实现了铜管外壁的快速清洁和自动清洁。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调直管的剖视图。
29.图3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调直管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进料管;3、出料管;4、支撑架;5、罩壳;6、调直管;61、前管;62、中管;63、后管;7、驱动机构;71、驱动轮;72、从动轮;8、电机;9、皮带;10、刮板;11、第一安装孔;12、第一螺钉;13、第一锁定槽;14、第二安装孔;15、第二螺钉;16、第二锁定槽;17、外缘;18、内缘;19、控制机构;191、控制杆;192、支撑座;20、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中间裸端子生产用铜管甩直机。参照图1和图2,中间裸端子生产用铜管甩直机包括机架1,机架1的上端面水平设置有进料管2和出料管3,进料管2和出料管3分布于机架1上端面的两端位置,并且进料管2与出料管3呈轴状布置。机架1上端面的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与进料管2或出料管3形成转动配合的轴承,从而使得进料管2和出料管3能够进水平转动。
34.参照图1和图2,进料管2的外壁和出料管3的外壁通过若干支撑架4连接,若干支撑架4沿出料管3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以实现进料管2与出料管3的固定连接。机架1的上端面铰接有用于对出料管3、进料管2以及若干支撑架4进行遮蔽的罩壳5,以实现防尘效果。
35.参照图1和图2,进料管2与出料管3相互靠近的端部通过拱形状的调直管6相连接,并且调直管6位于若干支撑架4之间。进料管2、调直管6和出料管3相连通,从而使得铜管能够从进料管2穿入调直管6内,并通过出料管3穿出。同时,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进料管2转动的驱动机构7。
36.参照图1和图3,机架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电机8,驱动机构7包括固定套设在电机8的输出轴上的驱动轮71,还包括固定套设在进料管2上的从动轮72。同时,驱动轮71和从动轮72通过皮带9连接。
37.参照图2和图3,进料管2和出料管3相互远离的端口处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圈刮板10,刮板10沿进料管2或出料管3的圆周方向设置,并且刮板10的四周内壁用于抵触铜管的四周外壁。从而使得铜管穿入进料管2或从出料管3穿出时,刮板10能够对铜管的外壁进行刮刷清洁。
38.参照图2和图4,调直管6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管61、中管62和后管63,中管62采用铝塑管制成,使得中管62既能够进行弯曲,又能具有一定的硬度。前管61设置于进料管2内并与进料管2水平滑动连接,进料管2上设置有用于对前管61进行固定的第一锁定件。后管63设置于出料管3内并与出料管3水平滑动连接,出料管3上设置有用于对后管63进行固定的第二锁定件,并且前管61和后管63用于相互靠近或远离。
39.参照图2和图4,进料管2的外壁贯穿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一安装孔11,第一锁定件为螺纹穿设于第一安装孔11内的第一螺钉12,前管61的外壁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若干供第一螺钉12进行配合的第一锁定槽13。出料管3的外壁贯穿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二安装孔14,第二锁定件为螺纹穿设于第二安装孔14内的第二螺钉15,后管63的外壁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若干供第二螺钉15进行配合的第二锁定槽16。
40.参照图2和图4,前管61和后管63相互远离的端部分别向外弯折并形成外缘17,进料管2和出料管3相互靠近的端口分别向内弯折并形成用于供相应的外缘17抵触的内缘18,
从而前管61和后管63最大滑移距离的限定。同时,其中一个支撑架4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中管62弯曲的控制机构19。
41.参照图2和图4,其中一个支撑架4上竖直贯穿有螺纹孔,控制机构19包括螺纹穿设于螺纹孔的控制杆191,中管62的中部位置固定套设有支撑座192,控制杆191靠近中管62一端的端部与支撑座192通过轴承形成转动配合。同时,控制杆191远离中管62一端的端部延伸至支撑架4的外部,并且控制杆191远离中管62一端的固定连接有手轮20,以方便生产人员对控制杆191的快速转动。
42.本技术实施例控制杆191上设置一种中间裸端子生产用铜管甩直机的实施原理为:当使用上述甩直机时,分别旋松第一螺钉12和第二螺钉15,然后旋动手轮20带动控制杆191转动,并通过控制杆191拉动或推动中管62的中部位置运动,从而使得中管62的弯曲程度发生改变。与此同时,分别拉动前管61和后管63运动,并使得前管61和后管63相互靠近或远离。当中管62的弯曲长度调整至使用者所需时,分别旋紧第一螺钉12和第二螺钉15,从而实现前管61和后管63的固定。
43.然后将铜管依次穿过进料管2、前管61、中管62、后管63以及出料管3,并使得铜管从出料管3中穿出。随后,通过电机8的输出轴带动驱动轮71转动,并通过驱动轮71驱动皮带9带动从动轮72转动。然后通过从动轮72驱动进料管2带动前管61、中管62、后管63、出料管3以及若干支撑架4同步转动。与此同时,缓慢拉动铜管,使得铜管经过中管62时,铜管能够在中管62的带动下甩直,从而实现铜管的调直。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