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混凝土泵车上回转侧板校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20449发布日期:2021-08-10 14:3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智能混凝土泵车上回转侧板校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车回转侧板校平工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混凝土泵车上回转侧板校平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车上回转侧板由于板厚较厚,且侧板内部与底部大部分都是镂空,结构比较特殊,导致在数控火焰下料受热较大,冷却后变形严重。原先是在组对是用f型扳手将侧板扳直使用,劳动量大,费时费力,且效果并非理想,且校平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足,故此提出智能混凝土泵车上回转侧板校平装置,使用工装校平,减少了劳动量,且工装使用方便,缩短了制作周期,加快了生产速度,降低了制作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智能混凝土泵车上回转侧板校平装置,包括校平底座和校平单元,所述校平底座与回转侧板适配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校平单元,所述校平单元包括油压机、连接板、连接杆一、挤压板、底板和连接杆二,所述油压机固定安装在支撑件上,所述油压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表面上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杆一,两个所述连接杆一远离油压机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一挤压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油压机的底部,所述底板和连接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弹性伸缩件,所述底板上表面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杆二,两个所述连接杆二分别转动安装在挤压板上。

进一步优选地方案,所述校平底座为u型结构,所述校平底座的内部设有加压机构,所述校平底座的内侧底面设有若干组传送辊轮。

进一步优选地方案,所述校平底座的内侧底面开设有用于安装传送辊轮的安装槽,每组所述安装槽内部设有两个复位弹簧,每组的两个所述复位弹簧相对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一滑块,每组的两个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安装槽内部,每组的两个所述滑块上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三,每组的两个所述连接杆三远离对应滑块的一端均转动连接在对应的传送辊轮上。

进一步优选地方案,所述加压机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加压板和用于调节加压板且安装在校平底座侧壁上的调节件,所述加压板滑动设置在校平底座的内侧底部。

进一步优选地方案,所述调节件为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垂直安装在校平底座侧壁上。

进一步优选地方案,所述弹性伸缩件包括固定部、移动部和复位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固定部远离底板的一端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部安装有复位部,所述固定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套装在移动部的外侧,所述移动部固定安装在连接板上且一端活动安装在盲孔内部并与复位部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包括校平底座、支撑件、油压机、连接板、连接杆一、挤压板、底板和连接杆二,通过油压机的输出端通过带动连接板和底板下压,当底板下压至回转侧板的底部并接触时,油压机的输出端继续下压连接板,挤压板在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的作用向两侧张开对侧板进行挤压校平。

本实用新型中校平底座采用u形结构设计,同时在内部设置有加压机构和传送辊轮,通过传送辊轮可以便于回转侧板进行安装校平,同时内侧的加压机构可以对回转侧板的外侧进行限制,结合内部的挤压板可以更好地将其进行校平,大大提高校平效率和校平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底座通过开设有安装槽,在安装槽内复位弹簧和滑块,以及连接传送辊轮的连接杆三,通过传送辊轮在单独承受回转侧板时可以进行传送,当在底板对回转侧板加压时传送辊轮会通过挤压连接杆三和滑块向两侧移动实现高度降低,最终还能保证底部的校平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校平底座;2、油压机;3、支撑件;4、连接板;5、连接杆一;6、挤压板;7、底板;8、连接杆二;9、传送辊轮;10、安装槽;11、复位弹簧;12、滑块;13、连接杆三;14、加压板;15、调节件;16、固定部;17、限位部;18、移动部;19、复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2所示,智能混凝土泵车上回转侧板校平装置,包括校平底座1和校平单元,所述校平底座1与回转侧板适配且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件3,所述支撑件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校平单元,所述校平单元包括油压机2、连接板4、连接杆一5、挤压板6、底板7和连接杆二8,所述油压机2固定安装在支撑件3上,所述油压机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下表面上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杆一5,两个所述连接杆一5远离油压机2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一挤压板6,所述底板7设置在油压机2的底部,所述底板7和连接板4之间固定安装有弹性伸缩件,所述底板7上表面转动连接有两个连接杆二8,两个所述连接杆二8分别转动安装在挤压板6上。首先将回转侧板安装在校平底座1上,油压机2启动通过输出端带动连接板4和底板7(在弹性伸缩件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底板7先与回转侧板的底部抵接,随后油压机2的输出端继续向下施压,连接板4和底板7会通过连接杆二8和连接杆一5将两个挤压板6向两侧移动,对回转侧板进行校平。

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性伸缩件包括固定部16、移动部18和复位部19,所述固定部16固定安装在底板7上,所述固定部16远离底板7的一端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部安装有复位部19,所述固定部1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部17,所述限位部17套装在移动部18的外侧,所述移动部18固定安装在连接板4上且一端活动安装在盲孔内部并与复位部19抵接。利用固定部16、移动部18在复位部19的作用下实现底板7和连接板4的一同运动和分别移动的功能。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可以这样实现,首先将回转侧板与校平底座1适配,随后启动油压机2通过输出端带动连接板4和底板7(在弹性伸缩件的作用下)一同下移,底板7会先接触回转侧板的内侧底部并对其施压,油压机2的输出端持续外伸会使得连接板4会持续下移,则底板7会对回转侧板持续施压并不发生其任何移动,底板7和连接板4会通过连接杆一5和连接杆二8对挤压板6作用,实现两个挤压板6的外张,对回转侧板进行校平,校平后油压机2带动各部件复位,将回转侧板取出即可。

实施例2:

如图3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地方案,所述校平底座1为u型结构,所述校平底座1的内部设有加压机构,所述校平底座1的内侧底面设有若干组传送辊轮9。回转侧板通过传送辊轮9便于安装,同时内侧的加压机构可以配合挤压机构使用,使得回转侧板以高精度状态被校平。

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校平底座1的内侧底面开设有用于安装传送辊轮9的安装槽10,每组所述安装槽10内部设有两个复位弹簧11,每组的两个所述复位弹簧11相对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一滑块12,每组的两个所述滑块12滑动设置在安装槽10内部,每组的两个所述滑块12上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三13,每组的两个所述连接杆三13远离对应滑块12的一端均转动连接在对应的传送辊轮9上。当传送辊轮9处于只承受回转侧板时,回转侧板的底面高于校平底座1的内侧底面,当受到底板7的持续加压时传送辊轮9会通过连接杆三13推动两个滑块12背对移动压缩复位弹簧11,当校平完成后,底板7解除对校平底座1加压时,复位弹簧11对传送辊轮9进行顶托撑起,便于校平后的回转侧板取出。

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加压机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加压板14和用于调节加压板14且安装在校平底座1侧壁上的调节件15,所述加压板14滑动设置在校平底座1的内侧底部。通过两个调节件可以将加压板14沿校平底座1进行移动实现回转侧板的外侧限制功能。

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调节件15为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垂直安装在校平底座1侧壁上。通过调节螺杆15调节加压板14向校平底座1内侧移动,稳定且高效。

实施时,可以先将回转侧板通过传送辊轮9移动至油压机2下方的工位处,随后通过将两侧的调节件将加压板向中心调节,并压紧回转侧板的外侧,随后启动油压机2通过输出端带动连接板4和底板7(在弹性伸缩件的作用下)一同下移,底板7会先接触回转侧板的内侧底部并对其施压,油压机2的输出端持续外伸会使得连接板4会持续下移,则底板7会对回转侧板持续施压将传送辊轮9向安装槽10内侧降低,最终回转侧板的底面与校平底座1的内侧底面抵触。后底板7和连接板4会通过连接杆一5和连接杆二8对挤压板6作用,实现两个挤压板6的外张,对回转侧板进行校平,校平后油压机2带动各部件复位,还通过传送辊轮9进行方便地取出回转侧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述替代可以是部分结构、器件、方法步骤的替代,也可以是完整的技术方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