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侧围板侧整形冲压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42468发布日期:2021-08-20 16:58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汽车侧围板侧整形冲压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的加工,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侧围板侧整形冲压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覆盖件(如汽车引擎盖和侧围板)一般都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其中侧整形是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过程中的常见工艺。现有汽车侧围板的侧整形模具包括上压料板、上驱动块和设置在下模座上的下模凸模、成形凹模和整形凸模,待加工零件挡在下模凸模上,利用上压料板实现零件的正压;然后利用上驱动块带动整形凸模快速向成形凹模移动,实现零件的快速成形冲压。但是现有冲压成形过程中,侧围板的自由端部和整形部位一直处于自由状态,且整形凸模的流动速度较快,在冲压时整形部位容易出现叠料现象,进而导致侧整形后侧围板的法兰面出现褶皱,降低了侧围板的合格率,增加了企业的冲压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侧围板侧整形冲压成型模具,在对侧围板侧整形时可先将零件的自由端部夹持固定,有效避免侧整形部位出现叠料现象,提高了汽车侧围板的侧整形合格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侧围板侧整形冲压成型模具,包括间隔设置在上模座上的上压料板和上驱动块,以及间隔设置在下模座上的下模凸模、成形凹模和按压整形机构;所述按压整形机构包括

一整形组件,具有下驱动块、安装座和与所述成形凹模相配合的整形凸模,所述下驱动块具有与所述上驱动块的上驱动斜面相配合的下驱动斜面,所述安装座的上部固连在下驱动块上部;所述整形凸模卡装在安装座的上部;

一夹持组件,设置在位于整形凸模下方的安装座上,且所述夹持组件的侧压料板沿着所述整形凸模和安装座往返移动,侧压料板在冲压时压在侧围板的自由端部;以及

一导向复位组件,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且位于安装座的下方,所述导向复位组件的导向部与下驱动块的下部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一第一氮气缸,倾斜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一氮气缸的缸体右部位于安装座和下驱动块之间的安装腔内;以及

一侧压料板,包括在所述整形凸模和安装座底壁之间往返移动的导向部和设置在所述导向部左端的压料部,所述压料部的底表面为将侧围板自由端部压紧的弧形压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部为倾斜设置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下表面设置与所述安装座的底壁相配合的下滑块;所述整形凸模的下斜面上设置有与导向板上表面相配合的上滑块,所述上滑块和下滑块为导向板导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下驱动块和所述安装座为一体式结构,且下驱动块和安装座的连接部设置有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一缓冲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模座具有一倾斜设置的上安装斜面,所述导向复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安装斜面上的第二氮气缸,所述下驱动块下部固连在所述第二氮气缸的活塞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模座的右边缘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氮气缸的活塞杆相配合的第二缓冲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驱动块的右竖直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上模座的右侧板配合的竖向滑块;所述上驱动斜面为自上驱动块的底部向左上方倾斜延伸的斜面,上驱动斜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下驱动斜面相配合的斜滑块。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侧按压组件和上压料板分别压在侧围板上,侧按压组件和上压料板的共同作用形成的夹持力增加了侧围板的进料阻力,从而解决了侧围板的法兰面起皱的问题,提高了侧围板的侧整形合格率,减少了残次品,进而降低了汽车侧围板的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按压整形机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状态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整形状态图。

图6是图5中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侧围板侧整形冲压成型模具,包括间隔设置在上模座上的上压料板1、上驱动块5,以及间隔设置在下模座2上的下模凸模3、成形凹模4和按压整形机构,上驱动块5的底面为自其底部向左上方倾斜延伸的上驱动斜面而其右侧面为竖直面;

如图2所示,按压整形机构包括

一整形组件,具有下驱动块6.1、安装座6.2和与成形凹模4相配合的整形凸模6.3,下驱动块6.1具有与上驱动块5的上驱动斜面相配合的下驱动斜面,安装座6.2的上部固连在下驱动块6.1上部且安装座6.2和下驱动块6.1为一体式结构;整形凸模6.3卡装在安装座6.2的上部;

一侧按压组件,设置在安装座6.2上且位于整形凸模6.3的下方,侧按压组件具有一可沿着整形凸模6.3和安装座6.2往返移动的侧压料板7.1,侧压料板7.1的左端部位于整形凸模6.3的左侧,确保侧压料板7.1先于整形凸模6.3到达成形凹模4,使侧压料板7.1压在侧围板的自由端部;以及

一导向复位组件,设置在下模座2上且位于安装座6.2的下方,导向复位组件的导向部与下驱动块6.1的下部连接在一起;

其中,上模座带动上压料板1和上驱动块5同步下降,上压料板1将侧围板压紧;同时上模座上的上驱动块5继续下降,上驱动块5在下降过程中带动整形组件和侧按压组件在下模座2内同步向左下方倾斜移动,侧压料板7.1的弧形压面先到达成形凹模4处,将侧围板的自由端部压紧,即利用上压料板1和侧压料板7.1共同固定汽车侧围板,能够增大成形时的进料阻力,从而解决了侧围板的法兰面起皱的问题;下驱动块6.1继续下降,使整形凸模6.3继续左下方前行,直至整形凸模6.3卡装在成形凹模4的成形槽,完成侧围板的侧整形冲压加工。

如图2所示,侧按压组件包括倾斜设置在安装座6.2上的第一氮气缸(即第一氮气弹簧7.2),第一氮气弹簧7.2的活塞杆在非受力状态下向外伸出,且第一氮气弹簧7.2的缸体位于安装座6.2和下驱动块6.1之间的安装腔内;

侧按压组件的侧压料板7.1包括固连在第一氮气弹簧7.2的活塞杆上的导向部和压料部,导向部为在整形凸模6.3和安装座6.2底壁之间往返移动的导向板,整形凸模6.3的下斜面具有导向板上斜边相配合的上滑块7.3,导向板的下斜边设置有下滑块7.4,上滑块7.3和下滑块7.4为导向板进行导向和限位,确保导向板的运动轨迹;

如图4所示,压料部的底表面为压在侧围板自由端部的弧形压面,可压住侧围板的自由端部,弧形压面和上压料板1共同对按压零部件,所示两者共同作用形成的夹持力增加了侧围板的进料阻力,从而解决了侧围板的法兰面起皱的问题。

工作时,侧按压组件在整形组件的带动下倾斜向左移动过程中,由于第一氮气弹簧7.2处于自由状态,使得侧压料板7.1的弧形压面先于整形凸模6.3到达成形凹模4,弧形压面压在侧围板的自由端部;当整形组件继续向左滑动过程中,成形凹模4的反向作用力使第一氮气弹簧7.2的活塞杆缩回,以保持侧压料板7.1的夹持状态;当上驱动块5复位后,第一氮气弹簧7.2的活塞杆自动弹出使侧压料板7.1恢复至初始状态。

如图1-2所示,下模座2具有一倾斜设置的上安装斜面2.1,导向复位组件包括设置在上安装斜面2.1上的第二氮气缸(即第二氮气弹簧8),且第二氮气弹簧8的中轴线与上安装斜面2.1上下平行,确保下驱动块6.1带动整形凸模6.3和侧按压组件沿着上安装斜面2.1的方向往返移动。当下驱动块6.1向下移动过程中,上驱动块5的上驱动斜面和右竖直面向下挤压下驱动块6.1,下驱动块6.1受力使第二氮气弹簧8的活塞杆缩回;当上驱动块5复位时,第二氮气弹簧8的活塞杆自动复位,使整形组件和侧按压组件自动复位至初始位置。

如图1-2所示,下驱动块6.1和安装座6.2的连接部设置有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一缓冲块9.1,当整形凸模6.3下行到位后,第一缓冲块9.1与上压料板1接触,对整形组件的运动进行缓冲;下模座2的右边缘处设置有与第二氮气弹簧8的活塞杆相配合的第二缓冲块9.2,用于缓冲第二氮气弹簧8的复位弹力。

如图2所示,上驱动块5的右竖直面上设置有与上模座的右侧板配合的竖向滑块5.2,上驱动斜面上设置有与下驱动斜面相配合的斜滑块5.1,不仅能够减少摩擦力,还具有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动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待加工的侧围板放在下模凸模3上,具体如图1所示;

其次,上模座上的两个冲压气缸分别带动上压料板1和上驱动块5同步下降,上压料板1下行到位后实现待加工侧围板的正面压紧,具体如图3-4所示;

上驱动块5在下行过程中向下挤压下驱动块6.1,使得下驱动块6.1和侧压料板7.1随下驱动块6.1同步移动,侧压料板7.1的弧形压面压在侧围板的自由端部,侧压料板7.1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侧围板的成形上料阻力,解决了侧围板的法兰面起皱的问题,具体如图3-4所示;

在下驱动块6.1下行过程中,下驱动块6.1将受到的力传递给第二氮气弹簧8,第二氮气弹簧8的活塞杆受力缩回;

最后,上驱动块5继续下行,带动上驱动块5和整形凸模6.3继续向左下方快速移动,且使得整形凸模6.3顶在侧围板上实现整形,在此过程中成形凹模4的反向作用力使第一氮气弹簧7.2的活塞杆缩回,同时第二氮气弹簧8的活塞杆继续回缩,具体如图5-6所示;

侧整形动作完成后,上驱动块5上升复位,整形组件和侧按压组件在第二氮气弹簧8的作用下快速复位,侧压料板7.1在第一氮气弹簧7.2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以便于对下一个零件进行侧整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1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