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拉机变速箱粗镗轴承孔的组合机床夹具

文档序号:25532895发布日期:2021-06-18 20:2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拖拉机变速箱粗镗轴承孔的组合机床夹具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拖拉机变速箱粗镗轴承孔的组合机床夹具。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为一种拖拉机变速箱,该变速箱内装有输入轴、输出轴以及其它传动轴和轴承、齿轮等,通过改变安装在这些传动轴上的滑移齿轮和固定齿轮的传动比,改变拖拉机的行进速度;从而可知,变速箱的主要功能就是支持各传动轴,保证各传动轴之间的中心距和平行度,并且保证拖拉机变速箱与其它部件的正确安装。

图1、图2所示的拖拉机变速箱是一个薄壁壳体腔形零件,结构复杂,铸造难度不小,刚度稍差些,受强力后较容易变形,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它的外表面有多个连接平面需要加工,支承孔系分布在前、后端面上,采用镗孔加工工艺;除支承孔外,各连接面上还有一系列螺纹孔,采用钻孔工艺加工。

使用常用的机械夹具需要分别加工轴承孔和螺纹孔,并且定位时通过端面的轴孔定位,在多次装夹过程中容易导致拖拉机变速箱表面损坏,而且也会降低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拖拉机变速箱的孔系加工效率低,需要多次装夹,容易导致拖拉机变速箱表面损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拖拉机变速箱粗镗轴承孔的组合机床夹具及拖拉机变速箱加工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拖拉机变速箱粗镗轴承孔的组合机床夹具,包括夹具基座以及位于所述夹具基座的上方的定位支撑板、轴向定位件、轴向夹紧件、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所述定位支撑板适于支撑拖拉机变速箱,定位支撑板上具有与拖拉机变速箱的定位支耳贴合的水平定位平面和竖直定位平面,所述水平定位平面和竖直定位平面均与z向垂直;所述轴向定位件适于定位拖拉机变速箱的轴向一端;所述轴向夹紧件由拖拉机变速箱的轴向另一端沿x向压紧拖拉机变速箱;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与定位支撑板配合,且分别由拖拉机变速箱的周向两侧压紧拖拉机变速箱,第一压紧机构和/或者第二压紧机构对拖拉机变速箱施加沿yoz平面的斜向作用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对拖拉机变速箱施加沿yoz平面的斜向作用力,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对拖拉机变速箱施加沿z向的作用力。

进一步的,所述轴向夹紧件包括夹紧气缸、连接杆和顶销,所述顶销铰接于连接杆的中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夹紧气缸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夹具基座铰接,当所述夹紧气缸启动时,所述顶销抵在所述拖拉机变速箱的轴向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紧机构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包括转动压板、中间支撑杆、端部支撑杆、楔形销和推力气缸,所述中间支撑杆与所述转动压板活动连接,中间支撑杆固定于夹具基座上,转动压板的一端设有能够抵在所述定位支耳表面的凸块,且所述凸块与所述定位支耳的接触面与水平定位平面和竖直定位平面均具有倾角;所述端部支撑杆和凸块分别位于中间支撑杆的两侧;所述楔形销连接推力气缸的活塞杆,端部支撑杆的一端与楔形销的端面滑动配合,端部支撑杆的另一端抵压转动压板的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楔形销和所述端部支撑杆的接触面与所述推力气缸的中心轴的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支撑杆为与夹具基座螺纹连接的球头螺栓,位于所述转动压板与所述夹具基座之间的球头螺栓上套设有支撑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紧机构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包括升降压板、调节支撑杆、升降撑杆和驱动组件,调节支撑杆与夹具基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升降撑杆沿z向作升降运动,所述升降撑杆与所述升降压板连接,升降压板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定位支耳抵压接触的水平表面,调节支撑杆支撑在升降压板的另一端,且调节支撑杆和水平表面分别位于升降撑杆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气缸、楔轴、组合杆和杠杆,所述楔轴的一端与驱动气缸连接,楔轴的另一端与组合杆通过楔面配合,组合杆铰接于所述杠杆的中部,两个所述升降撑杆分别连接于所述杠杆的两端,所述楔轴能够带动所述组合杆沿z向作升降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楔轴包括连接段和配合段,所述连接段与驱动气缸连接,所述配合段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具有相互平行的倾斜表面;所述组合杆包括杆体、滚轮和楔块,所述杆体的上端与杠杆铰接,杆体的下部设有适于配合段贯穿的轴孔,所述楔块与所述杆体固定连接,所述滚轮与所述杆体铰接,所述配合段的上侧倾斜表面与所述楔块楔面配合,配合段的下侧倾斜表面与所述滚轮滚动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夹具基座上还固定有镗孔定位块和钻孔定位块,所述镗孔定位块上设置有与拖拉机变速箱的轴承孔对应的第一导向孔,所述钻孔定位块上设置有与拖拉机变速箱的螺纹孔对应的第二导向孔,且所述拖拉机变速箱的轴向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镗孔定位块和钻孔定位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定位支撑板与定位支耳的贴合约束五个自由度,又通过轴向定位件约束第六个自由度,通过配合轴向夹紧件、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实现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压紧,夹具与拖拉机变速箱的接触面主要位于拖拉机变速箱的侧面,从而在拖拉机变速箱的轴向两端留出了镗孔和钻孔的空间,可以同时进行镗孔和钻孔加工,减少装夹次数,提高加工效率。

(2)本发明中的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对拖拉机变速箱施加沿yoz平面的斜向作用力,既保证了竖直定位平面的定位效果,也保证的了水平定位平面的定位效果,同时通过两个方向同时夹紧的方式避免在装夹过程中出现另一个方向的窜动。

(3)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结合了楔式夹紧,能够自锁,夹紧牢固,可靠性强。

(4)本发明中的两组第二压紧机构通过同一个驱动组件驱动压紧,伸缩驱动组件中的楔轴通过上下两个倾斜表面与杆体配合,可以对杆体施加向下的拉力。

(5)本发明的两个夹紧机构均采用气动夹紧,便于电气系统的动作顺利控制,夹紧效率高,满足了大批量生产的高效率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待加工的拖拉机变速箱的立体图(从左侧观察);

图2是待加工的拖拉机变速箱的立体图(从右侧观察)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拖拉机变速箱粗镗轴承孔的组合机床夹具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d处放大图;

图5是拖拉机变速箱与拖拉机变速箱粗镗轴承孔的组合机床夹具的装夹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a向剖视图;

图7是图6的b-b向剖视图;

图8是图5的b处放大图;

图9是图5的a处放大图;

图10是组合杆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楔轴的立体图。

图中,1、组合机床夹具,2、拖拉机变速箱,201、轴承孔,202、螺纹孔,203、定位支耳,3、夹具基座,4、定位支撑板,401、水平定位平面,402、竖直定位平面,5、轴向定位件,6、轴向夹紧件,601、夹紧气缸,602、连接杆,603、顶销,7、第一压紧机构,701、转动压板,7011、凸块,702、中间支撑杆,703、端部支撑杆,704、楔形销,705、推力气缸,706、支撑弹簧,8、第二压紧机构,801、升降压板,8011、腰形孔,8012、滑槽,802、调节支撑杆,803、升降撑杆,804、驱动组件,8041、驱动气缸,8042、楔轴,80421、连接段,80422、配合段,8043、组合杆,80431、杆体,80432、滚轮,84033、楔块,8044、杠杆,805、复位弹簧,9、第一支撑架,10、第二支撑架,1001、螺孔,1002、第一通孔,1003、第二通孔,11、镗孔定位块,1101、第一导向孔,12、钻孔定位块,1201、第二导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中,x向是指与拖拉机变速箱2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z向是指在常态下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也指所述拖拉机变速箱2放置在组合机床夹具1上时,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y向是指垂直于x向和z向的方向,x轴正向为前方,x轴负向为后方,z轴正向为上方,z轴负向为下方,y轴正向为右方,y轴负向为左方。x向和y向组成xoy平面,也就是水平平面,x向和z向组成xoz平面,也就是竖直平面。拖拉机变速箱2上与x向垂直的两个端面为前后端面,与y向垂直的面为左右侧面,与z向垂直的面为上下端面。

图1和图2为本发明所加工的拖拉机变速箱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轴承孔201和螺纹孔202为使用本发明中的组合机床夹具1装夹后待加工的孔。

一种拖拉机变速箱粗镗轴承孔的组合机床夹具1,包括夹具基座3以及位于夹具基座3的上方的定位支撑板4、轴向定位件5、轴向夹紧件6、第一压紧机构7和第二压紧机构8;定位支撑板4适于支撑拖拉机变速箱2,定位支撑板4上具有与拖拉机变速箱2的定位支耳203贴合的水平定位平面401和竖直定位平面402,水平定位平面401和竖直定位平面402均与z向垂直;轴向定位件5适于定位拖拉机变速箱2的轴向一端;轴向夹紧件6由拖拉机变速箱2的轴向另一端沿x向压紧拖拉机变速箱2;第一压紧机构7和第二压紧机构8与定位支撑板4配合,且分别由拖拉机变速箱2的周向两侧压紧拖拉机变速箱2,第一压紧机构7和/或者第二压紧机构8对拖拉机变速箱2施加沿yoz平面的斜向作用力。

夹具基座3作为其他部件的固定基座使用,定位方案是:定位支撑板4中的水平定位平面401与xoy平面平行,通过水平定位平面401可以约束三个自由度,分别是:绕x轴的旋转运动、绕y轴的旋转运动、沿z轴的平移运动。定位支撑板4中的竖直定位平面402与xoz平面平行,通过竖直定位平面402可以约束两个自由度,分别是:绕z轴的旋转运动和沿y轴的平移运动。轴向定位件5约束最后一个自由度,即沿x轴的平移运动。夹紧方案是:轴向夹紧件6保证轴向端面的定位效果,第一压紧机构7和第二压紧机构8既保证了水平定位平面401的定位效果,也保证了竖直定位平面402的定位效果。通过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压紧作用时拖拉机变速箱2完全夹紧。与常规夹具中需要通过在拖拉机变速箱2的轴孔处进行中心定位后再一键夹紧相比,本发明对拖拉机变速箱2的定位和夹紧作用基本作用于定位支耳203上,因此在拖拉机变速箱2轴向两端可以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于一次性加工轴承孔201和螺纹孔202,无需多次装夹,提高加工效率。

第一压紧机构7和第二压紧机构8与定位支撑板4配合,是指第一压紧机构7和第二压紧机构8对拖拉机变速箱2的压紧力与定位支撑板4对拖拉机变速箱2的支撑力相对,从而共同作用实现对拖拉机变速箱2的夹紧。因此第一压紧机构7和第二压紧机构8作用于定位支耳203上,且作用点位于定位支撑板4的上方,此处所述上方可以为正上方也可以为斜上方。

第一压紧机构7和第二压紧机构8主要用于保证水平定位平面401和竖直定位平面402的定位效果,第一压紧机构7和第二压紧机构8可以均对拖拉机变速箱2施加沿yoz平面的斜向作用力,也可以是第一压紧机构7对拖拉机变速箱2施加沿yoz平面的斜向作用力,第二压紧机构8对拖拉机变速箱2施加沿z向的作用力,其中沿yoz平面的斜向作用力是指第一压紧机构7对拖拉机变速箱2的作用力的位于yoz平面内,且为斜向力,所述斜向力是不平行于y向和z向的力,当所述斜向作用力作用于定位支耳203上时,定位支耳203受到与水平定位平面401和竖直定位平面402对应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力,从而保证水平定位平面401和竖直定位平面402的定位效果。

第一压紧机构7和第二压紧机构8分别位于拖拉机变速箱2的左右两侧,对拖拉机变速箱2均具有自上而下的压紧力。

一种拖拉机变速箱粗镗轴承孔的组合机床夹具,包括夹具基座3以及位于夹具基座3的上方的定位支撑板4、轴向定位件5、轴向夹紧件6、第一压紧机构7和第二压紧机构8;定位支撑板4适于支撑拖拉机变速箱2,定位支撑板4上具有与拖拉机变速箱2的定位支耳203贴合的水平定位平面401和竖直定位平面402,水平定位平面401和竖直定位平面402均与z向垂直;轴向定位件5适于定位拖拉机变速箱2的轴向一端;轴向夹紧件6由拖拉机变速箱2的轴向另一端沿x向压紧拖拉机变速箱2;第一压紧机构7和第二压紧机构8与定位支撑板4配合,且分别由拖拉机变速箱2的周向两侧压紧拖拉机变速箱2,第一压紧机构7对拖拉机变速箱2施加沿yoz平面的斜向作用力,第二压紧机构8对拖拉机变速箱2施加沿z向的作用力。

如图1、图2所示,拖拉机变速箱2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两个定位支耳203,每个定位支耳203具有与水平定位平面401贴合的p面,位于右侧的定位支耳203上具有与竖直定位平面402贴合的n面,与第一压紧机构7配合的两个定位支耳203的外侧面为倾斜表面(即图中的q面),该倾斜表面为第一压紧机构7的压紧作用点,第一压紧机构7与右侧的定位支耳203上的n面配合沿y向压紧拖拉机变速箱2,与第二压紧机构8配合的两个定位支耳203的上表面为水平面(即图中的r面),该水平面为第二压紧机构8的压紧作用点。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定位支撑板4设置有四个,与定位支耳203一一对应,夹具基座3上固定有第一支撑架9和第二支撑架10,第一压紧机构7和其中两个定位支撑板4设置在第一支撑架9上,第二压紧机构8和另外两个定位支撑板4设置在第二支撑架10上,水平定位平面401为定位支撑板4的上表面,竖直定位平面402为定位支撑板4上朝向拖拉机变速箱2的内侧面。

夹具基座3上沿前后方向设置有镗孔定位块11和钻孔定位块12,如图3所述,夹具基座3的上方固定有两个镗孔定位块11,两个镗孔定位块11分别位于拖拉机变速箱2的前方和后方,每个镗孔定位块11上固定一钻孔定位孔。镗孔定位块11上设置有与拖拉机变速箱2的轴承孔201对应的第一导向孔1101,钻孔定位块12上设置有与拖拉机变速箱2的螺纹孔202对应的第二导向孔1201,且拖拉机变速箱2的轴向两端均设置有镗孔定位块11和钻孔定位块12。镗孔定位块11和钻孔定位块12对拖拉机变速箱2不具有定位作用,装夹时与拖拉机变速箱2不直接接触,只是起到加工孔时的导向作用。

轴向定位件5固定在后方的镗孔定位块11的前端面上,本实施方式中,轴向定位件5为圆柱形支承板,圆柱形支承板的m面为定位平面。

轴向夹紧件6采用气动夹紧方式,具体包括夹紧气缸601、连接杆602和顶销603,顶销603铰接于连接杆602的中部,连接杆602的一端与夹紧气缸601铰接,连接杆602的另一端与夹具基座3铰接,当夹紧气缸601启动时,顶销603抵在拖拉机变速箱2的轴向端面。如图6所示,夹紧气缸601固定在前方的镗孔定位块11的顶部,夹紧气缸601的活塞杆从后方伸出并与连接杆602的一端铰接,连接杆602的另一端作为固定端铰接在镗孔定位块11的后端面上,顶销603的一端连接连接杆602的中部,另一端穿过镗孔定位块11从镗孔定位孔的前端伸出,当夹紧气缸601的活塞杆伸缩时,顶销603作伸缩运动,当顶销603向前伸出时,顶销603抵在拖拉机变速箱2的后端面,与轴向定位件5配合轴向夹紧拖拉机变速箱2。

通过连接杆602转接夹紧气缸601和顶销603可以使夹紧气缸601的安装位置更随意,另外,由于夹紧气缸601的活塞杆的运动行程大于顶销603的夹紧行程,因此当使用相同型号的夹紧气缸601使,可以通过调节连接杆602上的铰接点实现顶销603的不同夹紧行程的调节,通用性更高,成本降低。

第一压紧机构7采用气动和楔式夹紧相结合的结构,第一压紧机构7设置有两组,位于拖拉机变速箱2的左侧,并与左侧的两个定位支撑板4一一对应,每组第一压紧机构7包括转动压板701、中间支撑杆702、端部支撑杆703、楔形销704和推力气缸705,中间支撑杆702与转动压板701活动连接,中间支撑杆702固定于夹具基座3上,转动压板701的一端设有能够抵在定位支耳203表面的凸块7011,且凸块7011与定位支耳203的接触面与水平定位平面401和竖直定位平面402均具有倾角;端部支撑杆703和凸块7011分别位于中间支撑杆702的两侧;楔形销704连接推力气缸705的活塞杆,端部支撑杆703的一端与楔形销704的端面滑动配合,端部支撑杆703的另一端抵压转动压板701的表面。如图5所示,推力气缸705隐藏夹具基座3的下方,转动压板701连接在第一支撑架9上,第一支撑架9上具有适于中间支撑杆702插入的螺孔1001、适于端部支撑杆703插入的第一通孔1002和适于楔形销704穿过的第二通孔1003,第一通孔1002和螺孔1001的中心轴平行,第二通孔1003与推力气缸705同轴设置,第二通孔1003与第一通孔1002相互连通,推力气缸705竖直布置,推力气缸705的活塞杆伸入第二通孔1003与楔形销704抵接,用于顶起楔形销704,楔形销704的上端面与端部支撑杆703配合接触,且楔形销704和端部支撑杆703的接触面与推力气缸705的中心轴的夹角为锐角,即该接触面既不水平也不垂直,如图5所示,当推力气缸705的活塞杆伸缩时,端部支撑杆703能够受到水平向左的推力,推动端部支撑杆703伸出。中间支撑杆702作为转动压板701的转动支点,当端部支撑杆703带动转动压板701的一端抬起时,位于转动压板701另一端的凸块7011下压并抵在定位支耳203的q面上。同时转动压板701对定位支耳203的水平方向分力使拖拉机变速箱2沿y向抵压在右侧定位支撑板4的竖直定位面402上(如图8所示)。

中间支撑杆702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球头螺栓,球头螺栓的头端位于转动压板701的外侧,球头螺栓的螺纹端穿过转动压板701后与螺孔1001螺纹固定,位于转动压板701和第一支撑架9之间的球头螺栓上套设有支撑弹簧706,支撑弹簧706可以支撑转动压板701,球头螺栓与转动压板701之间为间隙配合,便于转动压板701的转动。

第二压紧机构8设置有两组,位于拖拉机变速箱2的右侧,并与右侧的两个定位支撑板4一一对应,每组第二压紧机构8包括升降压板801、调节支撑杆802、升降撑杆803和驱动组件804,调节支撑杆802与夹具基座3固定连接,驱动组件804驱动升降撑杆803沿z向作升降运动,升降撑杆803与升降压板801连接,升降压板801的一端具有与定位支耳203抵压接触的水平表面,调节支撑杆802支撑在升降压板801的另一端,且调节支撑杆802和水平表面分别位于升降撑杆803的两侧。如图5-图9所示,升降压板801位于第二支撑架10的上方,调节支撑杆802固定在第二支撑架10的顶部,调节支撑杆802的顶部作为支点抵在升降压板801的一端下方,升降压板801的另一端压在定位支撑板4的上表面,升降支撑杆连接升降压板801的中部、并穿过第二支撑架10与驱动组件804连接,当驱动组件804向下拉动升降支撑杆时,升降压板801压在定位支耳203的r面上,与位于其下方的定位支撑板4配合沿z向夹紧拖拉机变速箱2。

作为优选的,位于升降压板801和第二支撑架10之间的升降撑杆803上设置有复位弹簧805,复位弹簧805能够有助于升降撑杆803快速复位松开,另外,当升降压板801下压时,复位弹簧805收缩,复位弹簧805的弹力能够为升降压板801提供预紧力,在钻孔加工的过程中,不会因为结构振动导致升降压板801压紧力降低。

作为优选的,如图4所示,升降压板801上设置有腰形孔8011,升降压板801的底部设置有滑槽8012,调节支撑杆802抵在滑槽8012内,升降撑杆803通过腰形孔8011与升降压板801连接,升降撑杆803的上部设置有螺纹,可以根据定位支耳203的位置沿y向左右挑升降压板801的位置,随后用螺母从升降压板801的上下表面在升降撑杆803上拧紧,使升降撑杆803与升降压板801固定。

两个第二压紧机构8可以各自使用一个驱动组件804,也可以通过同一个驱动组件804驱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二压紧机构8通过同一个驱动组件804驱动,且驱动组件804采用气动和楔式夹紧相结合的结构。具体结构为:驱动组件804包括驱动气缸8041、楔轴8042、组合杆8043和杠杆8044,楔轴8042的一端与驱动气缸8041连接,楔轴8042的另一端与组合杆8043通过楔面配合,组合杆8043铰接于杠杆8044的中部,两个升降撑杆803分别连接于杠杆8044的两端,楔轴8042能够带动组合杆8043沿z向作升降运动。如图6、图7所示,驱动气缸8041隐藏在夹具基座3的下方,楔轴8042与驱动气缸8041同轴伸缩,通过楔轴8042与组合杆8043的楔面配合,使组合杆8043受到向下的拉力作用。楔面是指楔轴8042和组合杆8043的接触面与楔轴8042的中心轴成锐角,当楔轴8042伸缩时,组合杆8043能够受到垂直楔轴8042伸缩方向的力,从而时组合杆8043沿与楔轴8042不平行的方向运动,本实施方式中,楔轴8042沿y向伸缩,组合杆8043沿z向升降。

更进一步的,楔轴8042包括连接段80421和配合段80422(如图11所示),连接段80421与驱动气缸8041连接,配合段804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具有相互平行的倾斜表面,此处所述倾斜表面是指在yoz平面内与楔轴8042的中心轴呈锐角的表面,即图7和图11中的s面和t面;如图10所示,组合杆8043包括杆体80431、滚轮80432和楔块80433,杆体80431的上端与杠杆8044铰接,杆体80431的下部设有适于配合段80422贯穿的轴孔,楔块80433与杆体80431固定连接,滚轮80432与杆体80431铰接,配合段80422的上侧倾斜表面(即s面)与楔块80433楔面配合,配合段80422的下侧倾斜表面(即t面)与滚轮80432滚动接触。如图所示,两个升降撑杆803穿过杠杆8044的两端,升降撑杆803的下端连接有螺母,并通过该螺母抵在杠杆8044的下表面,当杠杆8044向下运动时,升降撑杆803向下运动,当杠杆8044向上运动时,升降撑杆803在复位弹簧805作用下向上运动。杆体80431的顶部设置有铰接孔,杠杆8044的中部具有安装槽,杆体80431的顶部插入安装槽内,并通过铰接轴江杆体80431和杠杆8044连接,通过杠杆8044控制两个升降压板801升降,可以协调高度上的误差。s面和t面均为由左至右逐渐上升的倾斜面,s面与楔块80433为面接触,t面与滚轮80432为线接触,当楔轴8042向左运动时,楔块80433上升,同时带动杆体80431和滚轮80432上升,当楔轴8042向右伸出时,滚轮80432下降,同时带动杆体80431和楔块80433下降,此时杠杆8044向下拉动升降撑杆803。

本发明解决了拖拉机变速箱2粗镗轴承孔201和钻螺纹孔202的组合机床所需夹具的问题。该夹具完全定位,多点夹紧,使得夹紧的可靠性大大增加;两面同时粗镗孔和钻孔,效率高。夹紧装置结合了斜楔夹紧机构,能自锁,夹紧牢固,可靠性强;另外,采用气动夹紧,便于电气系统的动作顺序控制,夹紧效率高,满足了大批量生产的高效率需求。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