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下垫板多工位连续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39893发布日期:2021-08-27 13:38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锚下垫板多工位连续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锚下垫板加工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锚下垫板多工位连续加工机。



背景技术:

锚下垫板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锚固用具之一,锚下垫板整体呈筒状结构,且锚下垫板具备中心螺纹孔,同时在锚下垫板的承压端位于中心螺纹孔的周围均匀设置若干边缘螺纹孔。现有技术中,将锚下垫板首先安装在单独的中心孔钻机上进行中心孔钻制,然后将锚下垫板取下后转运至中心孔攻丝机上进行中心孔螺纹钻制,然后将锚下垫板取下转运至边缘孔钻机上依次钻制若干边缘孔,然后将锚下垫板取下并转运至边缘孔攻丝机上依次钻制各边缘孔的螺纹。由于整个加工过程中,需要频繁固定并取下锚下垫板,这就造成加工过程中的上下料及转运过程十分繁琐,整个锚下垫板的加工效率低下;同时由于不同的加工装置上的定位夹具不同,因此在不同的加工装置上安装锚下垫板时都需要进行重复定位,极其容易造成定位误差,难以保证锚下垫板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锚下垫板多工位连续加工机,实现对锚下垫板进行连续高效的边孔钻制、边孔攻丝、中心孔钻制、中心孔攻丝加工及转运。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锚下垫板多工位连续加工机,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工作台以及沿x方向设置在工作台一侧的安装架,所述工作台上沿x方向依次设置有边孔同步钻机、边孔同步攻丝机、中心孔钻机、中心孔攻丝机;所述工作台上分别对应边孔同步钻机、边孔同步攻丝机、中心孔钻机、中心孔攻丝机沿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滑动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带动夹持装置沿y方向滑动的y向驱动装置;所述安装架上分别对应边孔同步钻机、边孔同步攻丝机、中心孔钻机、中心孔攻丝机滑动设置有升降磁吸装,所述安装架的一侧还设置有带动升降磁吸装置沿x方向滑动的x向驱动装置;所述y向驱动装置包括第一y向驱动装置与第二y向驱动装置,所述第一y向驱动装置沿y方向设置在边孔同步钻机与边孔同步攻丝机之间,且第一y向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对应边孔同步钻机、边孔同步攻丝机的设置两个夹持装置同步连接;所述第二y向驱动装置沿y方向设置在中心孔钻机与中心孔攻丝机之间,且第二y向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对应中心孔钻机、中心孔攻丝机设置的两个夹持装置同步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头、第二夹头、置件座、y向顶推装置,所述置件座沿y方向滑动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置件座的一端沿y方向滑动设置有第一夹头,所述置件座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夹头,所述第一夹头远离第二夹头的一侧设置有将第一夹头沿y方向顶推的y向顶推装置;所述第一夹头上设置有朝向第二夹头开口的夹持斜槽;所述第二夹头上设置有朝向第一夹头开口的弧形定位槽。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头靠近第二夹头一侧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凸起部,两端的凸起部上分别设置有夹持斜槽,两端的凸起部之间还设置有辅助定位弧形槽,所述辅助定位弧形槽的两端通过过度斜面与两端的夹持斜槽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斜槽包括竖直的夹持定位端面以及分别设置在夹持定位端面上下两侧的上定位斜面与下定位斜面。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定位槽包括弧槽部与直槽部,所述弧槽部设置在第二夹头的顶部,所述直槽部从上至下贯通弧槽部并延伸至弧槽部的下方。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弧槽部的顶部开口与第二夹头的顶部端面贯通,所述直槽部的底部开口与第二夹头的底部端面贯通。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磁吸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电磁吸附头、升降装置,所述第一连接座沿x方向滑动设置在安装架的顶部,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端沿y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一连接座上,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另一端向工作台延伸并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端上安装有电磁吸附头。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座上沿y方向设置有滑动槽或滑动孔,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端与滑动槽或滑动孔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槽或滑动孔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连接座的锁定件。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上位于边孔同步钻机远离边孔同步攻丝机的一侧设置有上料工位,所述上料工位中固定安装有夹持装置,所述安装架上对应上料工位中的夹持装置沿x方向滑动设置有升降磁吸装。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x向驱动装置包括x向线性驱动件、x向连接架、x向支撑架,所述x向支撑架沿x方向滑动设置在安装架的顶部,所述x向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若干升降磁吸装置;所述安装架的一侧沿x方向设置有x向线性驱动件,所述x向线性驱动件的驱动端通过x向连接架与x向支撑架的一侧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工作台上沿x方向依次设置边孔同步钻机、边孔同步攻丝机、中心孔钻机、中心孔攻丝机,同时在工作台的一侧沿x方向设置安装架,在安装架上分别对应边孔同步钻机、边孔同步攻丝机、中心孔钻机、中心孔攻丝机的位置滑动设置若干升降磁吸装置,通过升降磁吸装置吸附锚下垫板后,进而通过x向驱动装置带动若干升降磁吸装置沿x方向滑动,进而使得若干升降磁吸装置在边孔同步钻机、边孔同步攻丝机、中心孔钻机、中心孔攻丝机之间往复滑动,进而实现锚下垫板在不同加工装置之间进行连续转运,大大提高了锚下垫板的转运效率以及加工效率;

(2)本发明通过在工作台上分别对应边孔同步钻机、边孔同步攻丝机、中心孔钻机、中心孔攻丝机沿y方向滑动设置夹持装置,同时通过y向驱动装置带动夹持装置在各个加工装置的加工端与升降磁吸装置的磁吸端之间往复滑动,实现对锚下垫板的夹持及移动,进而配合沿x方向移动的升降磁吸装置实现对锚下垫板的连续高效转运以及各工序的连续高效加工,大大提高了锚下垫板的加工效率,同时大大简化了锚下垫板的转运流程,更加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y向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夹持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升降磁吸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夹头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第一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二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x向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升降磁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工作台;2-安装架;3-夹持装置;4-y向驱动装置;5-升降磁吸装置;6-x向驱动装置;01-上料工位;02-边孔同步钻机;03-边孔同步攻丝机;04-中心孔钻机;05-中心孔攻丝机;31-第一夹头;32-第二夹头;33-置件座;34-y向顶推装置;41-第一y向驱动装置;42-第二y向驱动装置;51-第一连接座;52-第二连接座;53-电磁吸附头;54-升降装置;61-x向线性驱动件;62-x向连接架;63-x向支撑架;111-夹持斜槽;222-弧形定位槽;333-辅助定位弧形槽;011-夹持定位端面;012-上定位斜面;013-下定位斜面;021-弧槽部;022-直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锚下垫板多工位连续加工机,如图1-图4所示,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工作台1以及沿x方向设置在工作台一侧的安装架2,所述工作台1上沿x方向依次设置有边孔同步钻机02、边孔同步攻丝机03、中心孔钻机04、中心孔攻丝机05;所述工作台1上分别对应边孔同步钻机02、边孔同步攻丝机03、中心孔钻机04、中心孔攻丝机05沿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滑动设置有夹持装置3,所述工作台1上还设置有带动夹持装置3沿y方向滑动的y向驱动装置4;所述安装架2上分别对应边孔同步钻机02、边孔同步攻丝机03、中心孔钻机04、中心孔攻丝机05滑动设置有升降磁吸装置5,所述安装架2的一侧还设置有带动升降磁吸装置5沿x方向滑动的x向驱动装置6;所述y向驱动装置4包括第一y向驱动装置41与第二y向驱动装置42,所述第一y向驱动装置41沿y方向设置在边孔同步钻机02与边孔同步攻丝机03之间,且第一y向驱动装置41的驱动端与对应边孔同步钻机02、边孔同步攻丝机03设置的两个夹持装置3同步连接;所述第二y向驱动装置42沿y方向设置在中心孔钻机04与中心孔攻丝机05之间,且第二y向驱动装置42的驱动端与对应中心孔钻机04、中心孔攻丝机05设置的两个夹持装置3同步连接。

工作台1上位于边孔同步钻机02远离边孔同步攻丝机03的一侧为上料工位,为了便于说明,将上料工位、边孔同步钻机02、边孔同步攻丝机03、中心孔钻机04、中心孔攻丝机05对应的工序依次命名为上料工序、边孔加工工序、边孔攻丝工序、中心孔加工工序、中心孔攻丝工序。同时将沿x方向分别对应边孔同步钻机02、边孔同步攻丝机03、中心孔钻机04、中心孔攻丝机05的四个升降磁吸装置5依次命名为第一升降磁吸装置、第二升降磁吸装置、第三升降磁吸装置、第四升降磁吸装置。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将未加工的锚下垫板放置在上料工位上,然后通过x向驱动装置6带动第一升降磁吸装置5沿着x方向朝向上料工位滑动,使得第一升降磁吸装置对应上料工位,第二升降磁吸装置、第三升降磁吸装置、第四升降磁吸装置依次对应边孔同步钻机02、边孔同步攻丝机03、中心孔钻机04。

通过第一升降磁吸装置将上料工位上的锚下垫板吸附,然后通过x向驱动装置6带动四个升降磁吸装置5沿着x方向朝向边孔同步钻机02滑动,使得第一升降磁吸装置、第二升降磁吸装置、第三升降磁吸装置、第四升降磁吸装置依次对应边孔同步钻机02、边孔同步攻丝机03、中心孔钻机04、中心孔攻丝机05。

然后第一升降磁吸装置将锚下垫板放置在对应孔同步钻机02的夹持装置3上,然后通过升降磁吸装置5将锚下垫板放置在夹持装置3的夹持端上,通过夹持装置3对锚下垫板进行夹持固定后,进而通过y向驱动装置4带动夹持装置3沿y方向移动至边孔同步钻机02的加工端底部,然后即可通过边孔同步钻机02对锚下垫板的承压端进行边孔钻制。在边孔同步钻机02对锚下垫板进行加工的同时,x驱动装置6带动第一升降磁吸装置返回上料工位进行再次取料。

边孔钻制完成后,通过y向驱动装置4带动夹持装置3沿着y方向逆向移动,进而带动锚下垫板回到升降磁吸装置5的磁吸端的底部,夹持装置3取消对锚下垫板的夹持后,然后通过第二升降磁吸装置将锚下垫板吸附,然后通过x向驱动装置6带动若干升降磁吸装置5沿x方向朝向边孔同步攻丝机03移动,使得第二升降磁吸装置从对应边孔同步钻机02的工位移动至对应边孔同步攻丝机03的工位,同时第一升降磁吸装置从上料工位同步移动至对应边孔同步钻机02的工位。然后夹持装置3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在对应边孔同步钻机02的工位与对应边孔同步攻丝机03的工位同步进行边孔钻制和边孔攻丝。

同时通过第一y向驱动装置41同步带动对应边孔同步钻机02的夹持装置3和对应边孔同步攻丝机03的夹持装置3沿y向移动,配合第一升降磁吸装置与第二磁吸升降装置进行锚下垫板的连续上料、边孔钻制、边孔攻丝、锚下垫板转运。

锚下垫板边孔钻制以及边孔攻丝加工完成后,通过x向驱动装置6带动若干升降磁吸装置5在边孔同步攻丝机03余中心孔钻机04之间往复移动,使得第二升降磁吸装置从对应边孔同步攻丝机03的位置移动至对应中心孔钻机04的位置,进而将完成边孔加工的锚下垫板放置在对应中心孔钻机04的夹持装置3上,然后通过对应中心孔钻机04的夹持装置3将锚下垫板夹持移动至中心孔钻机04的加工端底部,然后即可对锚下垫板进行中心孔钻制。

中心孔钻制完成后,通过x向驱动装置6带动若干升降磁吸装置5在中心孔钻机04与中心孔攻丝机05之间移动,使得第三升降磁吸装置将锚下垫板从对应中心孔钻机04的位置转运至对应中心孔攻丝机05的位置并将锚下垫板放置在对应中心孔攻丝机05的夹持装置3上,通过对应中心孔攻丝机05的夹持装置3将锚下垫板夹持并移动至中心孔攻丝机05的加工端下方,进而对锚下垫板进行中心孔攻丝。

同时通过第二y向驱动装置42同步带动对应中心孔钻机04的夹持装置3和对应中心孔攻丝机05的夹持装置3沿y向移动,配合第三升降磁吸装置与第四磁吸升降装置进行锚下垫板的连续上料、中心孔孔钻制、中心孔孔攻丝、锚下垫板下料转运。

中心孔攻丝完成后,通过x向驱动装置6带动第四升降磁吸装置移动至对应中心孔攻丝机05的位置并从对应中心孔攻丝机05的夹持装置3上将完成中心孔攻丝的锚下垫板取下并转运至下料工位进行下料。

重复上述步骤,进而实现对锚下垫板连续进行边孔加工、边孔攻丝、中心孔加工、中心孔攻丝以及转运作业,同时在对前一个锚下垫板进行加工时,能够同步对下一个锚下垫板进行另一个工序的同步加工,大大提高了锚下垫板的加工效率,简化了锚下垫板的转运流程。

进一步的,第一y向驱动装置41包括第一y向气缸、第一y向连接架,第一y向气缸沿y方向设置在工作台1上位于边孔同步钻机02与边孔同步攻丝机03之间的位置,第一y向气缸的伸缩端与第一y向连接架的一端连接,第一y向连接架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分别与对应边孔同步钻机02的夹持装置以及对应边孔同步攻丝机03的夹持装置3的一侧连接。通过第一y向气缸的伸缩带动第一y向连接架沿y方向移动,进而同步带动对应边孔同步钻机02的夹持装置以及对应边孔同步攻丝机03的夹持装置3沿着y方向同步移动。

进一步的,第二y向驱动装置42包括第二y向螺杆、第二y向连接架、第二y向电机,第二y向螺杆通过轴承座沿y方向转动设置在工作台1上位于中心孔钻机04与中心孔攻丝机05之间的位置,第二y向螺杆的一端与第二y向连接架的一端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y向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二y向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二y向连接架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分别与对应中心孔钻机04的夹持装置3以及对应中心孔攻丝机05的夹持装置3的一侧连接。通过第二y向电机带动第二y向螺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二y向连接架沿着y向移动,进而同步带动对应中心孔钻机04的夹持装置3以及对应中心孔攻丝机05的夹持装置3沿y方向移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5所示,所述夹持装置3包括第一夹头31、第二夹头32、置件座33、y向顶推装置34,所述置件座33沿y方向滑动设置在工作台1上,所述置件座33的一端沿y方向滑动设置有第一夹头31,所述置件座3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夹头32,所述第一夹头31远离第二夹头32的一侧设置有将第一夹头31沿y方向顶推的y向顶推装置34;所述第一夹头31上设置有朝向第二夹头32开口的夹持斜槽111;所述第二夹头32上设置有朝向第一夹头31开口的弧形定位槽222。

置件座33用于放置锚下垫板,通过升降磁吸装置5将锚下垫板吸附并放置在置件座33上,使得锚下垫板位于第一夹头31与第二夹头32之间,然后通过y向顶推装置34带动第一夹头31朝向第二夹头32移动,使得第一夹头31与第二夹头32将锚下垫板夹持固定。

第一夹头31的夹持端上对应锚下垫板承压端的斜面凸缘设置有夹持斜槽111,夹持斜槽111与斜面凸缘上的斜面匹配拼合;第二夹头32的夹持端上对应锚下垫板一侧的压浆管的外轮廓设置有弧形定位槽222,弧形定位槽222与压浆管的外轮廓匹配贴合。通过夹持斜槽111对锚下垫板承压端的斜面凸缘进行定位夹持,通过弧形定位槽222对应锚下垫板一侧的压浆管进行定位夹持,进而实现对整个锚下垫板进行稳固夹持的同时,有效定位并保护锚下垫板承压端的斜面凸缘以及锚下垫板一侧的压浆管。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夹头31靠近第二夹头32一侧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凸起部,两端的凸起部上分别设置有夹持斜槽111,两端的凸起部之间还设置有辅助定位弧形槽333,所述辅助定位弧形槽333的两端通过过度斜面与两端的夹持斜槽111连接。

通过在第一夹头31靠近第二夹头32一侧的夹持端的两端对称设置凸起部,并在凸起部上分别设置夹持斜槽111,通过两个夹持斜槽111与锚下垫板承压端的斜面凸缘进行两点接触定位,相比于单点夹持定位更加稳固。

同时通过在两端的凸起部之间设置辅助定位弧形槽333,辅助定位弧形槽333的内轮廓对应锚下垫板的外圆轮廓设置,通过辅助定位弧形槽333的内轮廓与锚下垫板的外圆轮廓之间的匹配贴合,进而实现对锚下垫板进行辅助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斜槽111包括竖直的夹持定位端面011以及分别设置在夹持定位端面011上下两侧的上定位斜面012与下定位斜面013。

锚下垫板承压端的下面凸缘包括上凸缘斜面、下凸缘斜面、以及设置在上凸缘斜面与下凸缘斜面之间的凸缘外圆面。

上定位斜面012对应上凸缘斜面设置,下定位斜面013对应下凸缘斜面设置,夹持定位端面011对应凸缘外圆面设置。且上定位斜面012的倾斜角度与上凸缘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下定位斜面013的倾斜角度与下凸缘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或2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3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8所示,所述弧形定位槽222包括弧槽部021与直槽部022,所述弧槽部021设置在第二夹头32的顶部,所述直槽部022从上至下贯通弧槽部021并延伸至弧槽部021的下方。

弧槽部021的内轮廓对应锚下垫板一侧的压浆管的外轮廓弧面设置,通过弧槽部021的内轮廓与压浆管的外轮廓弧面之间的匹配贴合,进而实现对压浆管的定位固定。同时同时在弧槽部021的一侧从上至下设置直槽部022,当压浆管外轮廓在弧槽部021中卡死时,即可通过将撬棍等伸入直槽部022中,进而将弧槽部021中卡死的压浆管撬出。

进一步的,所述弧槽部021的顶部开口与第二夹头32的顶部端面贯通,所述直槽部022的底部开口与第二夹头32的底部端面贯通。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3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4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升降磁吸装置5包括第一连接座51、第二连接座52、电磁吸附头53、升降装置54,所述第一连接座51沿x方向滑动设置在安装架2的顶部,所述第二连接座52的一端沿y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一连接座51上,所述第二连接座52的另一端向工作台1延伸并设置有升降装置54,所述升降装置54的升降端上安装有电磁吸附头53。

安装架2的顶部沿x方向设置有滑轨,滑轨的顶部滑动设置有滑块,滑块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底座,安装座的一侧与x向驱动装置6的驱动端连接。通过x向驱动装置6带动安装底座沿着x方向在安装架2的顶部滑动,进而带动若干第一连接座51沿着x方向滑动。

安装底座的顶部沿x方向线性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座51,所述第一连接座51上沿y方向设置有滑动槽或滑动孔,所述第二连接座52的一端与滑动槽或滑动孔滑动连接,通过沿着y方向滑动第二连接座52,进而调节第二连接座52与边孔同步钻机02、边孔同步攻丝机03、中心孔钻机04、中心孔攻丝机05之间沿y向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座51上沿y方向设置有滑动槽或滑动孔,所述第二连接座52的一端与滑动槽或滑动孔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槽或滑动孔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连接座52的锁定件。

所述滑动槽或滑动孔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连接座52的锁定件,在滑动槽或滑动孔的侧壁上设置有锁定螺纹孔,锁定件为螺纹安装在锁定螺纹孔内部的锁定螺栓,通过转动锁定螺栓,使得锁定螺栓的端部将位于滑动槽或滑动孔内部的第二连接座52的侧面顶紧,进而实现对第二连接座52的锁定。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4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5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座1上位于边孔同步钻机02远离边孔同步攻丝机03的一侧设置有上料工位01,所述上料工位01中固定安装有夹持装置3,所述安装架2上对应上料工位01中的夹持装置3沿x方向滑动设置有升降磁吸装置5。

对应上料工位01设置的夹持装置3用于上料夹持锚下垫板,然后通过对应上料工位01的升降磁吸装置5将上料工位01处的锚下垫板吸附。对应上料工位01设置的升降磁吸装置5在x向驱动装置6的带动下沿x方向滑动,进而实现带动锚下垫板进行移动转运。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5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6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9所示,所述x向驱动装置6包括x向线性驱动件61、x向连接架62、x向支撑架63,所述x向支撑架63沿x方向滑动设置在安装架2的顶部,所述x向支撑架63的顶部设置有若干升降磁吸装置5;所述安装架2的一侧沿x方向设置有x向线性驱动件61,所述x向线性驱动件61的驱动端通过x向连接架62与x向支撑架63的一侧连接。

x向线性驱动件61为线性驱动气缸、线性驱动油缸、线性驱动螺杆中的任意一种,若x向线性驱动件61为线性驱动气缸或线性驱动油缸,则线性驱动气缸或线性驱动油缸沿x方向设置在安装架2的一侧,且线性驱动气缸或线性驱动油缸的伸缩杆的端部通过x向连接架62与x向支撑架63的一侧连接。

x向线性驱动件61为线性驱动螺杆,则线性驱动螺杆沿x方向转动设置在安装架2的一侧,且线性驱动螺杆的一端与x向连接架62的一端螺纹连接,x向连接架62的另一端与x向支撑架63的一侧连接,通过线性驱动螺杆的转动,进而带动x向连接架62沿x方向移动,进而带动x向支撑架63沿x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x向支撑架63的底部设置有滑块,所述安装架2的顶部沿x方向设置有滑轨,所述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2上位于滑轨的两端设置有限位挡块,通过限位挡块限制滑块在滑轨上的滑动行程。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6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