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便于脱模结构的拉伸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29887发布日期:2021-11-29 15:5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便于脱模结构的拉伸模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加工用加工车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便于脱模结构的拉伸模架。


背景技术:

2.拉伸模架是指把毛坯拉压成空心体,或者把空心体拉压成外形更小而板厚没有明显变化的空心体的冲模,在对工件拉伸脱模过程中可能存在成型工件卡合在模具上难以取下的情况,所以一种具有便于脱模结构的拉伸模架显得尤为重要。
3.目前市面上的对工件进行拉伸处理时容易存在卡模的现象,且工件的上下料均为人工操作,其过程效率和安全系数较低,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推出了一种具有便于脱模结构的拉伸模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便于脱模结构的拉伸模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一般的新型拉伸模架,其对工件进行拉伸处理时容易存在卡模的现象,且工件的上下料均为人工操作,其过程效率和安全系数较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便于脱模结构的拉伸模架,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三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表面安置有支撑座,且支撑座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下端连接有第一推板,且第一推板下表面连接有拉伸板,所述第一推板内部安置有气缸,且气缸下端连接有顶柱,所述第一底座上表面中部固定有第二底座,且第二底座内部设置有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上端连接有第二推板,且第二推板外圈上表面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末端连接有承载板,所述第二底座上表面中部固定有拉模顶块,所述第三底座设置于第二底座左方,且第三底座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上端连接有第三液压杆,且第三液压杆末端连接有上料吸盘,所述支撑座右方设置有下料吸盘。
6.优选的,所述拉伸板通过第一推板、第一液压杆与支撑座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且拉伸板与第一推板之间呈平行分布。
7.优选的,所述顶柱通过气缸与第一推板之间构成活动结构,且顶柱的竖直中心线与拉伸板的竖直中心线相重合。
8.优选的,所述承载板通过伸缩杆、第二液压杆与第二底座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且伸缩杆环绕分布于承载板的上表面。
9.优选的,所述承载板于伸缩杆之间呈垂直分布,且承载板与拉伸板之间呈平行分布。
10.优选的,所述拉模顶块与第二底座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拉模顶块与拉伸板之间为活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上料吸盘通过第三液压杆与第三底座之间构成活动结构,且第三液
压杆通过电机与第三底座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12.优选的,所述上料吸盘关于第一底座的竖直中心线与下料吸盘之间呈对称分布,且第一底座与第三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具有便于脱模结构的拉伸模架,第一推板内部设置有气缸,有利于在拉伸板上升脱模的过程中,通过气缸带动顶柱向下移动,进而对卡合在拉伸板内口处的工件进行推送脱模,其过程保证了工件不会出现卡模的情况,提高了整体的加工效率;
14.该新型具有便于脱模结构的拉伸模架,承载板受到拉伸板的压力会通过伸缩杆及第二液压杆向下移动,而第二底座上表面中部的拉模顶块会配合拉伸板中部的内口对片料进行上顶拉伸处理,并且拉伸板挤压完毕上升后,承载板会通过第二液压杆及伸缩杆的带动向上复位顶起,从而进行下一轮作业,其结构合理,加工效率高;
15.该新型具有便于脱模结构的拉伸模架,第三液压杆可带动上料吸盘向下运动,从而接触片料进行吸附抓取,且通过第三液压杆的上升调整高度,并通过电机的带动使其片料进行旋转方向,进而移动至承载板上表面进行上料处理,而右方的下料吸盘同理进行吸附下料,过程无需人工进行上下料处理,作业效率及安全系数得到有效提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承载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第一底座;2、支撑座;3、第一液压杆;4、第一推板;5、拉伸板;6、气缸;7、顶柱;8、第二底座;9、第二液压杆;10、第二推板;11、伸缩杆;12、承载板;13、拉模顶块;14、第三底座;15、电机;16、第三液压杆;17、上料吸盘;18、下料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便于脱模结构的拉伸模架,包括第一底座1和第三底座14,第一底座1上表面安置有支撑座2,且支撑座2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一液压杆3,第一液压杆3下端连接有第一推板4,且第一推板4下表面连接有拉伸板5,第一推板4内部安置有气缸6,且气缸6下端连接有顶柱7,拉伸板5通过第一推板4、第一液压杆3与支撑座2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且拉伸板5与第一推板4之间呈平行分布,顶柱7通过气缸6与第一推板4之间构成活动结构,且顶柱7的竖直中心线与拉伸板5的竖直中心线相重合,拉伸板5可通过第一液压杆3的带动向下运动,从而与下方的承载板12相接触,以对承载板12上表面的片料进拉伸处理,而第一推板4内部设置有气缸6,有利于在拉伸板5上升脱模的过程中,通过气缸6带动顶柱7向下移动,进而对卡合在拉伸板5内口处的工件进行推送脱模,其过程保证了工件不会出现卡模的情况,提高了整体的加工效率;
22.第一底座1上表面中部固定有第二底座8,且第二底座8内部设置有第二液压杆9,第二液压杆9上端连接有第二推板10,且第二推板10外圈上表面设置有伸缩杆11,伸缩杆11末端连接有承载板12,第二底座8上表面中部固定有拉模顶块13,承载板12通过伸缩杆11、第二液压杆9与第二底座8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且伸缩杆11环绕分布于承载板12的上表面,承载板12于伸缩杆11之间呈垂直分布,且承载板12与拉伸板5之间呈平行分布,在对工件进行拉伸的过程中,承载板12受到拉伸板5的压力会通过伸缩杆11及第二液压杆9向下移动,而第二底座8上表面中部的拉模顶块13会配合拉伸板5中部的内口对片料进行上顶拉伸处理,并且拉伸板5挤压完毕上升后,承载板12会通过第二液压杆9及伸缩杆11的带动向上复位顶起,从而进行下一轮作业,其结构合理,加工效率高;
23.第三底座14设置于第二底座8左方,且第三底座14内部设置有电机15,电机15上端连接有第三液压杆16,且第三液压杆16末端连接有上料吸盘17,支撑座2右方设置有下料吸盘18,上料吸盘17通过第三液压杆16与第三底座14之间构成活动结构,且第三液压杆16通过电机15与第三底座14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上料吸盘17关于第一底座1的竖直中心线与下料吸盘18之间呈对称分布,且第一底座1与第三底座14之间为固定连接,在上料的过程中,第三液压杆16可带动上料吸盘17向下运动,从而接触片料进行吸附抓取,且通过第三液压杆16的上升调整高度,并通过电机15的带动使其片料进行旋转方向,进而移动至承载板12上表面进行上料处理,而右方的下料吸盘18同理进行吸附下料,过程无需人工进行上下料处理,作业效率及安全系数得到有效提高。
24.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具有便于脱模结构的拉伸模架时,首先第三液压杆16可带动上料吸盘17向下运动,从而接触片料进行吸附抓取,且通过第三液压杆16的上升调整高度,并通过电机15的带动使其片料进行旋转方向,从而移动至承载板12上表面进行上料处理,然后拉伸板5可通过第一液压杆3的带动向下运动,从而与下方的承载板12相接触,承载板12受到拉伸板5的压力会通过伸缩杆11及第二液压杆9向下移动,而第二底座8上表面中部的拉模顶块13会配合拉伸板5中部的内口对片料进行上顶拉伸处理,并且拉伸板5挤压完毕上升后,承载板12会通过第二液压杆9及伸缩杆11的带动向上复位顶起,随后第一推板4内部设置有气缸6,有利于在拉伸板5上升脱模的过程中,通过气缸6带动顶柱7向下移动,进而对卡合在拉伸板5内口处的工件进行推送脱模,其过程保证了工件不会出现卡模的情况,提高了整体的加工效率,最后支撑座2右方的下料吸盘18同理进行吸附下料,过程无需人工进行上下料处理,作业效率及安全系数得到有效提高,第一液压杆3的型号为“mob50”。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