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生产的精准落位自动线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2113发布日期:2021-11-10 09:0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生产的精准落位自动线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装配工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生产的精准落位自动线工装。


背景技术:

2.在对汽车进行自动生产装配时,需要对不同位置的零部件进行精准的定位,确保安装的准确性与牢靠性,因此需要有良好的定位系统对生产进行保障,定位系统承载着对待装配的汽车零部件进行定位及对放置于定位系统上的夹具进行定位的双重任务;因此,定位系统本身在落位时的精准性对后续生产也至关重要,由于定位系统落位坐标很难一次性把控,故还需要对定位系统的位置进行微调,以确保在定位系统上的夹具的位置坐标符合图纸设定状态。由于定位系统本身较为笨重,且普通的定位系统的支脚没有调节功能,因此借助外力很难对定位系统进行挪动。
3.中国专利cn102139448b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生产线的多车型定位装置,但该定位装置的底座不具备在整体落位后的微调功能,对于精密度要求较高的汽车的生产装配,无法实现精准的定位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生产的精准落位自动线工装,可在自动线工装落位后对其上下左右前后六向位置进行微调,实现精准定位,为后续的汽车生产装配提供保障,提升装配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生产的精准落位自动线工装,包括用于对汽车生产时的零部件进行定位的定位系统、用于对所述定位系统进行支撑的基板、作用于所述基板实现对所述定位系统的六向位置进行调节的若干调节支脚,所述定位系统设于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基板可拆卸连接,若干调节支脚均设于所述基板底部且一端均与所述基板活动连接,另一端均与地面可拆卸连接。
7.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系统一方面用于对待装配的汽车零部件进行定位,另一方面用于对放置在定位系统上的夹具进行定位;因此,定位系统自身定位的准确性关系着夹具的定位误差,进一步影响着待装配的汽车零部件的装配误差。基板用于对定位系统进行支撑,使定位系统在工作时的位置保持不变,同时便于定位系统整体的搬运;而且,基板为整块平板,可避免焊渣落入定位系统底部,难以清理。调节支脚不仅对基板起支撑作用,同时在基板及定位系统整体落位后对基板位置进行微调,使基板符合图纸要求,精准地落位,进而确保定位系统的精准定位。六向是指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向,在基板与定位系统整体落位时一般只能确保大体的方位,而不能精准到毫米级别的尺寸,而基板与定位系统本身比较笨重,在大体落位后不便于挪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支脚就凸显出了其优势,通过与基板活动连接的调节支脚去推动基板进行位置调节,以满足生产装配要求。可拆卸连接的定
位系统与基板可以方便定位系统的安装与更换维护,调节支脚与地面可拆卸连接是便于对调节支脚的安装,调节支脚与基板活动连接可便于对基板进行位置调节。
8.优选地,若干调节支脚包括至少两个可进行六向位置调节的六向调节支脚、至少两个可进行四向位置调节的四向调节支脚;所述六向调节支脚设于所述基板的端部且与所述基板活动连接,所述四向调节支脚设于所述基板的侧部并与所述基板活动连接。
9.优选地,所述基板为方形结构,所述六向调节支脚为四个,分别分布于所述基板的四角。
10.优选地,所述六向调节支脚包括用于支撑的第一支脚本体、若干用于支撑与固定所述第一支脚本体的第一地脚螺栓、用于进行x向位置调节的x向调节器、用于进行y向位置调节的第一y向调节器、用于进行z向位置调节的第一z向调节器,若干第一地脚螺栓插入并穿过所述第一支脚本体设置,所述x向调节器、所述第一y向调节器、所述第一z向调节器均设于所述第一支脚本体上并与所述第一支脚本体连接。
11.优选地,所述四向调节支脚包括用于支撑的第二支脚本体、若干用于支撑与固定所述第二支脚本体的第二地脚螺栓、用于进行y向位置调节的第二y向调节器、用于进行z向位置调节的第二z向调节器,若干第二地脚螺栓插入并穿过所述第二支脚本体设置,所述第二y向调节器、所述第二z向调节器均设于所述第二支脚本体上并与所述第二支脚本体连接。
12.优选地,在所述六向调节支脚和/或所述四向调节支脚上还设有用于对z向进行锁紧的锁紧单元。
13.优选地,所述x向调节器、所述第一y向调节器、所述第二y向调节器的结构均相同,均包括用于支撑的第三支脚本体、用于进行位置调节的第一调节螺栓、第一调节螺母,所述第一调节螺栓穿过所述第三支脚本体并与所述第一调节螺母旋合实现位置调节,所述第一调节螺栓与所述第三支脚本体活动连接。
14.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螺母设于所述第三支脚本体上并与所述第三支脚本体固定连接。
15.优选地,所述第一z向调节器和所述第二z向调节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用于支撑的第四支脚本体、用于进行位置调节的第二调节螺栓、第二调节螺母,所述第二调节螺栓穿过所述第四支脚本体并与所述第二调节螺母旋合实现位置调节,所述第二调节螺母固定设于所述第四支脚本体上,所述第二调节螺栓活动套接于所述第二调节螺母内。
16.优选地,所述定位系统包括若干用于放置汽车零部件时进行定位与夹紧的定位夹紧单元、若干用于对所述定位夹紧单元的六向位置进行调节的柔性定位机构、用于对所述定位夹紧单元实行气路控制的阀岛、用于给所述阀岛提供动力的气路三联件,所述柔性定位机构设于所述基板上且均与所述基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夹紧单元设于所述柔性定位机构端部并与所述柔性定位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阀岛分别与所述柔性定位机构、所述气路三联件连接。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对实现汽车零部件进行定位与夹紧装配的定位系统实现精准落位,在利用吊装设备对定位系统进行粗落位后通过调节支脚实现基板位置的微调,进而使定位系统满足施工图纸上坐标的要求,尽可能地减少生产装配过程中的系统定位误差,提升汽车零部件
装配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19.(2)利用定位系统中的柔性定位机构实现设置在柔性定位机构端部的定位夹紧单元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的精确移动,使得定位夹紧单元可以获得任意的定位坐标,且通过阀岛与气路三联件实现柔性定位机构在移动过程中的数字化控制,可以满足不同车型零件的定位要求,提高定位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生产的精准落位自动线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22.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23.图4为六向调节支脚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六向调节支脚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x向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四向调节支脚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四向调节支脚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第一z向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示标记说明如下:
30.1、定位系统;11、定位夹紧单元;12、柔性定位机构;13、阀岛;14、气路三联件;2、基板;3、调节支脚;31、六向调节支脚;311、第一支脚本体;312、第一地脚螺栓;313、x向调节器;3131、第三支脚本体;3132、第一调节螺栓;3133、第一调节螺母;314、第一y向调节器;315、第一z向调节器;3151、第四支脚本体;3152、第二调节螺栓;3153、第二调节螺母;316、锁紧单元;32、四向调节支脚;321、第二支脚本体;322、第二地脚螺栓;323、第二y向调节器;324、第二z向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3.实施例
34.如图1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生产的精准落位自动线工装的实施例,包括用于对汽车生产时的零部件进行定位的定位系统1、用于对定位系统1进行支撑的基板2、作用于基板2实现对定位系统1的六向位置进行调节的若干调节支脚3,定位系统1设
于基板2上并与基板2可拆卸连接,若干调节支脚3均设于基板2底部且一端均与基板2活动连接,另一端均与地面可拆卸连接。
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若干调节支脚3包括至少两个可进行六向位置调节的六向调节支脚31、至少两个可进行四向位置调节的四向调节支脚32;六向调节支脚31设于基板2的端部且与基板2活动连接,四向调节支脚32设于基板2的侧部并与基板2活动连接。
36.六向调节支脚31是指可以对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进行位置调节的支脚,用于在基板2落位后,对其进行位置的微调,使其满足施工图纸上位置坐标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装配的精确性与可靠性。四向调节支脚32是指可以对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位置调节的支脚,一方面用于与六向调节支脚31配合,起对基板2的辅助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也起位置的辅助调节。至少两个六向调节支脚31可至少两个四向调节支脚32可以确保基板2支撑的稳固性及位置调节的准确性;当只设置两个六向调节支脚31时,将两个六向调节支脚31分别设置在基板2的对角线上的两个端部,可以便于对基板2位置的调节;而四向调节支脚32均设于基板2的侧部,相较六向调节支脚31,四向调节支脚32少了对前后两个方向的位置调节作用,这是由其本身结构及其分布位置共同决定的。六向调节支脚31与四向调节支脚32均与基板2活动连接,便于推动基板2进行位置调节。
3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基板2为方形结构,六向调节支脚31为四个,分别分布于基板2的四角。
38.基板2的四角外部均设置六向调节支脚31,可以同时进行基板2位置的调节,使基板2进行最小的位移便可达到施工图纸中坐标的位置,提升了基板2位置调节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使用便捷性与节省力气。优选地,四向调节支脚32为两个,且分别设于基板2侧部中间位置且相对于基板2中心线对称设置,在对基板2进行位置调节的同时可以对基板2进行更好的支撑。
3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六向调节支脚31包括用于支撑的第一支脚本体311、若干用于支撑与固定第一支脚本体311的第一地脚螺栓312、用于进行x向位置调节的x向调节器313、用于进行y向位置调节的第一y向调节器314、用于进行z向位置调节的第一z向调节器315,若干第一地脚螺栓312插入并穿过第一支脚本体311设置,x向调节器313、第一y向调节器314、第一z向调节器315均设于第一支脚本体311上并与第一支脚本体311连接。
40.第一支脚本体311用于对x向调节器313、第一y向调节器314、第一z向调节器315进行固定与支撑;第一地脚螺栓312用于对第一支脚本体311进行固定与支撑,实现六向调节支脚31的稳固放置;x向调节器313用于进行x方向的位置调节,第一y向调节器314用于进行y方向的位置调节,第一z向调节器315用于进行z方向的位置调节,具体地,x方向为前后方向,y方向为左右方向,z方向为上下方向;x向调节器313、第一y向调节器314、第一z向调节器315与第一支脚本体311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进行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第一地脚螺栓312从第一支脚本体311穿过并插入地下,使六向调节支脚31可以与地面进行牢固的连接,不易移位;具体地,第一地脚螺栓312可以为四个,分布于第一支脚本体311的四角,便于第一支脚本体311的安装与固定。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认知范围内,第一地脚螺栓312的数量不限于四个,可以多于或少于四个,只有确保第一支脚本体311的牢固
安装即可。
4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四向调节支脚32包括用于支撑的第二支脚本体321、若干用于支撑与固定第二支脚本体321的第二地脚螺栓322、用于进行y向位置调节的第二y向调节器323、用于进行z向位置调节的第二z向调节器324,若干第二地脚螺栓322插入并穿过第二支脚本体321设置,第二y向调节器323、第二z向调节器324均设于第二支脚本体321上并与第二支脚本体321连接。
42.第二支脚本体321用于对第二y向调节器323、第二z向调节器324进行固定与支撑,第二支架本体与第一支脚本体311的作用一样,因此,也可以将第二支脚本体321设置成与第一支脚本体311相同的结构;第二地脚螺栓322用于对第二支脚本体321进行固定与支撑,实现四向调节支脚32的稳固放置;第二y向调节器323用于进行y方向的位置调节,第二z向调节器324用于进行z方向的位置调节;六向调节支脚31与四向调节支脚32的区别在于六向调节支脚31可以对x、y、z方向进行位置调节,四向调节支脚32仅可以对y、z方向进行调节;具体地,第二地脚螺栓322可以为两个,在第二支脚本体321的斜对角线上设置,优选地,第二地脚螺栓322为四个,分布于第二支脚本体321的四角,进一步提升第二支脚本体321安装的牢固性。
4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六向调节支脚31和/或四向调节支脚32上还设有用于对z向进行锁紧的锁紧单元316。
44.由于六向调节支脚31设于基板2的端部,四向调节支脚32设于基板2的两个侧部,同时六向调节支脚31与四向调节支脚32分别至少为两个且在基板2的两端设置,因此,对于x方向或y方向的调整可以利用在相向位置的六向调节支脚31与四向调节支脚32调整完毕后通过两边相对中间的基板2施加压力进行固定,而对于z方向的调整,是通过第一z向调节器315和第二z向调节器324从基板2底部对基板2的高度进行调整的,从基板2上方没有设置与之对合的调节支脚3,此时,利用单独的锁紧单元316可以对基板2在z方向位置调整完毕进行锁紧固定,防止基板2在零件装配过程中在z方向的窜动,可以实现更好的定位效果。具体地,锁紧单元316可以是锁紧螺栓,在对z向位置调整完毕后进行锁紧。
4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x向调节器313、第一y向调节器314、第二y向调节器323的结构均相同,均包括用于支撑的第三支脚本体3131、用于进行位置调节的第一调节螺栓3132、第一调节螺母3133,第一调节螺栓3132穿过第三支脚本体3131并与第一调节螺母3133旋合实现位置调节,第一调节螺栓3132与第三支脚本体3131活动连接。
46.第三支脚本体3131用于对第一调节螺栓3132提供支撑,第一调节螺栓3132穿过第三支脚本体3131后与第一调节螺母3133进行旋合,第一调节螺栓3132旋转时末端推动基板2进行位置移动实现x方向与y方向的调整。
4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调节螺母3133设于第三支脚本体3131上并与第三支脚本体3131固定连接。
48.第一调节螺母3133用于与第一调节螺栓3132旋合,推动基板2移动进而实现位于基板2上的定位系统1的移动。如图6,第一调节螺母3133设于第三支脚本体3131上并与第三支脚本体3131固定连接。当然了,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认知范围内,第一调节螺母3133还可以设于基板2上并与基板2固定连接,也可以实现通过第一调节螺栓3132与第一调节螺母3133旋合实现推动基板2的移动。
4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z向调节器315和第二z向调节器324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用于支撑的第四支脚本体3151、用于进行位置调节的第二调节螺栓3152、第二调节螺母3153,第二调节螺栓3152穿过第四支脚本体3151并与第二调节螺母3153旋合实现位置调节,第二调节螺母3153固定设于第四支脚本体3151上,第二调节螺栓3152活动套接于第二调节螺母3153内。
50.第四支脚本体3151用于对第二调节螺栓3152与基板2同时提供支撑,第二调节螺栓3152穿过第四支脚本体3151后与第二调节螺母3153进行旋合,第二调节螺栓3152旋转时末端抵住地面,使六向调节支脚31上的第一支脚本体311或四向调节支脚32上的第二支脚本体321分别对第四支脚本体3151施力,推动基板2进行位置移动实现z方向的调整。在对z方向的位置调整完毕后,采用锁紧单元316对第四支脚本体3151或第二调节螺栓3152进行紧固,以确保基板2在z方向的位置保持固定,防止在生产过程中位置的窜动。
5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六向调节支脚31的x向调节器313中的第三支脚本体3131相对于第一y向调节器314中的第三支脚本体3131垂直设置,且均与第一z向调节器315中的第四支脚本体3151垂直,第四支脚本体3151与第一支脚本体311平行;四向调节支脚32的x向调节器313中的第三支脚本体3131相对于第二y向调节器323中的第三支脚本体3131垂直设置,且均与第二z向调节器324中的第四支脚本体3151垂直,第四支脚本体3151与第二支脚本体321平行。
5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定位系统1包括若干用于放置汽车零部件时进行定位与夹紧的定位夹紧单元11、若干用于对定位夹紧单元11的六向位置进行调节的柔性定位机构12、用于对定位夹紧单元11实行气路控制的阀岛13、用于给阀岛13提供动力的气路三联件14,柔性定位机构12设于基板2上且均与基板2可拆卸连接,定位夹紧单元11设于柔性定位机构12端部并与柔性定位机构12可拆卸连接,阀岛13分别与柔性定位机构12、气路三联件14连接。
53.优选地,在对六向调节支脚31和四向调节支脚32调节完毕后,可以将基板2与各调节支脚通过焊接进行永久固定,防止移位。
54.柔性定位机构12中可以设置六个轴,其中三个轴分别实现x、y、z方向的移动,另外三个轴实现x、y、z方向的旋转,使定位夹紧单元11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位置的调整,以更好地实现对汽车零部件的定位与夹紧功能。
55.气路三联件14作为气路元件的一部分,将空气过滤器、减压阀、油雾器三种气源处理元件组装在一起,用以进入气动仪表气源净化过滤和减压至仪表供给额定的气源压力;阀岛13作为气路元件的一部分,实现气路控制;柔性定位机构12能够通过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向移动,使得连接在柔性定位机构12上的定位夹紧单元11可以获得任意的定位坐标,且移动过程中完全通过数字化控制,因此可以满足不同车型零件的定位要求。优选地,定位夹紧单元11为勾销缸,既能够定位工件,同时又能够夹紧工件,提高定位的可靠性。
56.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系统1对待装配的汽车零部件进行定位夹紧,通过调节支脚3对定位系统1进行精确定位,使装配过程中可以减少系统定位误差,实现零部件的精准定位与安装。
57.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
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