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8757发布日期:2021-11-10 10:1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机。


背景技术:

2.卧式加工中心适用于工件形状比较复杂和精度要求高的产品的批量生产,特别是在比较重的加工工件和偏高的工件上的加工,相比立式加工中心更具优势,其技术含量高,是数控机床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产品之一。但是,目前国内卧式加工中心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机构刚性差,加工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二是卧式加工中心通过数控系统、伺服系统装置控制机床基本运动,其构建的主要特征是主轴水平设置,因此刀具无法加工到工件的上端面,不利于同时对多个面进行加工卧式数控加工中心。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机,其具有加工精度高、加工效率快和能够对工件的加工面进行孔加工。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机,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进给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立柱、固定安装于所述立柱侧壁上的刀库支架,其中,所述进给机构包括鞍座、连接在所述鞍座上端的工作台和活动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端的旋转台,所述旋转台可实现360
°
旋转,所述鞍座与所述底座以及所述鞍座与所述工作台之间均为滑动连接,所述立柱上竖直安装有可移动的机头,所述机头安装有镗刀,所述镗刀的加工行程为0~250mm。
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机的一种改进,所述底座包括x轴导轨和x轴丝杆机构,所述x轴丝杆机构套接有可驱动所述鞍座沿x轴方向移动的第一螺母,所述x轴导轨设置于所述x轴丝杆机构的两侧。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机的一种改进,所述鞍座包括y轴导轨和y轴丝杆机构,所述y轴丝杆机构套接有可驱动所述工作台沿y轴方向移动的第二螺母,所述y轴导轨设置于所述y轴丝杆机构的两侧。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机的一种改进,所述立柱包括z轴导轨和z轴丝杆机构,所述z轴丝杆机构套接有可驱动所述机头沿z轴方向移动的第三螺母,所述z轴导轨设置于所述z轴丝杆机构的两侧。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机的一种改进,所述机头包括机头座和刀头,所述刀头固定安装于所述机头座的正下方,所述刀头用于加工工件的表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机的一种改进,所述立柱、所述底座和所述鞍座均设置有用于驱动丝杆转动的第一电机。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机的一种改进,所述刀库支架为圆盘式刀库。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机的一种改进,所述立柱上设置有自动
对刀装置,所述自动对刀装置包括激光扫描仪和探刀,所述激光扫描仪设置于所述立柱上,所述探刀设置于所述圆盘式刀库内。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机的一种改进,所述刀库支架包括刀具库和换刀机械臂,所述刀具库包括刀盘组和与所述刀盘组相连接的第二电机,所述刀盘组上设置有多个刀具,所述换刀机械臂与设置于所述刀具库内的第二电机相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机的一种改进,所述旋转台上设置有工件夹具。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机,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进给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立柱、固定安装于所述立柱侧壁上的刀库支架,其中,所述进给机构包括鞍座、连接在所述鞍座上端的工作台和活动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端的旋转台,所述旋转台可实现360
°
旋转,所述鞍座与所述底座以及所述鞍座与所述工作台之间均为滑动连接,所述立柱上竖直安装有可移动的机头,所述机头安装有镗刀,所述镗刀的加工行程为0~250mm。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机,在使用时,将工件安装于旋转台上,通过进给机构带动工件于x/y轴上交叉运动,机头能够在立柱上下滑动,从而带动刀具在z轴上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对工件侧面进行加工,当加工完工件的一个侧面时,旋转台旋转一定的角度,通过刀具对工件的另一个侧面进行加工,大大节省了工件的装夹次数和转动调节加工侧面的精度,适用于工件形状比较复杂和精度要求高的产品的批量生产,特别是箱体和复杂结构件的加工;将传统的x轴或y轴运动转成x轴和y轴交叉运动,同时,机头活动安装有镗刀,更有利于工件形状比较复杂和精度要求高的产品的批量生产加工。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机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其中:
[0019]1‑
底座;
[0020]2‑
进给机构;21

鞍座;22

工作台;23

旋转台;
[0021]3‑
立柱;31

机头;311

机头座;312

刀头;32

镗刀;
[0022]4‑
刀库支架;41

刀具库;42

换刀机械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
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
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0025]
在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6]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7]
如图1~2所示,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机,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上的进给机构2、固定安装于底座1上的立柱3、固定安装于立柱3侧壁上的刀库支架4,其中,进给机构2包括鞍座21、连接在鞍座21上端的工作台22和活动设置于工作台22上端的旋转台23,旋转台23可实现360
°
旋转,鞍座21与底座1以及鞍座21与工作台22之间均为滑动连接,立柱3上竖直安装有可移动的机头31,机头31安装有镗刀32,镗刀32的加工行程为0~250mm。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卧式加工中心机,在使用时,将工件安装于旋转台23上,通过进给机构2带动工件于x/y轴上交叉运动,机头31能够在立柱3上下滑动,从而带动刀具在z轴上进行上下移动,方便对工件侧面进行加工,当加工完工件的一个侧面时,旋转台23旋转一定的角度,通过刀具对工件的另一个侧面进行加工,大大节省了工件的装夹次数和转动调节加工侧面的精度,适用于工件形状比较复杂和精度要求高的产品的批量生产,特别是箱体和复杂结构件的加工;将传统的x轴或y轴运动转成x轴和y轴交叉运动,同时,机头31安装有镗刀32,更有利于工件形状比较复杂和精度要求高的产品的批量生产加工。
[0028]
优选地,底座1包括x轴导轨和x轴丝杆机构,x轴丝杆机构套接有可驱动鞍座21沿x轴方向移动的第一螺母,x轴导轨设置于x轴丝杆机构的两侧。这种结构设计,使工件在x轴方向上运动更加平稳,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加工精度,保证工件的待加工面和刀具精确对位,利于对工件形状比较复杂和精度要求高的产品的加工。
[0029]
优选地,鞍座21包括y轴导轨和y轴丝杆机构,y轴丝杆机构套接有可驱动工作台22沿y轴方向移动的第二螺母,y轴导轨设置于y轴丝杆机构的两侧。这种结构设计,使工件在y轴方向上运动更加平稳,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加工精度,保证工件的待加工面和刀具精确对位,利于对工件形状比较复杂和精度要求高的产品的加工。
[0030]
优选地,立柱3包括z轴导轨和z轴丝杆机构,z轴丝杆机构套接有可驱动机头31沿z轴方向移动的第三螺母,z轴导轨设置于z轴丝杆机构的两侧。这种结构设计,使刀具在z轴上运动更加平稳,同时保证了刀具在加工过程中的平稳性,不容易发生晃动,提高了刀具对工件表面的加工精度。
[0031]
优选地,机头31包括机头座311和刀头312,刀头312固定安装于机头座311的正下方,刀头312用于加工工件的表面。
[0032]
优选地,立柱3、底座1和鞍座21均设置有用于驱动丝杆转动的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驱动丝杆滑动,从而带动工件在x轴和y轴上实现交叉运动,与设置于旋转台23上方的刀具精确对位,提高了工件的表面加工精度,实现对工件形状比较复杂和精度要求高的产品的加工。
[0033]
优选地,刀库支架4为圆盘式刀库,刀库支架4包括刀具库41和换刀机械臂42,刀具库41包括刀盘组和与刀盘组相连接的第二电机,刀盘组上设置有多个刀具,换刀机械臂42与设置于刀具库41内的第二电机相连接,立柱3上设置有自动对刀装置,自动对刀装置包括激光扫描仪和探刀,激光扫描仪设置于立柱3上,探刀设置于圆盘式刀库内。
[0034]
当工件表面需要多种刀具进行加工时,此设计通过旋转圆盘式刀库,便于自动换刀,从而有效减少了换刀的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通过自动对刀装置,实现多种刀具的切换和快速对刀操作,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采用自动对刀有效避免了因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刀具损坏或工件损坏的问题的发生。
[0035]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